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仅有5.4%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的2倍,这个数目不足以支撑平均超过20年的退休生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专家最近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表露了他们对中国养老制度发展缓慢的忧虑。
中国对正在迅速增加的老龄人口准备得很不充分,而留给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时间越来越短。目前的退休制度仅顾及到一小部分人口,而且,有可能随着国有部门的改革,照顾面会更加集中和缩小。数千万在今后50年内步入老年的中国人将根本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家庭赡养,但家庭可能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老年人口比例高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唯一拥有世界各主要区域专家的研究机构,该研究中心从事全球的老龄化问题研究,是为了唤起对这一挑战的关注并鼓励及时的改革。CSIS最近完成了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调查,并形成了专题报告。这份名为《银发中国》的报告在北京发布后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
《银发中国》的作者Richard Jackson对记者表示,对于多数没有公共福利的中国人来说,其他的赡养来源非常有限。尽管中国有庞大的储蓄,达到GDP的40%,老年人中却很少能指望以个人财富来弥补养老资金缺口的。因为,很多的储蓄都将被用于购买房屋等大宗开支。至于说金融储蓄,尽管在中国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股票市场的家庭不断增加,但多数家庭仍把钱存在回报很低的银行里。据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在55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中,不足四分之一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多数老年人也不能指望以私人养老金来补缺公共福利。该报告显示,中国建立真正自己做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了。
Richard Jackson解释说,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社会。如果把老年定义为60岁以上,在2004年,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11%,但是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到中国总人口的28%,这一比例比美国还要高。如果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仍然持续,到2040年,中国老人总数将达到3.97亿,超过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
中国未富先老
今天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在老龄化之前都成为富国,而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先于富裕的大国。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自改革以来,人均收入增加了6倍,但即使考虑到购买力,仍然是韩国的五分之一,美国的九分之一。
2015年起,中国庞大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将开始他们的老年生活,如果中国届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充分的老年保障制度,那么将可能引发经济困难。Richard Jackson建议,最好的解决方案,可以是结合一个便宜但覆盖所有国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强制性加入的、真正资金做实的个人账户制度。
做实账户的理由非常紧迫,从近期来说,资金充实的养老金体系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是中国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步。从长远看,它们对于保证老龄中国的储蓄率、投资水平和生活水平非常重要。更大的好处是,资金做实的退休金制度,特别是个人账户,使得职工们分享到改革的成功,有助于中国逐渐转向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
那为什么中国应该推行一个资金做实的战略,而许多发达国家却仍然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他说,现收现付制度在人口日益老化时是不可能持续的,如果说它们现在还在沿袭,那是因为他们远比中国富裕。一个老龄的德国或者法国或者美国,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能够从职工的薪水中增加税收而不至于剥夺下一代人的财富。一个老龄化的中国却不能。
Richard Jackson说,中国不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有一个非常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是美国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市场,而主要采取了现收现付制度,导致未来几年养老金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就做得很好,他们的资金做实制度很有成效。
底线:平均工资的20%
