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来反映或想象社会现实生活,获得独特的社会生活体验。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除了与同伴进行交流外,还要与材料进行互动,通过操作材料来解决问题。在我班最近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就在操作材料时碰到了一些问题:娃娃家里的爸爸和妈妈总是很苦恼:家里来的小顾客太多了,为了招待他们“钱”都用完了;小吃店里的厨师也很苦恼:面条太好卖了,一下子就卖完了,后来的小顾客总是买不到。为了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在游戏讲评的时候,我详细地讲述了碰到这些情况可以做什么,或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是在接下去几天的游戏中,类似的现象仍然在发生。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地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收集废品,巧变替代物
首先,我帮助幼儿进行了梳理:什么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材料不够的情况?幼儿各抒己见,例如银行的钱不够了,超市有的货物卖得特别好有时会不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烧菜时有时菜会不够……在以往,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总是想着怎样才能避免发生,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多买好些菜,商户可以到银行里去存一些钱,但是材料不够的情况仍然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于是我们进行了思维的转变,当这些材料不够的时候,可以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呢?幼儿最先想到的是可以用纸画,什么东西不够了就画一个。经过尝试后他们发现这个办法有一点麻烦:每次画都很慢,要先去拿纸、油画棒,画完了还要剪下来,有时候刚画完就要“下班”了;碰到一些复杂的东西总是不太会画,有时勉强画了出来别人也看不懂……我们又开始讨论有没有新的方法。
有一天经过“收集东·收集西”时,有一位幼儿说:这里的毛线就像面条一样。原来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们设立了废品回收点:“收集东·收集西”,鼓励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可利用的废旧物品来园,久而久之,这里存放了各种各样可以利用的材料。于是在角色游戏开始前我提醒幼儿,面条不够了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那位幼儿马上就想到了,外面“收集东·收集西”里的毛线可以代替。在那天的角色游戏中,小吃店的大厨到“收集东·收集西”拿了一小卷毛线,“煮”好后就端给了小顾客,小顾客看到红红的毛线很开心,说吃到了草莓味的面条。
为了鼓励幼儿丰富“收集东·收集西”的材料,我们使用了奖励制度。每带来一次,都有一颗五角星作为奖励,并且学期末时会根据每人的五角星数量评出“绿色环保小卫士”。有了这些奖励,幼儿的兴致非常高,每天都有很多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废品,分门别类装在几个大箱子里。
在寻找替代品利用到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是十分自主和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亲自寻找材料,利用到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亲身的操作体会到废品再利用的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变废为宝,巧做新材料
随着游戏开展的越来越深人,幼儿对于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建筑工人觉得保鲜膜纸筒不好看,顾客觉得毛线面条太单调,于是幼儿开始寻求改变的方法。最初,大家都想到的办法是装饰美化一下。于是我们装饰了一些硬纸筒、薯片罐、饮料瓶等投放到建筑工地中;又用瓶子制作了一些“调味瓶”放到小吃店。幼儿在使用时不仅可以体验到“变废为宝”给我们生活、游戏带来的便利,还可以有美的感受。
跟随着主题,我们会新增角色区,也會需要很多新材料。在《可爱的动物》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角色区“水族馆”,并找来几个大的纸板箱做成水族箱。在游戏中,幼儿要自己设计方法,自己寻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来装饰水族箱。材料的来源仍然是“收集东·收集西”,但很多材料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了,而是需要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改造。有的幼儿用光盘画了鱼、乌龟、螃蟹等动物,有的幼儿用瓶盖做了一些泡泡,也有的幼儿用毛线粘了一些水波纹……水族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水族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用到的材料大多都是他们自己参与动手制作的,因此在他们使用时也觉得特别有趣。
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自己制作的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美观,而幼儿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生活中,幼儿开始关注哪些材料可以为我所用,制作出巧妙的道具,他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创造想象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他们的生态环保思想也将开始萌发。
三、废品流通,巧设角色区
在角色游戏时几乎每个角色区都或多或少需要“变废为宝”,一开始,幼儿只是在自己的区域寻找地方进行小创作,但是渐渐地,这样的地方不够用了,需要制作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此新的角色区“DIY工坊”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专门给各个角色进行制作的小场所,提供了经常需要使用的一些工具,如剪刀、胶水、压花机、印章、各种纸张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来进行各种制作。这个区域从一开始就非常受歡迎,幼儿角色间的交流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对角色游戏的定义有很多种。综合来看,角色游戏就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例如娃娃家、超市、小吃店等,它是学前儿童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巧妙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的替代、制作,到最后设置为专门的角色区,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更能够使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了解废品的作用,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一、收集废品,巧变替代物
