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扎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大师,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称赞仍不绝于耳,《费加罗的婚礼》是他最著名的歌剧之一。莫扎特在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吸收了意大利谐歌剧、德奥歌唱剧、法国喜歌剧和英国民谣歌剧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歌剧中戏剧冲突曲重头戏,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本文是以《费加罗婚礼》为例,对莫扎特的歌剧特征进行细致的剖析,以其彰显出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价值及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一.莫扎特的生平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在短暂一生写出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各个领域,留下许多不朽杰作。他的主要创作领域之一是歌剧。其歌剧作品众多,广为人知的有:1781年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的成功。1785年~1786年创作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成功上演。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创作了歌剧《唐璜》,并得到演出。同年,莫扎特创作了他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出了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是取材于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创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的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的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保留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注重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了歌剧很深的抒情性。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都符合人物的特征,并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莫扎特在该剧中成功地运用了”重唱”这种形式来展开情节及制造戏剧性冲突的高潮。通过该剧的创作,表现出莫扎特在运用歌剧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比之前的很多作曲家有了提高。同时音乐刻画在其歌剧创作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突出了角色之间戏剧的冲突。
三.莫扎特歌剧的创作特征
《再不要去做情郎》--费加罗的咏叹调。这是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是, 费加罗像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这首乐曲是C大调,4/4拍,急速的快板,用三段体,分节歌形式写成。A段前十二小节)基本上是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明快有力;B段曲调变得比较温柔,它带有宣叙调性质。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女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者不是主角苏珊娜而是由女高音扮演的年轻男仆凯鲁比诺。这种角儿在18世纪30年代还由阉人歌手担任着。此时的维也纳已向前迈了一步,由女声取而代之。这是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女仆苏珊娜让他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时唱的。在剧中,童仆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扮演。这段选曲是2/4拍行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开始是B大调,前面的八小节前奏,是选用唱段第一,三句的旋律,情意甜蜜,描写苏珊娜在一旁拨动吉他琴弦为之伴奏。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由于曲调里出现了#4这个音,给下一段离调作了准备。B段转F大调,十四小节之后,又转成了降了A大调,十小节之后,又回到F大调。它的后半部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表现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歌曲又回到降B大调,A段主题再现。最后一句重复了一次,但第三句结尾在音符上稍有变化,歌词也多了一句:“甜蜜的爱情在我胸怀”。
莫扎特还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即强化矛盾冲突,营造戏剧高潮。据统计,在《费加罗的婚礼》剧中的全部28首曲目中,莫扎特安排了9首重唱,占总曲目量的32%。由此可见,莫扎特已经深刻地感受到重唱在表现音乐戏剧方面的巨大魅力。 四.莫扎特歌剧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音乐通俗易懂,充满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是目前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座瑰宝。作为古典主义音乐大师,莫扎特在钢琴、器乐的创作上无与伦比,在歌剧的创作上更是继承和发扬了18世纪前欧洲各著名歌剧作曲家的油料纯铜并加以发展。莫扎特在戏剧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质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表现的深度。他总结了歌剧200年的发展,其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对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论
在保罗·亨利·朗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有一段话:“莫扎特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他有这种特殊的地位,得益于他能以绝对客观的心态对待所有事物、所有情境和所有人物。他不像瓦格纳,期望成为德奥的民族导师和赞颂人;他不像贝多芬,期望企及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他也不像亨德尔,希望成为上帝的代言人。对莫扎特而言,每一种情境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变成了音乐,他的整体概念具有纯粹的审美性质,而音乐是他的语言。他以旷世奇才保持意大利音乐的古老优良品质,将其与德奥的超验玄想熔于一炉,体现了这个即将结束的世纪的宏图、渴求和希望。”莫扎特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的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整。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为后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卡尔·巴特编著:《论莫扎特》,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曼弗雷德·瓦格纳编著:《莫扎-特作品和生平》,中国音乐学院,2006年版
[3]张洪岛编著:《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关键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一.莫扎特的生平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在短暂一生写出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各个领域,留下许多不朽杰作。他的主要创作领域之一是歌剧。其歌剧作品众多,广为人知的有:1781年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的成功。1785年~1786年创作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成功上演。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创作了歌剧《唐璜》,并得到演出。同年,莫扎特创作了他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出了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是取材于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创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的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的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保留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注重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了歌剧很深的抒情性。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都符合人物的特征,并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莫扎特在该剧中成功地运用了”重唱”这种形式来展开情节及制造戏剧性冲突的高潮。通过该剧的创作,表现出莫扎特在运用歌剧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比之前的很多作曲家有了提高。同时音乐刻画在其歌剧创作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突出了角色之间戏剧的冲突。
三.莫扎特歌剧的创作特征
《再不要去做情郎》--费加罗的咏叹调。这是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是, 费加罗像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这首乐曲是C大调,4/4拍,急速的快板,用三段体,分节歌形式写成。A段前十二小节)基本上是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明快有力;B段曲调变得比较温柔,它带有宣叙调性质。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女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者不是主角苏珊娜而是由女高音扮演的年轻男仆凯鲁比诺。这种角儿在18世纪30年代还由阉人歌手担任着。此时的维也纳已向前迈了一步,由女声取而代之。这是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女仆苏珊娜让他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时唱的。在剧中,童仆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扮演。这段选曲是2/4拍行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开始是B大调,前面的八小节前奏,是选用唱段第一,三句的旋律,情意甜蜜,描写苏珊娜在一旁拨动吉他琴弦为之伴奏。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由于曲调里出现了#4这个音,给下一段离调作了准备。B段转F大调,十四小节之后,又转成了降了A大调,十小节之后,又回到F大调。它的后半部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表现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歌曲又回到降B大调,A段主题再现。最后一句重复了一次,但第三句结尾在音符上稍有变化,歌词也多了一句:“甜蜜的爱情在我胸怀”。
莫扎特还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即强化矛盾冲突,营造戏剧高潮。据统计,在《费加罗的婚礼》剧中的全部28首曲目中,莫扎特安排了9首重唱,占总曲目量的32%。由此可见,莫扎特已经深刻地感受到重唱在表现音乐戏剧方面的巨大魅力。 四.莫扎特歌剧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音乐通俗易懂,充满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是目前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座瑰宝。作为古典主义音乐大师,莫扎特在钢琴、器乐的创作上无与伦比,在歌剧的创作上更是继承和发扬了18世纪前欧洲各著名歌剧作曲家的油料纯铜并加以发展。莫扎特在戏剧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质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表现的深度。他总结了歌剧200年的发展,其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对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论
在保罗·亨利·朗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有一段话:“莫扎特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他有这种特殊的地位,得益于他能以绝对客观的心态对待所有事物、所有情境和所有人物。他不像瓦格纳,期望成为德奥的民族导师和赞颂人;他不像贝多芬,期望企及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他也不像亨德尔,希望成为上帝的代言人。对莫扎特而言,每一种情境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变成了音乐,他的整体概念具有纯粹的审美性质,而音乐是他的语言。他以旷世奇才保持意大利音乐的古老优良品质,将其与德奥的超验玄想熔于一炉,体现了这个即将结束的世纪的宏图、渴求和希望。”莫扎特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的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整。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为后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卡尔·巴特编著:《论莫扎特》,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曼弗雷德·瓦格纳编著:《莫扎-特作品和生平》,中国音乐学院,2006年版
[3]张洪岛编著:《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