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艺术的探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集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教学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优化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新课的开路先锋。因此上课时应重视导语,根据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一些地理知识(或是社会中的地理内容),对地理知识并不陌生,但又有局限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脚踏大地,头顶蓝天,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为什么有月圆月缺?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听课,美国、英国的学生现在也在教室里听课吗?这些问题都是在地理课上给大家讲述的。我们地理还要讲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知识。”这样一开始学生对地理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效果较好。导语和电视前的序幕一样,他能使人产生一种欲望,因而课前生动有趣的导语和相应的引入新课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有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需求,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教学效果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二、巧用地图,增强记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是一种信息载体,也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它可以把广大地区的地理事件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一目了然,因此地图与地理教学密不可分。利用地图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世界的气温分布”这一节里,为了使学生达到能理解世界气温规律的教学目的,我运用幻灯片告诉学生什么是等温线后,让学生勾出20℃、0℃、-10℃、-20℃等温线,然后回答下面几道题:(1)20℃等温线分布在纬度。(2)-20℃等温线分布在附近。(3)气温由低纬向高纬的变化是。从而总结出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接着,我又让学生找出北半球0℃等温线和10℃等温线,在它们之间地区的气温是大于0℃而小于10℃,但是为什么中间还有0℃等温线,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里是什么地形?同学略加思考后就会回答——青藏高原。因而我因势利导地总结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这样学生便加深了对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际感知,强化理解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远足有限,学生最熟悉的是家乡地理事物或是曾去过的地方的地理事物。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利用这些直接感知或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则别有一番风趣。陆地上的自然带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首先我给学生介绍我们所处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我们这里春节的时候,桃树正鲜花怒放,树木老的树叶还没落完,新的叶子却已长出来了,这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特征。我告诉学生,老师去过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热带雨林带,那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这就是热带雨林的特点。接着,我问学生谁去过较远的地方,那里情况如何?一位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学生说,我们那里草多树少,我告诉学生那里是温带草原带。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更透彻,并容易找出自然带之间的差异,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实际感知,能够强化理解。
  
  四、趣味盎然,记忆深刻
  
  地理知识中,有大部分是需要记忆的。学生对庞大的地理信息要想牢记总是犯难,为了给学生排忧解难,我尽量编成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顺口溜。比如,在讲地图辨方向时,我是这样让学生记的:“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在讲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时,是这样让学生记的:“亚非背(北)南美,南极殴(欧)大洋”。 为了使同学们快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我用歌谣让他们轻松地记下来;“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海内重台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泰美镇位于惠州市风景名胜区象头山山麓、东江之畔,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现代化新兴城镇。近年来,泰美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山水资源,充分发挥紧靠惠州市区的地缘优势,大力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功利思想的影响,又有现成的网络和教参等资料,使许多教师的教学研究常侧重教学方法,而对教学目标关注不够,出现了失去指导和评价价值的无效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上.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这类目标说的是教师做什么,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教学目标需要描述教学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又如“渗透
语文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完善为人涵养,健全性格素质。那么,如何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 利用教材中的情感美,以情激情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是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有的体现祖国山河之美,有的体
著名诗人艾青说过:“诗歌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中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兴趣引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民办教育已经获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依然如故,而且这种局面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还难以得到改变,民办教育的力量也相对弱小.
我在初三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习作文体不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行文以叙代议、堆砌论据、叙议结合不紧密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文章的论证效果,成为初中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
作为德育工作者,为了使教育行为收到实效,达到预期目的,就要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着手,抓住一切机会循循诱导,力戒苍白无力的说教和灌输.中专时期无论从学生年龄层次还是知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