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词准确规范,文字凝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鉴赏中感受诗之韵味、语言之精粹,体会诗人之情趣,感悟人生之哲理。
【关键词】音韵美 意境美 情感美 哲理美 欣赏
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的语言准确凝炼,句子精深华妙,意境深远绵长;歌壮丽江山,吟边塞风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慷慨悲凉,亦缠绵婉转。要让学生漫步诗林,浸润在古诗之中,感受诗之韵味,语言之精粹,体会诗人之情趣,感悟人生之哲理。但这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使得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例如:通过创设情境,或介绍背景,或把诗歌泛化为感人的故事,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
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得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反复诵读,赏音韵美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
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古诗教学中,我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教师范读、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句的韵律,积累精妙的语言。
三、启发想象,探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意境就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從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如: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意境后,学生对此诗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请同学们拿起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象,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意境再现与再造,学生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联系实际,悟哲理美
许多古诗浅显易懂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寄寓了高瞻方能远瞩的哲理,给人以不尽的启示和鼓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时时催人奋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育我们在逆境中不要灰心丧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以领悟诗中蕴含的深邃的哲理美,并按学生自己的鉴赏心理对诗歌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我们应该提倡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只要学生们对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充分肯定。这样学生会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学得积极,学得有效,迸发出了强烈的探求精神,让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直现出来,从而充分显示主体参与的内蕴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古人给我们留下众多精美的诗篇,我们应该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陶治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音韵美 意境美 情感美 哲理美 欣赏
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的语言准确凝炼,句子精深华妙,意境深远绵长;歌壮丽江山,吟边塞风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慷慨悲凉,亦缠绵婉转。要让学生漫步诗林,浸润在古诗之中,感受诗之韵味,语言之精粹,体会诗人之情趣,感悟人生之哲理。但这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使得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例如:通过创设情境,或介绍背景,或把诗歌泛化为感人的故事,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
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得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反复诵读,赏音韵美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
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古诗教学中,我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教师范读、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句的韵律,积累精妙的语言。
三、启发想象,探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意境就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從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如: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意境后,学生对此诗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请同学们拿起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象,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意境再现与再造,学生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联系实际,悟哲理美
许多古诗浅显易懂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寄寓了高瞻方能远瞩的哲理,给人以不尽的启示和鼓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时时催人奋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育我们在逆境中不要灰心丧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以领悟诗中蕴含的深邃的哲理美,并按学生自己的鉴赏心理对诗歌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我们应该提倡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只要学生们对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充分肯定。这样学生会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学得积极,学得有效,迸发出了强烈的探求精神,让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直现出来,从而充分显示主体参与的内蕴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古人给我们留下众多精美的诗篇,我们应该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陶治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