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合作交流,避免出现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践能力。作为高中计算机教师,应积极采用分组教学法进行计算机教学,通过分组教学,实现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 分组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127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全面覆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高中生应用计算机编辑文档、设置文档格式、图文混排、函数数据运算、浏览及搜索资料、接收与发送邮件等技能,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法。本文主要探析了分组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优化分组,实现组内互助
实施分组教学的前提在于优化分组。为了实现优化分组及保证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互相激励,在分组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水平对分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分组方式一成不变。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机房排座、学生性格及男女比例等,以便在教学中可以全面管理组内学生。首先,在小组人数方面,以4~5人为宜,保证组内成员的技艺、才能与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避免能力较强的组员对能力较弱的组员才能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以预防组内出现滥竽充数者。其次,在分组时必须遵循组间同质与组内异质的原则。在组建同质小组时,可以采用问题调查、自主选择、能力摸底等方法。问题调查指的是在分组前通过询问学生等方式了解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是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组学习的前提,所以在分组时应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小组。此外,进行能力摸底能够为组间异质提供有效保障。例如,可以在分组前让学生利用网页、PPT或Word等载体制作电子信息技术主题报刊,教师则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了解学生的能力情况。
二、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在分组后,教师需要及时设置好组内学习任务,让组内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任务当中,并确保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而使组内成员实现共同进步。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团结、合作与竞争,由此提高组内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效果,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例如,在对文字处理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根据学生对Excel和Word的使用能力情况,将学生分为A层、B层及C层,要求每组中的A层、B层及C层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在遇到编辑、图片导入、分隔符及插入符等问题时,尽量指导学生采取组内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让同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扩展知识架构,实现取长补短以及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设置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学习任务,让组内学生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学习习惯。
三、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维持良好教学秩序
分组教学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在分组教学中也容易出现懒散、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教学秩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分组教学过程,针对性指导组内成员解答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有效协作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及提升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过程中应注重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能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串联及统领作用,同时保证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作用。在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小组,与小组成员进行适当交流,进而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在对计算机的构成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传阅计算机的外装硬件,在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构成知识后,可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在组内进行对ROM、RAM及CPU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以层层递进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区别ROM、RAM及CPU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可以有效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有效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避免过度放松教学安排,将教学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总而言之,分组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高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教学,使高中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具体方法。为了使分组教学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做好分组及合理设置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工作。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 分组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127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全面覆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高中生应用计算机编辑文档、设置文档格式、图文混排、函数数据运算、浏览及搜索资料、接收与发送邮件等技能,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法。本文主要探析了分组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优化分组,实现组内互助
实施分组教学的前提在于优化分组。为了实现优化分组及保证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互相激励,在分组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水平对分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分组方式一成不变。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机房排座、学生性格及男女比例等,以便在教学中可以全面管理组内学生。首先,在小组人数方面,以4~5人为宜,保证组内成员的技艺、才能与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避免能力较强的组员对能力较弱的组员才能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以预防组内出现滥竽充数者。其次,在分组时必须遵循组间同质与组内异质的原则。在组建同质小组时,可以采用问题调查、自主选择、能力摸底等方法。问题调查指的是在分组前通过询问学生等方式了解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是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组学习的前提,所以在分组时应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小组。此外,进行能力摸底能够为组间异质提供有效保障。例如,可以在分组前让学生利用网页、PPT或Word等载体制作电子信息技术主题报刊,教师则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了解学生的能力情况。
二、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在分组后,教师需要及时设置好组内学习任务,让组内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任务当中,并确保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而使组内成员实现共同进步。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团结、合作与竞争,由此提高组内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效果,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例如,在对文字处理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根据学生对Excel和Word的使用能力情况,将学生分为A层、B层及C层,要求每组中的A层、B层及C层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在遇到编辑、图片导入、分隔符及插入符等问题时,尽量指导学生采取组内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让同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扩展知识架构,实现取长补短以及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设置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学习任务,让组内学生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学习习惯。
三、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维持良好教学秩序
分组教学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在分组教学中也容易出现懒散、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教学秩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分组教学过程,针对性指导组内成员解答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有效协作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及提升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过程中应注重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能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串联及统领作用,同时保证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作用。在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小组,与小组成员进行适当交流,进而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在对计算机的构成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传阅计算机的外装硬件,在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构成知识后,可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在组内进行对ROM、RAM及CPU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以层层递进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区别ROM、RAM及CPU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可以有效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有效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避免过度放松教学安排,将教学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总而言之,分组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高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教学,使高中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具体方法。为了使分组教学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做好分组及合理设置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工作。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