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厄舍府的倒塌》中营造恐怖气氛的修辞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特别是侦探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被认为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这不仅仅是一部恐怖小说,更是一部体现了爱伦坡精湛手法的作品,恐怖不乏美的因素,修辞作为恐怖与美的粘合剂,完美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爱伦坡;恐怖;修辞
  一、引言
  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的先河,又深入探、描写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人类的心理与情感世界,通过对环境、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对死亡的描写,凸显出小说的恐怖色彩。在该小说中,坡运用各种简短或复杂的词语,巧妙的安排情节,结合修辞技巧,呈现恐怖的氛围,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的读者,都被其小说所展现出的技艺所折服。
  二、《厄》中的修辞
  (一)明喻
  明喻是英语修辞使用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适应于各种语言环境。Simile源于拉丁语similis,与汉语的“明喻”基本对应,就两个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用具体、浅显和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以取得生动形象、传神达意的修辞效果。[1]
  为增强故事的恐怖效果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明喻,增强了故事的画面感。如“vacant eye-like windows”,文中多次将古屋的窗户比作一双双空洞的眼睛,把窗户比作空洞的眼睛,使破败、毫无生机的古屋所具有的阴森恐怖跃然纸上,也使读者从最初便深切的感受到恐怖的氛围。此外朋友与罗德里克在古屋里相见时,将其头发比作一团蜘蛛网,描绘了古屋主人怪异外表及其内心扭曲,不可言喻的诡异油然而生。
  (二)头韵
  头韵是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其蕴含了语言的音韵美与节奏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国内英语修辞大家黄任在其论著《英语修辞与写作》中说到:“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2]
  在《厄》中,头韵修辞手法多使用在描述性的句子中,以引起读者注意、强调、渲染氛围,从而达到渲染恐怖氛围、增强文学艺术的目的。如开篇第一句“During the whole of a dull, dark ... ”句子虽长但词和结构都是简单的,“during”、“dull”、“dark”、“day”等词的首字母发音都是/d/,形成头韵,开篇的压迫感给人强烈的冲击力,从而奠定文章沉闷的基调,又将读者带入一片阴森、沉寂之中。
  头韵修辞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代的诗歌《贝奥武甫》,诗歌的韵能极好的展现诗歌的节奏与美,头韵会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强有力的表达。文中也有相关诗歌的描写,如《闹鬼的宫殿》中: Banners yellow, glorious, golden,On its roof did float and flow; …Along the ramparts plumed and pallid, A winged odour went away.[3]这首诗歌由罗德里克即兴而作,描写了对没落贵族昔日辉煌岁月、奢华生活一去不返的怀念,尽展当下门可罗雀、以至绝后的凄凉境地,这也是罗德里克自己生活的写照,其中复杂的情绪无不体现在其创作的诗歌中, “glorious”和“golden”, “float”和“flow”,“plumed”和“pallid”,“winged”和“went”,使这种情绪更加强烈的表达出来。
  此外还有其他的头韵修辞,如开篇朋友面对阴森、荒凉地带的破旧古屋的心情“a sinking, a sickening of the heart... ”;朋友间初见罗德里克的怪异行为“ a series of feeble and futile…”;朋友发出的感慨“ a memory of the many solemn hours I thus spent ”;罗德里克对压抑情绪的解读“ waters and the walls”;古屋轰然倒塌,朋友仓皇逃离的描写“the deep and dank tarn at my feet closed sullenly and silently… ”。上述头韵修辞,都为小说在内容、形式及情感上增强了表现力,生动的语言使读者真切的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与环境的阴森恐怖相互交融。
  (三)颜色词语
  颜色词语具有很强的修饰作用,在文章中通过使用颜色词语,可以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画面感,给人带来视觉冲击。颜色词具有喻意作用,为表达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也是一个民族獨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的体现,甚至人们对颜色的命名也与性别、种族背景、年龄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4]
  在《厄》中坡为了烘托恐怖气氛用了许多颜色的词语对环境及人物进行描写,不仅能将各种特质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又能反衬小说的恐怖。其中象征生命与希望的亮色--绿色“green”在诗中仅出现一次,描写了过去的盛景,在文中并未出现,这也是对比,虚无飘渺的希望与残酷冰冷的现实,间接体现一种毫无生机与荒凉。另一亮色--红色“red”也出现在诗歌中,闪着红光的窗户意味着不幸的事件,厄运与恐怖长存;此外 “blush”一词描写躺在棺材里的玛德琳小姐,与其苍白的面庞产生画面色彩强烈的对比,无形的增添了恐怖基调。此外基本全是阴沉、灰暗色调的黑色“black”3次,“dark” 6次,黑色原本就代表厄运,用“dark”更加表现出黑暗阴森的场面,渲染恐怖氛围。白色“white”3次,一次描述古屋周围枯死的白树干,一次描述罗德里克抽象画中的白色矮墙,一次描述躺在棺材里的玛德琳小姐的面色,所有描写的事物都呈现出病怏怏、毫无生机的特点,为增添这种苍白无力之感,坡还用了“pale”、 “pallor”。
  三、结语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厄》可以看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修辞,欣赏一部优秀作品更离不开修辞。爱伦坡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美地体现了他一直追求的创作理念,即“他强调创作应以感染读者的灵魂为创作主旨,就是要达到一种预设的效果”[5], 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恐怖小说的魅力、死亡主题与哥特式风格的美,使读者心中不由自主的想象出无限的“恐怖”。
  参考文献:
  [1] 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25.
