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宝宝
我们小时候不知何为宠物。家里虽养着猫和狗,那都是派用场的,猫捉老鼠,狗管看门,各各分担着必要的家务。父母们嘱咐,家里的猫狗是不能捉起来抱在膝上玩的,玩糯了,它们就再没本事履行看门捉鼠的职责了。
不过到了春天,我们一定会养一盒自己的蚕宝宝。
蚕宝宝是孵出来的。作种的蚕子,或者是上一年养的蚕蛾下的,或者就从小伙伴那儿讨来。黄褐色的蚕子密密排列在各种各样的练习本纸上,纸张又被撕成各式形状的小片,分给孵蚕的孩子。尚未褪尽春寒的天气里,我们拿一团棉絮,把这一小片蚕子小心地包裹起来,塞进温暖的胸口或腋下,到了晚上再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打开棉絮查看。日子慢慢过去,蚕子的颜色也逐渐变深。有一天,忽然发现纸上的蚕子有了空壳,空壳旁多了一两个比蚂蚁更细小的黑点,这就是新孵出的小蚕了。于是拿软软的毛笔尖,舔起小蚕,放到早已备好的纸盒子里。那里铺着摘来或讨来的新鲜桑叶,是蚕宝宝的粮食。
我们的蚕盒子五花八门,而且敲着各家生活的“印章”。我的一个小伙伴,父亲是赤脚医生,她年年的蚕盒子总是一个腾空了的针剂盒。我的呢,往往是妈妈吃完留下的双宝素盒。在盒顶上挖个小小的洞眼透气,废弃的纸盒就成了蚕宝宝的家。
新出生的蚕宝宝,那么小的一点点,放在桑叶上,时常会找不见它。然而不过几天,蚕身就长大起来,颜色也由黑色转为浅褐色。看得见它们吃桑叶的样子了,总是捧着一道叶边,昂起大头,认认真真地从上啃到下,一遍遍重复。桑叶上先是布满蚕食过的边缘和孔洞,慢慢就只剩下筋络了。
这段日子,给蚕宝宝找桑叶是我们闲暇时间里的头一桩大事。村子里只有几户人家院子里种着桑树,我们早打听了个遍,有时间便蹭到人家院门口,看有没有讨要几片桑叶的可能。主人家有时懒得动手,但耐不住孩子们的乞求,只好取出带钩子的竹竿,将长而软的桑枝钩下来,捋一把叶子对付。也有能干的男孩在得到许可后,手掌上啐两口唾沫,直接爬上树去捋桑叶,我们就围在桑树下翘首等着。一把桑叶落下来,大伙儿一哄而上,抢个精光。
然而蚕宝宝的食量越来越大。隔着盒子,我们都能听见它们吃桑叶的沙沙响。一层新叶子下去,一天就吃尽了。我们不得不到处去寻找新的桑叶。听说河对岸生有野桑树,我们背着大人划小船去采。果然找着了桑树,可惜又小又矮,叶子也生得稀薄,尽数摘下,只够蚕宝宝一两天的吃食。又听说远村哪里植了个桑园,桑叶茂密而奇大,我们也相邀去寻,然而一连走过几个村,还不见桑园的影子,只得气馁而返。有一回,摘来的桑叶都吃尽了,眼看蚕宝宝要挨饿,我和一个要好的伙伴发急去找,居然在邻村人家的一个园子里发现一株矮矮的尚未被采摘过的桑树。四下无人,我们便从篱墙翻进园去,将树上的叶子悉数捋下,飞快地逃离现场,心怦怦地跳得厉害。
再也找不着桑叶的时候,我们就到山里去采野生的柞树叶,蚕宝宝也能吃,不过吃得懒而勉强。一层叶子撒上去,一天只能啃掉些边缘。还是得找桑叶。有一回,食料罄尽,正在发愁的时候,我的父亲不知从哪里的桑园带回来一塑料袋湿漉漉的大桑叶。父亲一向严肃,并不关心小女孩家的玩闹,竟为我记着桑叶的事。那一回,我真是高兴坏了。
我的蚕宝宝一天天长大,长成白白胖胖的样子。我心里欢喜得很。那些大孩子从不清理蚕宝宝的盒子,喂桑叶总是一把撒下去,任凭蚕儿自己从混杂着粪粒和干叶络的叶子底下爬上来。我却要将桑叶细心地擦干净,将蚕宝宝一只一只放到新鲜的叶上,等把盒子清干净了,再让它们清清爽爽地回到家里吃食。
