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网有没有护城河?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房地产中介的集体撤退,搜房网(NYSE:SFUN)市值大跌,以至于公司管理层紧急应对,于北京时间6月17日晚间召开电话会议,对搜房网近期股价波动以及其他相关事宜作出回应。
  在笔者看来,利润率高达50%的搜房网,其实是跟贵州茅台(600519.SH)相似的互联网企业,遇到的问题其实也跟后者没有多大的区别,即在行业遇上周期性的不景气环境时,要对渠道商进行让利,要对利润的分配进行“再平衡”,结果是利润率的回归,至于回归到什么点上才合适,往往事后才知道。类似的,我们也无法预测“52度飞天”要降到什么价位才是最佳状态。因此,在这个时点上,我们可以对搜房网的某些商业模式“神话”进行反思,就好比对茅台进行反思一样。
  反思的关键点是,搜房网堪比茅台的超高利润率,以及不亚于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收入成长性,到底是其商业模式所赋予的长期因素,还是行业周期性繁荣带来的短暂因素?投资者已经在用脚投票——如果说,搜房网前期股价的下跌反映了大家对高利润率和高成长性两者无法长期并存的看法;那么,近日的再度大跌,则反映了大家对搜房网可能同时失去两者的恐慌。财务数字反映的是商业模式,“七大中介商联手反击”带来的最重要反思,正是对其商业模式的重新审视。
  搜房网的商业模式中,首先是其轻资产平台型的属性,这赋予了它超强的扩张能力,极速占领空白市场,形成垄断优势,利用行业繁荣期商家的过度竞争掠取超额利润。但投资者习惯于“从倒后镜看未来”,因此轻资产扩张的“快”也给股价带来了极强的“反噬力”,一旦行业趋势逆转,业绩的变脸速度和强度也将是剧烈的。即便以6月13日大跌后的估值看,从相对平稳的营收角度,仍然超过6倍的市销率(PS),依然无法带来“安全感”。况且,我认为,搜房网的竞争优势并不牢固,特别是一些市场原本较为认同的特性,比如“广告业务渗透率继续提升”、“电商业务受益于线下转线上的趋势”、“寡头垄断地位带来垄断利润”,等等,其优势都有待观察。
  行业周期来了
  有人认为,行业景气时开发商无须做太多的广告,行业低迷时开发商则会大撒金钱,所以,行业低迷时搜房网会受益更多。但仔细分析,这是没有道理的。行业即便再景气,开发商也会通过涨价掠取,由此依然存在成交困难和激烈竞争,而且利润预期的支撑下甚至会过度营销;而在行业低迷时,开发商则会减少非理性的支出。同时,由于购房人此时相对谨慎,需要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和货比三家,因此开发商的投入可能会更偏向于促进成交环节,比如价格优惠和提高代理商佣金率,这也会挤压广告费用。因此,搜房网的一手房广告收入是顺周期的,无法提供缓冲。
  再看二手房的明细收入,起伏就更明显了。由于搜房网提供的“赤裸裸”的竞价排名机制,中介商在繁荣期表现得异常的非理性,为了抢占最后一点“边际利润”而不顾一切的投入,衰退来临时带来的“反噬力”就会同样的强烈。再加上,一般出租者或者售房人,多多少少带有类似工资刚性的“货币幻觉”,即心理上难以接受租金和房价的下调,结果只能耗着。此时,相对理性的开发商会通过降价抢夺有限的购买力,这一点从近两年施行“辣招”后的香港一二手市场兴衰对比可观察到。这意味着,二手房的收入不仅是顺周期的,而且是强周期的。
  目前,在房地产行业经历一个繁荣和衰退周期后,投资者给予这两项顺周期和强周期特性业务的估值就会不可逆转的下降。
  盈利模式变了
  有观点认为,电商业务受益于线下转线上的趋势,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就连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也承认,所谓的电商,实际上依然是广告业务的“变种”,它并未侵占了原有的带客看房的代理业务。原因很简单,因为房子是非标化和在地化的,而且是超高额体验型消费,网络无法替代人的作用,搜房网抢走的只能是其他传统广告媒介的业务,而非所谓的“线下转线上”。
  再看看过去两年流行的“5000抵5万”的优惠券,表面上看,作为一种营销创新而受到赞赏,但实际上由于它是“以成交作为收入确认源”,可以想象得到,市场进入低迷期之时,这项业务的收入萎缩将明显快于原有的不以成交为目的的一般广告业务。而由于这块业务实质上是替代原有的广告业务,这就意味着原本弱周期的广告收入被变成了强周期。而且,一旦开发商习惯了“以结果付费”的模式,要再改回来就困难了。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种直接抢夺市场繁荣期成果的急功近利、透支未来的做法,它会使公司形成“赚快钱”的习惯,从而降低了对真实有价值服务的投入,当然也就带来自身竞争力的下降。
