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9.1-2020.1,本院急诊科一共收治心肺复苏患者116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组,基础组58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58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这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抢救手段,通过心肺复苏,增强混着的恢复效果,维持患者机体健康,避免患者体内多种器官因心脏骤停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再者,心肺复苏可有效维持人体心脑功能,可为混着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生存几率。但是,想要提高心肺复苏效果,还需实施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在保证心肺复苏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复苏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1]。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1-2020.1,本院急诊科一共收治心肺复苏患者116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组,每组58例。基础组男女患者各有32例、26例;年龄范围21-83岁(52.43±5.98)岁。干预组男女患者各有30例、28例;年龄范围21-82岁(52.04±5.9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58例按照急诊科护理的相关流程实施基础护理;
  干预组58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①病情监测:心肺复苏后,护士需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分析患者的体温、面色、脉搏、血液、排尿量等是否出现异常,一旦出现异常立刻进行对症处理。同时,还需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脑组织再次灌注损伤。②体位干预:心肺复苏后必须加强患者的体位干预,促使患者始终保持平卧状态,在患者的颈部、腋窝下放置软垫,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③呼吸道干预:为保证患者顺畅通气,护士需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及时清除分泌物,避免患者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维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则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妥善固定插管,预防插管移位损伤患者气道。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时更换插管,保证患者气道湿润度始终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合理控制低压气囊的放气频率,预防患者出现误吸、反流等异常现象。④环境护理:为保证临床疗效,护士必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质量环境,保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两次,及时拉开窗帘,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尽可能与患者家属做好工作,减少人流量,护士护理工作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避免影响患者休息。⑤心理护理:在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评估,明确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缓解患者的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尽可能平和的面对疾病。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心理的变化,及时对症下药,调节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护理期间,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不断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一。
  2.2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基础组(P<0.05)。见表二。
  3 讨论
  心脏骤停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心脏功能衰弱、心脏循环中断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生心脏骤停后,人体会出现缺氧缺血等异常现象,严重时患者会猝死。心肺复苏术可有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心脏缺氧缺血现象,可维持机体功能,可为患者抢救争取有效时间[2]。
  但有研究[3]明确指出,在心肺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率与动脉压水平,可减少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急诊护理干预是一种囊括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体位干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的干预方案。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始终维持有效通气状态,可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诱发误吸反流、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再者,急诊护理干预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及时调节患者情绪,促使患者始终积极、平和的面对疾病,配合临床治疗。
  综上可知,心肺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马静.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6):540-541.
  [2]刘瑜.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5):219-220.
  [3]蒋朝玲.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122,13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优质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2019.1-2019.12,本院一共收诊106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53例实施优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90.6%高于对照组64.2%(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呼吸窘迫症、脏器功能感染、脏器功能衰竭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75例肝癌介入术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A组(n=37,常规护理)和B组(n=38,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B组SAS、SDS评分低于A组;B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介入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2例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4.12%、70.5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的依从率分别为8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收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透析期间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透析护理,预后评价指标:透析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并发症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9例,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依据不同教育方式进行患者的临床分组。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相关值等进行比对发现,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其不良反应等情况低于观察组,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期望的效果,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推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及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单纯采取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实验组(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每组38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作用。方法: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观察组,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荐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呼吸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呼吸危重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每组均为25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负面心理情绪评分以及护理质量(生活指导、卫生管理、饮食管理以及心理干预等)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呼吸重症监护时间。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雾化吸入治疗肺结核菌阳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某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肺结核菌阳患者共60例,划分为甲组(30例)、乙组(30例)。患者均施行氧化雾化吸入治疗,但甲组为常规护理,乙组为综合护理,比较患者转阴率、生存质量。结果:甲组转阴率为60.00%,乙组为86.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生存质量较优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中,并分析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科室 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 100 例患儿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父母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