那一年,我的蚕长得格外快而壮硕,把其他小伙伴都比了下去。我对它们也十分宝爱,放学回到家,头一件事就是打开盒子看望它们,给它们换新桑叶,清理房子。眼看它们白胖的身子变得越来越亮,过不多久就要做茧。那时天气渐热,最后竟起了蚊子。蚕儿经不得蚊子叮咬,外祖父于是买来一瓶滅蚊水,在房间里喷了一圈。不料第二天,蚕宝宝们大约吃到药水,一动不动,也都死去了。
我大哭了一场。后来,我就不再养蚕了。
想养一条狗
小时候,特别想养一条狗。
有一条狗多么好。放了学走到家门口,它会腾地跳出来迎接我,并不介意这只是个大人没空理会的小孩子。出门去玩,若是得到允许,它就沉默而快乐地跟在我的后头。我若受了欺负,它也许会向我的敌人猛扑过去,当然,大多数时候,它只要蹲在那里吠叫,露一露满口的牙,那些大孩子们就不敢放肆了。还有,要是跳到白马湖里,它会用标准的狗刨式耐心地游啊游,一直游到对岸,简直跟人一个模样。
但是我的妈妈只肯养一只猫。养猫为的是捉老鼠。我们家的大木谷仓,每到稻收季节,仓底就聚集起若干老鼠。稻子的气味吸引着它们。晚间,我扑到地上,看父亲拿手提的大电筒照向仓底。它们躲在最深处,也拿圆圆的小眼瞪着我们。有一只猫坐镇,老鼠们就不敢太猖獗。所以妈妈不许我玩猫,小猫也不行。玩“疲”了,猫就眼神软沓,身段松垮,既吓不住老鼠,更抓不了它们。我家的猫平时不见影儿,只有唤它吃饭的时候,才会悄没声地出现在食盆附近,又定要等人走开,才肯小心地步过来进食。一面吃,一副耳朵却尖尖地竖着,稍有动静,立刻退开。我的弟弟曾经玩“疲”过一只猫,那是刚抱来不久的一只小虎斑猫。后来,它就成了一只听话的猫,会绕着人的裤管蹭啊蹭,又爱跳到凳子上伏着,请人抚摩它的背,肚皮里发出满意的咕噜咕噜声。它也不再抓老鼠了。
抱着虎斑猫的时候,心里还是想要一条狗。
我的一个伙伴,家里养着一条黄狗。那狗会人立起来,把两个前爪搭在她的手臂上,和她一起转圆圈。一半为了这狗的缘故,我们专爱往她家跑。有时进山,也把狗带着。我们捡松球蛋,摘野果子,它就兴奋地跃来跳去,从大小树蓬里钻进钻出,热闹极了。后来,大狗产下一窝小狗,我们都跑去看。小家伙们肉乎乎地挤作一团,全都闭着眼睛,用力吮奶。等到它们能走路了,团绒绒地滚过来滚过去,我们就眼巴巴地看着小狗一只一只给别人抱走。 妈妈却不为所动。她怕狗和貓打架,更怕狗咬着生人,惹来麻烦。乡下被狗咬到的事不罕见,到那时,主人就得带上道歉的礼物,低了头,登门谢罪。一篮子自家攒的鸡蛋,一刀新切的鲜肉,叫受了伤害和惊吓的邻居好生休养的意思。若是咬得厉害,这人情官司不知何年作结。为了表示向邻居道歉的诚意,也为免去日后更多事故,有些养狗人家不得不将咬人的狗就地敲杀。当然也有霸道的狗主人,把眼一瞪:“走路看地,自己不小心,你待怎地?”妈妈说,这样的人家养狗,方才百无禁忌。
讨不到狗,只好凭游戏聊作消遣。一人蹲在地上,一人围着绕行,边跳边唱:“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经家的老伯伯开开门!”蹲着的便问:“侬做啥西来?”答:“我买小狗来。”“小狗眼睛还未开哪。”于是再“笃笃笃”地从头来过。“侬做啥西来?”“我买小狗来。”“小狗尾巴还未长哪。”如是者三,每次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叫你要不着小狗。
我就像这游戏里的买狗人,一年到头地巴望着,却总得不到自己的狗。
过年做客,我和弟弟最爱去远村姑妈家。她家一年一年,总养着一头管门的大狗。冬天里,姑妈会把大狗小心地拴在家里,免得给人趁夜下药偷去。我们真羡慕姑妈家的表哥。那狗每见他走来,便乐得一蹦而起,大舌头呼哧呼哧,快乐地往外伸着,看得我们既心怯,又眼馋。运气好的时候,大狗在年节里生了小狗,我和弟弟就搬个小椅,坐到外面,看着狗妈狗仔一起晒太阳。
