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国现在的教育现状,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许许多多感受和想法。我身处其中,我有话要说:教育是家事,是国事,是天下大事。所以人人都应来关心他。我从德育教育;教育氛围;国家和社会在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几方面直抒己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德育教育教育氛围角色
一、引言
我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大学教师,更是一位普通的公民。我以母亲的身份在切身感受着中国式教育,又以一为教师身份在认真实践着中国式教育,更以一位公民的身分在时时关注着中国式教育。作为母亲我无奈地接受着一个又一个培训班----为了小孩的升学,看着小孩失去天真,失去幻想。留下的是不知有多少用途的考试分数。作为教师我困惑着如此这般的教育模式,更彷徨在雾里看花般的学术氛围中。作为普通公民我在感受着中国式教育出来某一些高分低能,或某一些高能无德“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俗话说得好:穷了家不要紧,只怕蠢了人!美国为什么总能在一次次危机中走出来,而且引领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他有人才,而且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人才哪来?是靠教育和培养。我想用自己潺弱的喊声去唤起那些教育家,有识之士的共鸣。任何一个声音只要乘以13亿,那都会捍动整个世界。
二、德为人才之本
古今中外,人才教育之首,多推崇德育教育。在我国影响较深的儒家思想中就有“仁者爱人”,“以人为善”,“和而不同”,“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闪烁着大智慧的道德之词。美国总统林肯就有一则不能丢掉良心道德的故事:说的是林肯拒绝一个只需一点点技巧就可打赢的,且报酬丰厚的官司。因为要打赢就必需昧着良心做撒谎的辩护,所以林肯严肃地对那位有钱人说: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有可能大声地说出口。不难看出一个有德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人。而如今我国教育受社会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力,教育按产业来办,要创利,要有利可图。有钱来读书,你有前途还不行,还必须有“钱途”---家中有钱。所以大学一度提出这样的口号:学生是我们老师的“衣食父母”。试想一下,学生是我们老师的父母了,老师还能理直气壮的教育和规范学生不道德行为吗,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因此就有了一些荒唐的,不成文的规矩:能让学生及格就让他及格,能让他毕业就让他毕业,人家交了那么多钱。培养教育人才的规章制度成为了一种可以左右逢源的游戏规则。而亲身经历过我们这些游戏规则洗礼过的人才,你难到能寄希望他们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本领,出污泥而不染吗?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是我们中国的希望,长此以往,这样的希望,有谁能乐观其成呢?所以我认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去功利化,树人为本,德育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严抓不放。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薄到厚,再到社会形成一整套的德育教育体系,要有因有果,建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评判体系。不是传说有一位很有才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有几次乘坐公车不买票的记录后,就被某国际大公司拒之门外的事吗。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德教评判体系不可以借鉴人家的做法来规范和引导我们这些“人才”呢,让这样的“人才”不出或少出,社会岂能不和谐。
三、教育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把它放大来讲就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氛围若“赤”,学生则自然“红”,若教育氛围“墨”则学生就“黑”了。我国现在已经是普及九年制就位教育了,接下来可能是普及十二年教育,或大学教育。试想一下,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知识和本领都是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形成获得的。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那么人才基本定型了百分之九十,想变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如果再加上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的促进,那么我们的民族兴旺,国家昌盛,引领世界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形成,保持和发展这样一个教育氛围。首先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人才教育目标。常言道:百年树人,这也说明了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如果你的教育目标是朝令昔改,朝三暮四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将四不象,难为我用。那么怎样的教育宗旨为好呢?有一点我人为必不可少:培养对民族,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益的人才。无论哪个党派,何种政府都要贯彻执行,才能使民族兴旺,国家发达。
