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的阶段特征对于中小家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老去,中小家族企业正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高峰期,代际传承不仅仅是企业产权的传承,更是包括了具有本家族知识资本的传承。以知识资源观中知识转移的视角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要素,分析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的知识资源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代际知识资源传承的可行路径,为促进中小家族企业传承理论的发展,实现有效代际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知识转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009-04
  引言
  中小型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主要经济组织,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互联网经济日新月异,技术的更新日益加快,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小家族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自身的发展问题日趋复杂。对于中小家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渠道有限,资金规模偏小,因而他们更多地选择集中化或者专业的发展战略,专业化于某个“小生境市场”(niche market)培养竞争优势,从这一角度,家族企业又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其核心竞争能力不能为竞争对手快速模仿或超越。与此同时,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家族企业由于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其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小,能够更为灵活、更为迅速地面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的竞争优势往往依赖于其特有的知识资源优势。新常态对于中小家族企业而言,意味着需进一步调整完善自身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新的经营模式、新的创新模式与路径。同时,知识经济步伐日益迈进,知识要素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中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知识也被看作企业成长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有价值资源。中小家族企业的转型发展依赖于原有的家族知识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能否有效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族企业的兴衰成败。
  然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赶上改革开放浪潮的第一代创业企业家已经逐步步入老年化,这一新的现实背景使得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迫在眉睫,如何设计更好的传承模式,更好地将已有的资源顺利实现传承对接是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者需要着力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知识观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理论框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组织与管理研究领域,并被证明对“新经济”中的许多企业行为都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家族企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的代际传递是其传承的核心目标,但知识的代际传递或转移却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知识的传承既包括显性知识,如已有的企业管理构架与制度设计、核心产品技术、经营理念,也包括隐性知识的传承,如管理企业员工的经验、处理内外部复杂事务的诀窍与经验、家族企业家创业精神、传承者的经营价值观念和技术诀窍与经验。因此,在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中,知识的传承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知识转移要素构成与影响因素
  (一)由社会资本要素所构成的显性知识资源转移
  社会资本是中小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已被学界广泛认可。Nahapiet(1998)将企业竞争来源的社会资本区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这三个基本维度。社会资本是基于网络、结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资源集合,它有利于主体行为目标的实现,信任、规范等是社会资本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对于中小家族企业而言,在代际传承过程中,其社会资本转移是否能顺畅有效,决定着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得以延续,影响着本家族企业能否顺畅发展。
  在家族社会资本传承中,其本质是制度结构性的社会资本、关系网络性的社会资本的传承。正是制度性、规则性、关系性的社会资本构成了传承过程中的显性知识要素的转移。一方面,中小家族企业的传承行为是由所有权、经营权为核心所构成的权力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涉及到家族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人员规模的变动,这些显性的要素构成了显性知识转移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伴随着整个代际传承过程的推进,在家族企业内部,都会围绕着由挑选继承人、配置财产权力等问题所产生的各种规则制度性的需要,这些规则与制度的安排构成了显性知识转移的重要方面,如何完善与稳定这些规则与制度,使得权力转移能顺利进行,使得制度与结构性的社会资本所构成的显性的知识能够被传承人有效传递下去,无疑对能否实现顺利传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关系网络性的社会资本的传承也是显性知识转移的重要方面;中小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契约主体以父子为核心的正式关系逐步扩展到波及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堂兄姐妹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关系等,如何协调这些正式网络关系是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显性知识转移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中小家族企业的关系网络性的社会资本中的非正式关系传承也不容忽视,非正式关系是指个人或者组织间通过一些亲缘、地缘等因素自然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又不具备强约束力的关系。对于中小家族企业而言,其非正式关系网络所构成的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的成长更是举足轻重,这些非正式关系其在一定意义上又体现着经济利益关系,由于中小企业环境的特殊性与规模的限制性,更需要非正式关系来维持经济利益的往来,以亲戚和熟人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关系网络为企业获取各种资源提供了途径与可能,是中小家族企业创立和发展延续的重要基础。其能否在传承过程中得以延续与维持,是外部关系网络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
  总之,随着家族企业由一代向二代再向三代甚至更多代的传承,家族组织的规模必然发生一定的变动,但是这个变化与传承行为的进行可能并不同步。由权力交接而引发的制度设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新规范与配置,必然与中小家族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密切相关,而制度结构性的社会资本、关系网络性的社会资本的传承构成了显性知识资源传承的主要内容,能否将基于网络、结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显性知识资源集合顺利转移,是代际传承成功的基础。   (二)以经验、技能与理念为核心的隐性知识资源转移
  资源与知识观(Barney,1991;Grant,1996)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想要拥有良好的市场表现,不仅需要显性知识的优势资源,更需要嵌于组织内部中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能够推动知识主体整合与调配内部资源。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隐性知识的创造与转移能力视作公司关键性的竞争性与战略性资产。对于家族企业更是如此,老一辈的家族创业团队或者企业家的隐性知识是家族企业得以延续发展的战略性资产。已有的市场调查与研究表明,中小家族企业在长期竞争中丧失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族后代不能继承家族创业者的隐性知识,进而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中小家族企业通常被认为拥有许多大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其面对的外部环境相对灵活,同时因为由家族掌控,在决策部署执行的统一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这种竞争优势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所具备的知识的难以模仿性,所以能否在代际传承程中实现这些知识的代际间转移,成为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关键。
