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师不断重视这样的现实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大幅度推进,越来越让教师认识其自身的局限性,了解了学生的另一面,互动则更具有其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都知道许多学生拥有多种兴趣爱好,个性特质也迥异,有些学生的轶闻趣事、特长爱好、个性心理……甚至是复杂的,多变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相对单纯的。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更健康的成长?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些差异,让教学获得生命?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学习的内容。
在我多年从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这样认为:
一、师生互动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
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发现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育方法不灵活机动,教育手段单一枯燥,教育语言生硬呆板,教育期望也不合理,所教育的学生也就自然缺乏进取心、自信心。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后进学生在分析原因时,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对学习没有信心。有时即使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也难以收到持久的效果。但倘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让他把对某一事物的迷恋转化到学习上,真正激起他的兴趣,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来认识并激发出他的潜能,那么,他的自信心一下就可以树立起来了,而且终生受益。
我曾教过一个叫刘豪的学生,对学习不热心,得过且过,但他有个爱好就是下棋,什么棋都会,而且搞一整天,他都不累。据同学说他的棋艺还不错。
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转化师生关系,让学生重新获得自信,激发出他的内动力?我思索了又思索,行动了又行动。可是效果还是不明显。
一次,无意中我看他在研究一本有关棋艺的书,说了一句,“你这么聪明,这样的书你都会写,而且你会写的比这还好!”他抬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开玩笑!”“哪里?真的!”看着我一脸真诚的样子,他摸了摸头又笑了。一天中午午休,我在休息室看同事下棋,这时,他从旁边经过瞧热闹,我随口叫他来一盘,结果第一盘结束了:老师输了!就在这一刹那,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得意神态,我就趁热说了一句:“不赖呀,刘豪还挺聪明嘛,老师都下不过!”第二盘成了和棋,可他不肯住手。我乘机说:“老师下不过你,你教我吧?你智力这么好,如果像钻研象棋一样学习各门功课,班上第一名非你莫属!”“真的吗?我行吗?”“那当然。但你不认真去做,恐怕……”一周后,我看到了一篇自开学以来最工整最认真的他的周记。我很欣慰,他变了!以后有空我还把他邀请到办公室对弈或教我一招半式,还特意与他在同学面前下了几盘棋。
看着他在教我下棋时犹如教师教学生那分特别的认真和自信。我知道这就是互动。而这份互动带来到效用——自信,逐渐延伸到了学习中,他的学习大有进步,我的棋艺也有所增进。后来,这个本不被看好的学生考入了都江堰中学。
二、师生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最好手段
“博学多广”历来就是学子们追求的极至。作为教师,并不比学生优越多少,相反,当代的学生兴趣更为广泛,动手能力也很强。教师固然学有所专,但学生也往往出现一点就通的情况,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发问、教师卡壳的状况。这时,如教师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与学生互动研究,甚至虚心求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博中有长。
三、师生互动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最好方法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的营造,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在撞击着大家的心灵,如何让课堂变成互动乐园?如何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其中双方心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眼里的学生就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权威,神!一切以“文”为本而非以“人”为本。教师也习惯于站在讲坛上芸芸众生,若出现自己不懂或不能的问题,有些老师不是极力掩饰或以讹传讹,就是事后不能自圆其说的蹩脚说明。教师没有从学生中学习加以解决的思想,教师生怕损害了自己的“神”形象。如此熏陶下,习惯主宰了学生,被动就成了必然,敬畏、唯命是从、“老师是这样说的”成了学生最据说服力的论据。
老师可望不可及,可敬却难亲。学生不敢大胆质疑、不敢畅所欲言,畏猥琐所地学习。工作中的老师尽心也尽力,可学生就是不愿主动提问,与教师私下探讨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这种心态下,双方就像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师就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可喜的是,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教育,许多老师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转变观念,采取了许多方法来加以纠正和提高,并收到了好的效果,而师生互动教习就是其成功的起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的个性特征鲜明迥异,他们的知识需求和人生理想截然不同,许多先前你无法看到的东西一下子暴露在你面前,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也就更有了针对性。同时,老师的言传身教,不知不觉中也会启迪学生,不经意间就养成了学生与老师可贵的习惯。尊重也就此开始,希望也就此起步!