有一年,经不住我们痴缠,回家的时候,爸妈终于答允让我们抱一只小狗回去。这是一只黄绒绒的小狗,不吵不闹,乖乖地摇着尾巴,从我们的手上舔饭粒,啃骨头。吃饱了,我们抱着它,从村头美滋滋地走到村尾,宣布我家也有了一条狗。
这样养到第三天,放学回到家,左右搜寻,不见了狗的踪影。原来趁我们上学时,妈妈催着爸爸,又把它送回了原地。我和弟弟大哭一场,极力想要挽回这惨淡的结局,用的无非是小孩子自以为了不起的那些招式。弟弟赖在地上,撒泼不肯起来,我则对那天的晚饭表示嗤之以鼻。妈妈却有鏖战到底的决心。最后,当然弟弟挨了一顿揍,我的晚饭也不了了之。
那天晚上,我们吸着鼻子,悲悲戚戚地爬上各自的床铺,从此断了养狗的念头。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出嫁前,外公家原也养过一条狗。这狗在家从小养到大,也跟其它狗一般温驯,通人性。妈妈嫁到前村后,它还常跟着外公,从老宅踱步到我家做客。不久,附近一带突兴狂犬病,人心恐慌,凡有家狗,一律被要求宰杀处理。外公家的狗也给盯上,天天有人上门责问。看看耐不过去,外公把狗唤进屋子,关上门。一家子人围着狗,一根大棒传过来又传过去,却一个人也落不下手去。那狗呜呜叫着,悲切地望向家人,似乎知晓自己的厄运。妈妈转头逃往楼上……
这些事情,都是听妈妈说的。我大概知道了她为什么那样不愿意养狗。
直到现在,有时还想养一条狗。出门散步,遇见溜达着的各样的狗,难免生出些垂涎。我们给相识的狗带肉,带骨头,看着它们欢快地吃食。有时也与妈妈笑言,若是现在养狗,定要养一头大狗,立在那里是叫人安心的威严,迈开步子,又有绅士的稳重派头。
但我们都知道,养狗的事,大概总是生活里一个妄想的念头了。
一窝小鼠
小暑前后,家里的木头谷仓照例该晒一晒。这是一年一次的例行公事。新稻收割储藏前,借夏天的大日头,晒去仓内积下的湿气,驱走缝条壁里的小虫。仓底去年秋收的谷子,吃了半年,余下已不多,也趁机腾出晾干,盛进箩筐,预备担去轧米厂加工。轧出的白米倒进米缸,粗糠就送到猪圈。
爸爸站在高条凳上,把木头谷仓从顶上一屉屉拆开,小心地扛下来。一共四屉。最后一屉拆去,露出久不见天日的木头底架。就在架子与墙角的交缝处,仓底里平时最望不见的角落,静静地躺着一个鼠窝。这是一个用咬破的布条、棉絮掺着吃空的谷子皮做成的窝。爸爸用竹扫帚把它拨拉出来,一看,里面一窝五只小鼠,毛也未长,眼也未开,都肉肉地挤作一团。
谷仓底向来是老鼠最爱的出没地。那是每座房子里离谷子最近的隐蔽地。为了防潮,仓底与地面隔着十余公分的距离,正好方便它们进出。一旦粮食进仓,整座谷仓不可能再加挪动,这又保障了它们的安全。有时睡在楼上,隔着木头地板,半夜也能听见它们啃噬木头的咯吱声。有一天晚上,老鼠们忒闹得狠了,爸爸将大门加栓阖紧,内门插销关死,拿长竹竿子伸到仓底去赶。两只大老鼠都跑了出来,一只给爸爸的鱼叉叉住,另一只落到他的扫帚下,都当场毙命。这一窝不知又是什么时候做下的,大热的时节,本不是老鼠繁殖的常季。大鼠必定想不到隐蔽的藏身所会突然暴露,仓促间跑掉,留下了这一窝鼠崽。
爸爸瞧着这窝鼠崽,一副不知该拿它们怎么办的模样。他有对付大老鼠的经验,但对刚出生的小鼠,看来也有些莫可奈何。最后,他把鼠窝扔到了太阳底下。日头晒着,慢慢地,它们自然也就死掉了。
