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管理中,常规是最基本的工作规范。一个学校,做常规工作容易,把常规工作做好不容易,把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就更不容易。因而我们要十分重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在常规管理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使学校富有特色。
一、让常规“常”起来、新起来
我们时常发现,一个建成不久的学校,硬件设施可谓一流,可是,校园的环境和秩序却有点乱:墙上的鞋印、球印、污渍,地上的烟头、垃圾随处可见,管理人员忙里忙外,还是问题不断;工作常常是有布置、没检查、不落实;校长大会讲、小会说,苦口婆心,工作却起色不大。分析起来,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工作常规。“没有常规,垃圾乱飞;常规不建,秩序混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怎样才能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工作常规,且让常规持续地发挥作用并充满生机呢?
1.要构建一个明确可行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工作常规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为我们规定了10个层面的工作规范,我们还要根据这个文件细化出学校部门常规和岗位常规等内容。部门常规如教学常规、德育常规、后勤常规等,岗位常规如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班主任、工勤人员常规、学生常规等。校长应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校情,注重过程,科学管理,不浮躁,不盲从,不走形式,积极构建具有简明性、公平性、参与性、校本性、稳定性和人文性的学校工作常规。工作常规简明扼要,就易于操作;工作常规得到大多数干部、教职工和学生的认同,就会形成合力;工作常规符合本校的实际,就科学具体,不走形式。工作常规不能是权宜之计,不能松一阵紧一阵,宽严失常,松紧失度,让人无所适从;工作常规要突出服务性,以情感人,让教师、学生自觉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的常规,才能贯彻执行下去,也才能“常”起来。
2.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模范执行常规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面对所有师生的,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执行,校长和领导干部不能有特权思想。“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位领导干部要做执行常规的模范,做榜样,善引领。只有这样,学校工作常规才能“常”起来。
3.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保障常规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再好的常规和制度,如果不检查、不考核、不评估,也难以贯彻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常规执行的检查和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让全体师生都感到眼前有目标、肩上有担子、考核有奖惩。这样,常规才能“常”起来。
4.常规需要与时俱进,让常规常抓常新
校长要沉下去,下“深水”,在具体工作中指导、反思常规的执行情况、落实情况和师生的反应,及时修订常规中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诚然,常规要有稳定性,但不可一成不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不断更新。例如教学常规,过去我们要求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5个环节,现在还要加上课后反思、电子备课和网络作业等内容。
二、升华常规,构建和谐校园
有人把管理分成三个境界:技术境界、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前面我们讨论的可以归为第一个境界,现在就谈一下艺术境界,即人际和谐的问题。新型管理者更应该认识到每一名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将人当“人”看待,而不再是工作流程上的机械单位。为此就应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重视人际沟通,提高下属的满足感,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对于我们校长来说,就是要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不能没有长远规划或没有规划,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也不能追求豪华,忽视实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关键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让师生感到和谐。其中,校长要高度重视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各学科的课时、作业、学生重视程度都会发生偏斜,这就无形之中排列了学科的地位,出现了所谓的主科和副科。教师由此就会感到有高低贵贱之分,难以形成团队意识,合作发展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校长要积极引领教师转变观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成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的实践者。同时,要完善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保障各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园环境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软”实力。
三、坚持“三个发展”,追求更高境界
学校管理的至真境界是实现成功人生。笔者认为成功人生的具体指标就是让教师得到发展,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校得到发展。
人们常常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是谋生手段,这是非常狭隘的。事实上,我们的一线教师是如此平凡但不乏精神上的崇高!且不说于漪、陆懋征等教育名家的大爱人生,我们身边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追求就令人感动:他们日复一日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不计名利得失,只求把学生教会培养好。他们的孩子晚上没人照料,就锁在家里,任凭其哭闹;父母亲人住院不能在病床前守护;自身有病也不请假休息……他们心中想的就是把课教好,把作业改完,把学生辅导好,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校长要积极引领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做成功的教师。引领老师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个人的人生志向,进而确定自己理想的教育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规划目标扑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制订发展的“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每个教师取得的成绩、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教师档案袋既是教师成长记录、评价方式,又是一种学习工具、激励措施和管理方法,它可以成为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人感到发展了,成长了,就会充满职业幸福感,这也就实现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要通过对学生的常规管理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明确,主动学习的要求就会越来越普遍和强烈,学风就会日益浓厚,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样就步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健康成长,从而就会在体验成功、实现理想、追求卓越的氛围中获得最好的发展。
校长要积极思考学校发展的大问题,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能给全体师生描绘发展愿景,确立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步骤和工作措施,就会牵引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学校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让学校有灵魂、有正气,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记得笔者在金乡二中当校长时,在学校以高分成功创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那个周,就带领师生制订出了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在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工作总结会上,力倡 “学校发展我发展”的理念,喊响了“情注金乡二中,奋斗成就人生”的口号。同时,挖掘校训“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的深刻内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积极营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敬业爱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引领下,金乡二中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学校发展的坚实步伐,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的五大跨越。广大师生在学校的健康发展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学校领导一班人也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境界,从而又推动了学校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刘福才)
一、让常规“常”起来、新起来
我们时常发现,一个建成不久的学校,硬件设施可谓一流,可是,校园的环境和秩序却有点乱:墙上的鞋印、球印、污渍,地上的烟头、垃圾随处可见,管理人员忙里忙外,还是问题不断;工作常常是有布置、没检查、不落实;校长大会讲、小会说,苦口婆心,工作却起色不大。分析起来,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工作常规。“没有常规,垃圾乱飞;常规不建,秩序混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怎样才能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工作常规,且让常规持续地发挥作用并充满生机呢?
