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双心治疗”的重要性在心血管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的同时,兼顾治疗心理疾病,才能更加人性化、理性化地达到疗效[1]。本研究拟从生存质量、炎症反应指标、心率变异性及远期预后等多方面研究抑郁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入选病例为2012-201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且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60例,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是否伴有抑郁状态。其中伴抑郁组78例,不伴抑郁组182例。两组患者均按指南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等),均接受急诊PCI或择期PCI治疗。使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测定每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rMSSD)、相差大于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再入院时间。观察并记录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发生情况。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珚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抑郁评分与再入院时间进行Person相关分析,抑郁评分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基本用药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质指数、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冠心病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等药物的应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冠心病伴发抑郁对生存质量、hs-CRP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数、hs-CRP和心率变异的比较见表1。
2.3 抑郁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分析通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冠心病伴抑郁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的总例数为21例,冠心病不伴抑郁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为39例,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6.9%和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抑郁评分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呈正相关,r=0.805,P<0.01.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存质量评分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抑郁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主要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及情感职能。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与躯体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抑郁导致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的原因。冠心病的基础病因中,一个最复杂的过程就是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前期研究发现,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而且PCI术后冠脉再狭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2-3]。本研究中发现,伴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较非伴发抑郁者明显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抑郁状态负性影响冠心病的原因。心率变异性是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脏性猝死等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说明抑郁状态导致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减弱。此外,本研究发现,伴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增加,且随访研究表明其再入院时间较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会增加临床医疗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2] 罗助荣,张克己,林毅,等.ACS血清OPG、SRANKL与hs-CRP及冠状动脉病變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7):499-502.
[3] 刘晓红,洪苍浩,汤国法,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5):326-328.
1 对象与方法
入选病例为2012-201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且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60例,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是否伴有抑郁状态。其中伴抑郁组78例,不伴抑郁组182例。两组患者均按指南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等),均接受急诊PCI或择期PCI治疗。使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测定每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rMSSD)、相差大于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再入院时间。观察并记录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发生情况。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珚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抑郁评分与再入院时间进行Person相关分析,抑郁评分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基本用药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质指数、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冠心病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等药物的应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冠心病伴发抑郁对生存质量、hs-CRP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数、hs-CRP和心率变异的比较见表1。
2.3 抑郁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分析通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冠心病伴抑郁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的总例数为21例,冠心病不伴抑郁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为39例,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6.9%和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抑郁评分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呈正相关,r=0.805,P<0.01.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存质量评分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抑郁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主要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及情感职能。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与躯体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抑郁导致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的原因。冠心病的基础病因中,一个最复杂的过程就是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前期研究发现,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而且PCI术后冠脉再狭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2-3]。本研究中发现,伴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较非伴发抑郁者明显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抑郁状态负性影响冠心病的原因。心率变异性是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脏性猝死等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说明抑郁状态导致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减弱。此外,本研究发现,伴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增加,且随访研究表明其再入院时间较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会增加临床医疗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2] 罗助荣,张克己,林毅,等.ACS血清OPG、SRANKL与hs-CRP及冠状动脉病變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7):499-502.
[3] 刘晓红,洪苍浩,汤国法,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5):3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