趁大人没看见,我和弟弟偷偷地从鼠窝里掏走了它们,半是好奇,半是好玩。它们太小了,叫人想不起大老鼠的惹人厌憎的模样,倒想起家里养兔子那会儿,新生出的那一窝兜在爸爸绒毡帽里的小兔子。我们拿一个空了的打针盒子,撕去上盖,底下垫一层布,让五只小鼠躺到上面。又把这个小盒子盛进另一个吃空的大双宝素盒子里,盒盖上戳个出气孔,像养蚕宝宝那样。我拿一个止咳糖浆喝下的塑料小杯,化一撮白糖在水里,给它们喂糖水喝。大约感到了糖水的甜味,它们闭着眼睛,努力拱动脑袋,却还不十分懂得舔舐,每嘬一下,都显出很吃力的样子。弟弟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帮衬,此时看得入神,忽提议道,不妨用吸管喂来试试。每天晚上,他都要喝一支娃哈哈营养液,喝过的那些小瓶子,锡盖上插着细细的吸管,都存在原来的盒子里,有满满几大盒。我们拿一支来试,果真管用。细细的吸管蘸取糖水后,管壁的前沿总能蓄下一些液体,放到小鼠嘴边,它们立即卖力地吮吸起来。这样一口一口,一小塑料杯糖水很快给喝完了。我大大地夸奖了弟弟的主意。平常一起玩,弟弟总是巴巴地跟在后头,不被嫌弃就好,现在居然做出有用的贡献,又听到这样的嘉奖,兴奋得脸也红起来。 我们把这窝小鼠藏在床底下。每天早上,爸妈下楼后,我们从床底下小心地移出盒子,看它们是不是还好好地活着。学校已经放暑假,免去了每日上学的烦扰。大人们又匆匆预备着即将到来的农忙季,正懒得管我们。我和弟弟得以在楼上尽兴捣鼓小鼠的事。吃完了糖水,五只小鼠都躺在布垫子上,我们拿一根小木枝去拨弄,它们会发出一小阵轻微的吱吱声。偶尔,它们也会睁开灰色的、还没什么神气的小眼睛,很快又闭合上了。
四五天后的一個早晨,照例给它们喂糖水,拈着吸管的两个手指头,忽然感到一阵轻微的异样。一察看,原来竟有两只小鼠开始长牙了。它们用新出的那一点点牙齿帮忙咬着吸管,用力吮吸。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经验,一时又惊又喜。想到过去养小鱼,养小雀,花了许多心思,却每每养死掉。现在凭着自己摸索,居然养得刚生的小鼠长大起来。我得意地转向一旁的弟弟:“你瞧,小鼠都长牙齿了。”吸管的主意是他出的,弟弟也颇感到与有荣焉。
晚上,一家人上了床,妈妈跟爸爸说:“好像有什么东西吱吱响?不会是老鼠吧?”
我吓了一跳,赶紧在床上用力翻个身,弄出些响动。
还好,爸爸说:“楼上哪来的老鼠。”
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聊起有同事进山,端了一窝模样稀罕的小雀鸟,问他要不要带一两只回来给小孩子养。妈妈笑道:“小孩子毛手毛脚的,哪养得活。”弟弟噘嘴道:“哼,你们别小瞧。我和姐姐养的小老鼠,牙齿都长出来了。”
老鼠!爸妈大惊,一齐望向我。我只觉头皮一麻,再想掩饰已不能够,只好老老实实地交待了养小鼠的事情。妈妈奔到楼上,从床底下扫出了那个双宝素盒。盒里的东西引得她哇哇叫。她把我喊上楼去,狠狠责骂了一顿。什么不好养,养老鼠!骂完了,她要我连盒子带老鼠,赶快带到外面丢掉。
爸爸也走上楼来,察看了盒子里的物什。他郑重地告诉我,小老鼠是养不得的,过不多久,它们就会变成一窝灰茸茸的大老鼠,再生许多窝老鼠,从此偷粮咬柜,为非作歹。我给爸爸说得后怕起来。他带走了这一窝小鼠,要把它们统统沉到湖里。我攀着爸爸的手,眼泪汪汪地恳求:“不要沉到湖里,就放到外面,让它们自己生灭吧。”爸爸想了想,点点头。
我不知道爸爸是真的答应我,还是哄哄我罢了,也不知道那一窝小鼠若放在外面,是不是一忽儿工夫就给猫儿叼走了。在不着边际的幻想里,我愿意它们后来都长成大鼠,跑到远远的地方,做了一群逍遥的野鼠。