再就是要制定政策和制度来保证教育的实施。在这一环节中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教育政策和制度必须是科学的,有法可依,可持续发展的,能操作的纲领或法令条文。不能因某一高官,某一学者或某一部门的人头脑发热,想改就改,跟风而变。
再接下来就是学校和教师这一主要的教育主体形成和配置。在我看来学校在保证遵循教育宗旨,遵守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应充分享有自主权:如人事权,学术自由权,发展反向,施教方法等权力。而不受政府和各权力的直接管辖。校长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然后由教师民主选举产生,在中国很多的地方民主选举条件不具备,那为何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校实施民主选校长的实验呢?并且实施任期制,好则留,差则下的淘汰机制。从而保证学校自由,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也由各学校制定标准选择。这样教育主体,教育体制,教育宗旨以一种自然的,充满生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推动教育的持续和发展,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式。
四、国家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积极支持教育发展。国家财政在经济上确保教育经费比例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而且形成法律,并依法监督实施。同时积极鼓励,促进社会资金办教育,协调公办和民办教育的问题,平等对待,让我们的教育各尽所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国家和社会在用人上不论公办或民办,不论名牌大学或一般大学,准入门槛和机会都要均等,考核标准也要一样。进入后一定要同工同酬。而且始终贯彻认人为贤,有能力的就上的用人原则。
国家和社会在议论报道,宣传导向上应积极有所作为。对教育主体(如学校)不论亲疏都要同等对待,对教育成绩斐然的,或是教育欠佳的都要给予公正如实的报道和宣传,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并促进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和社会还应该重奖有成就的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去激励他们。这让人想起我国体育从弱到强的一条经验,那就是重奖。教育是一种非常艰辛事业,他需要默默奉献,毕生都要去照亮他人,从而培养出人才,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又是第一生产力,这从美国多次危机中都是靠高新科技摆脱出来的例子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不能再靠廉价劳动力,靠牺牲环境,浪费自然资源,抬高地价,房价来维持发展,这样的发展将是昙花一现。而必须靠教育,从而得以靠人脑,靠技术,靠科技来持续发展。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的钱在犹太人的钱包里,美国的知识在华人的脑袋里。为此我不觉感慨万分,为什么中国人脑袋中的知识要不远万里,漂到美国才得以体现出来呢?难道国家和社会不应该好好反思反思吗?敢问中国的教育出路在何方。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教育德育教育教育氛围角色
一、引言
我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大学教师,更是一位普通的公民。我以母亲的身份在切身感受着中国式教育,又以一为教师身份在认真实践着中国式教育,更以一位公民的身分在时时关注着中国式教育。作为母亲我无奈地接受着一个又一个培训班----为了小孩的升学,看着小孩失去天真,失去幻想。留下的是不知有多少用途的考试分数。作为教师我困惑着如此这般的教育模式,更彷徨在雾里看花般的学术氛围中。作为普通公民我在感受着中国式教育出来某一些高分低能,或某一些高能无德“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俗话说得好:穷了家不要紧,只怕蠢了人!美国为什么总能在一次次危机中走出来,而且引领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他有人才,而且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人才哪来?是靠教育和培养。我想用自己潺弱的喊声去唤起那些教育家,有识之士的共鸣。任何一个声音只要乘以13亿,那都会捍动整个世界。
二、德为人才之本
古今中外,人才教育之首,多推崇德育教育。在我国影响较深的儒家思想中就有“仁者爱人”,“以人为善”,“和而不同”,“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闪烁着大智慧的道德之词。美国总统林肯就有一则不能丢掉良心道德的故事:说的是林肯拒绝一个只需一点点技巧就可打赢的,且报酬丰厚的官司。因为要打赢就必需昧着良心做撒谎的辩护,所以林肯严肃地对那位有钱人说: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有可能大声地说出口。不难看出一个有德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人。而如今我国教育受社会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力,教育按产业来办,要创利,要有利可图。有钱来读书,你有前途还不行,还必须有“钱途”---家中有钱。所以大学一度提出这样的口号:学生是我们老师的“衣食父母”。试想一下,学生是我们老师的父母了,老师还能理直气壮的教育和规范学生不道德行为吗,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因此就有了一些荒唐的,不成文的规矩:能让学生及格就让他及格,能让他毕业就让他毕业,人家交了那么多钱。培养教育人才的规章制度成为了一种可以左右逢源的游戏规则。而亲身经历过我们这些游戏规则洗礼过的人才,你难到能寄希望他们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本领,出污泥而不染吗?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是我们中国的希望,长此以往,这样的希望,有谁能乐观其成呢?所以我认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去功利化,树人为本,德育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严抓不放。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薄到厚,再到社会形成一整套的德育教育体系,要有因有果,建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评判体系。不是传说有一位很有才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有几次乘坐公车不买票的记录后,就被某国际大公司拒之门外的事吗。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德教评判体系不可以借鉴人家的做法来规范和引导我们这些“人才”呢,让这样的“人才”不出或少出,社会岂能不和谐。
