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探讨治疗措施。结果:本次研究50例患者中,经手术取栓治疗30例,保守治疗20例,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针对于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而言,應当强化防治措施,同时采取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以及扩血管等各种综合疗法,这对促进后期再通以及防止血栓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妇科肿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目前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正逐年呈献出上升趋势[1]。有文献曾报道,导致患者临床猝死的根本原因则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2],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析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我院对50例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78.3±2.3)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情况,通过我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静脉管以及腔内均未发现频谱信号或血流信号,在对患者静脉加压后未出现腔内塌陷,且在2w内发病。
1.2方法
1.2.1保守治疗:
2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确诊后使患者卧床2w,同时将患肢抬升30°,确保下肢血液回流畅通,为避免静脉血栓脱落,严禁对患者患肢进行挤压、按摩。给予患者500ml/d低分子右旋糖酐、160mg/d盐酸川芎嗪以及50mg/d肝素行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凝血活酶的时间,对患者肝素用量进行调整。用药期间对患者INR进行监测,若INR水平为2-3时,因停止肝素使用。
1.2.2手术治疗:
3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手术中行Fogarty导管术取栓,将溶栓导管留置于患者大隐静脉分支,留置时间为4d,术后经导管为患者滴注尿激酶25万U行溶栓治疗,2次/d,患者血管内膜修复或水肿出现明显消退后方可拔除导管。
1.3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流变化或是否形成新的血栓,同时对患者皮温、患肢色泽、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出血倾向进行观察,检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时间。
2.结果
本次研究50例患者中,经手术取栓治疗30例,保守治疗20例。其中手术患者中在取栓术后并未进行溶栓治疗,在术后第2d进行再次取栓后痊愈;3例患者在术中未进行皮下组织缝合,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下血肿,但在住院40d后均以全部出院。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出血倾向。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以及静脉血流缓慢等因素均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有不少文献均报道,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而盆腔手术则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一个高危因素,通过手术麻醉能够使下肢肌肉出现松弛,引起患者术后出现DVT的因素包括术后感染、下肢静脉穿刺、输血、手术创伤以及术后补液量不足等。而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则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史、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除此之外,患者若是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及孕激素同样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发生。患者若是在肿瘤术前已经发生DVT,则说明可能是恶性肿瘤,进一步加大了发生DVT的几率。通过研究后我们认为,妇科肿瘤若是出现DVT则说明可能存在肿瘤转移的情况,而临床的预后情况也相对较差[3]。
3.2治疗措施
在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时,重点在于急性期的治疗,由于在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可能出现脱落情况,情况严重时甚至会蔓延成为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将造成严重威胁。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包括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有学者认为抗凝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同样也有学者认为单纯的给予抗凝治疗并不能很好的解除血栓[4]。
总而言之,针对于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而言,应当强化防治措施,同时采取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以及扩血管等各种综合疗法,这对促进后期再通以及防止血栓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璐芳,赵军.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03(3):162-165.
[2]王新波.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7例患者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4,13(4):25-26.
[3]范蒙. 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03(2):125-127
[4]杨婧. 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03(2):111-113
关键词:妇科肿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目前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正逐年呈献出上升趋势[1]。有文献曾报道,导致患者临床猝死的根本原因则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2],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析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我院对50例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78.3±2.3)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情况,通过我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静脉管以及腔内均未发现频谱信号或血流信号,在对患者静脉加压后未出现腔内塌陷,且在2w内发病。
1.2方法
1.2.1保守治疗:
2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确诊后使患者卧床2w,同时将患肢抬升30°,确保下肢血液回流畅通,为避免静脉血栓脱落,严禁对患者患肢进行挤压、按摩。给予患者500ml/d低分子右旋糖酐、160mg/d盐酸川芎嗪以及50mg/d肝素行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凝血活酶的时间,对患者肝素用量进行调整。用药期间对患者INR进行监测,若INR水平为2-3时,因停止肝素使用。
1.2.2手术治疗:
3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手术中行Fogarty导管术取栓,将溶栓导管留置于患者大隐静脉分支,留置时间为4d,术后经导管为患者滴注尿激酶25万U行溶栓治疗,2次/d,患者血管内膜修复或水肿出现明显消退后方可拔除导管。
1.3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流变化或是否形成新的血栓,同时对患者皮温、患肢色泽、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出血倾向进行观察,检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时间。
2.结果
本次研究50例患者中,经手术取栓治疗30例,保守治疗20例。其中手术患者中在取栓术后并未进行溶栓治疗,在术后第2d进行再次取栓后痊愈;3例患者在术中未进行皮下组织缝合,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下血肿,但在住院40d后均以全部出院。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出血倾向。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以及静脉血流缓慢等因素均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有不少文献均报道,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而盆腔手术则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一个高危因素,通过手术麻醉能够使下肢肌肉出现松弛,引起患者术后出现DVT的因素包括术后感染、下肢静脉穿刺、输血、手术创伤以及术后补液量不足等。而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则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史、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除此之外,患者若是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及孕激素同样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发生。患者若是在肿瘤术前已经发生DVT,则说明可能是恶性肿瘤,进一步加大了发生DVT的几率。通过研究后我们认为,妇科肿瘤若是出现DVT则说明可能存在肿瘤转移的情况,而临床的预后情况也相对较差[3]。
3.2治疗措施
在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时,重点在于急性期的治疗,由于在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可能出现脱落情况,情况严重时甚至会蔓延成为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将造成严重威胁。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包括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有学者认为抗凝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同样也有学者认为单纯的给予抗凝治疗并不能很好的解除血栓[4]。
总而言之,针对于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而言,应当强化防治措施,同时采取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以及扩血管等各种综合疗法,这对促进后期再通以及防止血栓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璐芳,赵军.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03(3):162-165.
[2]王新波.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7例患者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4,13(4):25-26.
[3]范蒙. 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03(2):125-127
[4]杨婧. 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03(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