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六个方面,六个方面的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结合。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普通性和发展性。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内涵与特性
教育体制改革已推行了好些年,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改革的关键。虽然在推行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已深入人心,常常挂在嘴边,但在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实行得又如何呢?可以说不尽人意。这也许就是管理及教学改革的难处。因此,本文就对在班级管理中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性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心理学上,素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就大脑结构上和机能上的某些特点而言,并认为它是人的心理活动赖以发生、发展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这个概念虽然只就人的先天因素、自然本质立论,对教育来说,肯定狭隘了一些。众所周知,就人的本质讲,既有先天因素、自然本质,也有后天因素、社会本质,而且后者应当是更为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水平及其成就,主要来源于后天的教育与主观的努力,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而天赋的素质,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同时某些天赋素质上的缺陷,通过社会实践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总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天赋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
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其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基本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过教育、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某方面的素质水平。因此,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教育;详言之,则是身体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1.1 身体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先天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使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在和谐之中获得发展。概括来说,就是健全的体魄,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经得起紧张劳动和艰苦生活的锻炼,并在体育技能上达到国家对中小学生规定的标准。
1.2 政治素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解决立场、观点、信仰的问题。就是要教学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好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初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政治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信仰稳定,才合乎我们政治素质的要求。
1.3 思想素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的问题。我们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使他们善于从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1.4 道德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的素养、情操和法纪观念、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学习、工作、劳动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感、义务感。
1.5 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是指专业技能素质,是对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自学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在中小学阶段,更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艺方面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并要求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1.6 心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培养心理品质,包括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心理品质上能较好地、基本上无障碍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即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2 素质教育的特性
2.1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施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最优发展,就是“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可能要突出某一育,但并不是说各育可以孤立起来单独进行。各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只有彼此之间和谐协调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2.2 素质教育的普通性。所谓“普通性”是相对于专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养”,而不是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2.3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注重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加后劲上来。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内涵与特性
教育体制改革已推行了好些年,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改革的关键。虽然在推行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已深入人心,常常挂在嘴边,但在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实行得又如何呢?可以说不尽人意。这也许就是管理及教学改革的难处。因此,本文就对在班级管理中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性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心理学上,素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就大脑结构上和机能上的某些特点而言,并认为它是人的心理活动赖以发生、发展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这个概念虽然只就人的先天因素、自然本质立论,对教育来说,肯定狭隘了一些。众所周知,就人的本质讲,既有先天因素、自然本质,也有后天因素、社会本质,而且后者应当是更为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水平及其成就,主要来源于后天的教育与主观的努力,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而天赋的素质,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同时某些天赋素质上的缺陷,通过社会实践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总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天赋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
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其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基本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过教育、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某方面的素质水平。因此,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教育;详言之,则是身体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1.1 身体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先天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使他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在和谐之中获得发展。概括来说,就是健全的体魄,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经得起紧张劳动和艰苦生活的锻炼,并在体育技能上达到国家对中小学生规定的标准。
1.2 政治素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解决立场、观点、信仰的问题。就是要教学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好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初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政治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信仰稳定,才合乎我们政治素质的要求。
1.3 思想素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的问题。我们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使他们善于从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1.4 道德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的素养、情操和法纪观念、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学习、工作、劳动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感、义务感。
1.5 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是指专业技能素质,是对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自学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在中小学阶段,更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艺方面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并要求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1.6 心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培养心理品质,包括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心理品质上能较好地、基本上无障碍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即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2 素质教育的特性
2.1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施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最优发展,就是“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可能要突出某一育,但并不是说各育可以孤立起来单独进行。各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只有彼此之间和谐协调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2.2 素质教育的普通性。所谓“普通性”是相对于专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养”,而不是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2.3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注重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加后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