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课的铃声响了,也许你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也许你还在一丝不苟地板书;也许你正在演示着一个实验,这时,怎样恰当而巧妙地中断这节课呢?是仍然继续进行下去,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还是草率收场,说完“下课”就完事了呢?
“拖堂”的作法,学生很反感,因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已相当疲倦,下课铃一响,思想已飞出了教室,这时,教师再讲下去,肯定效果不好,同时还会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怎样才能随着下课铃声恰当而巧妙地中断这堂课呢?
断课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断课语言。一般来说,教师的断课语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要随机性。即能根据下课铃响时的教学情况,随机应变设计断课语言,使之恰到好处。二要承接性。教师既能给本节课告一段落,又能开启下一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要诱导性。即要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以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
精彩的断课,既是一堂课的美丽点缀,又是一堂课的课外延续,通常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断课,增强断课效果。
一、提疑断课
有时候,教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一道例题,或者课正上到精彩处,下课铃响了。有经验的教师马上开口:“这道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呢?请同学们思考!下课!”如果教师正在讲解,就可以根据讲课内容灵活地向学生提出下一层的思考问题而断课。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出示很多了的材料,刚让学生阅读完材料,下课铃响了。“以上大家阅读的是要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那么,是不是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都可以用呢?请思考,下课!”这位教师提出疑问断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既为这节作结,也为下节起趣!
在提出断课的疑问时,问题既不可浅显,浅显则无思考价值,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问题又不宜晦深,晦深则使学生茫茫然,且得不到课间休息。
二、悬念断课
我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惯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手法,造成悬念,以抓住读者的心理。教师的断课也可以借用此法,在讲授事例情节、工作过程等教学时,可以灵活地随着下课的铃声而设置悬念断课。
有位教师在上《河伯娶妻》时,是这样断课的:“河伯以前娶了许多漂亮的妻子,这一次,他又娶妻了,可这次娶妻出现一点变故,欲知什么变故,变故的结果如何,且听下节分解。”这种断课,不仅能使下堂课很快进入正轨,而且那富有魅力的悬念常常能使学生早早地重返座位。
三、拈连断课
在修辞学上的拈连,是指甲乙两人说话时,一方用对方说话中可适用的词来表现自己的观念。教师在断课时,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因素,巧妙地中断教学。
例如,一名教师正在给学生做某项实验,当实验进行到一个步骤时,实验中的器具和铃声同时响起,这位教师趁机拈连此响声:“这声音告诉我们,实验到这里,该休息了。下课!”看,多么巧妙地把实验中止了。又如,一位教师给学生讲解完一幅挂图,图架“啪”地掉在了地上,此时正好下课铃响了,教师立即拈连断课:“看来这图架也想下课了,下课!”一句风趣话,既免意外失误之窘,又随机断课,课堂里响起了一片笑声!
四、任务断课
我们在断课的时候,更多地想到怎样完美地把这堂结束,不留下什么遗憾。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在断课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因此,给学生布置任务也是断课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了一部分汉字后,我们可以这样:“同学们学了汉字的基础知识,请大家利用周末到街上去找一找社会上用字不规范情况,并向老师汇报。”学习了《看云识天气》:“同学们下课后观察天空的云层,推测今天下午是什么天气,下课!”这种断课的好处是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然,断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非上述几种所能概括。我们要认真地探索,细心地总结,灵活地运用,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周密地筹划授课进度和时间,必要的课前准备有助于主动、恰当、巧妙地断课。既摆脱“拖堂”的窘迫,更让我们的课堂走向完美!
“拖堂”的作法,学生很反感,因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已相当疲倦,下课铃一响,思想已飞出了教室,这时,教师再讲下去,肯定效果不好,同时还会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怎样才能随着下课铃声恰当而巧妙地中断这堂课呢?
断课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断课语言。一般来说,教师的断课语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要随机性。即能根据下课铃响时的教学情况,随机应变设计断课语言,使之恰到好处。二要承接性。教师既能给本节课告一段落,又能开启下一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要诱导性。即要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以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
精彩的断课,既是一堂课的美丽点缀,又是一堂课的课外延续,通常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断课,增强断课效果。
一、提疑断课
有时候,教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一道例题,或者课正上到精彩处,下课铃响了。有经验的教师马上开口:“这道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呢?请同学们思考!下课!”如果教师正在讲解,就可以根据讲课内容灵活地向学生提出下一层的思考问题而断课。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出示很多了的材料,刚让学生阅读完材料,下课铃响了。“以上大家阅读的是要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那么,是不是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都可以用呢?请思考,下课!”这位教师提出疑问断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既为这节作结,也为下节起趣!
在提出断课的疑问时,问题既不可浅显,浅显则无思考价值,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问题又不宜晦深,晦深则使学生茫茫然,且得不到课间休息。
二、悬念断课
我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惯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手法,造成悬念,以抓住读者的心理。教师的断课也可以借用此法,在讲授事例情节、工作过程等教学时,可以灵活地随着下课的铃声而设置悬念断课。
有位教师在上《河伯娶妻》时,是这样断课的:“河伯以前娶了许多漂亮的妻子,这一次,他又娶妻了,可这次娶妻出现一点变故,欲知什么变故,变故的结果如何,且听下节分解。”这种断课,不仅能使下堂课很快进入正轨,而且那富有魅力的悬念常常能使学生早早地重返座位。
三、拈连断课
在修辞学上的拈连,是指甲乙两人说话时,一方用对方说话中可适用的词来表现自己的观念。教师在断课时,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因素,巧妙地中断教学。
例如,一名教师正在给学生做某项实验,当实验进行到一个步骤时,实验中的器具和铃声同时响起,这位教师趁机拈连此响声:“这声音告诉我们,实验到这里,该休息了。下课!”看,多么巧妙地把实验中止了。又如,一位教师给学生讲解完一幅挂图,图架“啪”地掉在了地上,此时正好下课铃响了,教师立即拈连断课:“看来这图架也想下课了,下课!”一句风趣话,既免意外失误之窘,又随机断课,课堂里响起了一片笑声!
四、任务断课
我们在断课的时候,更多地想到怎样完美地把这堂结束,不留下什么遗憾。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在断课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因此,给学生布置任务也是断课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了一部分汉字后,我们可以这样:“同学们学了汉字的基础知识,请大家利用周末到街上去找一找社会上用字不规范情况,并向老师汇报。”学习了《看云识天气》:“同学们下课后观察天空的云层,推测今天下午是什么天气,下课!”这种断课的好处是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然,断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非上述几种所能概括。我们要认真地探索,细心地总结,灵活地运用,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周密地筹划授课进度和时间,必要的课前准备有助于主动、恰当、巧妙地断课。既摆脱“拖堂”的窘迫,更让我们的课堂走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