  [2] 黄仁.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162.
  [3] Edgar Allan Poetry. A Selection of Edgar Allan Poe’s Stories and Poems.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3): 184.
  [4] Jehani, Nasir M. Color terms in Mecca: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J].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1990: 32.
  [5] 朱振武. 爱伦·坡的效果美学论略[J]. 外国文学评论, 2007 (3): 129.
其他文献
一、风格传统  在中国,“风格”一词,最早是晋代葛洪提出来的,起初的意思是指人的风神品格。北齐时候的颜之推,把“风格”一词借入到文学中来。三国时期,著名的文论家曹丕提出了他的“文气说”,在《典论·论文》中他写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1]他的“文气说”,强调了作品风格中的作者主观因素的重要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指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期刊
【摘要】:高校校园新闻网通过全方位展示高校的发展情况,逐渐成为高校的门面、形象和窗口,受到越来越多校内外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四川三所高校校园新闻网络编辑在稿件选择、内容整理、标题制作、版面编排四个方面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三所高校校园新闻网的编辑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高校校园新闻网络编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网络编辑;编辑特色;校园网;对比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校
期刊
诉衷情  平常衣裳笑正浓,抬头若初逢。风景两岸正同,相思隔千秋。寒风送,江水东,雁难留,此情谁共?两行清泪,一枕闲愁。  诉衷情·过郡园  灯酒繁华热闹处,莫藏书香门。也曾登楼仰看,雾里瑟瑟冷冷。游子心,离人情,梦魂景,浮云落日,莫叫长泪,惊煞冬雪。  世外缘·叹黛玉  曾經是海誓山盟,今儿却花谢枝尽。如此说,世外良姻蓬莱缘。曾经是,将泪忘了意流年。海棠枝,怡红潇湘文才苑。终不过,镜花水月两重天。
期刊
【摘要】:毛姆对很多喜欢西方文学的人来说,都非常熟悉,对于毛姆这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其实在中国可能这位作家享有更高的地位,在英国有人甚至把毛姆当做是一位二流的幽默作家来看待,然而在中国毛姆所受到的推崇就要高得很多,侯维瑞先生也把毛姆的作品称为“自然主义的余波”。文章通过对毛姆小说的一系列的叙事者与叙事结构进行研究。  【关键词】:毛姆小说;叙事者;叙事结构  一、毛姆小说在中国以及世界上的声誉
期刊
【摘要】:庄子与村上春树这两位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位大家,如若仔细品读、认真剖析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作品中所隐藏的诸多关联性和相似性。本篇论文拟从生死观的角度对村上春树文学与《庄子》的内在关联性、相似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庄子;村上春树;生死观  1.序言  庄子生活在两千年前中国战国时代,村上春树生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庄子》磅礴恣肆、包罗万象;村上春树文学奇
期刊
【摘要】:歌剧《木兰诗篇》成功塑造了花木兰的音乐形象,我国作曲家关峡为之创作了七首独唱曲目和多首合唱、重唱曲目,用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打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丰满真实的花木兰角色。本文以民族歌剧《木兰诗篇》创作的背景和剧中音乐的特点、角色的形象设定,特征的分析为研究前提,偏重对大型歌剧《木兰诗篇》中经典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身》进行分析,针对它特有演唱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的对演唱者表演的
期刊
【摘要】:《金瓶梅》是深刻刻画晚明社会世情的作品。本文旨在分析以潘金莲为代表的追逐欲望的男女。  【关键词】:晚明;封建社会;人性;潘金莲  《金瓶梅》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相当大程度上对人性和社会的“真实”展现。通读全书,书中有关人性和社会的诸多阴暗、丑陋不加掩饰的成分在以西门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展开的家庭生活的描写中,和以西门庆由出身平凡的商人凭借自己摸清的当时社会人际交往种种套路从而发迹做到在当时
期刊
【摘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刘勰论述的关于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文学中的情感产生于外物的感发,而文辞则又产生于情感的激荡,这种对文学与自然客观辩证的看法显然是受到儒家诗学中的“物感说”的影响而生成的。刘勰在传统物感说的基础上予以创新,不仅承认了物对于与情的触发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情对于物的主导作用,这便是所谓的“心物赠答”之说。  【关键词】:物感说;《文心雕龙》;文学发生  关于诗歌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沈从文在的作品《边城》中窥探诸多湘西传统的音乐文化,如婚恋民俗中的湘西山歌和哭嫁歌、巫楚文化中的祭祀傩神音乐、民居风俗中日常交流的歌谣以及丧葬文化中的丧鼓歌。并以此引发我们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音乐文化;边城;保护与传承  自2008年起,湘西苗族民歌成为了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的民俗音乐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
期刊
【摘要】:存在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判定行为,是根据个人的世界观并与他人对比所产生的差异而在个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影片《独裁者》中的阿拉迪恩在虚拟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场国家制度层面的存在感的追寻。  【关键词】:《独裁者》;存在感;自恋  由拉里·查尔斯执导, 萨莎·拜伦·科恩自编自演的喜剧电影《独裁者》,用黄色段子、政治笑话等低俗元素,极尽恶搞之能事。影片将情节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