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允许玷辱英雄形象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12日,是女英雄刘胡兰英勇就义60周年纪念日。山西省党政军领导和各界代表1800多人,在刘胡兰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全国人大、全国妇联领导出席了大会。会议强调弘扬刘胡兰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以慰藉刘胡兰同志,寄托人们的哀思。
  但是,就在广大人民群众纪念他们心目中的巾帼英豪刘胡兰的时候,一件极不和谐、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1月12日北京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这位副教授在文章中写道:“《翻阅日历》电视栏目组(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栏目——编者注)派出由记者杨小光带队的摄制小分队,前往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采访刘胡兰家乡,这次采访最令人震惊的是,老人们说,刘胡兰并非被阎匪军铡死,而是他们用枪托击打几名老乡,强迫他们去铡刘胡兰。乡亲们出于恐惧,颤抖着铡死了他们看着长大的小闺女。”这位副教授的文章在网上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1月17日,山西省军区新闻干事唐亚军专程赶赴云周西村,访问了高二成、白天广两位老人,用目击者的证言揭穿别有用心的讹传。1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文章,严肃批驳了这种谬论。1月31日,《太原晚报》派出记者,到山西省档案馆查找出杀害刘胡兰的凶手自供词原始档案,公之于众,使讹传不攻自破。
  20世纪50年代,我在原榆次军分区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常在云周西村下乡蹲点,做民兵工作,对刘胡兰生平事迹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因为对刘胡兰的崇敬,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对她的宣传,曾受总政治部之命,撰写并发表了《刘胡兰传略》,还发表过《英雄的母亲胡文秀》和《刘胡兰民兵班的姑娘们》等作品。为了纪念刘胡兰就义60周年,近几年编著了《巾帼英豪刘胡兰》一书,今年1月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看到上述新闻媒体的报道,我感到十分震惊、气愤,当然也感到欣慰。气愤的是,刘胡兰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竟然还有人——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国家级副教授,在网上自己的博客中发表玷辱英雄形象的奇谈怪论,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欣慰的是,这种讹谬一露头,就遭到了许多新闻媒体和高等院校,以及广大群众包括云周西乡亲们的驳斥和唾弃。
  首先,该博客文章侮辱了云周西村的乡亲们。
  英雄的云周西村人民,在旧社会受尽了压迫、吃尽了苦头,三座大山压得他们抬不起头。红军东渡,共产党八路军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中间的先进分子,有的参加了共产党、八路军,有的当上了民兵,做地下工作。他们在敌我斗争“拉锯式”的情况下,为八路军武工队送情报,掩护干部,支援前线,抬担架救伤员,除奸反霸,样样都走在全县的前头,被人称为“小延安”。如今,他们在“继承胡兰志,建设英雄乡”,创建小康社会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刘胡兰在村里的工作和为人,云周西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她在刑场上坚贞不屈的表现更令人敬佩。乡亲们和刘胡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博客文章出现后,全村人义愤填膺。曾目睹过刘胡兰等七烈士被杀害情景的高二成、白天广两位老人愤慨地说:“阎匪军和复仇队太残忍了,是敌人杀害的刘胡兰!”
  其次,该博客文章混淆了敌我界限。
  造成七烈士惨案的是阎匪军的清剿和扫荡。杀害七烈士的罪魁祸首是“勾子军”,他们荷枪实弹,罪恶滔天;出卖刘胡兰的是叛徒和复仇队,这几个人和敌人同流合污,是一丘之貉,都是云周西村群众的敌人,绝不是云周西村一般的乡亲们。大胡子即张全宝事先已经给这些人做了安排。由此可见谁杀害刘胡兰等七烈士,谁就是敌人,谁就是凶手,绝不能说成是“乡亲们”。这是个立场观点问题,绝对不能混为一谈,是非不明,敌我不分。
  人证物证铁证如山。现场目睹和历史档案都充分证明,是敌人杀害了刘胡兰,而不是乡亲们。篡改历史,这是绝不允许的!
  再次,该博客文章玷辱了刘胡兰的伟大形象。
  刘胡兰等七烈士惨案,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注。中共山西省委几任书记都亲自参与调查处理有关事宜,尤其是残杀刘胡兰等七烈士的事件上,早已明确谁是凶手并作了恰当的处理,为七烈士报了仇。
  共青团山西省委早年还抽调精兵强将,用了几年时间内查外调撰写了10多万字的《刘胡兰生平史料》。该书核实了所有的有关事实,翔实地记录了有关的人和事。这是最有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中共文水县委党史办收集整理了刘胡兰父母及其他亲属,当时地方县和区领导、战友、同伴的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稿活灵活现地反映了刘胡兰一生的生平事迹,史料难得、十分可贵。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篡改历史真实的讹传流言,其危害是很大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讹传流言呢?
