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将网络资源大规模呈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面前。本文以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剖析了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其实质就是指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二主”相互作用双边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而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从而达到三者的最优化的配置。互联网+教育趋势的深入发展,教师可以投身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去开发更直观的形式,更具有动态性的内涵,以及更开放性的内容,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翔实。
一、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催生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开发形式主义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和形式相对不足,甚至偏形式主义化,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很多持有陈旧观念的教师认为,只需要根据教材按照学时去上完课就行了,殊不知“上完课”与“上好课”之间是有天渊之别的。
2、整合并利用的效率较低
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融合度较低、网络资源仍然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入、课中展示、课后总结等环节通常会运用到信息技术,为了讨论而讨论,导致教学资源的开发往往流于形式。其次,在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看似有活动,实则无活动。最后,还有个别教师选取的的故事或者视频素材很好,但碍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提问却与多媒体内容有所出入,教学内容并没有通过多媒体给予充分展示,反而出现负面效应,造成学生认知负荷。
3、利用的程度总体偏低
首先,教师普遍停留在依赖教材去教学,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从刚刚开始的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慢慢恶化成讨厌这种洗脑式的灌输课。其次,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硬件设施并不是十分完善,软件设施也不过关,这也导致了教学资源利用程度总体偏低;最后,某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未能跟上互联网+潮流的脚步,停留在传统的只教教材的基点上。总之,在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资源利用率总体偏低。
4、运用形式单一
教师在授课中采用网络下载的故事或者小视频去再现教材内容,仍然停留在单一的电子化教学层面。例如在在很多乡镇地区,教师大都是仅仅依靠单一的电教平台和投影仪去播放幻灯片以及课件。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等相沟通,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图片、动画、配合声音融入课堂教学,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环境。
5、学生学习需求难以满足
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个体,对知识的汲取有自身的建构功能。而部分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天性等正呼吁要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去助力学生的成长。
二、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群体乐于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新课堂
新课堂是基于互联网+教育语境下衍生的。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有97.5%的受调查教师十分愿意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新课堂,把互联网与传统教学资源相结合共同进行开发与利用,这是順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因此亟需不断提升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
2、学生非常喜欢运用了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课堂
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课堂是指借助互联网的功能,运用微课,慕课,希沃白板等的课堂。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当下的互联网+教育语境下,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深受学生喜爱,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3、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类型多样化
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以前传统有了较大变化。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有高达90%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资源是极具魅力的教学资源,也有80%的教师认为网络蕴涵丰富的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资源逐步呈现多样化的状态。
4、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过程中普遍会遇到困难
教师是资源开发的主导型领导者。由研究数据得知有大约71%的教师表示在开发教学资源缺乏条件、设备、经济上的支持;其次,大约70%的人认为缺乏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导致开发教学资源困难;除此之外,61%的教师缺乏对电脑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发展的意识;其次要了解并掌握电脑信息技术手段;最后但同样重要的的是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合适的方式寻求外界的设备、条件或经济上的帮助。
三、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提升路径
1、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资源开发理念,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其次,教师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应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资源发展优势,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开展教学工作,收获教育硕果。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理念。
2、增强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微博、微信等高度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软件出现,为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一些网络应用软件,教师可以及时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学生们有着怎么样的诉求,这些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顺应互联网+这个时代潮流,能动地从教材平面资源出发,积极立足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资源,缩短所学知识与学习内容的距离,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并将此兴趣转化为政治素养。 3、充分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开发的渠道和手段获得了很大的拓展,多种网络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使教学资源的异地、即时、交汇性开发成为可能。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智能绘图和提升效率,这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工具。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或者相机,记录下学生在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外、活动中、活动时等的瞬间,必要时可以剪辑成小视频,取材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样的教学素材才有血肉有灵魂,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深处。再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型网络共享课程即慕课MOOC上的共享课程,借鉴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学实践者的优秀经验,感悟到教学的魅力,从教学资源开发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更加乐于开发教学资源。
4、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去利用课外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一堂单纯的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课,而是具备育人功能的综合课。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身,而应该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汲取乡土特色的文化素养,通过物联网的形式与传统的乡土资源相结合,随时随地让学生感悟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公共参与的精神。如教师要设计《生命的思考》包括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等一系列的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直接体验大自然。教师在有准备且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观察蟋蟀,同时编排活动课程如《蟋蟀这一生》,规定每一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亲自去观察蟋蟀,并且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查阅有关蟋蟀的资料,课上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所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相互启发,最后可以将讨论的过程以及结果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到班级的微博上,或者校园博客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学生共享学习成果。通过互联网+亲自参与+动手操作的形式,透过互联网深入了解蟋蟀,增进对生命的敬畏,自然而然地达到成效。此外,这种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课题内容进行相关资源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探究式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师应该借助移动阅读设备,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现代数字媒介技术带来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诸如此类移动设备是“微阅读”的重要载体,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的来源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发挥教学引导功能,帮助学生选取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和蕴含教材知识点的时政热点的阅读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引用学生提供的“微阅读”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寻找学科相关材料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朝,在崭新的“互联网+”教育语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师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当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因时而异、因势而新,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有限教育资源,而应该要与时俱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越性,使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生动形象、更充实。
作者简介:
1 张露英(1996-),女,汉族,广东省云浮市,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 田美(1999-)女,漢,山东省德州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其实质就是指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二主”相互作用双边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而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从而达到三者的最优化的配置。互联网+教育趋势的深入发展,教师可以投身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去开发更直观的形式,更具有动态性的内涵,以及更开放性的内容,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翔实。
一、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催生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开发形式主义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和形式相对不足,甚至偏形式主义化,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很多持有陈旧观念的教师认为,只需要根据教材按照学时去上完课就行了,殊不知“上完课”与“上好课”之间是有天渊之别的。
2、整合并利用的效率较低
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融合度较低、网络资源仍然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入、课中展示、课后总结等环节通常会运用到信息技术,为了讨论而讨论,导致教学资源的开发往往流于形式。其次,在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看似有活动,实则无活动。最后,还有个别教师选取的的故事或者视频素材很好,但碍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提问却与多媒体内容有所出入,教学内容并没有通过多媒体给予充分展示,反而出现负面效应,造成学生认知负荷。
3、利用的程度总体偏低
首先,教师普遍停留在依赖教材去教学,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从刚刚开始的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慢慢恶化成讨厌这种洗脑式的灌输课。其次,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硬件设施并不是十分完善,软件设施也不过关,这也导致了教学资源利用程度总体偏低;最后,某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未能跟上互联网+潮流的脚步,停留在传统的只教教材的基点上。总之,在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资源利用率总体偏低。
4、运用形式单一
教师在授课中采用网络下载的故事或者小视频去再现教材内容,仍然停留在单一的电子化教学层面。例如在在很多乡镇地区,教师大都是仅仅依靠单一的电教平台和投影仪去播放幻灯片以及课件。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等相沟通,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图片、动画、配合声音融入课堂教学,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环境。
5、学生学习需求难以满足
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个体,对知识的汲取有自身的建构功能。而部分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天性等正呼吁要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去助力学生的成长。
二、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群体乐于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新课堂
新课堂是基于互联网+教育语境下衍生的。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有97.5%的受调查教师十分愿意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新课堂,把互联网与传统教学资源相结合共同进行开发与利用,这是順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因此亟需不断提升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
2、学生非常喜欢运用了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课堂
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课堂是指借助互联网的功能,运用微课,慕课,希沃白板等的课堂。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当下的互联网+教育语境下,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深受学生喜爱,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3、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类型多样化
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以前传统有了较大变化。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有高达90%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资源是极具魅力的教学资源,也有80%的教师认为网络蕴涵丰富的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资源逐步呈现多样化的状态。
4、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过程中普遍会遇到困难
教师是资源开发的主导型领导者。由研究数据得知有大约71%的教师表示在开发教学资源缺乏条件、设备、经济上的支持;其次,大约70%的人认为缺乏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导致开发教学资源困难;除此之外,61%的教师缺乏对电脑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发展的意识;其次要了解并掌握电脑信息技术手段;最后但同样重要的的是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合适的方式寻求外界的设备、条件或经济上的帮助。
三、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提升路径
1、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资源开发理念,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其次,教师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应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资源发展优势,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开展教学工作,收获教育硕果。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理念。
2、增强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微博、微信等高度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软件出现,为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一些网络应用软件,教师可以及时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学生们有着怎么样的诉求,这些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顺应互联网+这个时代潮流,能动地从教材平面资源出发,积极立足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资源,缩短所学知识与学习内容的距离,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并将此兴趣转化为政治素养。 3、充分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学资源开发的渠道和手段获得了很大的拓展,多种网络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使教学资源的异地、即时、交汇性开发成为可能。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智能绘图和提升效率,这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工具。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或者相机,记录下学生在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外、活动中、活动时等的瞬间,必要时可以剪辑成小视频,取材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样的教学素材才有血肉有灵魂,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深处。再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型网络共享课程即慕课MOOC上的共享课程,借鉴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学实践者的优秀经验,感悟到教学的魅力,从教学资源开发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更加乐于开发教学资源。
4、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去利用课外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一堂单纯的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课,而是具备育人功能的综合课。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身,而应该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汲取乡土特色的文化素养,通过物联网的形式与传统的乡土资源相结合,随时随地让学生感悟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公共参与的精神。如教师要设计《生命的思考》包括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等一系列的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直接体验大自然。教师在有准备且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观察蟋蟀,同时编排活动课程如《蟋蟀这一生》,规定每一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亲自去观察蟋蟀,并且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查阅有关蟋蟀的资料,课上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所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相互启发,最后可以将讨论的过程以及结果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到班级的微博上,或者校园博客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学生共享学习成果。通过互联网+亲自参与+动手操作的形式,透过互联网深入了解蟋蟀,增进对生命的敬畏,自然而然地达到成效。此外,这种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课题内容进行相关资源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探究式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师应该借助移动阅读设备,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语境下,现代数字媒介技术带来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诸如此类移动设备是“微阅读”的重要载体,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的来源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发挥教学引导功能,帮助学生选取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和蕴含教材知识点的时政热点的阅读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引用学生提供的“微阅读”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寻找学科相关材料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朝,在崭新的“互联网+”教育语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师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当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因时而异、因势而新,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有限教育资源,而应该要与时俱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越性,使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生动形象、更充实。
作者简介:
1 张露英(1996-),女,汉族,广东省云浮市,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 田美(1999-)女,漢,山东省德州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