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腹内疝导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经过我院手术治疗证实的23例腹部术后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其中14例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23例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讨论:术后腹部肠梗阻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性,早发现并及时手术是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肠坏死的关键。
【关键词】腹内疝;肠梗阻;CT检查;病因;诊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06-02
据统计,腹内疝引起的肠梗阻占急性肠梗阻的0.22%~3.5%,其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可能在短期内导致肠管绞窄和坏死。[1]因其起病凶险,诊断困难,进展快,而且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提高警惕。现将我院收治的术后腹内疝23例的临床病因、诊治及预防做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7~84,平均年龄(48±13)。发病至手术时间为7h~8个月,平均21d。既往均有1次以上腹部手术史: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术后2例,结肠Miles术后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1例,经腹腔粘连间隙疝18例。临床表现为腹胀21例、腹痛23例、恶心呕吐12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例,满腹不定位深压痛14例,局部腹膜刺激11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探查 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在入院或入院观察后行腹部CT检查。首次CT检查后考虑为腹内疝5例,2例肠系膜血管聚集、充血,3例肠移位扭曲,均立即予以剖腹探查;初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18例,其中6例因为临床表现严重且CT提示明显肠管扩张、水肿,立即予以剖腹探查,其余12例先行一段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加重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本组23例急性肠梗阻均为腹内疝所致。疝入物均为小肠及系膜,肠管长度为15~85cm,平均16.98cm;14例有肠坏死,最长坏死肠断85cm。18例为粘连型腹內疝,5例为小肠及其系膜疝入既往手术未完好封闭而遗留的系膜裂孔发生嵌顿。疝孔部位:中上腹1例,左上腹1例,右上腹4例,左下腹2例,右下腹15例。
1.2.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疝环的松解、绞窄的解除、疝内容物的复位及疝环和病变肠段的处理(切除、修补)。本组中14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管切除长度为15~85cm,平均16.98cm。术后予以补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其它9例疝入的肠管没有坏死,将其束带松解回纳后对裂隙进行修补。
1.2.3手术时间无肠坏死组手术时间平均值为0.85h(0.58~1.36h),肠坏死组手术时间平均值为1.69h(1.20~3.15h)。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3例患者按有无肠坏死分为两组,对其术前经过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见表1,所有并发症均经治愈。
表 123例病例中术前经过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表
组别 例数 发病至手术
的平均时间 术后并发症
切口
感染 肺炎 早期炎
性肠梗
阻 肠瘘 死亡
无肠坏死组
肠坏死组 9
14 11.7±3.18△
40.9±25.87△ 1
5 0
3 0
1 0
1 0
0
注:△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
本组资料中,无肠坏死组9例,肠坏死组14例,其中无肠坏死组发病至手术平均时间13h,肠坏死组该平均时间为42h,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当然该数据有待大样本临床数据证实。术后并发症是切口感染6例、肺炎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肠瘘1例,无死亡记录。
3 讨论
3.1诊断 腹内疝术前诊断率较低,为21.7%(5/23),大部分病例是经剖腹探查才能明确诊断。术后腹内疝几乎不可逆,一旦延误治疗,易造成严重后果。凡是高度怀疑为腹内疝致肠梗阻者,应果断进行手术探查,争取时间,以减少肠坏死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上面比较表也可以看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越短,肠坏死的可能性越小;而超过13h,致肠坏死的可能性就越高,为93.33%(14/15)。由于CT具有快速、高效及多维成像等优势,成为腹内疝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术后腹内疝的CT表现包括小肠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和形态僵硬,甚至肠管异常占位、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等。[2]借助CT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腹内疝的认知水平,以明确我们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2预防 在上表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和肺炎,本组发生切口感染6例,、肺炎3例,占所有术后并发症的81.82%(9/11)。因此,不仅腹内疝的术前诊断决定预后,而且我们在行急腹手术时,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 ,避免术后腹内疝的发生。如减少手术机械性不良刺激和副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手术部位肠管,防止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和过度牵拉;创面缝闭光滑,尽可能避免所有增加肠粘连因素。[3]
总之,提高腹内疝认识,借助CT检查,早期发现并早期手术是治疗术后腹内疝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肠坏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祝永刚.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20例诊治分析[J].腹部外科,2014,27(1):68-70.
[2]孟刚,陈晓聿. 腹内疝致肠梗阻3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学专业,2011,13(34):67.
