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和汉印是两大亮点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展览的亮点是什么呢?我说两点:一是帖学,一是汉印。
  帖学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黄惇先生首先提出了帖学的振兴,又身体力行,进行帖学创作,同时对清代的整个书法理论、碑学观念进行清理,重新审视传统,回归古法,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们今天再来看这种开创性,发现今天的书坛帖学已经是蔚为大观了。在帖学发展中,黄惇先生是不是被更年轻的一代超越了?答案是不仅没有,而且显示出他的特立独行!黄惇先生一方面没有去步趋那些帖学的经典,他的作品并没有完全像某家某派,不完全像『二王』、米芾、董其昌、王铎等,但又都有经典的影子在,他并不死盯着一家,而是融会贯通,发挥自己的个性。他追求的是帖学传统中的风神。古人讲王羲之书『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这种风气、风神正是黄惇先生所追求的。这种风神,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厚度,同时也注入了他个人的气质禀赋和道德修养。所以我们看黄惇先生的作品,潇洒自如,有时候也不是很讲究细节,但气脉畅通。现在,他的作品于萧散、清雅中又多了一些老辣纵横。这其中有年龄的原因,快到七十岁的人,笔下的老辣自然就出来了。
  篆刻上,黄惇先生是在寂寞地坚守汉印。现在的篆刻展有两个亮点:一是古玺印作品。古玺印的形式可塑性强,变化比较多,很多获奖作品都是走古玺印一路;另一个就是元朱文印,强调工艺化、技巧性,得选票也比较高。唯独汉印,虽然常说『印宗秦汉』,但现在展览中真正纯正的汉印作品其实不多。黄惇先生的篆刻从汉印中来,他的篆书也是汉篆,汉印是基本骨架,基本的形式。汉印的精神也是黄惇先生篆刻作品重点要表现的,他的基本审美倾向在汉印。在汉印的基础上,黄惇先生进而印外求印,比如他把青花碗底的花押转化成篆刻。黄惇先生又把书法转化到篆刻里,印从书出,成为自己新的东西。虽然这些手法并不是新的,因为在清代就已提出『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但是在新的形势下,这种理念同样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在刀法上,黄惇先生可能没有直接学过齐白石,但在作品表现力上,应该说他借鉴了齐白石。可以说,黄惇先生在汉印的基础上印外求印、以书法入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内涵丰富的黄惇自家样式。
  黄惇先生书法、篆刻形成自家风格,还有两点因素:一是学问的滋养,一是内心世界的丰富。他心静如水,在喧闹的当下,能够沉静、认真地对待传统,对待历史,他的参照系是历史,是名家,是一座座高山,而不与时人做比较,这就使得他不断前进,不断有新成果。希望黄惇兄不断有新的惊喜呈给我们!
其他文献
《楚默全集》一出便是皇皇二十卷,当代书坛能如此者,不说绝后,但肯定是凤毛麟角。对此,我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情,这就是——『惊叹』!既惊叹其用力勤、涉及面广,更惊叹其研究方法兼顾思辨与实证。这里,不妨就后者谈一点自己的读后感。当代书论的崛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初的书法本体大讨论,那时,人们或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或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理,或用中国传统文化原理,或用西方
期刊
一个离南京不远的城市无锡,一个苏南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无锡,出了一位写了上千万文字的集诗学、书学、美学、美术史、思想史论家于一身的楚默,二〇一四十一月八日在他家乡无锡素面朝天迎接包括陈洪武、孙晓云等国内重要书法家、书论家二十余人。他们是来参加《楚默全集》首发式暨倪瓒诗词书法作品邀请展的,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十分清楚楚默的处境,是折服、赞叹楚默其人其学其艺而欣然从全国各地赶来的。  二十一世纪都过十几年了
期刊
一九九〇年代中期,我组织编写《篆刻学》,培尔兄推荐楚默先生主撰『篆刻创作』一章。之前我不认识楚默先生,但我相信培尔兄的眼光。那次,楚默先生没有参加编写会,却很快写出了近六万字的书稿。我匆匆读过一遍,深羡其视野宏阔、思路通脱、胸藏万卷、文笔畅达,诚如培尔兄所言,是处于默而做大学问者。当时我将远游,以《篆刻学》理论部分各章节的统稿工作相托,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楚默先生。他讷于言而敏于行,穿着不合时宜到不屑
期刊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和多方努力,为推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凝聚力量、广泛团结和组织全国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教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于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现和培养高等书法教育的尖端人才,使其成为高等优秀书法人才的平台。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于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执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
期刊
一册篆刻集,一册刻瓦作品,真实反映了何效义近年来对以玺印形式为主体的古代文字表现形式的思考与探索。正如效义所说,在学习创作过程中『总有一种想法而不能直接表达在自己作品上的欲望。』这种『欲望』与表达方式方法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一方面促使他更广泛、更深入地潜心于对古代玺印形式、文字形式的探索与学习,一方面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多元的、不甚确定的艺术取向,并由此构成了这两本册子的基调。  客观地看,艺术思想
期刊
沈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儿童时代,他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坚持勤学苦练。十二岁时,沈浩的书法天赋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的垂爱,遂收他为人室弟子,开始接受严格的书法训练,并得到大家风范的熏陶,这在同龄人中是非常幸运的。一九九一年,沈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班,这更让他的爱好成为他终身的事业追求。一九九五年,沈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其间得到了刘江、
期刊
组委会  艺术顾问:沈 鹏 欧阳中石 李 铎  主任:李 屹 张 海 钱建民  执行主任:陈洪武 刘尚军 俞志宏  副主任:李培隽 张陆一 姚 远  委员:王家新 申万胜 苏士澍 吴东民  吴善璋 何应辉 何奇耶徒 言恭达 张业法  张改琴 陈振濂 赵长青 胡抗美 聂成文  曹建明 潘文海 高克明 鲍贤伦 赵雁君 沈安龙  秘书长:张陆一(兼) 刘 恒 赵雁君 沈安龙  副秘书长:罗江华 王 彦
期刊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委会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发布『征稿启事』,标志着这项备受全国书法界瞩目的大展正式拉开帷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华影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作品征集自『征稿启事』公布之日起,至二〇一五年四月三十日截稿。展览定于二〇一五年八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届时将展出入展作品约七百件(含优秀作品)。同期还将举办名家学术邀请展、国展
期刊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在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为提升本届兰亭奖活动的学术含量,本届兰亭奖活动特别增设了『兰亭论坛』,主题是『王羲之的真相』,杉村邦彦、王连起、王玉池、萩信雄、祁小春五位来自国内外『王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应邀在论坛发表了学术演讲。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潘文海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王羲之的真相』上致辞时
期刊
首先,黄惇先生是个学者。他学识功底很深厚,作为老师,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同时又指出哪些地方有疏漏之处。郑板桥有副名联:『隔靴瘙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黄惇先生就是一个反对隔靴搔痒,善于入木三分的人。他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次,黄惇先生是一个智者。他不仅擅长书法篆刻,而且通哲学。他是站在哲学思维的高度,自觉扬弃了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辩证地看待书法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