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应用X线、CT和MRI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2,采用X线、CT和MRI诊断,分析其临床诊断结果及诊断阳性率。结果:MRI和C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CT和MRI早期诊断较为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MRI
前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一种临床关节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可致使股骨头塌陷甚至出现继发骨性关節炎导致伤残【1】。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认为其常见的诱因主要为外伤、激素及酒精等。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功能性障碍、髋关节或伴其周围组织疼痛。报道显示,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加【2】。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52例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应用X线、CT和MRI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72±5.19)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病程(12.87±3.27)个月;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1例,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1例;其中长期大量饮酒及不良嗜好史患者6例,长期服用激素史患者40例,髋关节外伤史患者3例,其他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52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髋关节深部刺痛、酸痛或隐痛,且在夜间较为明显,可放散至腹股沟,髋关节疼痛及轻微跛行。病程进展为患者髋关节患侧全方位活动受限,并且患者患肢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1.3 方法
1.3.1 X线检查:使用Kodak 2000DR系统检查,正侧位,全自动曝光。拍摄髋关节标准正位片,双侧股骨头轴位片,取仰卧位,使患者双足间内旋15°,充分显示股骨头与股骨颈。
1.3.2 CT检查:使用16层螺旋CT机(西门子Sensatipn)进行扫描,200ma,130kv,重建间隔为1mm,扫描层距为4mm,螺距为1mm,层厚为5mm,准直器宽度为0.6mm。
1.3.3 MRI检查:取低卧位,进行平扫,4mm薄层扫描。横断位应用SE序列 TR:440、TE:19,SE序列TR:400、TE:11,冠状位应用FRFS序列TR:300、TE:10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7.0处理分析,其中本组数据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X线检查
可见患者病变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匀,并且能够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囊样密度区,未见关节间隙狭窄现象,同时周边可见轻度骨质硬化带。
2.2 CT扫描检查
可见患者骨硬化与囊性变,可见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发生结构紊乱,关节间隙正常。
2.3 MRI检查
可见股骨头不规则,初选低信号的斑片区或新月状死骨,骨皮质塌陷,碎裂。同时可见股骨头肥大,且不规则,关节退变,关节间隙狭窄。
2.4 X线、CT及MRI诊断阳性率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X线检查阳性率为59.62%,CT检查阳性率为80.77%,MRI检查阳性率为100.00%。MRI和C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较多,其中酒精中毒、皮质激素治疗及外伤较为常见,而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放射线照射、妊娠、高原病、化疗、减压病、慢性胰腺炎等)较为少见【3】。不同病因使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从而引发其血供障碍而致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早期表现主要为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并且于髋部又以收肌痛发生较早。晚期跛行,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4】。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中,CT检查与MRI扫描效果最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X线检查52例患者中阳性31例,阳性率为59.62%;CT检查52例患者中阳性42例,阳性率为80.77%;MRI检查52例患者中阳性52例,阳性率为100.00%。故而可知,MRI和CT诊断阳性率较高。
X线平片虽费用低且操作简便,但其检查很难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滑膜增厚的变化以及髋关节囊肿胀显示不够,此外X线平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诊断缺少信息,部分平片表明阴性。CT检查具有所扫描层面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及密度分辨率高,故而可清楚显示该样病变。而MRI检查可灵敏反映组织细胞含水量变化,故而能够准确滴对病灶的部位与程度进行描述,同时MRI扫描能够全面显示与判断患者X线与CT尚未发现的早期有价值诊断,并且能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提前预报,采用MRI扫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X线平片难以发现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而CT扫描与MRI扫描可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可作为老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金平,何福平,王进,等.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3,7(27):15-17.
[2] 余万初.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7-48,51.
[3] 张敏,杜炯,黄学菁,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24-127.
[4] 李素丽,曾赞文,孙瑾,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CT及MRI诊断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74-6975.
关键词: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MRI
前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一种临床关节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可致使股骨头塌陷甚至出现继发骨性关節炎导致伤残【1】。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认为其常见的诱因主要为外伤、激素及酒精等。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功能性障碍、髋关节或伴其周围组织疼痛。报道显示,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加【2】。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52例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应用X线、CT和MRI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72±5.19)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病程(12.87±3.27)个月;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1例,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1例;其中长期大量饮酒及不良嗜好史患者6例,长期服用激素史患者40例,髋关节外伤史患者3例,其他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52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髋关节深部刺痛、酸痛或隐痛,且在夜间较为明显,可放散至腹股沟,髋关节疼痛及轻微跛行。病程进展为患者髋关节患侧全方位活动受限,并且患者患肢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1.3 方法
1.3.1 X线检查:使用Kodak 2000DR系统检查,正侧位,全自动曝光。拍摄髋关节标准正位片,双侧股骨头轴位片,取仰卧位,使患者双足间内旋15°,充分显示股骨头与股骨颈。
1.3.2 CT检查:使用16层螺旋CT机(西门子Sensatipn)进行扫描,200ma,130kv,重建间隔为1mm,扫描层距为4mm,螺距为1mm,层厚为5mm,准直器宽度为0.6mm。
1.3.3 MRI检查:取低卧位,进行平扫,4mm薄层扫描。横断位应用SE序列 TR:440、TE:19,SE序列TR:400、TE:11,冠状位应用FRFS序列TR:300、TE:10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7.0处理分析,其中本组数据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X线检查
可见患者病变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匀,并且能够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囊样密度区,未见关节间隙狭窄现象,同时周边可见轻度骨质硬化带。
2.2 CT扫描检查
可见患者骨硬化与囊性变,可见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发生结构紊乱,关节间隙正常。
2.3 MRI检查
可见股骨头不规则,初选低信号的斑片区或新月状死骨,骨皮质塌陷,碎裂。同时可见股骨头肥大,且不规则,关节退变,关节间隙狭窄。
2.4 X线、CT及MRI诊断阳性率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X线检查阳性率为59.62%,CT检查阳性率为80.77%,MRI检查阳性率为100.00%。MRI和C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较多,其中酒精中毒、皮质激素治疗及外伤较为常见,而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放射线照射、妊娠、高原病、化疗、减压病、慢性胰腺炎等)较为少见【3】。不同病因使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从而引发其血供障碍而致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早期表现主要为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并且于髋部又以收肌痛发生较早。晚期跛行,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4】。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中,CT检查与MRI扫描效果最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X线检查52例患者中阳性31例,阳性率为59.62%;CT检查52例患者中阳性42例,阳性率为80.77%;MRI检查52例患者中阳性52例,阳性率为100.00%。故而可知,MRI和CT诊断阳性率较高。
X线平片虽费用低且操作简便,但其检查很难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滑膜增厚的变化以及髋关节囊肿胀显示不够,此外X线平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诊断缺少信息,部分平片表明阴性。CT检查具有所扫描层面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及密度分辨率高,故而可清楚显示该样病变。而MRI检查可灵敏反映组织细胞含水量变化,故而能够准确滴对病灶的部位与程度进行描述,同时MRI扫描能够全面显示与判断患者X线与CT尚未发现的早期有价值诊断,并且能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提前预报,采用MRI扫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X线平片难以发现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而CT扫描与MRI扫描可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可作为老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金平,何福平,王进,等.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3,7(27):15-17.
[2] 余万初.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7-48,51.
[3] 张敏,杜炯,黄学菁,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24-127.
[4] 李素丽,曾赞文,孙瑾,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CT及MRI诊断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74-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