  搜房网受益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移份额的趋势,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在网络时代的快速变换中,线上媒体的相互替代也是异常的激烈,搜房网作为一个类似新浪网的资讯网站,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种“过时”的网络媒介,其广告份额也正在被微博、微信、视频等更加贴近生活的新媒介快速蚕食。因此,这块业务的渗透率能否提升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 “平台属性带来的巨大流量入口”,搜房网的平台属性带来了快速的扩张,但跟淘宝售卖标准化、低值化、可贸易商品造成无限多的小商家进行无序竞争的情景不同,搜房网的产品具有高值、非标、在地化的特征。A城市的人不会到B城市租/买房子,即便同一城市的C区的人也很少考虑到D区租/购房,而且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也会对所租/购的房子有明显的区分性,再加上房子不像普通商品般可大规模重复生产,也不可能短期内重复购买。因此,商品的供应和消费实际上都不具备类似淘宝的“无限多选择与重复购买”的流量效应,特定时间内商家和客户的选择实际上是不多的,平台的吸引力自然也无法相提并论。
  其实,真正能带来持续而稳定流量的地方是社区论坛,因为论坛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越多的人进来讨论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导入口,但貌似搜房网并未把足够的资源投入进去。
  垄断优势没了
  搜房网号称是全球最大房产类专业门户,但寡头地位是否带来垄断利润?我认为,搜房网的所谓“垄断利润”实际上是很脆弱的,类似于电梯广告屏抢夺战,初期的重资本投入形成沉没成本的“阻吓作用”下,以此与商家谈判。但是,依赖重资本投入的先发优势所取得的仅仅是不稳定的垄断局面,而非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资本过剩时代,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沉没成本”加速贬值,而原有的被压迫者也会自寻出路,这意味着后来者要打破搜房网的垄断地位并不困难。
  被打压的传统渠道,如地方性报纸、电视台、中介商,加上新兴的电商,如微信、58同城,以及窥视中的竞争者,如乐居、三六五网,很容易组合出一个体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股权关系,以对抗搜房网的垄断地位。因此,用先发优势获得、以重资本投入构筑的垄断格局带来的超额利润无法持久,必然向均值回归。
  而近期二手中介商联手“逼宫”事件,则是均值回归过程的催化剂。反抗成功的示范效应会扩散,新的路径依赖也可能形成,而破解之术要么是直接让利,要么是构筑持份者分享同盟,格力电器选择了后者,搜房网貌似选择了前者。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房地产电商具有强烈的在地性,不同城市的中介势力各不相同,因此“一城一策”的持份者分享同盟更适合实际,而“博弈-让利”模式容易使中介商逐渐形成类似“工会”的持久联盟。要打破这种联盟,就要在让利中“一次让到底”,让中介商再次陷入无序竞争状态,但这也意味着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我认为,与其采用让利这种“长痛”方法,不如采用“持份者分享同盟”的“短痛”方法。
  搜房网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个以网上广告平台,在各种衍生的线下、金融等服务未成气候的前提下,它的估值就应该与一个传统的顺周期的广告媒体没两样。更甚的是,由于它采用的“激进竞价”和“以成交付费”等带有急功近利色彩的新商业模式,使其具有了强周期的特性,并带来了“忽视为客户创造真正有价值服务投入”的副作用,从而削弱了核心竞争力。由此,在市场不景气之时,将面临更大的痛苦,公司需要在“长痛”与“短痛”之间作抉择,但无论如何抉择,短期内都必然痛苦。
其他文献
股票和债券类似,在通胀的环境中会表现不佳,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经济大多数时间都处在通胀环境中。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可以对冲通胀风险。产生这一认识的根源是,股票代表的不是债权,而是具有生产设备的公司所有权。投资者认为,不管政府如何印钞,公司的生产设施都能保有其实际价值。  但是,为何事与愿违呢?主要原因是,就经济本质而言,股票和债券非常相似。对许多投资者而言,这一观点听起来有些奇
期刊
