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淼淼去探亲,带回了罕见的桃花鱼。用一个小玻璃缸装好了,放到了教室里。那桃花鱼像飘落的一簇簇桃花瓣,缓缓地一张一缩,悠悠然飘荡上下,美妙无以言表。可想而知,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吸引人,从放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沸腾着。淼淼被一群小朋友簇拥着,小脸上放着光芒。我不忍心批评他们不静下心来早读,而是赶紧搜索了相关知识讲给他们听,当孩子们听到这是世界稀有的物种,就变得格外感兴趣。
过了一节课,淼淼却哭着找我“杨杨非要我把桃花鱼给他,我不同意,他就打我,还差点把鱼缸打破了,威胁我说不给他就把鱼倒了去”。一边说一边给我看他的伤痕。杨杨是个个性比较张扬的孩子,事事喜欢占个先。当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的时候,他昂着脖子,很倔强的不肯认识自己的错误。因为赶着上课也就暂时停下了这件事。我叫他回家好好想想。
下午上学的时候,杨杨的奶奶找来了,说他孙子中午被同学们围攻了,都说杨杨的不是,奶奶很生气,就跟孩子们吵起来。孩子们一哄而散。而杨杨也生气了,中午不吃饭。奶奶说叫老家人也给杨杨带桃花鱼回来,杨杨才肯吃饭。奶奶话里话外要求我跟杨杨撑腰,不让别人欺负他。
我耐心地给奶奶讲事情的经过,告诉奶奶孩子们的想法。然后给杨杨分析这件事情,告诉他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但是奶奶坚持认为同学们指责杨杨是不对的,要讨个公道,不能让全班同学都欺负他,奶奶认为男孩子要有“原则”,即使错误也不能“退却”。更不能让别人“欺负”。
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碰到,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特别是这样的隔辈教育的问题。随着时代进步,不少年轻父母因出国、做生意或为事业奔忙等,无暇照顾孩子,便把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这种隔代家庭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有关调查,目前小学以下每十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而我们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格外突出。因为葛洲坝实验小学原来是一所企业办校,生源主要来自于水电工人,父母们一般在水电工地上工作,孩子们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多一些。针对这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采取了“溯源、调和、共育、展现”的方法。
一、溯源。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找准孩子个性形成的原因。杨杨父母在工地上工作,一个月回来一次。父亲是个干部,家境很好。爷爷奶奶也只有这么一个孙子,凡事宠着他,他在家处于以“我”为中心的位置。到学校后,也认为大家都要依着他,稍有不如意,就和同学发生矛盾。再说,因为父亲是干部,平时接触到的大人也迎合他,满足他的要求,所以养成了有些“唯我独尊”的习惯。到学校后,同学们不是很卖他的帐,老师也不会去迎合他,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说不得、碰不得”,没朋友的孩子心理渴望朋友,可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内心说渴望的友谊、受重视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以霸道、惹事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希望引起大家注意。针对这样的孩子家教就显得更重要了。
二、调和。调和师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在理解中创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杨杨这样的孩子有了一些霸道的心理。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是外表所显现的那么强大,在他的内心中渴望被认可,被接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很满意孩子的聪慧,却不满意孩子在学校所得到的荣誉和待遇。在家长会和家访中,我让家长们参观孩子们的作品展,杨杨奶奶看到孩子的一些情况并不如人意,在老师的沟通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慢慢消除老人心中同学们专门欺负杨杨的看法。同时也在学生中树立杨杨不断进步的形象,让同学们也看到了杨杨的进步,同学们的逐步认可,让杨杨有了自豪感和归属感。奶奶看到同学们接纳了孩子,也高兴起来。我加强了和孩子父母的联系,不断告诉孩子的进步,也对孩子父母提出了每天和孩子对话的要求,对话内容也不能只局限于吃的食物和作业,要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在校、在家一天开心的事,烦恼的事。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增加,他们的教育更趋于理性一些。我多次家访,与爷爷奶奶分析、沟通,指出溺爱问题。老人们平时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奶奶对杨杨的主导态度重“疼爱”轻“管教”,忽视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由此会引起一些教育弊端。
三、共育。在孩子教育上争取老人们的支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始终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对于隔代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在与家长沟通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杜绝急躁。特别是针对有些老人对孙辈们的要求有求必应的;还有些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态度不一致的这种家庭。要耐心地分析这种教育的后果,慢慢地改变老一代的教育方式。在杨杨的问题上,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奶奶开了几次“三方会谈”后达成共识:教育孩子应该宽严适当,宽严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但是不同时期宽严应该有所侧重。儿童时,孩子可塑性很强,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时应以严为主,绝不能溺爱、放任。如果小时候严了,养成好习惯,到大了宽一点也没关系,不会出大格。教育思想统一后,我还和杨杨、奶奶一起制定了《杨杨家规》,在这些家规里,除了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外,还制定了“家务劳动承包制”。家长把家里的活列出清单,分配孩子干一、两样,承包给他。假如孩子该洗刷餐具而没干,家长也要“罢工”,不给孩子做饭。实行了一段时间,杨杨也就不再那么娇自己了。我在家长会上把奶奶的做法和杨杨的进步介绍给大家,要求家长要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要履行对家庭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四、展现。提供展现特长的机会,让学生能在班级有一席之地。只有看到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取得的进步,才能让老人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趋于统一。我了解杨杨会打羽毛球,就在年级组织了一场羽毛球赛,在赛场上,他敢拼,赢得同学们的肯定。要求和他一组的人也多了起来。他口才好,喜欢教育人,我就要求他对班上每天发生的大事,用两句话写出来,担任了班级的新闻记者。有了新的关注点,他也就不再每天寻着同学去闹。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桃花鱼没有存活多久,但是看到杨杨在操场上快乐地挥动羽毛球拍时就常常想起了那悠悠飘荡的桃花鱼。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孩子健康的成长比欣赏美丽的桃花鱼更加心醉。