退休制度的基础,应该是一个令所有老人都免于贫困的普遍受益的制度。至少应该为城市和乡镇企业的所有职工设一个底线,然后逐渐扩大到所有的农村劳动力。底线应该能达到当地平均工资的20%,也就是中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第一层的替代率。在这一层面上,保护的底线要么高于中国政府为城镇居民设立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高于世界银行所设的每天收入一美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这一底线应该从工资税收中扣除,而且是现收现付的,将是老人的第一道贫困防线。
为保证广泛参与,缴费率必须合理。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国有企业的养老金债务。Richard Jackson说,1997年改革的教训是明显的,新养老金制度中背负旧制度的债务,必然导致大规模的逃避缴费。国有企业改革的遗留成本是集体的问题,应该由各级政府的税收来解决,而不是职工的工资缴费。
让国有企业的遗留成本社会化是必要的、公平的、可承受的。确实,中国已经在向这个方向行动。2000年,中国建立了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用来补贴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互济。这一“最后保障的养老金”资金全部来自政府的收入,政府的资金来源还倚重出售国有资产。
2001年6月,国务院宣布计划出售国有股份为社保基金筹款,但随着股市的下跌,政府又不得不中止这一计划,但在海外资本市场出售国有股份,将所得收入的一部分划归社保基金。
倡导资金做实 除了为老人建立起一个坚实的贫困防护底线,中国需要一个强制性的补充养老金制度,让老年人享受接近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为达到这一目的,资金做实的养老保险比现收现付制有许多优势。在资金做实的制度下,职工的缴费可以产生相当于资本的回报率,比现收现付制度下的缴费要高得多,特别是当人口正在迅速老化时,不仅资金做实的养老金制度能提高人均收入,还能使资本所有权民主化,帮助培养中产阶层节俭和克制的价值观。这样一来,能增加职工加入养老金制度的积极陛,从而为现收现付制带来更多的缴费收入。
Richard Jackson认为,国家应该减轻私企和个人养老金的缴费负担。“在原来的现收现付制度下,个人会觉得他是为自己的父母交钱,会觉得比较公平。但是现有的制度下,他会觉得实际上他是在为一小部分人交钱,比如说是改革前没有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国企退休职工,这样他就不太愿意加入缴纳养老金。”
Richard Jackson认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保证资金做实。1997年的改革还提供一个教训,只要个人账户缴费是政府拥有和政府管理的,政府就可能动用它们。为了保证真正的储蓄,职工们应该对他们的个人账户拥有明确的产权。与此同时,基金的管理应该转移到独立机构。这并不是建议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做实账户里的资金将归个人所有而且由独立的机构管理。然而,这一制度仍属于公共社会保险,而且由政府组织和监督。
政府要建立一个可行的制度。在地方层面上,需要有一个基础设施,能将职工和雇员的缴费导人基金管理机构。在全国层面上,需要有一个中央监督机构认证基金并建立所有的监督制度,包括投资指南和提取制度。这一机构还需要管理违约投资基金并出售年金。为了赢得参加者的信任,政府必须同时保证个人账户制度的透明和安全。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像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已经建立起严格的会计制度和信托标准,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利益。
“养老金符合长期投资理念,较少受到股市短期波动的影响,但中国目前特别需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Richard Jackson说,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而且正处在创造高储蓄率的阶段,但随着工作人口的退休数日的增加,更多的人把钱拿出来花,中国的储蓄率将下降。从全世界来看,也会经历一个资本的储蓄下降的过程,这对中国的资本需求也会产生一个额外的压力,所以现在中国特别需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入市还有障碍
实际上,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是养老金人市的一个障碍。中国的股票市场仍然太小而且流动性差。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与银行储蓄存款之比为1.57比1,但在中国,银行储蓄是股票市场总值的14倍。缺乏流动性,加上公司治理标准较低,会计标准不严格,助长了投机性质的投资文化。中国的债券市场更不发达,没有一个权威的信用评级系统。
除了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也不成熟。中国公司几乎没有管理养老基金的经验,虽然现在也允许将国家社保基金中的一部分盈余委托管理,但数目仍然很小。Richard Jackson认为,初始阶段,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对于一个成功的个人账户管理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改革将是分阶段进行的。最初,只有一小部分个人账户缴费将委托给独立的基金经理。资产选择也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政府债券。当资本市场成熟时,当基金经理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时,独立管理的缴费份额可以扩大,投资限制也可以放松。假以时日,个人账户缴费的份额会逐步增加,投资国内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最终会进入国外证券市场。
政府的严格监督,将避免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冲击。让养老金资产逐步进入外国资本市场,不仅仅令投资战略趋于完善,而且在将来开放资本控制时,会为政府提供一个控制储蓄突然外流的手段。例如,管理者可以逐步提高每个账户中外国资产的最高比例。做实的退休账户因而能够提供一个理想的手段,来监督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持续很多年,它会逐步地要求中国的汇率浮动,个人账户可能帮助政府管理向浮动汇率的过渡。