我们小时候不知何为宠物。家里虽养着猫和狗,那都是派用场的,猫捉老鼠,狗管看门,各各分担着必要的家务。父母们嘱咐,家里的猫狗是不能捉起来抱在膝上玩的,玩糯了,它们就再没本事履行看门捉鼠的职责了。
不过到了春天,我们一定会养一盒自己的蚕宝宝。
蚕宝宝是孵出来的。作种的蚕子,或者是上一年养的蚕蛾下的,或者就从小伙伴那儿讨来。黄褐色的蚕子密密排列在各种各样的练习本纸上,纸张又被撕成各式形状的小片,分给孵蚕的孩子。尚未褪尽春寒的天气里,我们拿一团棉絮,把这一小片蚕子小心地包裹起来,塞进温暖的胸口或腋下,到了晚上再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打开棉絮查看。日子慢慢过去,蚕子的颜色也逐渐变深。有一天,忽然发现纸上的蚕子有了空壳,空壳旁多了一两个比蚂蚁更细小的黑点,这就是新孵出的小蚕了。于是拿软软的毛笔尖,舔起小蚕,放到早已备好的纸盒子里。那里铺着摘来或讨来的新鲜桑叶,是蚕宝宝的粮食。
我们的蚕盒子五花八门,而且敲着各家生活的“印章”。我的一个小伙伴,父亲是赤脚医生,她年年的蚕盒子总是一个腾空了的针剂盒。我的呢,往往是妈妈吃完留下的双宝素盒。在盒顶上挖个小小的洞眼透气,废弃的纸盒就成了蚕宝宝的家。
新出生的蚕宝宝,那么小的一点点,放在桑叶上,时常会找不见它。然而不过几天,蚕身就长大起来,颜色也由黑色转为浅褐色。看得见它们吃桑叶的样子了,总是捧着一道叶边,昂起大头,认认真真地从上啃到下,一遍遍重复。桑叶上先是布满蚕食过的边缘和孔洞,慢慢就只剩下筋络了。
这段日子,给蚕宝宝找桑叶是我们闲暇时间里的头一桩大事。村子里只有几户人家院子里种着桑树,我们早打听了个遍,有时间便蹭到人家院门口,看有没有讨要几片桑叶的可能。主人家有时懒得动手,但耐不住孩子们的乞求,只好取出带钩子的竹竿,将长而软的桑枝钩下来,捋一把叶子对付。也有能干的男孩在得到许可后,手掌上啐两口唾沫,直接爬上树去捋桑叶,我们就围在桑树下翘首等着。一把桑叶落下来,大伙儿一哄而上,抢个精光。
然而蚕宝宝的食量越来越大。隔着盒子,我们都能听见它们吃桑叶的沙沙响。一层新叶子下去,一天就吃尽了。我们不得不到处去寻找新的桑叶。听说河对岸生有野桑树,我们背着大人划小船去采。果然找着了桑树,可惜又小又矮,叶子也生得稀薄,尽数摘下,只够蚕宝宝一两天的吃食。又听说远村哪里植了个桑园,桑叶茂密而奇大,我们也相邀去寻,然而一连走过几个村,还不见桑园的影子,只得气馁而返。有一回,摘来的桑叶都吃尽了,眼看蚕宝宝要挨饿,我和一个要好的伙伴发急去找,居然在邻村人家的一个园子里发现一株矮矮的尚未被采摘过的桑树。四下无人,我们便从篱墙翻进园去,将树上的叶子悉数捋下,飞快地逃离现场,心怦怦地跳得厉害。
再也找不着桑叶的时候,我们就到山里去采野生的柞树叶,蚕宝宝也能吃,不过吃得懒而勉强。一层叶子撒上去,一天只能啃掉些边缘。还是得找桑叶。有一回,食料罄尽,正在发愁的时候,我的父亲不知从哪里的桑园带回来一塑料袋湿漉漉的大桑叶。父亲一向严肃,并不关心小女孩家的玩闹,竟为我记着桑叶的事。那一回,我真是高兴坏了。
我的蚕宝宝一天天长大,长成白白胖胖的样子。我心里欢喜得很。那些大孩子从不清理蚕宝宝的盒子,喂桑叶总是一把撒下去,任凭蚕儿自己从混杂着粪粒和干叶络的叶子底下爬上来。我却要将桑叶细心地擦干净,将蚕宝宝一只一只放到新鲜的叶上,等把盒子清干净了,再让它们清清爽爽地回到家里吃食。
