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默印学研究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〇年代中期,我组织编写《篆刻学》,培尔兄推荐楚默先生主撰『篆刻创作』一章。之前我不认识楚默先生,但我相信培尔兄的眼光。那次,楚默先生没有参加编写会,却很快写出了近六万字的书稿。我匆匆读过一遍,深羡其视野宏阔、思路通脱、胸藏万卷、文笔畅达,诚如培尔兄所言,是处于默而做大学问者。当时我将远游,以《篆刻学》理论部分各章节的统稿工作相托,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楚默先生。他讷于言而敏于行,穿着不合时宜到不屑时宜的地步,是一位肯帮忙、肯做事的儒者,颜回、安提斯泰尼式的隐者。《篆刻学》能够成书,楚默先生功不可没。
  最近参加《楚默全集》首发式,再次见到楚默先生。一别十六年,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六年,他还保持着老样子,令人匪夷所思。这是他能以瘦弱的身躯结出累累学术硕果的原因吧。其中一卷《篆刻创作风格论》专书,凡十二章,上篇是创作论,下篇为风格论。这是他在《篆刻学》写作的基础上,多年沉思的结晶,是国内篆刻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成果。
  楚默先生写字、画画,独不刻印。不刻印何以谈篆刻创作、谈篆刻风格7我以为,研究艺术有三途,一是自下而上,即从亲身艺术实践经验中总结、抽绎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阿尔贝蒂论绘画如此;二是中间切人,即从既有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史考察中提升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温克尔曼论古希腊艺术精神如此;三是自上而下,即从对自然、社会的思考出发提出艺术创作的指导意见,苏格拉底论雕塑如此。阿尔贝蒂的理论固然促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大繁荣、大发展,但温克尔曼引发了德国艺术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兴起,苏格拉底更将古希腊艺术创造推向辉煌。所以,这后两种研究方法的功用不可小觑。具体就篆刻研究而言,朱简、赵之谦的印论固然重要,但周应愿的《印说》也同样伟大。
  楚默先生博学广识,研究领域极为宽阔,说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或不为过。他虽然不刻印,但有培尔兄这样的当代篆刻名家为挚友;他系统研究古代印章演变史、篆刻流派发展史,精读各家各派印谱;更重要的是,他从哲学、文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学诸多学术大山背来许多石头,攻篆刻艺术这块玉,操起形式分析学的利刃来解篆刻风格这头牛。这样的篆刻研究在今天殊为难得。
  既然我们都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古谚,就不应该怀疑《篆刻创作风格论》的学术价值。既然楚默先生自许『庖丁解牛』,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部著作,看看他到底是怎样游刃有余地解析篆刻创作与风格的,相信读者诸君必有所获!
其他文献
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农历乙未上巳节,第五居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新落成的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开幕,《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同日发行。  中国书法兰亭奖创立于二OO一年,是经中宣部批准的书法界唯一的综合性奖项,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每三年举办一届。历届兰亭奖的获奖、入展作品基本代表了我国一段时期内书法研究和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在书坛具有重大影响。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期刊
《楚默全集》凡二十册,是楚默先生在书学研究上用工深沉、博学专精的学术结晶。楚默先生经历了与当代许多学者迥然不同的学术磨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坚持着自己古代隐士般的学术沉潜,在物质富裕的现实大气候下坚守苦行僧般的学术热情,在知识与性情日趋成熟的年纪收获了与常人不同的学术体验。楚默先生近二十年所致力的书法史学、书法理论、书法文化研究,着重于元、明两代,兼涉上下,知性治学,探幽析微,成就最大,也最能体
期刊
《楚默全集》的学术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展示了当代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广度与开拓性。多数成果具有原创性,是对传统书学研究的突破。如楚默《书法解释学》,他将书学研究从认识论转变成本体论,解决了书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关于书法本质的困惑。至今看起来很鲜活;《书法形式美学》将书学研究从外部研究转变为内部研究,关注书法的形式美,具有创新的新视角;《佛教书法史》则填补了书法史的一个空白,尤
期刊
皇皇二十卷本《楚默全集》出版之前,作者曾有十五卷本文集印行,笔者有幸拜读,受益匪浅,并将其中《书法解释学》指定为我校书法专业研究生的必读书。窃以为,这部著作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楚默先生关于书法艺术本体研究的一个高度。在这部著作中,楚默先生以平实酣畅的文笔,近四十万字的篇幅,层层剖析论述,对书法这一复杂而玄妙的艺术形式及其本质作了『简单明了』的解释。从绪论开始,他就一以贯之地从书法本体论的主张和立场出发
期刊
陈志平(二等奖)  颁奖词:陈志平《北宋书家丛考》对北宋诸多书家进行了详细整理和深入研究。本届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会认为,该著的上编采用考据之法,以年谱为经,以史事为纬,对书家生卒、家世、行历、交游、著述、书法活动,进行了细致翔实的考证;下编则在史实的基础上予以论说,使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该成果对北宋书法史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获奖感言:拙著《北宋书家丛考》获第五届兰亭奖二等奖,这是继《黄庭坚书学研
期刊
对书法传统的学习,我不想叫『传承』,不要说我们继承书法,因为书法是个很大的范畴,既非固定之物,也不归属于某一代人,是『汉字人类』所共有的,我们只是在书法流传过程中学习书法,叫『传习』,这个词似乎更有意味。在书法传习过程中,怎样觉悟这种技艺与我们自身的血肉关联,并觉悟我们个体的精神性,从而引向审美生发7怎样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在写字中提高?我把这些称之为书法传习与个体觉悟。  就书体『个性』来说,后人学
期刊
楚默治学,犹如诗人为诗,乃是出于一种心灵的需要,不追求这样或那样的事物,是一种无所求的气息,是为游荡的心灵找一个归所。  章学诚说过一段很好的话:  『道,公也;学,私也。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尽人以达于天地。人者何7聪明才力,分于形气之私者也;天者何7中正平直,本于自然之公者也。故曰:道公而学私。』  『学以致其道』,即将『学』看作了『致道』的过程,故与功名利禄、官位银子是不搭界的两码事。但世俗之人
期刊
儒雅、真诚、低调、谦逊  陈洪武  楚默先生是我十分景仰的学者。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先生的儒雅、真诚、低调、谦逊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朴素外表下深藏的精神气度——恬淡而睿智,深邃而坚定,仿佛一位来自远古而不染凡尘的智者,旁若无人地行走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在他身上凝聚着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格与风骨,特立独行,不与世俯仰,凝神一志于研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甘愿寂寞与清寒。当代书坛像他这样的人已
期刊
《楚默全集》一出便是皇皇二十卷,当代书坛能如此者,不说绝后,但肯定是凤毛麟角。对此,我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情,这就是——『惊叹』!既惊叹其用力勤、涉及面广,更惊叹其研究方法兼顾思辨与实证。这里,不妨就后者谈一点自己的读后感。当代书论的崛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初的书法本体大讨论,那时,人们或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或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理,或用中国传统文化原理,或用西方
期刊
一个离南京不远的城市无锡,一个苏南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无锡,出了一位写了上千万文字的集诗学、书学、美学、美术史、思想史论家于一身的楚默,二〇一四十一月八日在他家乡无锡素面朝天迎接包括陈洪武、孙晓云等国内重要书法家、书论家二十余人。他们是来参加《楚默全集》首发式暨倪瓒诗词书法作品邀请展的,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十分清楚楚默的处境,是折服、赞叹楚默其人其学其艺而欣然从全国各地赶来的。  二十一世纪都过十几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