行动不能太晚
尽管中国内地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引入一个类似香港的个人账户系统,如香港的基金,但中国却不能等到资本市场完全成熟以后才采取行动。实际上,引入一个做实的养老金制度可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诸多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养老基金在扩大和深化资本市场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养老基金成长时,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也会成长。职业化的基金经理,将会带来更大的责任、透明和长期的回报。资金做实的养老金将是中国老龄化和发展交汇的起点。
一旦开始运作,数百万个人账户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力量源泉。如果中国当前的个人账户制度能做实,并将扩大到整个城镇劳动力,今年的缴费总额将达到2500亿元,约相当于目前可流通股票总额的20%。甚至其中的一小部分注入资本市场,都将可以成为主力军。除了资金总量以外,个人账户将能教育职工们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从长期来看,职工们将开始把它们看成是现存经济制度的一部分,他们会自觉地保护和代表这个制度。
“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部分取决于是否能够成功应对老龄化挑战。如果中国成功了,不仅老年人能够在未来安享晚年,资本结构也将更稳固,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更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将更加坚定。”Richard Jackson说,“最重要的是,这将转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发生根本的转变,从巨大的非熟练劳动力集散地变成充满活力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经济源地,而全世界都将从中收益。”名词解释
现收现付式养老
所谓的现收现付式养老是指国家不为职工个人建立养老账户,而采用让下一代年轻人赡养上一代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在经济发展快、福利制度较好的国家采用较多。但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单靠这种自然的方式已经难以应付社会养老资金的入不敷出,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养老方式。
个人账户式养老
所谓的个人账户式养老是指国家为每一个职工建立个人养老账户,让每个人在成年期为自己的老年期进行储蓄。国际上,对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进行管理的通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统筹管理,另一种是由企业或者缴费者个人委托并经国家批准的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保值、增值的运作。
中国对正在迅速增加的老龄人口准备得很不充分,而留给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时间越来越短。目前的退休制度仅顾及到一小部分人口,而且,有可能随着国有部门的改革,照顾面会更加集中和缩小。数千万在今后50年内步入老年的中国人将根本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家庭赡养,但家庭可能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老年人口比例高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唯一拥有世界各主要区域专家的研究机构,该研究中心从事全球的老龄化问题研究,是为了唤起对这一挑战的关注并鼓励及时的改革。CSIS最近完成了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调查,并形成了专题报告。这份名为《银发中国》的报告在北京发布后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
《银发中国》的作者Richard Jackson对记者表示,对于多数没有公共福利的中国人来说,其他的赡养来源非常有限。尽管中国有庞大的储蓄,达到GDP的40%,老年人中却很少能指望以个人财富来弥补养老资金缺口的。因为,很多的储蓄都将被用于购买房屋等大宗开支。至于说金融储蓄,尽管在中国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股票市场的家庭不断增加,但多数家庭仍把钱存在回报很低的银行里。据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在55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中,不足四分之一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多数老年人也不能指望以私人养老金来补缺公共福利。该报告显示,中国建立真正自己做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了。
Richard Jackson解释说,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社会。如果把老年定义为60岁以上,在2004年,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11%,但是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到中国总人口的28%,这一比例比美国还要高。如果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仍然持续,到2040年,中国老人总数将达到3.97亿,超过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
中国未富先老
