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数感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在对数的感知、运用过程中建立数感,提高数学的素养。
  【关键词】数感  培养  数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39-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数感普遍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的认识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是什么数?怎样读?怎样写,却往往忽略了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如何在读数写数中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我想借一年级下册的《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通过操作理解位值制,培养数感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发展儿童的思维, 首先就是发展他的观察能力, 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儿童的认知规律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再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百以内数的认识涉及了十进制、位值制等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一个矛盾,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钮扣、小棒、计数器等,使抽象的数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学生数感的培养提供了直观的支撑。但是,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建立联系的过程,只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教材中的钮扣图小棒图和计数器结合起来,把数数的过程、数数的方法和用计数器计数的方法融为一体,理解几个十和几个一的意义和表示方法的区别,从而解决本课的难点呢?
  我觉得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验证一下:33中两个3的意义相同吗?在计数器上的珠子交换位置,还是原来的33吗?把37的交换呢?为什么?以此来理解珠子表示一还是表示十,关键不在于珠子本身,而是因为它究竟是在个位还是十位,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位值制这一抽象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通过数数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数感的培养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低年级学生接触数是从学数数开始的。作为低年级数的认识部分的重点,学生在数数时往往最怕数到“拐弯处”,而且总是习惯一个一个地数。要引导学生从一个一个地数到十个十个地数,关键是理解好十进制这一概念。
  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四人小组活动:1号同学数钮扣,2号同学在计数器上拨珠子,3号同学数小棒,4号同学负责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四位同学同时开始数,1号同学数完10个钮扣做一个记号,就用一捆小棒、2号同学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拨走,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一颗珠子代替,3号同学数了10根小棒,4号同学就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如此反复10次,把100粒钮扣数完了,小棒捆成了10捆、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0颗珠子,然后再追问:这时怎样数一共有多少?引导学生想到用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最快,学会了十个十个的数的同时更形象地理解了十进制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通过表达理解数与形的关系,培养数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低年级学生喜欢说话,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最好的时机。让他们多表达、多开展小组讨论,能使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协同进步。与此同时,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经常进行数与形之间的变换,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训练。在本课的教學中,可以在练习强化的环节设计以下几种活动开始训练:一是同桌中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人用小棒摆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二是反过来,一人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另一人马上说出或写出这个数是什么数。通过小棒的多少来感受数的大小,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四、通过比较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的习惯,体会用数学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作用,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常用方法。例如,把现实情境中的数进行比较,通过估计事物的数量,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大小比较的结果等等。
  总之,数感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基础。教学中一定要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培养好学生的数感,使他们拥有一双会发现数学的眼睛,会用数学表达的嘴巴,会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脑袋,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欧阳燕香(1973.9-),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学科在小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必学内容之一,足以见其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最少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教学方式、学习主体、信息技术这三方面出发,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广大数学教育者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启蒙事业也日益重视,对于数学这一主要学习对象,教师及家长都十分重视,而对于小学数学,其主要的学习范围就是运算,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运算能力。为此,社会、学校及老师就要认识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解决这类问题,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创新培养 
期刊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教育行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较高关注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培養力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下文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34-01  教育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许多科目的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有很多,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那么便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本文探讨的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小组合作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根据新程改的标准,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本文对微课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证明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课教学 中职数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37-01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日渐突出,尤其在新课改深化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受到相关人员高度重视。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常遇到一些具有联系并有区别的概念教学,概念只差一字,其表达意义有着本质区别,学生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本文以“除”和“除以”为例,在阐述“除”和“除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如何有效理解“除”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36-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考”应得到重视与体现。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忽视抽象、淡化推理、缺乏深度等一些让数学思考搁浅的现象,亟待教师对其进行反思与改进。  一、顾此失彼——忽视抽象  【现象】苏教版数学第三册“认识线段”:一位老师根据教材内容从生活引入,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核心素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都会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教育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也是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需要,积极进行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循序渐进的说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说理课堂的有效构建。本文首先对基于
期刊
【摘要】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基础。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每一个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它可以说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加便利的关键。而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更是其中最基础的组成元素,没有数学的话,是不能够满足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也是不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而数学的突破,往往能够带动其他学科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小学数学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所学数学知识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数学老师,要注意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还要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教学 策略 生活化 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