那一年,我的蚕长得格外快而壮硕,把其他小伙伴都比了下去。我对它们也十分宝爱,放学回到家,头一件事就是打开盒子看望它们,给它们换新桑叶,清理房子。眼看它们白胖的身子变得越来越亮,过不多久就要做茧。那时天气渐热,最后竟起了蚊子。蚕儿经不得蚊子叮咬,外祖父于是买来一瓶滅蚊水,在房间里喷了一圈。不料第二天,蚕宝宝们大约吃到药水,一动不动,也都死去了。
我大哭了一场。后来,我就不再养蚕了。
想养一条狗
小时候,特别想养一条狗。
有一条狗多么好。放了学走到家门口,它会腾地跳出来迎接我,并不介意这只是个大人没空理会的小孩子。出门去玩,若是得到允许,它就沉默而快乐地跟在我的后头。我若受了欺负,它也许会向我的敌人猛扑过去,当然,大多数时候,它只要蹲在那里吠叫,露一露满口的牙,那些大孩子们就不敢放肆了。还有,要是跳到白马湖里,它会用标准的狗刨式耐心地游啊游,一直游到对岸,简直跟人一个模样。
但是我的妈妈只肯养一只猫。养猫为的是捉老鼠。我们家的大木谷仓,每到稻收季节,仓底就聚集起若干老鼠。稻子的气味吸引着它们。晚间,我扑到地上,看父亲拿手提的大电筒照向仓底。它们躲在最深处,也拿圆圆的小眼瞪着我们。有一只猫坐镇,老鼠们就不敢太猖獗。所以妈妈不许我玩猫,小猫也不行。玩“疲”了,猫就眼神软沓,身段松垮,既吓不住老鼠,更抓不了它们。我家的猫平时不见影儿,只有唤它吃饭的时候,才会悄没声地出现在食盆附近,又定要等人走开,才肯小心地步过来进食。一面吃,一副耳朵却尖尖地竖着,稍有动静,立刻退开。我的弟弟曾经玩“疲”过一只猫,那是刚抱来不久的一只小虎斑猫。后来,它就成了一只听话的猫,会绕着人的裤管蹭啊蹭,又爱跳到凳子上伏着,请人抚摩它的背,肚皮里发出满意的咕噜咕噜声。它也不再抓老鼠了。
抱着虎斑猫的时候,心里还是想要一条狗。
我的一个伙伴,家里养着一条黄狗。那狗会人立起来,把两个前爪搭在她的手臂上,和她一起转圆圈。一半为了这狗的缘故,我们专爱往她家跑。有时进山,也把狗带着。我们捡松球蛋,摘野果子,它就兴奋地跃来跳去,从大小树蓬里钻进钻出,热闹极了。后来,大狗产下一窝小狗,我们都跑去看。小家伙们肉乎乎地挤作一团,全都闭着眼睛,用力吮奶。等到它们能走路了,团绒绒地滚过来滚过去,我们就眼巴巴地看着小狗一只一只给别人抱走。 妈妈却不为所动。她怕狗和貓打架,更怕狗咬着生人,惹来麻烦。乡下被狗咬到的事不罕见,到那时,主人就得带上道歉的礼物,低了头,登门谢罪。一篮子自家攒的鸡蛋,一刀新切的鲜肉,叫受了伤害和惊吓的邻居好生休养的意思。若是咬得厉害,这人情官司不知何年作结。为了表示向邻居道歉的诚意,也为免去日后更多事故,有些养狗人家不得不将咬人的狗就地敲杀。当然也有霸道的狗主人,把眼一瞪:“走路看地,自己不小心,你待怎地?”妈妈说,这样的人家养狗,方才百无禁忌。
讨不到狗,只好凭游戏聊作消遣。一人蹲在地上,一人围着绕行,边跳边唱:“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经家的老伯伯开开门!”蹲着的便问:“侬做啥西来?”答:“我买小狗来。”“小狗眼睛还未开哪。”于是再“笃笃笃”地从头来过。“侬做啥西来?”“我买小狗来。”“小狗尾巴还未长哪。”如是者三,每次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叫你要不着小狗。
我就像这游戏里的买狗人,一年到头地巴望着,却总得不到自己的狗。
过年做客,我和弟弟最爱去远村姑妈家。她家一年一年,总养着一头管门的大狗。冬天里,姑妈会把大狗小心地拴在家里,免得给人趁夜下药偷去。我们真羡慕姑妈家的表哥。那狗每见他走来,便乐得一蹦而起,大舌头呼哧呼哧,快乐地往外伸着,看得我们既心怯,又眼馋。运气好的时候,大狗在年节里生了小狗,我和弟弟就搬个小椅,坐到外面,看着狗妈狗仔一起晒太阳。
