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桩基工程检测是一个手段,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关键在于过程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精心管理,是取得高质量桩基工程的必要保证。本文探讨了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1、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在粘土地区,钻孔泥浆基本采用原土造浆,泥浆质量相对配置泥浆性能较差,泥浆的循环如不设沉淀池,清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2、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钻头直径应等于设计桩径,如钻头磨损超过要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
3、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须对厂家的企业资质及年检记录进行审核,并督促承包商选择厂家时应充分考虑路线、路况,厂家的能力等因素。
4、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机就位后,检查其水平、稳固情况。钻杆应保持铅锤线。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二 、成孔质量的控制
1、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 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 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2、泥浆护壁技术。泥浆护壁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关键之一。泥浆护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泥浆护壁按土层的性质可以用原土造浆, 即钻孔时直接注人清水使之与原位的粘土混合成护壁泥浆, 也可用人工制备的泥浆。在砂层、砂夹层等易塌孔的土层中钻孔, 应采用人工制备的特殊泥浆。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冷却钻头和润滑, 其中护壁和携砂是主要的。注入干净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 左右, 泥浆稠度过大会影响钻进速度, 而泥浆过稀则不利于护壁和排渣。排出泥漿的比重应控制在1.2 ~1.4 左右; 当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时排出泥浆的比重可增大至1.3 ~1.5 。泥浆除控制比重外, 还应定期测定它的粘度。在不同的土层中钻孔,泥浆粘度要求是不同的, 在混有砂土的淤泥层中,合适的泥浆粘度为20~23 Pa·s;在砂土中为23~45 Pa·s;在沙砾层中大于45 Pa·s。
3、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 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 0 m m , 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 应保持护筒位置稳定, 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 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 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 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 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 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 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 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 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 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 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为有效地防止塌孔、缩径及桩孔偏斜等现象, 除了在复核钻具长度时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外, 还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 随时调整钻进速度, 并描绘出钻进成孔时间曲线。当钻进粉砂层进尺明显下降, 在软粘土钻进最快2 0 0 m / m i n 左右, 在细粉砂层钻进都是1 5 m / m i n 左右,两者进尺速度相差很大。钻头直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孔径的大小,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头直径, 如发现其磨损超过1 0 m m 就要及时调换钻头。
4、清孔施工。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 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清孔则是利用泥浆在流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冲击桩孔底部的沉渣, 使沉渣中的岩粒、砂粒等处于悬浮状态, 再利用泥浆胶体的粘结力使悬浮着的沉渣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被带出桩孔, 最终将桩孔内的沉渣尽量排除干净。清孔方法主要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和砂浆置换等。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 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防止坍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 应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 直到孔口返浆比重持续小于1 . 1 0~1.20,清孔后孔底残留的沉渣厚度, 对于支承桩不得大于l00mm,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300mm。通常清孔分两次进行, 既在钻孔结束后清孔一次, 待钢筋笼、导管安放完毕后再清一次孔。第二次清孔后应马上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中间耽搁时间不宜过长。
5、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 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 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 因此, 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 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 以确保钢筋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 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 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
三、成桩质量的控制
1、为保证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如发现实样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石水质,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 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采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质、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3、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18cm-20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入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 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m-10m 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cm-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的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适中,保证有程序地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拔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在灌注过程中必须灌注2-3m 左右测量一次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同时认真进行记录,这对于日后发现桩的问题和评价桩的质量有很大作用。
随着灌注桩施工工艺的日渐成熟和普遍推广,施工中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这需要我们在开工前就进行预控,在施工中进行严控,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分析透彻,处理措施得当、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东岩. 如何控制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和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0)
[2] 周毅.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0)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1、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在粘土地区,钻孔泥浆基本采用原土造浆,泥浆质量相对配置泥浆性能较差,泥浆的循环如不设沉淀池,清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2、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钻头直径应等于设计桩径,如钻头磨损超过要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
3、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须对厂家的企业资质及年检记录进行审核,并督促承包商选择厂家时应充分考虑路线、路况,厂家的能力等因素。
4、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机就位后,检查其水平、稳固情况。钻杆应保持铅锤线。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二 、成孔质量的控制
1、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 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 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2、泥浆护壁技术。泥浆护壁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关键之一。泥浆护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泥浆护壁按土层的性质可以用原土造浆, 即钻孔时直接注人清水使之与原位的粘土混合成护壁泥浆, 也可用人工制备的泥浆。在砂层、砂夹层等易塌孔的土层中钻孔, 应采用人工制备的特殊泥浆。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冷却钻头和润滑, 其中护壁和携砂是主要的。注入干净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 左右, 泥浆稠度过大会影响钻进速度, 而泥浆过稀则不利于护壁和排渣。排出泥漿的比重应控制在1.2 ~1.4 左右; 当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时排出泥浆的比重可增大至1.3 ~1.5 。泥浆除控制比重外, 还应定期测定它的粘度。在不同的土层中钻孔,泥浆粘度要求是不同的, 在混有砂土的淤泥层中,合适的泥浆粘度为20~23 Pa·s;在砂土中为23~45 Pa·s;在沙砾层中大于45 Pa·s。
3、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 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 0 m m , 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 应保持护筒位置稳定, 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 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 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 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 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 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 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 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 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 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 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为有效地防止塌孔、缩径及桩孔偏斜等现象, 除了在复核钻具长度时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外, 还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 随时调整钻进速度, 并描绘出钻进成孔时间曲线。当钻进粉砂层进尺明显下降, 在软粘土钻进最快2 0 0 m / m i n 左右, 在细粉砂层钻进都是1 5 m / m i n 左右,两者进尺速度相差很大。钻头直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孔径的大小,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头直径, 如发现其磨损超过1 0 m m 就要及时调换钻头。
4、清孔施工。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 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清孔则是利用泥浆在流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冲击桩孔底部的沉渣, 使沉渣中的岩粒、砂粒等处于悬浮状态, 再利用泥浆胶体的粘结力使悬浮着的沉渣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被带出桩孔, 最终将桩孔内的沉渣尽量排除干净。清孔方法主要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和砂浆置换等。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 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防止坍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 应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 直到孔口返浆比重持续小于1 . 1 0~1.20,清孔后孔底残留的沉渣厚度, 对于支承桩不得大于l00mm,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300mm。通常清孔分两次进行, 既在钻孔结束后清孔一次, 待钢筋笼、导管安放完毕后再清一次孔。第二次清孔后应马上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中间耽搁时间不宜过长。
5、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 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 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 因此, 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 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 以确保钢筋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 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 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
三、成桩质量的控制
1、为保证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如发现实样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石水质,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 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采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质、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3、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18cm-20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入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 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m-10m 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cm-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的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适中,保证有程序地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拔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在灌注过程中必须灌注2-3m 左右测量一次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同时认真进行记录,这对于日后发现桩的问题和评价桩的质量有很大作用。
随着灌注桩施工工艺的日渐成熟和普遍推广,施工中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这需要我们在开工前就进行预控,在施工中进行严控,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分析透彻,处理措施得当、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东岩. 如何控制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和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0)
[2] 周毅.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