[3] 刘细平,钟德许,林辉.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腹内疝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9):679-681.
【关键词】腹内疝;肠梗阻;CT检查;病因;诊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06-02
据统计,腹内疝引起的肠梗阻占急性肠梗阻的0.22%~3.5%,其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可能在短期内导致肠管绞窄和坏死。[1]因其起病凶险,诊断困难,进展快,而且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提高警惕。现将我院收治的术后腹内疝23例的临床病因、诊治及预防做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7~84,平均年龄(48±13)。发病至手术时间为7h~8个月,平均21d。既往均有1次以上腹部手术史: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术后2例,结肠Miles术后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1例,经腹腔粘连间隙疝18例。临床表现为腹胀21例、腹痛23例、恶心呕吐12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例,满腹不定位深压痛14例,局部腹膜刺激11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探查 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在入院或入院观察后行腹部CT检查。首次CT检查后考虑为腹内疝5例,2例肠系膜血管聚集、充血,3例肠移位扭曲,均立即予以剖腹探查;初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18例,其中6例因为临床表现严重且CT提示明显肠管扩张、水肿,立即予以剖腹探查,其余12例先行一段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加重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本组23例急性肠梗阻均为腹内疝所致。疝入物均为小肠及系膜,肠管长度为15~85cm,平均16.98cm;14例有肠坏死,最长坏死肠断85cm。18例为粘连型腹內疝,5例为小肠及其系膜疝入既往手术未完好封闭而遗留的系膜裂孔发生嵌顿。疝孔部位:中上腹1例,左上腹1例,右上腹4例,左下腹2例,右下腹15例。
1.2.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疝环的松解、绞窄的解除、疝内容物的复位及疝环和病变肠段的处理(切除、修补)。本组中14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管切除长度为15~85cm,平均16.98cm。术后予以补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其它9例疝入的肠管没有坏死,将其束带松解回纳后对裂隙进行修补。
1.2.3手术时间无肠坏死组手术时间平均值为0.85h(0.58~1.36h),肠坏死组手术时间平均值为1.69h(1.20~3.15h)。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3例患者按有无肠坏死分为两组,对其术前经过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见表1,所有并发症均经治愈。
表 123例病例中术前经过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表
组别 例数 发病至手术
的平均时间 术后并发症
切口
感染 肺炎 早期炎
性肠梗
阻 肠瘘 死亡
无肠坏死组
肠坏死组 9
14 11.7±3.18△
40.9±25.87△ 1
5 0
3 0
1 0
1 0
0
注:△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
本组资料中,无肠坏死组9例,肠坏死组14例,其中无肠坏死组发病至手术平均时间13h,肠坏死组该平均时间为42h,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当然该数据有待大样本临床数据证实。术后并发症是切口感染6例、肺炎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肠瘘1例,无死亡记录。
3 讨论
3.1诊断 腹内疝术前诊断率较低,为21.7%(5/23),大部分病例是经剖腹探查才能明确诊断。术后腹内疝几乎不可逆,一旦延误治疗,易造成严重后果。凡是高度怀疑为腹内疝致肠梗阻者,应果断进行手术探查,争取时间,以减少肠坏死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上面比较表也可以看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越短,肠坏死的可能性越小;而超过13h,致肠坏死的可能性就越高,为93.33%(14/15)。由于CT具有快速、高效及多维成像等优势,成为腹内疝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术后腹内疝的CT表现包括小肠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和形态僵硬,甚至肠管异常占位、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等。[2]借助CT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腹内疝的认知水平,以明确我们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2预防 在上表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和肺炎,本组发生切口感染6例,、肺炎3例,占所有术后并发症的81.82%(9/11)。因此,不仅腹内疝的术前诊断决定预后,而且我们在行急腹手术时,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 ,避免术后腹内疝的发生。如减少手术机械性不良刺激和副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手术部位肠管,防止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和过度牵拉;创面缝闭光滑,尽可能避免所有增加肠粘连因素。[3]
总之,提高腹内疝认识,借助CT检查,早期发现并早期手术是治疗术后腹内疝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肠坏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祝永刚.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20例诊治分析[J].腹部外科,2014,27(1):68-70.
[2]孟刚,陈晓聿. 腹内疝致肠梗阻3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学专业,2011,13(34):67.
[3] 刘细平,钟德许,林辉.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腹内疝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9):67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