三、教育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把它放大来讲就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氛围若“赤”,学生则自然“红”,若教育氛围“墨”则学生就“黑”了。我国现在已经是普及九年制就位教育了,接下来可能是普及十二年教育,或大学教育。试想一下,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知识和本领都是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形成获得的。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那么人才基本定型了百分之九十,想变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如果再加上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的促进,那么我们的民族兴旺,国家昌盛,引领世界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形成,保持和发展这样一个教育氛围。首先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人才教育目标。常言道:百年树人,这也说明了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如果你的教育目标是朝令昔改,朝三暮四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将四不象,难为我用。那么怎样的教育宗旨为好呢?有一点我人为必不可少:培养对民族,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益的人才。无论哪个党派,何种政府都要贯彻执行,才能使民族兴旺,国家发达。
再就是要制定政策和制度来保证教育的实施。在这一环节中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教育政策和制度必须是科学的,有法可依,可持续发展的,能操作的纲领或法令条文。不能因某一高官,某一学者或某一部门的人头脑发热,想改就改,跟风而变。
再接下来就是学校和教师这一主要的教育主体形成和配置。在我看来学校在保证遵循教育宗旨,遵守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应充分享有自主权:如人事权,学术自由权,发展反向,施教方法等权力。而不受政府和各权力的直接管辖。校长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然后由教师民主选举产生,在中国很多的地方民主选举条件不具备,那为何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校实施民主选校长的实验呢?并且实施任期制,好则留,差则下的淘汰机制。从而保证学校自由,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也由各学校制定标准选择。这样教育主体,教育体制,教育宗旨以一种自然的,充满生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推动教育的持续和发展,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式。
四、国家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积极支持教育发展。国家财政在经济上确保教育经费比例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而且形成法律,并依法监督实施。同时积极鼓励,促进社会资金办教育,协调公办和民办教育的问题,平等对待,让我们的教育各尽所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国家和社会在用人上不论公办或民办,不论名牌大学或一般大学,准入门槛和机会都要均等,考核标准也要一样。进入后一定要同工同酬。而且始终贯彻认人为贤,有能力的就上的用人原则。
国家和社会在议论报道,宣传导向上应积极有所作为。对教育主体(如学校)不论亲疏都要同等对待,对教育成绩斐然的,或是教育欠佳的都要给予公正如实的报道和宣传,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并促进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和社会还应该重奖有成就的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去激励他们。这让人想起我国体育从弱到强的一条经验,那就是重奖。教育是一种非常艰辛事业,他需要默默奉献,毕生都要去照亮他人,从而培养出人才,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又是第一生产力,这从美国多次危机中都是靠高新科技摆脱出来的例子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不能再靠廉价劳动力,靠牺牲环境,浪费自然资源,抬高地价,房价来维持发展,这样的发展将是昙花一现。而必须靠教育,从而得以靠人脑,靠技术,靠科技来持续发展。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的钱在犹太人的钱包里,美国的知识在华人的脑袋里。为此我不觉感慨万分,为什么中国人脑袋中的知识要不远万里,漂到美国才得以体现出来呢?难道国家和社会不应该好好反思反思吗?敢问中国的教育出路在何方。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