今天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在老龄化之前都成为富国,而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先于富裕的大国。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自改革以来,人均收入增加了6倍,但即使考虑到购买力,仍然是韩国的五分之一,美国的九分之一。
2015年起,中国庞大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将开始他们的老年生活,如果中国届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充分的老年保障制度,那么将可能引发经济困难。Richard Jackson建议,最好的解决方案,可以是结合一个便宜但覆盖所有国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强制性加入的、真正资金做实的个人账户制度。
做实账户的理由非常紧迫,从近期来说,资金充实的养老金体系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是中国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步。从长远看,它们对于保证老龄中国的储蓄率、投资水平和生活水平非常重要。更大的好处是,资金做实的退休金制度,特别是个人账户,使得职工们分享到改革的成功,有助于中国逐渐转向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
那为什么中国应该推行一个资金做实的战略,而许多发达国家却仍然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他说,现收现付制度在人口日益老化时是不可能持续的,如果说它们现在还在沿袭,那是因为他们远比中国富裕。一个老龄的德国或者法国或者美国,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能够从职工的薪水中增加税收而不至于剥夺下一代人的财富。一个老龄化的中国却不能。
Richard Jackson说,中国不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有一个非常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是美国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市场,而主要采取了现收现付制度,导致未来几年养老金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就做得很好,他们的资金做实制度很有成效。
底线:平均工资的20%
退休制度的基础,应该是一个令所有老人都免于贫困的普遍受益的制度。至少应该为城市和乡镇企业的所有职工设一个底线,然后逐渐扩大到所有的农村劳动力。底线应该能达到当地平均工资的20%,也就是中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第一层的替代率。在这一层面上,保护的底线要么高于中国政府为城镇居民设立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高于世界银行所设的每天收入一美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这一底线应该从工资税收中扣除,而且是现收现付的,将是老人的第一道贫困防线。
为保证广泛参与,缴费率必须合理。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国有企业的养老金债务。Richard Jackson说,1997年改革的教训是明显的,新养老金制度中背负旧制度的债务,必然导致大规模的逃避缴费。国有企业改革的遗留成本是集体的问题,应该由各级政府的税收来解决,而不是职工的工资缴费。
让国有企业的遗留成本社会化是必要的、公平的、可承受的。确实,中国已经在向这个方向行动。2000年,中国建立了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用来补贴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互济。这一“最后保障的养老金”资金全部来自政府的收入,政府的资金来源还倚重出售国有资产。
2001年6月,国务院宣布计划出售国有股份为社保基金筹款,但随着股市的下跌,政府又不得不中止这一计划,但在海外资本市场出售国有股份,将所得收入的一部分划归社保基金。
倡导资金做实 除了为老人建立起一个坚实的贫困防护底线,中国需要一个强制性的补充养老金制度,让老年人享受接近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为达到这一目的,资金做实的养老保险比现收现付制有许多优势。在资金做实的制度下,职工的缴费可以产生相当于资本的回报率,比现收现付制度下的缴费要高得多,特别是当人口正在迅速老化时,不仅资金做实的养老金制度能提高人均收入,还能使资本所有权民主化,帮助培养中产阶层节俭和克制的价值观。这样一来,能增加职工加入养老金制度的积极陛,从而为现收现付制带来更多的缴费收入。
Richard Jackson认为,国家应该减轻私企和个人养老金的缴费负担。“在原来的现收现付制度下,个人会觉得他是为自己的父母交钱,会觉得比较公平。但是现有的制度下,他会觉得实际上他是在为一小部分人交钱,比如说是改革前没有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国企退休职工,这样他就不太愿意加入缴纳养老金。”
Richard Jackson认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保证资金做实。1997年的改革还提供一个教训,只要个人账户缴费是政府拥有和政府管理的,政府就可能动用它们。为了保证真正的储蓄,职工们应该对他们的个人账户拥有明确的产权。与此同时,基金的管理应该转移到独立机构。这并不是建议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做实账户里的资金将归个人所有而且由独立的机构管理。然而,这一制度仍属于公共社会保险,而且由政府组织和监督。
政府要建立一个可行的制度。在地方层面上,需要有一个基础设施,能将职工和雇员的缴费导人基金管理机构。在全国层面上,需要有一个中央监督机构认证基金并建立所有的监督制度,包括投资指南和提取制度。这一机构还需要管理违约投资基金并出售年金。为了赢得参加者的信任,政府必须同时保证个人账户制度的透明和安全。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像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已经建立起严格的会计制度和信托标准,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利益。