主营医疗后勤综合服务的众安康曾在2012年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在2013年上半年证监会的IPO财务专项检查下主动递交了终止审查的申请,IPO之路戛然而止。  上市无望的众安康近日为自己找到了新东家,宜华地产(000150.SZ)7月3日宣布对众安康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受此利好影响,宜华地产7月4日复牌后股价连续大涨,截至7月10日收盘,累计涨幅高达46.31%,吸尽市场眼
期刊
近几年来,券商不甘心于被银行甩下几条街,被保险、基金、信托超越,一直在强调并实践创新。有报道称,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海通证券(600837.SH)成为首家提供“资金归集”服务的券商,即:可绕过第三方托管银行,让客户能将名下所有银行卡内的资金直接划转至证券账户。  笔者曾在券商工作十四年。老证券人中一直有种说法,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搞银行第三方托管,将资金进出功能交付银行,是自废武功,尽管可以防
期刊
中国经济长期依然处于下行通道当中。过去几年经济可谓疲惫不堪,一年不如一年。2012年以来,经济虽然维持了7.5%左右的增速,但一直缺乏明确的动力,“三驾马车”均显疲态。  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大病之中,依靠“微刺激”维持病情的稳定,但并未找到治愈病根的药方。2014年,政策和经济的变化,与2012年和2013年既相似又存在本质区别。相似之处是,政策抛弃了大力度的刺激,均试图通过“微刺激”政策来寻求短
期刊
作为2014年第一个落马的证监系统厅局级官员,深交所监事长杨勇平的“双规”传闻引来市场无数猜想。  7月15日,有消息称,深交所监事长杨勇平已被“双规”。但对此消息,深交所并未作出正式回应。  有报道称,杨勇平被查或与之前落马的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有关。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官二代”出身的杨勇平,在四川证监局局长一职一坐就是七年,大权在握自然说一不二,其落马或许与其任职期间的一些贪腐事件有关。  杨
期刊
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从“政策是否放松”,转向“政策放松是否有效”,因此,接下来影响市场趋势的关键是对政策效果的验证。  30大城市房地产销售、发电量增速等中观数据在恶化,但近一个月的“躁动行情”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打扰,资金疯狂追逐着“小而美”的各种主题,业绩和估值都已不再重要。  通过我们路演得到的投资者反馈,大家有底气参与这种行情的背后原因,在于对政策的期待——既然最高管理层已发言保证完成7.5%的
期刊
尚未彻底摆脱上次危机的世界经济,会否再遭遇新一轮洗牌?低回报的环境会持续多长时间?正形成什么风险?只有当繁荣期结束时,风险才会最终展现出来。  提速还是崩盘?这对全球经济是个悬而未解的问题,而毫无疑问的是,除了对资产泡沫化随波逐流,投资者的财富保卫战别无他选。  如果以次贷危机第一宗信贷违约发生地桔郡推而广之,加州也许该被叫作次贷的源发地。外界印象,这里房价一落千丈,而事实上,迎来的却是前所未见的
期刊
芒格父亲辞世,带给大家心痛的空虚感,但其生命的终结却开启巴菲特的新契机,芒格返家处理父亲的后事时,经人介绍认识年轻的巴菲特,这个会面将改变许多人的一生。  巴菲特在谈及他遇见芒格时曾告诉他:“律师当业余爱好还不错,但你可以更有成就。”从商的想法吸引他。  甘做绿叶  芒格一直是和几位伙伴共事,但巴菲特大多独立作业,巴菲特表示,“我们知道彼此各有独特的性格,但恰巧可以配合,我们在很多方面一直是好搭档
期刊
投资和商业成功往往取决于一个“大”点子及其出现的时机。20世纪80年代初,短期利率攀升至20%的峰值;20年后,互联网及纳斯达克泡沫破裂。这些都是大点子造就或者破坏投资组合价值的优秀案例。最近,彼得·伯恩斯坦也在讲述一个相似的故事,他回忆了自己在20世纪50年代的早期职业生涯,当时投资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收益,但这种思潮很快就过时了,仅仅适合于寡妇和孤儿,但不适合贪婪的企业管理人员,他们更多的是
期刊
莎拉.凯特勒(Sarah Ketterer)是美国长堤资本的共同创始人兼CEO,公司创办于2001年,位于洛杉矶。长堤资本旗舰基金——长堤国际价值基金(Causeway International Value Fund)管理着63亿美元的资金,其三年及五年期年均回报率分别为10.81%和14.54%,均位列晨星同期排名前10%。  20多年来,美国长堤资本管理公司(Causeway Capit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