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这样会剥夺学生的思考机会。我国小学的教学形式绝大多数是班级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较少,比较被动,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够,不易达到预定要求,思维能力提高比较慢。所以,要想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就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要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从而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传统教育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可是片面地知识传授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自由发展,造成了思维过程单一,无形中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退化。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得到有效的转换。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課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再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出示“ =, =”问,这些题目做得对吗?谁能说出它“病在哪里”?请你来当个小医生给它医好。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需设计好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并非肢体的运动。很多教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将数学活动等同于“一般活动”,将“热闹课堂”与新课程等同起来,认为新课程的课堂必然是热闹的课堂,认为“活动多了能带动课堂气氛”。有时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教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安排过于追求表面热闹。本人认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但不可将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实事上数学的学习不都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的,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数学活动。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第三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三、排除学生创新思维障碍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教师,由于传统教法的限制,教师“满堂灌”是的讲解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同时,由于部分教师本身由于缺乏爱心,无意中扼杀学生个性或者由于教师学法误导等,都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闭塞。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方法的长期落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满足心理,缺乏自信,思维狭窄,迷信教师和课本以及学习中兴趣不大,厌学的心理等。
克服来自教师方面的故障则需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不轻易否定学生,对学生思想火花要多鼓励,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教改实验理论及教学原则,探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灵活,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克服来自学生方面的故障则需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具体作法有如下几步:首先建立民主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情绪放松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思维才能集中而敏捷,同时只有发扬课堂上的民主,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干,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维进行下去,才能排除紧张的学习心理。事实上,可以改变教室布置,播放轻松音乐等来达到调节学生情绪的目的。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敢做,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脆弱是缺乏自信心根源。
四、以提出问题为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的产生是从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所以,数学课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实现的,并最终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数学教学应把数学结果教学变成数学过程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推理,学会思考上。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讲解定理和法则的来龙去脉及基本思路,让学生理解定理和法则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对定理和法则才会有真正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确的掌握并加以运用。其次,给学生布置例题、习题时,要让学生先做后指导,不要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或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的思维习惯。最后,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为反思能巩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观念、数学心智活动的强化思考。教师可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反思环节,通过反思的环节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并完善其认知结构。 五、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展开思维
所谓联想,就是由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想到对其它一些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一个人联想越丰富,他的思维能力就越强,思维的展开领域就越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诱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展开。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比有没有与除法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相类似的性质呢?”可以在学生的联想活动过程中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又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展开联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用割补法凑成已学会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那么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同样能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来推导吗?”在学生展开猜测、联想过程中适时引出“拼成长方形”来进行推导公式,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思维也就越加活跃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联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小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用口头表达算理,经过反复的讲练,不但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维。
七、利用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美國华盛顿一所学校的实验室里,一进门有这样三幅横帘:“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动手,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生学习梯形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后学习的内容,知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割补”、“平移”,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转化成已知图形后推导出来的。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提出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要求:今天老师要同学们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同学们分小组活动,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好。让学生动手去剪、去拼。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显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辛亚玲,展现主体创新特性,提升学生思维效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5)
[2]杜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数学与研究(教研版),2011(08)
[3]曹健,思想方法也是一门学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举要新课程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要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从而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传统教育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可是片面地知识传授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自由发展,造成了思维过程单一,无形中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退化。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得到有效的转换。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課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再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出示“ =, =”问,这些题目做得对吗?谁能说出它“病在哪里”?请你来当个小医生给它医好。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需设计好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并非肢体的运动。很多教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将数学活动等同于“一般活动”,将“热闹课堂”与新课程等同起来,认为新课程的课堂必然是热闹的课堂,认为“活动多了能带动课堂气氛”。有时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教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安排过于追求表面热闹。本人认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但不可将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实事上数学的学习不都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的,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数学活动。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第三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三、排除学生创新思维障碍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教师,由于传统教法的限制,教师“满堂灌”是的讲解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同时,由于部分教师本身由于缺乏爱心,无意中扼杀学生个性或者由于教师学法误导等,都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闭塞。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方法的长期落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满足心理,缺乏自信,思维狭窄,迷信教师和课本以及学习中兴趣不大,厌学的心理等。
克服来自教师方面的故障则需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不轻易否定学生,对学生思想火花要多鼓励,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教改实验理论及教学原则,探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灵活,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克服来自学生方面的故障则需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具体作法有如下几步:首先建立民主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情绪放松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思维才能集中而敏捷,同时只有发扬课堂上的民主,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干,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维进行下去,才能排除紧张的学习心理。事实上,可以改变教室布置,播放轻松音乐等来达到调节学生情绪的目的。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敢做,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脆弱是缺乏自信心根源。
四、以提出问题为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的产生是从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所以,数学课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实现的,并最终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数学教学应把数学结果教学变成数学过程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推理,学会思考上。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讲解定理和法则的来龙去脉及基本思路,让学生理解定理和法则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对定理和法则才会有真正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确的掌握并加以运用。其次,给学生布置例题、习题时,要让学生先做后指导,不要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或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的思维习惯。最后,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为反思能巩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观念、数学心智活动的强化思考。教师可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反思环节,通过反思的环节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并完善其认知结构。 五、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展开思维
所谓联想,就是由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想到对其它一些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一个人联想越丰富,他的思维能力就越强,思维的展开领域就越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诱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展开。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比有没有与除法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相类似的性质呢?”可以在学生的联想活动过程中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又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展开联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用割补法凑成已学会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那么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同样能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来推导吗?”在学生展开猜测、联想过程中适时引出“拼成长方形”来进行推导公式,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思维也就越加活跃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联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小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用口头表达算理,经过反复的讲练,不但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维。
七、利用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美國华盛顿一所学校的实验室里,一进门有这样三幅横帘:“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动手,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生学习梯形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后学习的内容,知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割补”、“平移”,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转化成已知图形后推导出来的。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提出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要求:今天老师要同学们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同学们分小组活动,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好。让学生动手去剪、去拼。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显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辛亚玲,展现主体创新特性,提升学生思维效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5)
[2]杜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数学与研究(教研版),2011(08)
[3]曹健,思想方法也是一门学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举要新课程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