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民事主体资格的否定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石锐锐(1988-),男,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摘要】动物在民法上的地位,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相对于无生命的物,它却与人类一样,有生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许多虐待动物案件的发生以及动物权利组织的呼吁,民法界也开始就动物的法律地位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达到人与动物以及自然界和谐相处。动物的法律地位的确定在理论上还有许多争议,但一定要寻求一种恰当的路径以促进对动物权利的保护。
  【关键词】动物权利;民事主体;民事地位
  我国的动物立法只有2004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在网上发布但尚未得到颁布,而民间对动物保护的呼声也一片高涨,如网络上对“虐猫”“虐兔”等案件的一致声讨,说明动物权利在公民的心中已经得到认可。而在民事领域,有学者认为应当将动物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主体,从而赋予它们一定的权利以保证它们不受人类的虐待和伤害。同样有学者反对将动物视为民事主体,只赋予它们有限的权利,但不能将它们列为民法上的主体。
  一、对动物的保护不能以将动物作为民事权利主体来进行
  民事主体资格作为法律上的概念,是法律拟制的结果。其经历了从赋予部分自然人(奴隶、女人除外)主体资格到全部的自然人再到法人、社团组织的过程。现阶段我国的民事主体由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等)。但是并未将动物纳入民事主体的范畴。有动物保护者和一些学者提出应当通过法律确认动物的主体资格以达到保护动物权利的目的,但在理论上还是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
  (一)动物不符合民事主体存在的客观基础
  民事主体是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的内在要求和法律的外在固定。民事主体不是漫无目的的人以设计,法律对社会上活动实体的主体承认是有条件的。民事主体应当是在社会中以自己的名义承担权利、负有义务的事物。对于一个事物是否能够成为民事主体,大体有以下几种学说:
  1.独立意志说①
  2.主体功能说②
  3.区分说③
  综合以上几种学说,似乎只有“主体功能说”能够支持将动物作为民事主体对待,因动物或多或少总有其存在的功能。但究竟如何把握所谓的“功能”尚是一个不能妥善定位的问题。因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据此就把所有的事物都作为民事主体对待。动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不具有独立表达意思的能力(相对人类而言),但它们应当享受到生存、自由以及健康生活的权利。对动物的保护也应当跳出将其作为“主体”的圈子,赋予或者说还给它们自由、自尊地生存的权利。
  (二)赋予动物民事主体资格的困境分析
  1.动物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认定之困境
  众所周知,民事主体都有其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民事权利能力即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动物作为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体,区别于植物以及矿产等其他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只有人类能够制定法律。动物的生存一部分是依靠大自然的给予(野生动物),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人类的控制和影响(宠物、饲养的食用动物等)。它们也许有自己的思维,但由于无法将其表达出来,不能为人类所认识。人类保护动物的伦理基础的动力是人类的同情心,但人类的法律毕竟只是针对人类,对动物如果给予权利还说得通,对其课以义务则是不能成立的。這样就违背了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动物还不同于胎儿、死者、完全无行为能力人等,因为上述主体虽没有意思能力,但他们还是有着与这个社会其他人的利益,还是存在与其他人的亲属或者财产或者人格利益等等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动物比为完全无民事行为人来对待,认为可以适用监护人等制度对动物加以保护。
  现有的法律中关于动物的规定并不多见,《民法通则》、《物权法》都没有将动物的属性规定下来,但实践中也存在买卖动物即将动物当做“动产”交付的行为,此时应将这种行为中的动物视为“物”对待,适用民事法律的规定,保证交易安全。另外,《侵权责任法》第十章专章规定了“饲养动物侵害责任”,在本章中也未明确规定动物的法律地位,仅规定了动物侵权情况下饲养任何管理人的责任。这样规定只是将动物当做了一种“工具”,也丝毫看不出将动物视做权利主体的迹象。
  2.将动物作为民事主体的范围界定之困境
  这里的范围包括两个概念,一是将什么样的动物作为民事主体加以规定,二是在什么范围内赋予动物以权利。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交流的多寡也完全不同,甚至有同样的物种一部分在大自然中自由的生活,另一种却被作为人类的实验对象接受各种残酷的或者无害的实验,怎样对动物进行分类保护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就譬如熊,在山林中它就是作为一种珍稀动物被刑法加以保护,而在“活熊取胆”案件中的熊却被当做一种养殖的动物,被作为私人财产来对待,当商人利用一些“不人道”的方式对它进行侵害时,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法律来进行规制。这样就面临着同种动物受到不同对待,这对于动物来说又是否平等。
  二、动物权利保护的路径
  我国的《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已经出台,该稿第一条指明了立法目的“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动物得到人道对待,免遭遗弃或者虐待,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生态平衡被社会秩序,促进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制定本法。”该法将动物分为对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动物(马戏表演用动物、特殊工作动物等)种类,规定了保护方式以及对动物运输、屠宰都做出了规定。较为科学和全面的对各种动物进行了分类,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动物保护立法。这部法律并没有赋予动物法律主体的地位,而是通过赋予单位、个人以及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监督权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从而使得动物权利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及时通过和颁布《动物保护法》对动物权利进行保证是一条正当且有效的途径。
  注释:
  ①李锡鹤.民法学探索之八—论民事主体[EB/OL].
  ②马俊驹,宋刚.民事主体功能论—兼论国家作为民事主体[J].法学家,2003(6).
  ③唐伟元.论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EB/OL].
其他文献
摘 要:SmartPlant Foundation是专门为工程公司、工厂业主、运营商设计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工程项目和工厂运营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本文系统介绍了其设计集成功能在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开发及应用,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带来了极大便利。  关键词:SPF;设计集成;IPD;DDP;EQD  1.引言  SmartPlant Foundation(SPF)软件,
作者简介:孙昭妍(1984-)女,汉族,河南鄢陵人,研究生,平顶山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法。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各监督执法部门的具体措施,提高每个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律;监督 
[摘要]篮球运动由于其激烈性和技巧性等许多特点,造成了在运动过程当中膝关节极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膝关节损伤的防治十分必要,在不影响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并有效地防止可能的损伤发生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篮球教学过程当中膝关节损伤的类型、原因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但有助于教师合理的安排和注意教学当中的强度、进程
作者简介:田季平(1988-)西北政法大学2011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方向:民法。  【摘要】“三资”管理问题由于存在集体财产流失,农村干群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参与集体“三资”管理的过程中,群众的民主意识加强;少数村集体财务混乱,随意开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这些突出问题成为农民和农村干部关注的热点和矛盾的焦点,因此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者简介:孙煜(1988-),男,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法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国上下今后工作的重点。要想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不仅要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更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应当看到,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具备了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41例作为对照组,
印度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接受国际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国际援助不仅仅增加了印度的基础教育资金,更改善了印度的教育条件,增进了印度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有关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摘要】询问笔录作为海洋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法律文书,是海洋行政执法人员为查清案情,向被检查人、证人或其他知晓案件情况的人员进行询问、调查时,就有关询问、调查情况和内容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字记录。其对挖掘案件线索,固定事实证据,以及对案件的定性和处罚种类与具体数额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海洋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关键词】询问;笔录;证据  《中
【摘要】2010年出台的《公司法解释三》明确了隐名投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纠纷的处理方式,给法官的审判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股东资格确认问题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复杂课题。股东资格确认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难题,尤其是在现阶段,我们面临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有限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新公司法的出台给法官的判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第33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