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变得日益多元化,而网络的飞速发展更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一定的主导意识形态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主要从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做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精确并且令人满意的定义。一般来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文化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对象化,是人所特有的,“自然的人化”。
网络文化则是当前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的产物,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总的来说,网络文化就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等状态的一种现代文化形式。
网络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以及价值观的影响。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重仍然是占到百分之十几,是网络世界里的主力军。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了便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但是网络文化也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
当前的网络上鱼龙混杂,由于对西方国家主导网络文化的依赖,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的混乱。而且,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阶段,各种西方思潮接踵而至,网络上隐含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内容会逐渐进入大学生的脑海中,以至于造成他们价值观的倾斜。继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削弱,盲目地认为西方一些国家就是比中国好。而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则与大学生的喜欢自由与个性的心理相吻合,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大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网络上凭借个人意志随意驰骋。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别人的要求和情感,最终被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包围,造成价值观的混乱。
(二)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长期沉迷于网络,久坐在电脑旁边,缺乏运动和锻炼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地下降。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患上了网络成瘾症,不仅是身体免疫力下降,而且产生了心理上的疾病,如忧郁,焦躁等。当前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为了玩游戏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大学生甚至连续一周都泡在网吧里,久而久之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此外,由于长期习惯了在网络上和别人交流,有的大学生的性格变得内向,人际交往上也变得淡漠,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疏远。现实里沉闷不言,网络里却热火朝天,成了一些人的真实写照。
(三)造成大学生道德问题
网络不同于现实,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在这里传统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下降,没有人会对你进行监督。道德本身就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主体的自律,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本身的自我约束程度就比较低。加上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心理的不成熟,容易被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引诱,变成“帮凶”。另外,有一些大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过分崇拜可能会使得他们陷入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陷阱,如利用网络技术攻击校园网等。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一)以正确的思想来引导网络文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主流的意识形态,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引领社会思潮的鲜明旗帜。马克思主义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网络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方向。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它能正确的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思想道德建设的共同追求,所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二)完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
网络是社会现实的延伸,个人的一些不遵守道德的行为也会造成他人不同程度的伤害,最终可能伤害到自身,所以需要对网络道德进行规范。网络道德的规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这样才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地分析复杂的网络社会,时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严格规范自身的网络道德。
由于网络社会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某些方面单纯的道德约束已经失去了效力,这时就需要法律的强制力。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网络的法律是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接着又陆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办法》、《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和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网络文化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相关的法律已经出台了不少,但是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还远远不够,网络法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一部规范网络文化的基础法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和法律意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的网络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学校的纪律,通过学校的规定来对校园网络进行规范。这种规范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本校的相关规定来科学地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同时可以进行网络身份验证,校园网络团体等形式来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管理。加强对网络文明的宣传,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来使大学生正确地规范自身的网络道德以及法律意识。校园网络还应该屏蔽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内容,加强网络的系统安全管理,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此外,校园网络文化还应生动活泼,符合大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他们自觉地被吸引,从而远离那些不利于身心发展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在当今的社会里,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重。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给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通过道德和法律等手段来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2]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山东大学,2008.
[3]宋效峰.网络社会条件下的价值观整合——兼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凯里学院学报,2011,29(1).
[4]崔美娜,杜仕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2.
[5]张宁,张春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2(5).
[6]刘明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浅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5).
[7]周平,陈长虹.论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1(8).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精确并且令人满意的定义。一般来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文化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对象化,是人所特有的,“自然的人化”。
网络文化则是当前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的产物,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总的来说,网络文化就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等状态的一种现代文化形式。
网络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以及价值观的影响。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重仍然是占到百分之十几,是网络世界里的主力军。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了便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但是网络文化也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
当前的网络上鱼龙混杂,由于对西方国家主导网络文化的依赖,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的混乱。而且,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阶段,各种西方思潮接踵而至,网络上隐含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内容会逐渐进入大学生的脑海中,以至于造成他们价值观的倾斜。继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削弱,盲目地认为西方一些国家就是比中国好。而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则与大学生的喜欢自由与个性的心理相吻合,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大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网络上凭借个人意志随意驰骋。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别人的要求和情感,最终被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包围,造成价值观的混乱。
(二)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长期沉迷于网络,久坐在电脑旁边,缺乏运动和锻炼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地下降。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患上了网络成瘾症,不仅是身体免疫力下降,而且产生了心理上的疾病,如忧郁,焦躁等。当前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为了玩游戏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大学生甚至连续一周都泡在网吧里,久而久之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此外,由于长期习惯了在网络上和别人交流,有的大学生的性格变得内向,人际交往上也变得淡漠,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疏远。现实里沉闷不言,网络里却热火朝天,成了一些人的真实写照。
(三)造成大学生道德问题
网络不同于现实,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在这里传统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下降,没有人会对你进行监督。道德本身就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主体的自律,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本身的自我约束程度就比较低。加上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心理的不成熟,容易被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引诱,变成“帮凶”。另外,有一些大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过分崇拜可能会使得他们陷入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陷阱,如利用网络技术攻击校园网等。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一)以正确的思想来引导网络文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主流的意识形态,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引领社会思潮的鲜明旗帜。马克思主义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网络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方向。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它能正确的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思想道德建设的共同追求,所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二)完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
网络是社会现实的延伸,个人的一些不遵守道德的行为也会造成他人不同程度的伤害,最终可能伤害到自身,所以需要对网络道德进行规范。网络道德的规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这样才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地分析复杂的网络社会,时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严格规范自身的网络道德。
由于网络社会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某些方面单纯的道德约束已经失去了效力,这时就需要法律的强制力。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网络的法律是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接着又陆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办法》、《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和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网络文化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相关的法律已经出台了不少,但是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还远远不够,网络法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一部规范网络文化的基础法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和法律意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的网络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学校的纪律,通过学校的规定来对校园网络进行规范。这种规范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本校的相关规定来科学地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同时可以进行网络身份验证,校园网络团体等形式来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管理。加强对网络文明的宣传,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来使大学生正确地规范自身的网络道德以及法律意识。校园网络还应该屏蔽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内容,加强网络的系统安全管理,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此外,校园网络文化还应生动活泼,符合大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他们自觉地被吸引,从而远离那些不利于身心发展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在当今的社会里,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重。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给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通过道德和法律等手段来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2]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山东大学,2008.
[3]宋效峰.网络社会条件下的价值观整合——兼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凯里学院学报,2011,29(1).
[4]崔美娜,杜仕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2.
[5]张宁,张春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2(5).
[6]刘明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浅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5).
[7]周平,陈长虹.论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