  由于家族企业内隐性知识具有独占性、难以规范性、难以编码性、不易转移性等特征,所以不会因此受到抄袭、模仿而丧失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Barney,1991),创业者正是从企业隐性知识的异质性中获取利润。而家族后代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成为隐性知识累积、分享、转移的载体,在具有传承意图的家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成为了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播者、分享者,通过隐性知识的共享可以提高下一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
  对于中小家族企业而言,传承者的隐性知识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技术要素构成的隐性知识,第二部分是由认知要素构成的隐性知识。其中,技术要素主要包括应用于特定管理情境下处理复杂事物的知识诀窍和技巧,而认知要素则主要是指传承者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主要受到个人生活环境与人生阅历的影响。认知要素主要体现为本家族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家族创业价值观,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深受个体心理特征、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的影响。由于接班人其成长环境与传承者的成长环境具有巨大差异,家族企业原有的经营价值理念能否被接班人接受,传承人的个人隐性知识能否被接班人顺利延续,这对企业顺畅发展具有关键影响。
  (三)中小家族企业代际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
  1.知识转移主体因素。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知识转移的双方是传承者与接班人之间的互动。由于传承者与接班人的年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工作年限的差异,其拥有的知识存量与知识差距也有所差异。同时,也受到传承人的表达能力与接班人的接收能力的影响。从传承人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传承人作为知识提供者,其表达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传承人对自身拥有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表述与演示能力越强,其知识转移的效率也就越高,传承的效果也较好。从接班人的角度来看,由于知识的转移吸收会受到接受者意愿的影响,转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接受者将知识重组与吸收的能力有关,接班人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巨大难度也会影响到其接班的积极性。因此,传承人与接班人双方的差异性越大,知识转移的难度就越大。
  2.知识转移环境因素。从文化层面来看,家族企业传承更多的是一种家族精神的传承。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形成的员工共同的心理与行为习惯的特征总和。对于中小型家族企业而言,其生存与发展也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化模式,而适宜的文化特征能营造出建立互相信任的环境,以及良好的交流和学习氛围,拉近知识转移主体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转移。在文化特征中,传承者与接班人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会影响到知识转移的环境氛围,价值观能否在企业经营方面具有一致性,影响到传承能否获得成功。另一方面,组织内部沟通环境也影响到传承者与接班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效性。知识转移必然要进行知识主体之间和组织之间的沟通,组织内部的沟通环境是知识转移的重要保障。传承者与接班人之间需要一个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才能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到接班人的知识不足与知识需求。与此同时,知识的转移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技术特征对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技术平台为知识转移提供更便捷的渠道和方式。若传承者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管理技术,大量的知识将无法整合,也不利于知识的转移与创新。另外,接班人也只有熟练掌握和应用知识管理技术,才能快速、有效、多途径地领悟与掌握知识。
  二、促进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知识资源转移的路径
  面对社会经济增长动力与理念全面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升级的新常态经济背景,中小家族企业又恰逢代际传承高峰,中小家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考验与内部传承考验。代际传承不仅仅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交接,更多地体现的是知识资源的转移。如何将企业内已有的知识资源顺利地交接传承给接班人,涉及到路径的选取。中小家族企业内知识资源主要由社会资本要素所构成的显性知识和以管理者经验、技能与经营理念为核心的隐性知识资源为主要构成要素,选取合适的路径以实现知识资源的整合有助于知识的顺利转移,从而促进传承效率的提高。
  (一)设计合适本家族企业特点的知识转移机制
  知识转移机制指知识在传承者与接班人之间进行有序流动与多层面扩散的过程。在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过程中,传承者不仅可以把有形的社会资本、附属家族企业的关系网络资源传给后代接班人,更是期望把自身的管理经验、技巧与经营理念等为核心的隐性知识转移给接班人,从而维持家族企业的控制与正常运转,促进本家族代际财富积累。通过设计正式的转移机制与非正式的转移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由于正式的转移机制对促进以有形社会资本、附属家族企业的关系网络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显性知识转移更具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对接班人在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与加入相应工作团队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等,使接班人通过一定的工作岗位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制度、文件、工作内容学习企业运作过程,进而培养锻炼接班人对于企业的掌控能力,使得以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为核心的显性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   然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需要传递和转移的核心要素是创业企业家的隐性知识(Cabrera-Su rez et al.,2001;窦军生等,2009)。但是,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难以交易和模仿的专用性,在任企业家无法将知识和能力直接转移给接班人,必须在长期的互动中实现隐性知识的代际传承(Fang et al.,2012),如父母担任职业导师的“导师指导制”(Kram & Isabella,1985)。对于以经验、技能与理念为核心的隐性知识资源转移的机制,一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建立核心技术、营销团队隐性知识的激活机制、培育隐性知识共享的团队文化情境、搭建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实践社群平台等途径,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二是隐性知识社会化,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知识共享过程,通过合作机制、补偿机制、绩效考核、知识奖惩、知识薪酬等方法,促使接班人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从而共享他人的知识。
  (二)营造有利于实现知识转移的共享环境