“养老金符合长期投资理念,较少受到股市短期波动的影响,但中国目前特别需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Richard Jackson说,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而且正处在创造高储蓄率的阶段,但随着工作人口的退休数日的增加,更多的人把钱拿出来花,中国的储蓄率将下降。从全世界来看,也会经历一个资本的储蓄下降的过程,这对中国的资本需求也会产生一个额外的压力,所以现在中国特别需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入市还有障碍
实际上,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是养老金人市的一个障碍。中国的股票市场仍然太小而且流动性差。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与银行储蓄存款之比为1.57比1,但在中国,银行储蓄是股票市场总值的14倍。缺乏流动性,加上公司治理标准较低,会计标准不严格,助长了投机性质的投资文化。中国的债券市场更不发达,没有一个权威的信用评级系统。
除了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也不成熟。中国公司几乎没有管理养老基金的经验,虽然现在也允许将国家社保基金中的一部分盈余委托管理,但数目仍然很小。Richard Jackson认为,初始阶段,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对于一个成功的个人账户管理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改革将是分阶段进行的。最初,只有一小部分个人账户缴费将委托给独立的基金经理。资产选择也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政府债券。当资本市场成熟时,当基金经理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时,独立管理的缴费份额可以扩大,投资限制也可以放松。假以时日,个人账户缴费的份额会逐步增加,投资国内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最终会进入国外证券市场。
政府的严格监督,将避免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冲击。让养老金资产逐步进入外国资本市场,不仅仅令投资战略趋于完善,而且在将来开放资本控制时,会为政府提供一个控制储蓄突然外流的手段。例如,管理者可以逐步提高每个账户中外国资产的最高比例。做实的退休账户因而能够提供一个理想的手段,来监督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持续很多年,它会逐步地要求中国的汇率浮动,个人账户可能帮助政府管理向浮动汇率的过渡。
行动不能太晚
尽管中国内地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引入一个类似香港的个人账户系统,如香港的基金,但中国却不能等到资本市场完全成熟以后才采取行动。实际上,引入一个做实的养老金制度可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诸多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养老基金在扩大和深化资本市场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养老基金成长时,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也会成长。职业化的基金经理,将会带来更大的责任、透明和长期的回报。资金做实的养老金将是中国老龄化和发展交汇的起点。
一旦开始运作,数百万个人账户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力量源泉。如果中国当前的个人账户制度能做实,并将扩大到整个城镇劳动力,今年的缴费总额将达到2500亿元,约相当于目前可流通股票总额的20%。甚至其中的一小部分注入资本市场,都将可以成为主力军。除了资金总量以外,个人账户将能教育职工们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从长期来看,职工们将开始把它们看成是现存经济制度的一部分,他们会自觉地保护和代表这个制度。
“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部分取决于是否能够成功应对老龄化挑战。如果中国成功了,不仅老年人能够在未来安享晚年,资本结构也将更稳固,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更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将更加坚定。”Richard Jackson说,“最重要的是,这将转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发生根本的转变,从巨大的非熟练劳动力集散地变成充满活力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经济源地,而全世界都将从中收益。”名词解释
现收现付式养老
所谓的现收现付式养老是指国家不为职工个人建立养老账户,而采用让下一代年轻人赡养上一代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在经济发展快、福利制度较好的国家采用较多。但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单靠这种自然的方式已经难以应付社会养老资金的入不敷出,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养老方式。
个人账户式养老
所谓的个人账户式养老是指国家为每一个职工建立个人养老账户,让每个人在成年期为自己的老年期进行储蓄。国际上,对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进行管理的通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统筹管理,另一种是由企业或者缴费者个人委托并经国家批准的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保值、增值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