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阐释腐败含义,透析党政干部个体道德的内涵,提出了提高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途径。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对社会道德的进步起示范、导向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党政干部;道德修养;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4-02
所谓腐败,原意是有机物的腐烂,生活领域中,凡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是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2007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些都为我们加强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一、党政干部个体道德的内涵
个体道德,就是“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形成和具备的,并适合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党政干部是党政个体道德的主要承载者,无论是道德观念还是道德行为,都需要通过个人本身的思维和行动来完成。党政干部道德教育同党政干部道德规范制度一样,都只是党政干部个体道德养成的一个外在环境,一种催化剂。倘若对一个人进行道德教育,但他未与其产生共鸣,就不能从思想上得到统一;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其未付诸行动甚至背道而驰,那么,这些教育也只是徒劳。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个体道德是相对社会道德而言的,是社会道德与个体意识相作用的产物。
二、提高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在廉政建设中的必要性
中国古书《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充分表明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党政干部更要加强个体道德修养,才能当好“人民公仆”,履行好职责,完成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提高党政干部道德培养是“以德治国”方略实施的基本保障。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新发展历史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党政干部的人品官德不仅反映着个人的学识修养,而且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加强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规范党政干部的言行,强化国家法规制度的权威,从而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党政干部的道德规范有很多直接来源于国家的法规制度,他们的从政道德实践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法规制权威的高低,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党政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动来观察和评价党和政府的形象。党政干部不仅要做到温总理说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而且要做到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在不断完善廉政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从源头上防止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确保“以德治国”方略的有效落实。
(二)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的建设与进步起示范、导向作用。党政干部在“捍卫正义,捍卫国家利益,为国民服务”公务员责任中应起带头作用。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其言行举止、道德取向,不仅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而且成为社会效仿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政干部道德素质提高了,就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再者,个体道德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就是要以民为根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政干部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同时又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责,支配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其工作内容关系着民生各个环节的问题,其行为举止代表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势必会改善整个社会道德风尚。
(三)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也为党政干部加强道德养,提高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党政领干部重品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加强道德修养,遵守从政准则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重视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是党政干部廉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讲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一样,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人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发展成长的关键也必然取决于个体内在因素。黑格尔也曾说过:“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了自己履行义务这样一种意识。”所以,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搞好廉政建设,必须要从党政干部个人内在思想、价值观念入手,“慎独自省”,进而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提高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端正人品,树立形象
1、常想立身之本,守本分。本分,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水准。胡锦涛同志曾高度评价郑培民同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要做好官必须首先做好人。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干部,是一个明辨是非、克己慎行的干部。领导干部的能力可以有大有小、职务可以有高有低,但是千万不能降低自己做人的标准。
2、常修官德,用好权。为官之德,集中体现在为谁掌权和如何用权上。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告诫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什么时候心里都要装着一个“公”字,把官职看成是一个报效祖国、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平台,而不是用来谋求自己和小集团利益的手段;要为了工作而上升,不要为了上升而工作;要想着干大事,不要只想着做大官。有了这样的精神境界,我们就会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就会有团结共事的气度和雅量,就会有干事创业的胆识和毅力。
3、常怀律己心,慎小节。对领导干部来说,小事、小节并不小。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领导干部要注重生活细节,自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尤其在独处时能够谨慎不苟,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个样,越是在个人成长、进步顺利之时,越要头脑清醒、谦虚谨慎,越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二)强化政治,坚定信念
1、理论奠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知识是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理论基础。思想决定行动,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自觉做学习贯彻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要注重在学深悟透、掌握精髓上下功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上见成效,切实打牢为官从政的思想基础。要把学到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观察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转化为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政治引导。在新形势下,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坚定理想信念,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加强政治引导,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教育,采取领导授课、专家辅导、参观见学、交流体会等形式,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结合上,深化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英模人物焦裕禄、孔繁森式的模范党员领导干部激励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践行宗旨,提升精神
践行宗旨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好事业、履行使命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置党的宗旨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政绩观,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对事业有颗进取心,对待遇有颗平常心,对组织有颗感恩心,经得起名利地位的考验,做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看待遇要知足常乐,党员干部要有知足常乐、贪婪者常悲的思想境界,不要盲目与富豪大款比钱财、与地方公务员比待遇,不能为追求金钱和所谓的享受人生而不顾人格尊严、丧失党性原则、断送政治前途,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干事业要知责思进,履行责任是行使权力的前提,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思想,扑下身子干事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重任面前不懈怠,努力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
打造“厚德载物”的过程是一个锻造理想人生的过程,也是否定中肯定自己的过程,关注民众呼声,采纳合理建议并优化自己的处世之道、勤政之理时,党政干部的人生才会有可能承载起民众的种种希望,达到厚德载物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唐颐.图解易经的智慧(经部)/图解经典[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月兰.以德治国的战略意义和运作思路[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3]苏晨.和谐社会需“崇厚”[J].社会学家茶座,2007,(1).