  家族企业内部的知识传承的顺畅性需要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知识共享过程要求知识在组织层面与个体层面不断交互、磨合。一般而言,先由具有创新资源优势的创新主体确立合作项目与创新资源投入比例,经过集体共享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后,参与合作项目的个体逐步学习和掌握整体项目的新知识,并进一步反馈到各创新主体内部组织层面,而当组织层面在吸收到新知识带来的生产力后,将会综合考虑是否会继续增加共享资源的投入比例,以及是否会建立新的合作项目,确保知识共享能使创新创造的整体收益大于单独研发产生的成本。随着知识共享范围的扩大和共享资源存量的增加,知识也因此得到传播、扩散与增值,达到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知识的转移离不开组织内个体主动地分享知识,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激励组织内的成员主动分享自身拥有的显性与隐性知识是促进知识转移的重要条件。对于家族企业而言,传承者要善于营造一个共享的氛围,促进接班人与家族企业内部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使得接班人能够掌握本企业运营的关键技能与重要经营理念。一方面要培育家族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的价值观,以本家族的经营知识技巧为导向,创建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要建立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由于家族企业内部的知识散落于各家族成员的头脑中,尤其是一些处理复杂事务的经验、管理诀窍、创业价值观与敬业精神等个性类知识表述具有一定难度,接班人的感知难度也较大,同时也由于家族内成员的亲近关系使得沟通的网络复杂度具有差异性,使得接班人与家族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具有一定困难,因此传承者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知识共享薪酬体系与考核制度让企业内部成员与接班人能够彼此交换富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利益的合作实现知识能够转移顺畅。最后,建立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管理台,将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及时地转化为企业内的明晰知识加以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和知识内化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隐性知识在组织间共享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接班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家族集体知识的创造力。
  结语
  知识转移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研究运用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十分稀少。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资本所有权、管理控制权的交接,同时伴随着显性与隐性知识资源的传递,事实上,家族企业是否能成功延续取决于那些给它们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知识资源要素能否顺利传承。
  本文以知识转移的视角对家族企业知识代际要素构成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中小家族企业知识代际转移的可行路径。虽然我国对家族企业传承中知识转移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知识转移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本研究还仅仅是对家族企业知识资源转移要素与路径进行了部分探索,期待更多的学者对家族企业知识转移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是迅速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贸易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贸易潮流中,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经贸交易的发展致使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当前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也愈加关心和重视,因此,将国内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与国外实践教育进行对比,再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特点,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育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要素投入是指引导和制约园区生产经营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相应方式,是决定园区运作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从省级农业园区的资金投入、人才利用、科技创新和土地流转四方面来介绍要素投入机制的运行现状,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后续投入资金不足、科技力量支撑乏力、缺乏常态性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需要通过引导多元化投资体系、依附研学联盟提升技术水
期刊
摘 要: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因此,以哈尔滨金融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探讨了如何建立和完善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并对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宾县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是地方政府治理城市垃圾的典型范式。地方政府将社会主体引入垃圾治理过程中,找到政企合作结合点,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积极性,允许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并承担公共服务生产责任,最终实现地方政府与企业各自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地方政府;垃圾治理;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58-02  一、宾县生活垃圾综合治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改革:中国做对的顺序》一书的基础上,从比较历史制度分析、博弈分析、路径依赖和学习机制几个角度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获得成功的原因,并对我国未来制度变革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认为政府层面的正式制度变革不能脱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意识等非正式制度,在兼顾多方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制度供给准确的顺序和时机,这是制度变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制度设计;经济转型;制度变迁;路径依
期刊
摘 要:信托源于不具有法律行为抽象基础的英美法系,是衡平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法系传统迥异,我国在移植该制度的同时必须基于本国法律生态系统进行本土化努力。应当运用区分原则厘清信托合同与信托之间的关系,对信托设立和信托生效法律行为的性质和要件加以检讨,最终区别信托合同、信托财产登记和信托行为的概念和相互关系,通过解释学方法的运用,实现本土化信托与其他民商法制度的协同。  关键词:信托行为;物权变动;
期刊
摘 要:绿色科技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绿色文化产业转型的价值基础是生态文明的新价值取向,绿色文化产业转型的技术支撑是绿色科技。绿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代表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化安居。  关键词:产业转型;艺术现象学;绿色科
期刊
摘 要: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持续加强思想建设,用正确的理念引导人,培育共同的价值取向;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永葆组织的先进性;持续加强队伍建设,重抓班子、严带队伍,提升全员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活力  中图分类号:D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突出,与城市居民差距悬殊,严重影响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从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视角,即发达的生产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劳动者天然禀赋的不同导致工作能力的不同,分配的公平性强调平等的就业权等思想,来分析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分配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农民收入分配现状的主要着力点,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随着利率的市场化,传统的存贷利差已经无法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动力,积极创新金融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变收入结构是农村商业银行现代化经营、融合市场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以温州市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为例,通过分析它的收入结构以及影响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为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此为同类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