  国防大学副教授刘仕平同志说得好:
  “近一个时期以来,总有人用‘恶搞’的方式,重新‘解读’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英雄人物。这种做法,对于纯洁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情操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英雄人物身上凝聚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这些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帮助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旦他们被冷落、亵渎或涂黑,我们就将失去继续前行的指针,衡量是非的标准。现在有一种历史研究趋势,专在琐屑的事上打转转,以为这样就可以搞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还有一些人,在没有确凿资料的情况下,搞大胆的假设、人为的臆造,这样的历史研究法不值得提倡。”
  军事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同志在文章中说得好:
  “一段时间以来,一个个常驻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被摧残乃至打碎,一些人在获得短暂刺激后,精神变得越加空虚,这在一定意义上恰恰是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出现信仰失重、行为失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毕竟,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大国的崛起,并不仅仅表现于社会的现代化,还需要文化的现化化,不仅需要宽容多元,还需要在多元中塑造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事实胜于雄辩,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刘胡兰同志用她那青春年华、英雄行为铸造了杰出的刘胡兰精神。刘胡兰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也是属于世界和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
  刘胡兰精神,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其他文献
1970年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是在“文革”初期举国动荡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和破坏,中共九大之后国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全国人民迫切希望愈合内乱创伤的形势下召开的旨在稳定农村形势,促进农业生产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背景    从政治形势来看,“文化大革命”进入第四个年头的1970年,并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胜利结束”,极左思潮和“左”的错误做法继续盛行、泛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期刊
在中原大地的巍巍太行山间,有一条缠绕于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的蓝色飘带。这飘带,虽然没有长江的浩瀚与壮阔,没有黄河的雄浑与博大,但它所凝结的精神却硬铮铮地穿透了时空,令人荡气回肠。   这条蓝色飘带,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第一渠的人造天河——红旗渠!它是20世纪60年代的林县人民为了改变缺水境况而修建的一项与天斗、与地斗的英雄工程。  红旗渠工程建设虽然已经是4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今
期刊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又是杰出的诗人。  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德诗选集》,收入朱德诗作76首。1977年该书增订出版,新增14首,共90首。1986年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我选注的《朱德诗选注》,收入朱德诗作137首。2003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期刊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庆石油会战,距今已经40多年了。今天,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仍然心绪难平。大庆会战围绕着石油而展开,但它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份关于石油的记忆。它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创业之歌,是一曲浩气冲天的民族振兴之歌。    一些西方人早就断言中国“贫油”,有人还想用石油来卡我们的脖子,但中国人不信邪,不相信石油只是埋在别人的脚底下    石油,被人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
期刊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在经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后终于抵临陕北。11月20日至24日,红军在直罗镇战役中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总部和中央机关进驻洛川瓦窑堡。当时,宋任穷担任红军总部干部团政委。这个历任红军营、团、师政治委员、时年26岁的年轻指挥员,在红军队伍中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大好姻缘是由一句戏言引发而成的。    缘 起    这天在瓦窑堡的红军干部团
期刊
众人架鹊桥    1937年1月,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了延安。到延安后,环境相对稳定下来,一些已过“而立”之年的红军干部的婚恋问题,就成了大家所关心的事。  春节前夕,原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部长许建国与中央党校女学员刘桂兰建立恋爱关系已几个月了,二人决定在春节办理喜事。这天,战友们都来道贺。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聚在一起,自然有说有笑,热闹得很。忽然,有人谈起了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罗荣
期刊
被誉为千里眼的雷达,其实是一种特制的无线电定位装备。1936年英国科学家依据电磁波反射原理,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雷达,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先用于军事。以20多部雷达组成了英国的防空雷达网,使德国空军的大规模对英空袭屡屡受挫,为英国的防空作战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的雷达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从毛泽东、陈毅等第一代领导人到普通的雷达兵,都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用忠诚、智
期刊
中国式教育乱象何时了?这一“国问”,足以让理性和良知尚存的国人出一身汗。  中国式教育乱象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举二三要者即可窥见一斑:  其一,教育收费急遽飙升,令与官家富户、名流大腕不在同一生存线上的普通民众,尤其是作为最庞大群体的农民,如牛负轭,不堪其忧。有数据表明,从改革之初到2005年的20余年间,中国的大学学费上涨了25倍。我们这个并不富裕国家的大学收费是世界最富国家的3倍;义务教育阶段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决定给时任总军械部部长的王树声建一幢住宅。按规定,房子和家具可以考究一点。但是,王树声的“意见”来了——盖成一般平房,外加“两不要”:不要独门独院,不要警卫森严。这样,王树声一家就住在当时的总军械部(现解放军报社)大院内极其普通的一幢平房里,用的是寻常的家具,没有特别的装饰,墙上的一幅“延安宝塔山”油画显得格外醒目。  随着总军械部的撤销,原机关的一些人马陆陆续续地搬走了
期刊
193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唯一的一所冠以“中国”名称的“中国女子大学”(以下简称“女大”)。它历时两年多,至1941年8月结束,培养了一千多名妇女干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隆重的开学典礼    抗战开始后,许多爱国青年辞别父母,千里跋涉,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其中有不少女青年。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1939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