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学者庞维国曾经这样定义自主学习: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基于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1.导语激趣
   精彩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无线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在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導语:“圣诞前夜,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妻子正在为无钱给丈夫买圣诞礼物而痛苦。她时而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灰蒙蒙的后院;时而站在镜子前,轻轻的抚摸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她要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因为导语既提示了课文的内容,又给学生留下了悬念,所以学生就带着极大的热情去朗读课文。
   2.结语激趣
   一个恰当的结语可以为学生展示广阔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在这个阅读平台上自由徜徉。在教学《变色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这篇小说通过精彩的对话,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极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题。鲁迅先生高度称赞契诃夫的作品:‘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高尔基也赞扬他:‘只须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须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的其他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等,再次去感受契诃夫这种独特非凡的艺术魅力。”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自主阅读了契诃夫的好几篇小说。
   二、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随意性、盲目性。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会学”。
   1.指导学生朗读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朗读方法的指导要因文而异,如读《雨说》,我引导学生读出轻柔喜悦的风格;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引导学生读出哀婉低沉的语气;读《岳阳楼记》,我引导学生读出豁达激昂的豪情·。学生在这样的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感悟体会到了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2.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作文课上,我更多地给予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从命题要求到批改评价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但在这其中,我在文题的选择、思路的分析、评改的要求等方面都对学生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如果离开了这些指导,学生的写作就会华而不实。
   三、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坚持学”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
   1.培养自由发问的习惯
   自由发问是一种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表达的学习方式,它切实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每学习一课我都会安排学生自由发问的环节。如教学《范进中举》后,有同学提出: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与科举制度有什么区别?它是不是科举制度的继续?诸如此类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创新思维的光芒在学生身上闪烁。
   2.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自主阅读是一种完全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悟的阅读方式。它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周我都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由一名同学负责,让其他同学把事先阅读的文章读出来,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说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同学们寻访过名人的足迹,进行过哲理的思辨;也感受了亲情的温暖,领悟了生命的价值。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树立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意识,还需要我们把这种思想深深地植根于教学的每一寸土地。
其他文献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做榜样来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
期刊
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文字工具的教学,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精选的优美的范文肢解成知识技能的训练,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变成复句的划分、顺序的调整……而忽略了课文的文学功能、审美功能,把语文教学变成应试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人文性比工具性角度更科学和尊重人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比思想性内涵更丰富,包含文化性、人性品质及思想性等。
期刊
阅读教學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无比重要的位置,既是重点,同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首先要弄懂什么叫做“有效”。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语文课
期刊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能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点》),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叶圣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始终体现着这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期刊
学校潜能生的转化和培养一直是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头疼的事,很多老师面对此特殊群体时,都是束手无策,找不到良方。但只要有学校有学生,就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基础不同、成绩差异的潜能生。而这些潜能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在生活习惯、学习纪律等多方面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很弱。对于这些潜能生,如果在管理方面出现偏颇的话,就会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学风的养成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切记:千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精巧设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呢?笔者根据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问得及时,恰到好处   讲
期刊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实施,库区移民搬迁、人民生育观念的改变,加上受城镇化进程,打工子女进城就学的趋势的影响,六里坪中学生源日趋减少,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学校根据国家要求,为实现生本教育理念,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上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研讨交流中学得知识,拓展能力。作为积极践行者之一,我认为此举必能推进生本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那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
期刊
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
期刊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作文占40%的大比例,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所以,一写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从初一到初三,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我认为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