有一年,经不住我们痴缠,回家的时候,爸妈终于答允让我们抱一只小狗回去。这是一只黄绒绒的小狗,不吵不闹,乖乖地摇着尾巴,从我们的手上舔饭粒,啃骨头。吃饱了,我们抱着它,从村头美滋滋地走到村尾,宣布我家也有了一条狗。
这样养到第三天,放学回到家,左右搜寻,不见了狗的踪影。原来趁我们上学时,妈妈催着爸爸,又把它送回了原地。我和弟弟大哭一场,极力想要挽回这惨淡的结局,用的无非是小孩子自以为了不起的那些招式。弟弟赖在地上,撒泼不肯起来,我则对那天的晚饭表示嗤之以鼻。妈妈却有鏖战到底的决心。最后,当然弟弟挨了一顿揍,我的晚饭也不了了之。
那天晚上,我们吸着鼻子,悲悲戚戚地爬上各自的床铺,从此断了养狗的念头。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出嫁前,外公家原也养过一条狗。这狗在家从小养到大,也跟其它狗一般温驯,通人性。妈妈嫁到前村后,它还常跟着外公,从老宅踱步到我家做客。不久,附近一带突兴狂犬病,人心恐慌,凡有家狗,一律被要求宰杀处理。外公家的狗也给盯上,天天有人上门责问。看看耐不过去,外公把狗唤进屋子,关上门。一家子人围着狗,一根大棒传过来又传过去,却一个人也落不下手去。那狗呜呜叫着,悲切地望向家人,似乎知晓自己的厄运。妈妈转头逃往楼上……
这些事情,都是听妈妈说的。我大概知道了她为什么那样不愿意养狗。
直到现在,有时还想养一条狗。出门散步,遇见溜达着的各样的狗,难免生出些垂涎。我们给相识的狗带肉,带骨头,看着它们欢快地吃食。有时也与妈妈笑言,若是现在养狗,定要养一头大狗,立在那里是叫人安心的威严,迈开步子,又有绅士的稳重派头。
但我们都知道,养狗的事,大概总是生活里一个妄想的念头了。
一窝小鼠
小暑前后,家里的木头谷仓照例该晒一晒。这是一年一次的例行公事。新稻收割储藏前,借夏天的大日头,晒去仓内积下的湿气,驱走缝条壁里的小虫。仓底去年秋收的谷子,吃了半年,余下已不多,也趁机腾出晾干,盛进箩筐,预备担去轧米厂加工。轧出的白米倒进米缸,粗糠就送到猪圈。
爸爸站在高条凳上,把木头谷仓从顶上一屉屉拆开,小心地扛下来。一共四屉。最后一屉拆去,露出久不见天日的木头底架。就在架子与墙角的交缝处,仓底里平时最望不见的角落,静静地躺着一个鼠窝。这是一个用咬破的布条、棉絮掺着吃空的谷子皮做成的窝。爸爸用竹扫帚把它拨拉出来,一看,里面一窝五只小鼠,毛也未长,眼也未开,都肉肉地挤作一团。
谷仓底向来是老鼠最爱的出没地。那是每座房子里离谷子最近的隐蔽地。为了防潮,仓底与地面隔着十余公分的距离,正好方便它们进出。一旦粮食进仓,整座谷仓不可能再加挪动,这又保障了它们的安全。有时睡在楼上,隔着木头地板,半夜也能听见它们啃噬木头的咯吱声。有一天晚上,老鼠们忒闹得狠了,爸爸将大门加栓阖紧,内门插销关死,拿长竹竿子伸到仓底去赶。两只大老鼠都跑了出来,一只给爸爸的鱼叉叉住,另一只落到他的扫帚下,都当场毙命。这一窝不知又是什么时候做下的,大热的时节,本不是老鼠繁殖的常季。大鼠必定想不到隐蔽的藏身所会突然暴露,仓促间跑掉,留下了这一窝鼠崽。
爸爸瞧着这窝鼠崽,一副不知该拿它们怎么办的模样。他有对付大老鼠的经验,但对刚出生的小鼠,看来也有些莫可奈何。最后,他把鼠窝扔到了太阳底下。日头晒着,慢慢地,它们自然也就死掉了。