在我多年从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这样认为:
一、师生互动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
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发现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育方法不灵活机动,教育手段单一枯燥,教育语言生硬呆板,教育期望也不合理,所教育的学生也就自然缺乏进取心、自信心。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后进学生在分析原因时,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对学习没有信心。有时即使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也难以收到持久的效果。但倘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让他把对某一事物的迷恋转化到学习上,真正激起他的兴趣,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己来认识并激发出他的潜能,那么,他的自信心一下就可以树立起来了,而且终生受益。
我曾教过一个叫刘豪的学生,对学习不热心,得过且过,但他有个爱好就是下棋,什么棋都会,而且搞一整天,他都不累。据同学说他的棋艺还不错。
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转化师生关系,让学生重新获得自信,激发出他的内动力?我思索了又思索,行动了又行动。可是效果还是不明显。
一次,无意中我看他在研究一本有关棋艺的书,说了一句,“你这么聪明,这样的书你都会写,而且你会写的比这还好!”他抬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开玩笑!”“哪里?真的!”看着我一脸真诚的样子,他摸了摸头又笑了。一天中午午休,我在休息室看同事下棋,这时,他从旁边经过瞧热闹,我随口叫他来一盘,结果第一盘结束了:老师输了!就在这一刹那,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得意神态,我就趁热说了一句:“不赖呀,刘豪还挺聪明嘛,老师都下不过!”第二盘成了和棋,可他不肯住手。我乘机说:“老师下不过你,你教我吧?你智力这么好,如果像钻研象棋一样学习各门功课,班上第一名非你莫属!”“真的吗?我行吗?”“那当然。但你不认真去做,恐怕……”一周后,我看到了一篇自开学以来最工整最认真的他的周记。我很欣慰,他变了!以后有空我还把他邀请到办公室对弈或教我一招半式,还特意与他在同学面前下了几盘棋。
看着他在教我下棋时犹如教师教学生那分特别的认真和自信。我知道这就是互动。而这份互动带来到效用——自信,逐渐延伸到了学习中,他的学习大有进步,我的棋艺也有所增进。后来,这个本不被看好的学生考入了都江堰中学。
二、师生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最好手段
“博学多广”历来就是学子们追求的极至。作为教师,并不比学生优越多少,相反,当代的学生兴趣更为广泛,动手能力也很强。教师固然学有所专,但学生也往往出现一点就通的情况,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发问、教师卡壳的状况。这时,如教师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与学生互动研究,甚至虚心求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博中有长。
三、师生互动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最好方法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的营造,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在撞击着大家的心灵,如何让课堂变成互动乐园?如何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其中双方心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眼里的学生就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权威,神!一切以“文”为本而非以“人”为本。教师也习惯于站在讲坛上芸芸众生,若出现自己不懂或不能的问题,有些老师不是极力掩饰或以讹传讹,就是事后不能自圆其说的蹩脚说明。教师没有从学生中学习加以解决的思想,教师生怕损害了自己的“神”形象。如此熏陶下,习惯主宰了学生,被动就成了必然,敬畏、唯命是从、“老师是这样说的”成了学生最据说服力的论据。
老师可望不可及,可敬却难亲。学生不敢大胆质疑、不敢畅所欲言,畏猥琐所地学习。工作中的老师尽心也尽力,可学生就是不愿主动提问,与教师私下探讨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这种心态下,双方就像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师就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可喜的是,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教育,许多老师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转变观念,采取了许多方法来加以纠正和提高,并收到了好的效果,而师生互动教习就是其成功的起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的个性特征鲜明迥异,他们的知识需求和人生理想截然不同,许多先前你无法看到的东西一下子暴露在你面前,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也就更有了针对性。同时,老师的言传身教,不知不觉中也会启迪学生,不经意间就养成了学生与老师可贵的习惯。尊重也就此开始,希望也就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