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由单机模式向网络化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可以依托网络把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实时有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传输及播放文、图、声、像等信息,充分发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潜力,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迅速发展语言,培养能力,开放智力?根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力,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特点,使之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以趣激学,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让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1 寓教于乐,情境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当课文所描述的现象学生没有实际经验时,文字描写得再形象生动,学生也难易理解和感知。而多媒体的运用所提供的画面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表现运动状态,不仅把人们难看到的情景再现到屏幕上,而且还可以变快为慢,或变慢为快。化大为小,化小为大,以便于观察和研究。
  在《海底世界》一文中,有关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描述,如海参动作慢是 “靠肌肉伸缩行进”;乌贼、章鱼靠“反推力”后退等,用语言、文字或其他媒体是难以直观表现,使学生具体感知的。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现这些动物的运动过程,不但使学生对几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认识到海底动物的种类繁多,并从中引出海底植物的千姿百态和矿产的丰富,达到了依托多媒体再现情景与课文内容的有机结合。
  又如,课文中描述海底又黑又静,如何使学生体会这种情景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中的音响资料库设计一段无声的录音,使学生体会“静”,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穿上潜水衣”,“带上水中听音器”(两手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到海底去听一听”。此时,教师再次打开多媒体,使学生听到“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声音。要求学生除了描述这些声音外,还要描述录音中出现的其他声音,想像海底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2 形象生动,帮助记忆
  如今识字教学方法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让学生做到:1、看图识字。如教“坐”字,屏幕上出现两个小朋友背靠背地坐在椅子上的画面,学生便能很快地掌握字形。又如教“歪”字时,先在多媒体上分别出现“不”和“正”字,屏幕中上下合拢,成为学生刚才说的“歪”字。2、集中识字。在WPS中的全拼输入法,把部首相同、读音相同的字都放在了一起。对于形近字,则可用词组输入法进行区分练习。3、辩证方音。在有些方言中声母zh、ch、sh不分,老师可以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些巩固炼习。如在古诗《江雪》默写时,“翁”字如果学生错打成“Wong”,计算机则不会出现此字,或者发出叫声。4、复习多音字。常用字“长”学生用“Zhang”打不出来,便可用它的另一读音“Chang”很快打出来。5、老师可在计多媒体中设置形声字归类识字和基本字带字段识字程序。另外小学生写字,有时会缺“胳膊”少“腿”,少写笔画,老师可在计算机中设置,用鲜明的色彩标明容易写漏的笔画、把弱刺激变成强刺激,加强学生印像。总之,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识字、打字、查字、写字统一起来,这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学生的记忆,又增加了识字的乐趣。
  3 创设情境,引导阅读
  阅读教学要做到三结合,即阅读与发展思维相结合,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我们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实验。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1)图画再现情境。(2)音乐渲染情境。(3)语言描述情境。具体做法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凭借情境,理解词句;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体会情境,指导朗读。
  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可同时再现情景和音乐,声画并茂,渲染气氛,具有独特的作用。上课了,我们可在课件上先出现当年天安门事件的实况录像,同时扬声器中播放出哀乐中的低沉朗读:“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中……”学生凝视着周总理的遗像,看着缓缓行进的灵车、号啕痛哭的人群,听着低沉悲壮的音乐,很快激发了他们的悲痛、怀念之情。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课文,效果自然大不一样。
  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时,教师遵循认识规律。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插播《日月潭》的全文录像,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早已被日月潭那如涛似画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语言文字去学习课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细致观察,言之有序
  学生作文时常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写得太详细,有的学生却总是三言两语,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呢?我们可以把作文训练解剖成一部分一部分的,让学生先实践,再观察,综合视听感受,说说写写。例如,我带学生去游西仙寨时,就把山上的景物摄下来。我们回来后先在多媒体上再现西山远景,让学生说说山水的整体印象。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让学生细致观察山色、山形(有的连绵不断,有的孤峰突兀)、山上的植物(野花、小草、野果),还有山上的亭台楼阁、寺庙庭院。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山泉溪流,多媒体分别展示山泉的清、静、绿等。第三步再观察山水全景,观察山水是怎样融为一体,照应开头。最后让学生仿照《桂林山水》说说《春游西仙寨》。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整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从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全面改变和深入发展。
其他文献
我认为情境中的“情”是一种主观的机动系统,“境”是客观环境。情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由此可见,这个“情”字不是简单的情景。它可以是强烈的情感,也可以是放飞的情思。这个“境”可以是“身”处之境,也可以是“心”达之境,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体会到有效的情景,能够通过情感的体司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里不妨列举两例与同仁探讨,请领导指正。  1 让学生“身”处其境感春之美  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
期刊
【摘要】今日之世界,整个社会的生活焕然一新。历史上的每一次变化,发展,既给了人们大好的实现理想的机遇,又加剧彼此间竞争的激烈。有些,并非是只凭单个人力量就能得以解决的,需要大家的携手联合起来 ,惟有“合作”才能求得更多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才能拥有优美的人类生存、学习的环境。“竞争中要合作,合作里有竞争。”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探究的人生重大课题。  【关键词】竞争; 合作
期刊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反馈教学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却往往不被一些教师所重视,使试卷讲评课成为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报答案”、“就题论题”、“唱独角戏”等授课方式,这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意识淡薄,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差,效
期刊
1 惩罚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尊重儿童权利、意愿、自由,以儿童为主体等先进的儿童观成为主流,加之独生子女在中国家庭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唯恐呵护不周,特别是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呼声中,惩罚一词似乎在言论和书刊中消失了。  然而,孩子们的问题行为并未有所减少,一些孩子反而令老师和家长感到束手无策,难以教育。家庭中、幼儿园里事实上都还
期刊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普通教育中加强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自觉的采取创新教学的策略,将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粗浅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 创新; 培养  1 加强感性认识
期刊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
期刊
数学探究问题的选择应注重大众化,多样化,层次化,要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把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期刊
1 养成教育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桥梁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是因为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他的意识就会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动就能进入积极状态,从而形成行为自觉、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1.1 抓起点。 养成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期刊
【摘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影响着全体学生。  【关键词】教师;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