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近五千多年的积淀而成。小学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仍存在不足,导致传统文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 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骄傲与自豪。作为传统文化,无论优劣都会渗透和凝结到传统教育中,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发扬优点,克服弱点[1]。伴随西方文化的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步要注重教育,小学“早已不是结业教育,小学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2],是学生奠基语文能力和掌握知识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夯实以后进入中学阶段走向更高教育水平的基础阶段[3]。从这个层面上说,从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优化教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应试为目的。部分学校还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业的唯一标准,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往往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收获。目前已经有人意识到应试教育可能产生的教育弊端,甚至出台了相关政策,早在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明确表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4]然而,应试教育至今仍然存在。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地位并没有得以提升,仍以古文或者古诗词教学为主,而对于文化的传播力度较小。小学语文教学着重通过对古文进行强行记忆的方式学习,而忽视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接受,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
  2.教学方式单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时期。目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仍占主导地位,学生没有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参与感,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的真谛,始终存在陌生感。美国著名学者亨利·亚当斯认为:“人们在年少时知晓些什么是无足轻重的,人们知晓足够多的东西,人们知道如何进行学习。”[5]这种理念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同样适用,小学教育时能以消化知识点为教育目的,学生没有以掌握的知识指导行为,约束自身的言行,实现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3.与实践相分离。文化蕴含丰富的内涵,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最终要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小学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为学生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却没有将这些书本文化转化成行动指南。传统文化中承载了无数经典事例,二十四孝、孔融让梨、凿壁借光、卧薪尝胆,每一个故事都来源于生活。目前的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对文化内涵浅尝辄止,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二、优化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1.提升教师水平。学生能否高效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与教师的传授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师资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6]。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要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寻求进步与突破。教师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不断汲取养分,提高修养,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利用自身的修养和行为习惯感召学生,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效果更佳。
  2.增加经典篇目。新课改主张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理解获取知识。书本是提供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大量的阅读是塑造学生思想的重要方式,由内而外的接受比由外而内的讲述更有效果。小学阶段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名著经典的机会,目前我已经把大词典、古典作品、《二十五史》等输入电脑[7],利用网路平台,通过电子书的阅读既减少成本,又扩大学生阅读量。当然,在引导学生使用电子书的同时,还要进行时间控制,需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少量到大量地阅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累积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有更浓厚的兴趣。当然,不能为了追求阅读量,就不经过筛选,一定要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符合未成年人发展的书籍进行阅读。
  3.举办文化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很少结合具体实践。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喜欢从事动手活动,利用这一特质,可以适当举办文化活动。1956年1月14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小学生守則>的指示〉中指出:“不能强迫学生盲目地照做,把天真活泼、生气蓬勃的儿童训练成为呆呆板板的小老人。”[8]书本传播文化的功能固然重要,但是仅仅依靠强制学生背诵的方式,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要义无从得知。换一种方式,利用教师的言行感染学生,行为世范、以身作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简单的方式是教师重视传授知识时注重语言规范、板书展示书法才能。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进行普通话培训,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中国画画展,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相关主题黑板报等一系列活动,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无尽魅力。
  总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应该改革传统教学,贯彻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刘新科,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9.
  [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6.
  [3]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8.
  [4]李剑萍.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7-98.
  [5]Henry Adamas.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as 1918[M].New York: Modern Library,1931:314.
  [6]陈逖先,纪芝信,主编.中国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2.
  [7]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
  [8]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461.
其他文献
阅读策略单元出现在统编本语文教材中,既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说是亮点,是因为它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教策略往往比教内容更有实际意义;说是难点,是因为和旧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新事物,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变化,尤其是直接更换教材的五、六年级,往往令老师们束手无策。  应该说,阅读策略并非无中生有的产物,在长久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进行新课改以来,策略和方法的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并不少见,此阶段的阅读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从教后又长期在农村学校执教,听惯了很多农民家长“朴素”的话语,情真意切、淳厚质朴。其中最受用的两句话:我的孩子是来“上学”的,我的孩子是去“读书”的。细细想来,“让孩子学”“给孩子读书”,这两句朴素的话语,正是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原点,点化了学校教育的本义,有如梦初醒、醍醐灌顶的感觉。  放眼看现时的不少语文课堂,只见教师的洋洋洒洒、过度解读,唯独不见了学生的“学习”;只见师生的随意
教学目标:  1.介绍一个游戏时,能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别人一起做游戏,对别人的邀请有回应。  3.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的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1.能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2.乐于与同伴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交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畅聊游戏,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童年》,屏幕出示一组儿童做各种游戏的图片,调动学生学习本次口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第一学段的表达界定为“写话”。有别于二、三学段的“习作”,明确地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表达教学以口语交际、口头表达、表达后记录话语为主要内容。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说话、写话”。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中,儿童和对话方相互间说的就是“话”,把“话”写下来,整个过程以及最后呈现的结果统一起来就是“写话”。叶圣陶说的更简洁明白:口头为语,下笔为文。当有人问叶圣陶如何评价话语表达质量
良好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作用,可以陶冶情操,引发审美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把创新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设美的空间,使幼儿直接表现美,感受美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
摘 要: 《国家的视角》一书从普罗大众的视角考察国家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原因,延续了斯科特一贯的底层政治的关怀。在斯科特看来,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的国家、软弱的公民社会正是导致那些具有良好主观愿望的社会工程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原因。斯科特在书中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对立,在分析失败原因时陷入了国家—社会简单的二元对立。尽管如此,斯科特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对研究中国历史仍具有重
摘 要: 本文以苏州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党支部为例,探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医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归纳时代特征,审视在支部设置、组织生活、培养发展、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现存问题的原因,即路径依赖尚未打破、队伍建设欠充分、工作机制欠完备、条件保障未到位,提出支部建设的优化路径,即统筹协同治理、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条件保障,以期对新时代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医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所裨益。
摘 要: 作为一种基于结构主义,传统又实用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对比分析被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该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其中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对比而忽略彼此语义、语用、文化等方面的比较,是对比分析具有争议的一点。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相关事例,对了解语言承载的中美民族时间概念差异在对比分析中的必要性进行阐释。同时给出教学建议,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理解“崛起”。  师:100年前,有位伟人,从小立下一个读书志向——请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崛”是什么意思?看部首猜字义,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与“山”有关……  师:对,指山峰高起、突起。“中华崛起”意思是——  生:中华像山一样高高挺起。  师:嗯,也就是中国强大。那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就是——  生:为了祖国强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历史学科而言,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集中育人。史料教学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