过了一节课,淼淼却哭着找我“杨杨非要我把桃花鱼给他,我不同意,他就打我,还差点把鱼缸打破了,威胁我说不给他就把鱼倒了去”。一边说一边给我看他的伤痕。杨杨是个个性比较张扬的孩子,事事喜欢占个先。当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的时候,他昂着脖子,很倔强的不肯认识自己的错误。因为赶着上课也就暂时停下了这件事。我叫他回家好好想想。
下午上学的时候,杨杨的奶奶找来了,说他孙子中午被同学们围攻了,都说杨杨的不是,奶奶很生气,就跟孩子们吵起来。孩子们一哄而散。而杨杨也生气了,中午不吃饭。奶奶说叫老家人也给杨杨带桃花鱼回来,杨杨才肯吃饭。奶奶话里话外要求我跟杨杨撑腰,不让别人欺负他。
我耐心地给奶奶讲事情的经过,告诉奶奶孩子们的想法。然后给杨杨分析这件事情,告诉他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但是奶奶坚持认为同学们指责杨杨是不对的,要讨个公道,不能让全班同学都欺负他,奶奶认为男孩子要有“原则”,即使错误也不能“退却”。更不能让别人“欺负”。
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碰到,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特别是这样的隔辈教育的问题。随着时代进步,不少年轻父母因出国、做生意或为事业奔忙等,无暇照顾孩子,便把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这种隔代家庭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有关调查,目前小学以下每十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而我们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格外突出。因为葛洲坝实验小学原来是一所企业办校,生源主要来自于水电工人,父母们一般在水电工地上工作,孩子们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多一些。针对这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采取了“溯源、调和、共育、展现”的方法。
一、溯源。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找准孩子个性形成的原因。杨杨父母在工地上工作,一个月回来一次。父亲是个干部,家境很好。爷爷奶奶也只有这么一个孙子,凡事宠着他,他在家处于以“我”为中心的位置。到学校后,也认为大家都要依着他,稍有不如意,就和同学发生矛盾。再说,因为父亲是干部,平时接触到的大人也迎合他,满足他的要求,所以养成了有些“唯我独尊”的习惯。到学校后,同学们不是很卖他的帐,老师也不会去迎合他,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说不得、碰不得”,没朋友的孩子心理渴望朋友,可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内心说渴望的友谊、受重视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以霸道、惹事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希望引起大家注意。针对这样的孩子家教就显得更重要了。
二、调和。调和师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在理解中创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杨杨这样的孩子有了一些霸道的心理。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是外表所显现的那么强大,在他的内心中渴望被认可,被接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很满意孩子的聪慧,却不满意孩子在学校所得到的荣誉和待遇。在家长会和家访中,我让家长们参观孩子们的作品展,杨杨奶奶看到孩子的一些情况并不如人意,在老师的沟通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慢慢消除老人心中同学们专门欺负杨杨的看法。同时也在学生中树立杨杨不断进步的形象,让同学们也看到了杨杨的进步,同学们的逐步认可,让杨杨有了自豪感和归属感。奶奶看到同学们接纳了孩子,也高兴起来。我加强了和孩子父母的联系,不断告诉孩子的进步,也对孩子父母提出了每天和孩子对话的要求,对话内容也不能只局限于吃的食物和作业,要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在校、在家一天开心的事,烦恼的事。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增加,他们的教育更趋于理性一些。我多次家访,与爷爷奶奶分析、沟通,指出溺爱问题。老人们平时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奶奶对杨杨的主导态度重“疼爱”轻“管教”,忽视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由此会引起一些教育弊端。
三、共育。在孩子教育上争取老人们的支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始终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对于隔代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在与家长沟通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杜绝急躁。特别是针对有些老人对孙辈们的要求有求必应的;还有些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态度不一致的这种家庭。要耐心地分析这种教育的后果,慢慢地改变老一代的教育方式。在杨杨的问题上,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奶奶开了几次“三方会谈”后达成共识:教育孩子应该宽严适当,宽严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但是不同时期宽严应该有所侧重。儿童时,孩子可塑性很强,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时应以严为主,绝不能溺爱、放任。如果小时候严了,养成好习惯,到大了宽一点也没关系,不会出大格。教育思想统一后,我还和杨杨、奶奶一起制定了《杨杨家规》,在这些家规里,除了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外,还制定了“家务劳动承包制”。家长把家里的活列出清单,分配孩子干一、两样,承包给他。假如孩子该洗刷餐具而没干,家长也要“罢工”,不给孩子做饭。实行了一段时间,杨杨也就不再那么娇自己了。我在家长会上把奶奶的做法和杨杨的进步介绍给大家,要求家长要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要履行对家庭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四、展现。提供展现特长的机会,让学生能在班级有一席之地。只有看到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取得的进步,才能让老人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趋于统一。我了解杨杨会打羽毛球,就在年级组织了一场羽毛球赛,在赛场上,他敢拼,赢得同学们的肯定。要求和他一组的人也多了起来。他口才好,喜欢教育人,我就要求他对班上每天发生的大事,用两句话写出来,担任了班级的新闻记者。有了新的关注点,他也就不再每天寻着同学去闹。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桃花鱼没有存活多久,但是看到杨杨在操场上快乐地挥动羽毛球拍时就常常想起了那悠悠飘荡的桃花鱼。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孩子健康的成长比欣赏美丽的桃花鱼更加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