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口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87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口,因南渡江在此出海而得名。南渡江源南流北,在海南岛西南部的高处,逶迤而北,流经山谷,绕过雨林,滋润沃土,冲刷顽石,一路向北,直到海南的北端,与琼州海峡融会贯通。南渡江选择海口出海,成就了海口的无限风光和荣耀。
  海口,以万年的火山,千年的府城,百年的骑楼,彪炳过去的沧桑和辉煌。这里有龙昆南,凤翔东,有金牛岭,白龙路,有米铺和盐灶,有苍东和城西,有龙舌坡与鸭尾溪……有以美字命名的火山村落,有以龙字命名的城市街道。这些充满烟火气和市井味的名字,体现着海口现在的兴旺。
  海口,琼州的最北地,既是北上中原的码头,也是南下远洋的港口。海口,一直是勇敢者的起步线和终点。溪畔的椰树,岸边的钟楼,迎来送往,看人间的出发和回归,睹世上的启程和返航。春花秋月的光阴流转中,上演着悲欢离合的世相百態。海口,承载一个海岛的光荣和梦想,迎送那些远行的先驱,或青山一发北去,或孤帆远影南往,或为金榜题名,或为衣锦还乡。
  海口,也一直首当其冲地代表海南接纳北来的客人,那些青史留名的贬官,五公祠里供奉的五公和东坡先生,不管是在海南羁留还是终老,总会渲染出那天涯孤旅的凄凉和悲壮。海南,当然包括海口,一直是蛮荒和落后的代表。都以为是“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的险恶之处,却原来是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福地。
  海口,这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并不为人所赏识的边城,这座一直作为出发地的城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终于成为万众瞩目,为之神往的目标。我这个长江边上长大的汉子,也是海南的千万个向往者之一。我们像百川归海一样,跨过琼州海峡,来到海南,来到海口。
  海口,用接纳过先贤们的怀抱,也接纳了有着盲流身份的我。在椰子树下,在东湖三角池的招聘广告栏前,在龙舌坡人才市场,我这个混在人才里的人,在北纬十九度的热带阳光下,风雨里,日渐踏上了沸腾的特区节奏,融入了火热的海口生活。我先在秀英的工厂干过工人,接着在解放西路九小当代课老师,再到海滨浴场当救生员,然后在国贸的房地产公司搞开发,还开过出租车,开过从白沙门到金盘的中巴,最后开起广告公司。我看到一条条路修好,一栋栋楼盖好,海口一天天变大,椰城一天天长高。一些事物在悄悄生发,南大桥修起来了,万绿园、假日海滩开辟出来了,世纪大桥通车了,美兰机场建好了,火车轮渡开通了,高铁开进海口了。也有一些事物从有变为无。烂尾楼在城市里消失了,千年塔变为人们的记忆,城中村成为过去……在岁月的长河里,我成为丈夫,成为父亲。
  海口,被蓝色的琼州海峡与大陆相隔,这大地上的一道亘古天堑,激发起人们横渡的激情和征服的欲望。2000年,报纸上发布了举行横渡琼州海峡活动的消息,像沉寂的战地吹响的集结号。我这个被长江和洪湖浸泡和洗礼过的泳者,热血沸腾,沉睡在在灵魂深处的血性和水性被迅速唤醒,第一个报名参加横渡。那年,海口炽烈的阳光把我变成了“浪里黑条”,白沙门,假日海滩,还有对面大陆的海安沿岸,都是我们的练习场。我们的身体像缝合两岸的针线,在风浪里穿梭,海口的天际线就是我们的彼岸。我们驾驭不了自己的命运,但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我用身体丈量过长江,又用身体丈量了琼州海峡,这贯穿我生命的两条洪流,我融入它们,它们也成就了我。2000年我曾用6小时40分钟创造横渡琼州海峡用时最短纪录。那些用双臂挥洒的闪着金光银光的浪花,擦出了我生命中的亮色。横渡,从渡自己到渡众人,我帮助过很多人实现了他们横渡的梦想,直到我力不从心。
  海口,沐浴阳光,经历风波,三十年来,正茁壮成长。海口足已配得上大都市省会的盛名。我又亲历了海口近几年的双创。我也有一些朋友站在双创的最前线,我看到海口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干净、越来越规矩、越来越文明。当海口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愿望实现,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海口人的欣慰和荣光,这是海口最美的时光。我是海口自觉的捍卫者,不管在海口还是在外地,都不能容许别人用语言或行为玷污海南和海口。现在,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又开始“双修”工作进程。海口的湿地开始修复,海口的生态会恢复得更加完美。愿每一位城市的领导和决策者都有一颗真正的爱海口的心!
  海口,1990年,我顺着南下的列车匆匆而来,就坚信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乐土。现在,我在海口生活的日子已超过我在故乡度过的时光。在故乡,我迈过江堤,就会看到长江,在海口,我走过白沙门,就能亲近琼州海峡。这一咸一淡的两大水域,总在包容着我,浸润着我。故乡给了我难忘的过去,海口给了充实的现在。我把最美的时光留在海口,海口给了我力所能及的一切。海口,我最初的目的地,已成为我随时的出发点。
  海口,我的感恩之地。我遇见了最美的海口,并将遇见更美的海口。
  海口,我在老去,你正青春。海口福地真吾乡!
