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最为亲近的人。一般来讲,如果学生喜爱某位老师,那么就会更爱学习该科目,也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给予学生尊重,为学生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信任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语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找寻学习上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能够熟练通过动作、语言、眼神等给予学生肯定,真心赞美学生,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隔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师还需要通过熟练的教学技巧及渊博的知识获取学生的信任。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送上赞美,并且告诫学生戒骄戒躁;当学生遭遇失败时,应给予学生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寻问题,激励学生下次努力。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对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
三、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唯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并且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等结合起来,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假如老师采用以往“枯燥讲解、机械记忆”的模式开展教学,则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力求通过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程序化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的事物,自行测量身边长方形事物的长与宽,之后求解面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形式,可以有助于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小学生还处于思维的发育时期,对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还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辅助学生理解一些相关知识内容。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去感受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根本就不能起到任何教学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个学生自己任意画3个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三角学内角和的知识,还通过使用量角器的形式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新奇、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激发学率。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成熟,对一些数学的空间想象还不能有效的把握,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动态的教学效果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道例题:有一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其6个面都涂有相同的颜色,问如果切割成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以后,这些小正方形中有1面有颜色、2面有颜色、3面有颜色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形成空间想象,将很难为学生讲解这一类型的题。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观看立体的正方体的动态切割过程,进而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养成反思的习惯。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学会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实施的效果、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的处理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不断“思考”中成长。要学会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学得怎么样?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也需要相应变化。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需要使自身的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学生创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同生活的关联,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岳真.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李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最为亲近的人。一般来讲,如果学生喜爱某位老师,那么就会更爱学习该科目,也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给予学生尊重,为学生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信任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语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找寻学习上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能够熟练通过动作、语言、眼神等给予学生肯定,真心赞美学生,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隔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师还需要通过熟练的教学技巧及渊博的知识获取学生的信任。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送上赞美,并且告诫学生戒骄戒躁;当学生遭遇失败时,应给予学生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寻问题,激励学生下次努力。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对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
三、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唯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并且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等结合起来,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假如老师采用以往“枯燥讲解、机械记忆”的模式开展教学,则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力求通过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程序化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的事物,自行测量身边长方形事物的长与宽,之后求解面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形式,可以有助于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小学生还处于思维的发育时期,对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还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辅助学生理解一些相关知识内容。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去感受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根本就不能起到任何教学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个学生自己任意画3个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三角学内角和的知识,还通过使用量角器的形式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新奇、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激发学率。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成熟,对一些数学的空间想象还不能有效的把握,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动态的教学效果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道例题:有一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其6个面都涂有相同的颜色,问如果切割成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以后,这些小正方形中有1面有颜色、2面有颜色、3面有颜色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形成空间想象,将很难为学生讲解这一类型的题。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观看立体的正方体的动态切割过程,进而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养成反思的习惯。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学会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实施的效果、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的处理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不断“思考”中成长。要学会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学得怎么样?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也需要相应变化。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需要使自身的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学生创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同生活的关联,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岳真.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李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