[4]卫继周.党员领导干部是践行以德治国的主体[J].理论探索,2006,(5).
关键词:党政干部;道德修养;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4-02
所谓腐败,原意是有机物的腐烂,生活领域中,凡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是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2007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些都为我们加强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一、党政干部个体道德的内涵
个体道德,就是“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形成和具备的,并适合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党政干部是党政个体道德的主要承载者,无论是道德观念还是道德行为,都需要通过个人本身的思维和行动来完成。党政干部道德教育同党政干部道德规范制度一样,都只是党政干部个体道德养成的一个外在环境,一种催化剂。倘若对一个人进行道德教育,但他未与其产生共鸣,就不能从思想上得到统一;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其未付诸行动甚至背道而驰,那么,这些教育也只是徒劳。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个体道德是相对社会道德而言的,是社会道德与个体意识相作用的产物。
二、提高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在廉政建设中的必要性
中国古书《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充分表明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党政干部更要加强个体道德修养,才能当好“人民公仆”,履行好职责,完成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提高党政干部道德培养是“以德治国”方略实施的基本保障。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新发展历史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党政干部的人品官德不仅反映着个人的学识修养,而且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加强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规范党政干部的言行,强化国家法规制度的权威,从而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党政干部的道德规范有很多直接来源于国家的法规制度,他们的从政道德实践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法规制权威的高低,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党政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动来观察和评价党和政府的形象。党政干部不仅要做到温总理说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而且要做到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在不断完善廉政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从源头上防止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确保“以德治国”方略的有效落实。
(二)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的建设与进步起示范、导向作用。党政干部在“捍卫正义,捍卫国家利益,为国民服务”公务员责任中应起带头作用。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其言行举止、道德取向,不仅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而且成为社会效仿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政干部道德素质提高了,就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再者,个体道德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就是要以民为根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政干部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同时又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责,支配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其工作内容关系着民生各个环节的问题,其行为举止代表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势必会改善整个社会道德风尚。
(三)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也为党政干部加强道德养,提高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党政领干部重品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加强道德修养,遵守从政准则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重视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是党政干部廉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讲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一样,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人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发展成长的关键也必然取决于个体内在因素。黑格尔也曾说过:“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了自己履行义务这样一种意识。”所以,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搞好廉政建设,必须要从党政干部个人内在思想、价值观念入手,“慎独自省”,进而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提高党政干部个体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端正人品,树立形象
1、常想立身之本,守本分。本分,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水准。胡锦涛同志曾高度评价郑培民同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要做好官必须首先做好人。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干部,是一个明辨是非、克己慎行的干部。领导干部的能力可以有大有小、职务可以有高有低,但是千万不能降低自己做人的标准。
2、常修官德,用好权。为官之德,集中体现在为谁掌权和如何用权上。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告诫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什么时候心里都要装着一个“公”字,把官职看成是一个报效祖国、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平台,而不是用来谋求自己和小集团利益的手段;要为了工作而上升,不要为了上升而工作;要想着干大事,不要只想着做大官。有了这样的精神境界,我们就会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就会有团结共事的气度和雅量,就会有干事创业的胆识和毅力。
3、常怀律己心,慎小节。对领导干部来说,小事、小节并不小。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领导干部要注重生活细节,自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尤其在独处时能够谨慎不苟,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个样,越是在个人成长、进步顺利之时,越要头脑清醒、谦虚谨慎,越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二)强化政治,坚定信念
1、理论奠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知识是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理论基础。思想决定行动,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自觉做学习贯彻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要注重在学深悟透、掌握精髓上下功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上见成效,切实打牢为官从政的思想基础。要把学到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观察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转化为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政治引导。在新形势下,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坚定理想信念,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加强政治引导,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教育,采取领导授课、专家辅导、参观见学、交流体会等形式,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结合上,深化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英模人物焦裕禄、孔繁森式的模范党员领导干部激励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践行宗旨,提升精神
践行宗旨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好事业、履行使命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置党的宗旨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政绩观,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对事业有颗进取心,对待遇有颗平常心,对组织有颗感恩心,经得起名利地位的考验,做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看待遇要知足常乐,党员干部要有知足常乐、贪婪者常悲的思想境界,不要盲目与富豪大款比钱财、与地方公务员比待遇,不能为追求金钱和所谓的享受人生而不顾人格尊严、丧失党性原则、断送政治前途,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干事业要知责思进,履行责任是行使权力的前提,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思想,扑下身子干事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重任面前不懈怠,努力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
打造“厚德载物”的过程是一个锻造理想人生的过程,也是否定中肯定自己的过程,关注民众呼声,采纳合理建议并优化自己的处世之道、勤政之理时,党政干部的人生才会有可能承载起民众的种种希望,达到厚德载物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唐颐.图解易经的智慧(经部)/图解经典[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月兰.以德治国的战略意义和运作思路[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3]苏晨.和谐社会需“崇厚”[J].社会学家茶座,2007,(1).
[4]卫继周.党员领导干部是践行以德治国的主体[J].理论探索,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