首先,我帮助幼儿进行了梳理:什么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材料不够的情况?幼儿各抒己见,例如银行的钱不够了,超市有的货物卖得特别好有时会不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烧菜时有时菜会不够……在以往,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总是想着怎样才能避免发生,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多买好些菜,商户可以到银行里去存一些钱,但是材料不够的情况仍然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于是我们进行了思维的转变,当这些材料不够的时候,可以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呢?幼儿最先想到的是可以用纸画,什么东西不够了就画一个。经过尝试后他们发现这个办法有一点麻烦:每次画都很慢,要先去拿纸、油画棒,画完了还要剪下来,有时候刚画完就要“下班”了;碰到一些复杂的东西总是不太会画,有时勉强画了出来别人也看不懂……我们又开始讨论有没有新的方法。
有一天经过“收集东·收集西”时,有一位幼儿说:这里的毛线就像面条一样。原来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们设立了废品回收点:“收集东·收集西”,鼓励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可利用的废旧物品来园,久而久之,这里存放了各种各样可以利用的材料。于是在角色游戏开始前我提醒幼儿,面条不够了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那位幼儿马上就想到了,外面“收集东·收集西”里的毛线可以代替。在那天的角色游戏中,小吃店的大厨到“收集东·收集西”拿了一小卷毛线,“煮”好后就端给了小顾客,小顾客看到红红的毛线很开心,说吃到了草莓味的面条。
为了鼓励幼儿丰富“收集东·收集西”的材料,我们使用了奖励制度。每带来一次,都有一颗五角星作为奖励,并且学期末时会根据每人的五角星数量评出“绿色环保小卫士”。有了这些奖励,幼儿的兴致非常高,每天都有很多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废品,分门别类装在几个大箱子里。
在寻找替代品利用到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是十分自主和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亲自寻找材料,利用到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亲身的操作体会到废品再利用的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变废为宝,巧做新材料
随着游戏开展的越来越深人,幼儿对于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建筑工人觉得保鲜膜纸筒不好看,顾客觉得毛线面条太单调,于是幼儿开始寻求改变的方法。最初,大家都想到的办法是装饰美化一下。于是我们装饰了一些硬纸筒、薯片罐、饮料瓶等投放到建筑工地中;又用瓶子制作了一些“调味瓶”放到小吃店。幼儿在使用时不仅可以体验到“变废为宝”给我们生活、游戏带来的便利,还可以有美的感受。
跟随着主题,我们会新增角色区,也會需要很多新材料。在《可爱的动物》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角色区“水族馆”,并找来几个大的纸板箱做成水族箱。在游戏中,幼儿要自己设计方法,自己寻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来装饰水族箱。材料的来源仍然是“收集东·收集西”,但很多材料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了,而是需要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改造。有的幼儿用光盘画了鱼、乌龟、螃蟹等动物,有的幼儿用瓶盖做了一些泡泡,也有的幼儿用毛线粘了一些水波纹……水族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水族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用到的材料大多都是他们自己参与动手制作的,因此在他们使用时也觉得特别有趣。
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自己制作的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美观,而幼儿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生活中,幼儿开始关注哪些材料可以为我所用,制作出巧妙的道具,他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创造想象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他们的生态环保思想也将开始萌发。
三、废品流通,巧设角色区
在角色游戏时几乎每个角色区都或多或少需要“变废为宝”,一开始,幼儿只是在自己的区域寻找地方进行小创作,但是渐渐地,这样的地方不够用了,需要制作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此新的角色区“DIY工坊”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专门给各个角色进行制作的小场所,提供了经常需要使用的一些工具,如剪刀、胶水、压花机、印章、各种纸张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来进行各种制作。这个区域从一开始就非常受歡迎,幼儿角色间的交流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对角色游戏的定义有很多种。综合来看,角色游戏就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例如娃娃家、超市、小吃店等,它是学前儿童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巧妙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的替代、制作,到最后设置为专门的角色区,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更能够使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了解废品的作用,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