趁大人没看见,我和弟弟偷偷地从鼠窝里掏走了它们,半是好奇,半是好玩。它们太小了,叫人想不起大老鼠的惹人厌憎的模样,倒想起家里养兔子那会儿,新生出的那一窝兜在爸爸绒毡帽里的小兔子。我们拿一个空了的打针盒子,撕去上盖,底下垫一层布,让五只小鼠躺到上面。又把这个小盒子盛进另一个吃空的大双宝素盒子里,盒盖上戳个出气孔,像养蚕宝宝那样。我拿一个止咳糖浆喝下的塑料小杯,化一撮白糖在水里,给它们喂糖水喝。大约感到了糖水的甜味,它们闭着眼睛,努力拱动脑袋,却还不十分懂得舔舐,每嘬一下,都显出很吃力的样子。弟弟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帮衬,此时看得入神,忽提议道,不妨用吸管喂来试试。每天晚上,他都要喝一支娃哈哈营养液,喝过的那些小瓶子,锡盖上插着细细的吸管,都存在原来的盒子里,有满满几大盒。我们拿一支来试,果真管用。细细的吸管蘸取糖水后,管壁的前沿总能蓄下一些液体,放到小鼠嘴边,它们立即卖力地吮吸起来。这样一口一口,一小塑料杯糖水很快给喝完了。我大大地夸奖了弟弟的主意。平常一起玩,弟弟总是巴巴地跟在后头,不被嫌弃就好,现在居然做出有用的贡献,又听到这样的嘉奖,兴奋得脸也红起来。 我们把这窝小鼠藏在床底下。每天早上,爸妈下楼后,我们从床底下小心地移出盒子,看它们是不是还好好地活着。学校已经放暑假,免去了每日上学的烦扰。大人们又匆匆预备着即将到来的农忙季,正懒得管我们。我和弟弟得以在楼上尽兴捣鼓小鼠的事。吃完了糖水,五只小鼠都躺在布垫子上,我们拿一根小木枝去拨弄,它们会发出一小阵轻微的吱吱声。偶尔,它们也会睁开灰色的、还没什么神气的小眼睛,很快又闭合上了。
四五天后的一個早晨,照例给它们喂糖水,拈着吸管的两个手指头,忽然感到一阵轻微的异样。一察看,原来竟有两只小鼠开始长牙了。它们用新出的那一点点牙齿帮忙咬着吸管,用力吮吸。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经验,一时又惊又喜。想到过去养小鱼,养小雀,花了许多心思,却每每养死掉。现在凭着自己摸索,居然养得刚生的小鼠长大起来。我得意地转向一旁的弟弟:“你瞧,小鼠都长牙齿了。”吸管的主意是他出的,弟弟也颇感到与有荣焉。
晚上,一家人上了床,妈妈跟爸爸说:“好像有什么东西吱吱响?不会是老鼠吧?”
我吓了一跳,赶紧在床上用力翻个身,弄出些响动。
还好,爸爸说:“楼上哪来的老鼠。”
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聊起有同事进山,端了一窝模样稀罕的小雀鸟,问他要不要带一两只回来给小孩子养。妈妈笑道:“小孩子毛手毛脚的,哪养得活。”弟弟噘嘴道:“哼,你们别小瞧。我和姐姐养的小老鼠,牙齿都长出来了。”
老鼠!爸妈大惊,一齐望向我。我只觉头皮一麻,再想掩饰已不能够,只好老老实实地交待了养小鼠的事情。妈妈奔到楼上,从床底下扫出了那个双宝素盒。盒里的东西引得她哇哇叫。她把我喊上楼去,狠狠责骂了一顿。什么不好养,养老鼠!骂完了,她要我连盒子带老鼠,赶快带到外面丢掉。
爸爸也走上楼来,察看了盒子里的物什。他郑重地告诉我,小老鼠是养不得的,过不多久,它们就会变成一窝灰茸茸的大老鼠,再生许多窝老鼠,从此偷粮咬柜,为非作歹。我给爸爸说得后怕起来。他带走了这一窝小鼠,要把它们统统沉到湖里。我攀着爸爸的手,眼泪汪汪地恳求:“不要沉到湖里,就放到外面,让它们自己生灭吧。”爸爸想了想,点点头。
我不知道爸爸是真的答应我,还是哄哄我罢了,也不知道那一窝小鼠若放在外面,是不是一忽儿工夫就给猫儿叼走了。在不着边际的幻想里,我愿意它们后来都长成大鼠,跑到远远的地方,做了一群逍遥的野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