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有效实施的路径,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动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法理论建构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块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模块化教学思想(ModularTeachingMethod,MES)最早源于1869年哈佛大学实施的课程选修课,后来发展为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已取得成功经验。为了破解本科专业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康翠萍教授进一步提出“三模块”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逻辑整合成循序渐进的三模块——“前沿导览”(Guiding)+“专题研讨”(Discussion)+“项目实训”(Practice),简称GDP模式。
每个模块是具有自身内在逻辑的学习“单元”,三模块将整个教学过程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由知到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循环上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很高的普适性。
2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体育活动思想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当前很多地方高中体育活动开展中,存在固守成规的情况,在开展体育活动理念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组织体育活动方式陈旧。只是单调重复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总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况。这样就导致了高中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缺乏主动性,自主练习体育技能、了解体育知识的空间被限制。另一种情况,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实际中,基本上还是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片面重视让学生锻炼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也与新时期体育运动要求的任务目标有所差距。
2.2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单一固化
当前很多地方的高中开展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按照预定计划安排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和体能训练。体育活动的重点只是放到训练和培养上,忽视了学生感兴趣的其它体育活动项目,不去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的真实感受,彼此之间互动不足。这就造成了体育活动内容、形式长期一成不变,方式方法单一固化,不利于高中学生在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激发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的高中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也就仅仅限于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几个固定的项目,学生们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的体育练习项目少之又少。造成很多高中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不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最终影响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
2.3体育活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中学校在体育活动开展考核评价上,主要还是以学生体育量化成绩为主,或者仅仅局限于大纲要求的项目上。忽视对学生体育整体素质的评价,考核方式落后,评价机制不完善,并不能体现学生体育训练的真实水平。这种不完善的体育考核评价机制,不能顺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真正需求和个性化能力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作用上十分有限。甚至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取得一些体育成绩之后,并没获得相应的正面评价和鼓励,因此对体育运动失去學习的兴趣,更难实现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活动开展的目标。
3高中体育模块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3.1立足实际,贯彻国家体育教学标准
模块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体现体育教学的多元性特点。而这与国家体育教育关注的统一性目标又有很大区别。但从模块教学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内在联系出发,体育模块课程的目标确立又与国家体育教育目标为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新都二中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在运动技巧、身体素质、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确定本校的体育模块课程开发。
3.2从个性化培养出发,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
立足实际、考虑差异、区别对待,正是体育模块课程开发的核心。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依据他们的不同体质为其推荐适合他们身心发展与提升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兴趣中实现自主学习,更能发挥他们对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确定体育模块课程教学目标时,也从多方面考虑到了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在模块教学设计中,添加了足球、排球、乒乓球、篮球与健美操等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势,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目标,尽量做到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优先考虑一些能真正反映大多数学生群体的体育学习内容,并将其摆在体育教学的前列。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我们要尽量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意义、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彰显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增设新兴体育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致;还要注意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使老教材玩儿出新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并未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尊重其差异,保证学生的基础锻炼能力,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潜力,平衡基础与发展二者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在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素养,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学习模块教学经验和方法,在实践中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模块学习经验;组织开展与之相关的体育模块教学研讨会,在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下,推进体育教学模块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优化体育教师的人员结构,对其教学资历、年龄、特点和擅长领域等因素,适时配置相应的模块教学人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体育模块教学实施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丰富了他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习选择与运动选择,促进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活动课模式改革研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
[2]韦爱常.浅谈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与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5(4).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块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模块化教学思想(ModularTeachingMethod,MES)最早源于1869年哈佛大学实施的课程选修课,后来发展为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已取得成功经验。为了破解本科专业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康翠萍教授进一步提出“三模块”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逻辑整合成循序渐进的三模块——“前沿导览”(Guiding)+“专题研讨”(Discussion)+“项目实训”(Practice),简称GDP模式。
每个模块是具有自身内在逻辑的学习“单元”,三模块将整个教学过程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由知到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循环上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很高的普适性。
2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体育活动思想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当前很多地方高中体育活动开展中,存在固守成规的情况,在开展体育活动理念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组织体育活动方式陈旧。只是单调重复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总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况。这样就导致了高中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缺乏主动性,自主练习体育技能、了解体育知识的空间被限制。另一种情况,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实际中,基本上还是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片面重视让学生锻炼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也与新时期体育运动要求的任务目标有所差距。
2.2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单一固化
当前很多地方的高中开展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按照预定计划安排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练习和体能训练。体育活动的重点只是放到训练和培养上,忽视了学生感兴趣的其它体育活动项目,不去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的真实感受,彼此之间互动不足。这就造成了体育活动内容、形式长期一成不变,方式方法单一固化,不利于高中学生在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激发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的高中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也就仅仅限于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几个固定的项目,学生们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的体育练习项目少之又少。造成很多高中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不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最终影响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
2.3体育活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中学校在体育活动开展考核评价上,主要还是以学生体育量化成绩为主,或者仅仅局限于大纲要求的项目上。忽视对学生体育整体素质的评价,考核方式落后,评价机制不完善,并不能体现学生体育训练的真实水平。这种不完善的体育考核评价机制,不能顺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真正需求和个性化能力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作用上十分有限。甚至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取得一些体育成绩之后,并没获得相应的正面评价和鼓励,因此对体育运动失去學习的兴趣,更难实现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活动开展的目标。
3高中体育模块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3.1立足实际,贯彻国家体育教学标准
模块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体现体育教学的多元性特点。而这与国家体育教育关注的统一性目标又有很大区别。但从模块教学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内在联系出发,体育模块课程的目标确立又与国家体育教育目标为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新都二中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在运动技巧、身体素质、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确定本校的体育模块课程开发。
3.2从个性化培养出发,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
立足实际、考虑差异、区别对待,正是体育模块课程开发的核心。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依据他们的不同体质为其推荐适合他们身心发展与提升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兴趣中实现自主学习,更能发挥他们对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确定体育模块课程教学目标时,也从多方面考虑到了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在模块教学设计中,添加了足球、排球、乒乓球、篮球与健美操等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势,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目标,尽量做到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优先考虑一些能真正反映大多数学生群体的体育学习内容,并将其摆在体育教学的前列。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我们要尽量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意义、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彰显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增设新兴体育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致;还要注意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使老教材玩儿出新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并未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尊重其差异,保证学生的基础锻炼能力,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潜力,平衡基础与发展二者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在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素养,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学习模块教学经验和方法,在实践中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模块学习经验;组织开展与之相关的体育模块教学研讨会,在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下,推进体育教学模块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优化体育教师的人员结构,对其教学资历、年龄、特点和擅长领域等因素,适时配置相应的模块教学人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体育模块教学实施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丰富了他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习选择与运动选择,促进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活动课模式改革研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
[2]韦爱常.浅谈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与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