其他文献
时间滑过青春的指尖  如月光般流淌  撩散你的长发  回忆载着银色的波光  敲打你的窗台  四月的渡口  已经春暖花开  青春建一座城堡  收藏年华里的盛景  你点燃篝火  燃烧一颗驿动的心  你征服了岁月风沙  而永恒的绿洲却征服了你  目光穿过古老而空曠的歌声  我与你牵手相约  火焰跳跃的旋律冰清玉洁  梦与梦尽情狂欢  在星光闪耀的路口  蓦然回首  韶华似水渐行渐远  我不湍急也不潺缓 
期刊
等待放生的麻雀  雪地上,一笼被关起来的麻雀  等待施善的人为它们放生  扑棱棱的翅膀,不停地挣扎  渴望找回,曾经的自由  此刻,自由已有了身价  一元钱即可为一只麻雀赎身  而比麻雀心情更迫切的是那个身影  在冰雪中踱来踱去  哪怕能遇到一个,肯与他讨价还价的人  生活贫寒的麻雀  越是叽叽喳喳不停地争论  越弄不清楚,诱捕它们的人  为何日子过得更加清贫  远远望去,在笼里跳来跳去的麻雀  
期刊
1. 童话  6岁那年,珍珠上小学一年级,妈妈给她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她对此印象深刻……  一個常年开满鲜花的城堡里,住着从四面八方搬迁来的人家。古堡里的孩子们都过得很快乐,都有爸爸妈妈,除了少女朵拉。朵拉和她的寡母住在古堡的正南方。从小,妈妈就告诉她,她的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等赚到钱,就会回来。朵拉便一直等,一直等,她一直以为在某一天早上醒来,就能看见爸爸坐在她的床前。她的爸爸一定又高又帅又风趣,
期刊
作者简介:程杨松,男,汉族,1980年生。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研究员,江西航空产业软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上饶师院文传学院客座教授。迄今已在《飞天》《星火》《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牡丹》等纯文期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光哥习惯以这样雷打不动的语句开启一场对话,那架势,跟一个咋呼惯了的人总用“想当年”亮出自己曾经的牛逼没两样。比如农忙时节,他穿一身灰扑扑
期刊
哥哥,这么多年了我没有  把你请进我的诗歌  我在低头走路,头顶的雾霾经常像疼痛  卡住喉咙,诗歌里阴雨绵绵  阳光难住  你在遥远的海滨,风轻云淡  芭蕉叶大,椰子玲珑  哥哥,岁月让我们长在一棵树上的果实  分散在不同的城市  我们用喜悦开枝散叶用忍耐重塑树的  形体和高度  哥哥,我疏忽于时间没有用诗歌  送你一个亲情的爱字  而亲情在时间节点在泥泞里铺砖在雨中送伞  多次将我从汹涌的波涛安
期刊
知晓郏宗培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在广西南宁市某煤矿一线当矿工,业余写小说向各家文学刊物投稿,不但知晓上海文艺出版社麾下由江曾培任主编、郏宗培任副主编的大型文学杂志《小说界》,还知道这本杂志着力倡导不太被同类文学刊物重视的一种文体——微型小说。  学写小说,大部分作者都从微型小说起步,我也不例外,80年代我发表的小说作品中就有一系列微型小说。1990年我出版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人档》,其中
期刊
那时,海甸溪边矩形的趸船甚是忙碌,不断有人下船,不断有人上船。这些人或背着行囊下南洋,或拖儿带女归故里。林树椿就是在某个清晨或傍晚回到海口的,与多年前离家出走略有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个打扮入时的女子。码头上人来人往,却没人知道这个年轻女子竟是紫禁城里养尊处优的格格,名叫爱新觉罗·恒容。  多年以后,依然是民国时期那些黑白明朗的日子里,商人林树椿每天要从寓所踱出来,经过香烟缭绕的天妃庙,去新近落成的中
期刊
我蹬着自行车,汗流满面地爬坡。那是春天,没多么热,是心里焦躁。而且我根本没爬坡,地势稍高一点而已。初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不知为何,走路都觉得像是在爬坡。  这个叫作凤凰岗村的地方,在一条主街的后面。以我在北方生活的经验,应该是人影寂寥,两个老头呆坐小巷深处,死盯着偶尔经过的行人。待我走近,差点惊着。却见店铺林立,人群动态地拥挤。我仿佛进入了电影画面,在香港老片中的庙街闲逛。那勃勃生机,繁华与嘈杂令
期刊
小说是对人生的拟写。《逃离》拟写了一位出生在大西南群山中而被封闭的环境扼杀了青春生命的十六岁少女的不幸人生。这位少女为了反抗母亲带给她的绝望人生而在十六岁这年,亲手杀死了重病中的母亲并自杀,使人世间又多了一桩惨剧。小说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并不符合事理逻辑,因为一个已经结束了生命的人的不可能讲述她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但是,只要故事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性的逻辑,它就可以在小说世界里成立。小说的
期刊
色彩,是岁月深处浸出的精神与神奇,显出袅袅清香的溪流,在崇山峻岭的热带雨林飞洒,它汇成浩荡无垠的海洋,荡漾万物并秀的椰林,花草疯长的街心。海口市伴着潮水涌来的热情奔放,飘浮椰蕊、琼剧和似水如花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冲洗湛蓝而融洽的恩想与艺术,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外延有了认同感。  南渡江生生不息,纵横交错。清澈见底的上流,在密匝匝的热带丛林中,蜿蜒流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日蒸月洒,化作团结和睦的浓气淡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