1.要构建一个明确可行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工作常规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为我们规定了10个层面的工作规范,我们还要根据这个文件细化出学校部门常规和岗位常规等内容。部门常规如教学常规、德育常规、后勤常规等,岗位常规如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班主任、工勤人员常规、学生常规等。校长应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校情,注重过程,科学管理,不浮躁,不盲从,不走形式,积极构建具有简明性、公平性、参与性、校本性、稳定性和人文性的学校工作常规。工作常规简明扼要,就易于操作;工作常规得到大多数干部、教职工和学生的认同,就会形成合力;工作常规符合本校的实际,就科学具体,不走形式。工作常规不能是权宜之计,不能松一阵紧一阵,宽严失常,松紧失度,让人无所适从;工作常规要突出服务性,以情感人,让教师、学生自觉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的常规,才能贯彻执行下去,也才能“常”起来。
2.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模范执行常规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面对所有师生的,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执行,校长和领导干部不能有特权思想。“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位领导干部要做执行常规的模范,做榜样,善引领。只有这样,学校工作常规才能“常”起来。
3.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保障常规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再好的常规和制度,如果不检查、不考核、不评估,也难以贯彻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常规执行的检查和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让全体师生都感到眼前有目标、肩上有担子、考核有奖惩。这样,常规才能“常”起来。
4.常规需要与时俱进,让常规常抓常新
校长要沉下去,下“深水”,在具体工作中指导、反思常规的执行情况、落实情况和师生的反应,及时修订常规中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诚然,常规要有稳定性,但不可一成不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不断更新。例如教学常规,过去我们要求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5个环节,现在还要加上课后反思、电子备课和网络作业等内容。
二、升华常规,构建和谐校园
有人把管理分成三个境界:技术境界、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前面我们讨论的可以归为第一个境界,现在就谈一下艺术境界,即人际和谐的问题。新型管理者更应该认识到每一名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将人当“人”看待,而不再是工作流程上的机械单位。为此就应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重视人际沟通,提高下属的满足感,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对于我们校长来说,就是要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不能没有长远规划或没有规划,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也不能追求豪华,忽视实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关键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让师生感到和谐。其中,校长要高度重视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各学科的课时、作业、学生重视程度都会发生偏斜,这就无形之中排列了学科的地位,出现了所谓的主科和副科。教师由此就会感到有高低贵贱之分,难以形成团队意识,合作发展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校长要积极引领教师转变观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成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的实践者。同时,要完善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保障各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园环境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软”实力。
三、坚持“三个发展”,追求更高境界
学校管理的至真境界是实现成功人生。笔者认为成功人生的具体指标就是让教师得到发展,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校得到发展。
人们常常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是谋生手段,这是非常狭隘的。事实上,我们的一线教师是如此平凡但不乏精神上的崇高!且不说于漪、陆懋征等教育名家的大爱人生,我们身边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追求就令人感动:他们日复一日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不计名利得失,只求把学生教会培养好。他们的孩子晚上没人照料,就锁在家里,任凭其哭闹;父母亲人住院不能在病床前守护;自身有病也不请假休息……他们心中想的就是把课教好,把作业改完,把学生辅导好,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校长要积极引领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做成功的教师。引领老师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个人的人生志向,进而确定自己理想的教育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规划目标扑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制订发展的“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每个教师取得的成绩、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教师档案袋既是教师成长记录、评价方式,又是一种学习工具、激励措施和管理方法,它可以成为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人感到发展了,成长了,就会充满职业幸福感,这也就实现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要通过对学生的常规管理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明确,主动学习的要求就会越来越普遍和强烈,学风就会日益浓厚,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样就步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健康成长,从而就会在体验成功、实现理想、追求卓越的氛围中获得最好的发展。
校长要积极思考学校发展的大问题,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能给全体师生描绘发展愿景,确立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步骤和工作措施,就会牵引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学校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让学校有灵魂、有正气,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记得笔者在金乡二中当校长时,在学校以高分成功创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那个周,就带领师生制订出了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在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工作总结会上,力倡 “学校发展我发展”的理念,喊响了“情注金乡二中,奋斗成就人生”的口号。同时,挖掘校训“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的深刻内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积极营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敬业爱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引领下,金乡二中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学校发展的坚实步伐,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的五大跨越。广大师生在学校的健康发展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学校领导一班人也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境界,从而又推动了学校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刘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