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纪实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yhi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苦难之重、牺牲之大。世所罕见。其中令几代国人难忘的中日甲午战争,至今已120年整。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彻底击碎了当时强军强国的梦想,成为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劫难,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觉醒与革命抗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是19世纪末满清帝国和日本帝国在朝鲜半岛、黄海海域及辽东和山东半岛进行的一场战争,因爆发于1894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战争导致清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基本过程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标志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而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有海战与陆战。海战主要是黄海北部海域的黄海海战,亦称甲午海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蒸汽动力军舰海战。激战5小时,北洋舰队损毁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5艘巡洋舰,受伤4艘,日本联合舰队仅伤5艘。战斗中致远舰试图撞击曰舰吉野号未果而沉没,管带邓世昌拒绝救援而殉职。自此北洋海军退入威海卫,执行避战保船命令,丧失黄海制海权。陆战主要是朝鲜半岛的平壤之战,日军攻平壤后,清军狂泄500余里退回中国境内,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以辽东半岛陆战为主。日军抢渡鸭绿江,在不到3天内,鸭绿江防线近3万驻守的清廷重兵全线崩溃。11月21日日军攻占的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使大批中国平民死亡。据记载,尸体运了一个月才抬完,堆积成山,烧了十几天才烧完。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战斗中,镇远舰触礁而不能出深海作战,定远号因弹药告罄而被清军炸沉,清将林泰曾、刘步蟾、丁汝昌等先后自杀;而日军先后在荣成龙须岛、刘公岛登陆,占领威海卫南岸炮台,攻陷威海卫城。北洋舰队济远、广丙、镇中等10舰为日军所俘,全军覆没。北线清军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仅10天就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战争结果与深远影响
  1895年4月17日,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条约要求:清军撤出朝鲜半岛,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向日本开放多内陆港口城市;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后增加3000万两“赎辽费”)。条约还规定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个通商口;日货在中国内地免税等。
  这是自《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澎湖沦为日本殖民地,中国人民的负担愈加深重,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深深地刺激了民族心理,促使1898年戊戌变法的发生,民族危亡也使更多的改良派转为革命,积极准备武装革命推翻满清政府。
  而日本帝国主义则借此增强军事力量,利用在华设厂和增辟通商口岸等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东亚地区原有格局,导致1902年的英日联盟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在更长远的意义上,也成为日后占领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思想根源,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历史灾难。
  北洋海军惨败之原因
  海军将领素质不高,朝廷决策失误。如朝鲜战场清将叶志超虚报战功、饰败为胜,并得以升官;北洋舰队执行“避战保船”政策;慈禧战前传旨主战、随战局进行又转而主和。
  近现代化战争理念严重不足,轻视海战理论。如开战后海军出海未将弹药带足,北洋海军各主力舰发射炮弹半数是固体弹头而不能爆破,且未能实施有效的鱼雷攻击,虽使日舰千疮百孔却不能沉没,严重制约了战力发挥、加剧了自身损失。最终,北洋海军在几乎未击沉一艘日舰的情形下全军覆没。
  清军编制简单,训练不足,军纪混乱,内争不止,战力低下。如清军败兵在朝鲜沿途劫掠平民,与强盗无异,反感的朝鲜军民反而协助入侵日军抓捕清军;平壤战役中,清军弹药补给远多于日军,击毙日军180人却自损2000余人;日军在甲午战争中战斗死伤964人,但进入台湾遭民军反抗,战斗死伤人数达4600人以上。
  清廷战备思想薄弱。日本早在战争数十年前就进行各方面扩军和侵略准备,调查、分析中国弊病和清军战力。而清廷多数政要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认知层次而“不以倭人为意”,甚至放松国防建设、削减扣压军费预算,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经费。
  满清侵占华夏却阻挠融合,实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长期以防民、防汉为先,政体、文化落后,导致军民的民族意识淡薄。“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1894年10月,日本发布《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假意号召中国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至有人追崇日军侵略者。
  120周年纪念与反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这对我们具有特殊的含义。人们对甲午战争进行了反思和研究,从内外等多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除科技实力外,民众灵魂信仰、民族尚武精神是最为宝贵的,能战方能止戈言和。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国家和民族的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民众精神萎靡、灵魂空虚,国家和军队尚武精神不足更可怕,这使国家不能独立富强,军队会一击即溃。只有铸牢坚定的民族精神支柱,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历史悲剧的重演。
  如今,中日又陷入复杂和紧张之中——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公开否定战争罪行,拒绝反思,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客的倒行逆施不断挑战中国、韩朝等国民众的民族情感,也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平前途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纪念、反思甲午战争等无疑具有更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今,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在黑路上越走越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关注。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杀猪”“信言”?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小儿子也哭着喊着要一起去,妻子就说:“乖,在家好好念书,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吃肉。”小儿子在赶集和吃肉之间权衡了一下,最终选择了后者,乖乖地回到里屋,哇啦哇啦地背老爸的名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看到这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因为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儿,自己小的时候,或是自己的孩子哭闹的
期刊
在温州的小巷中穿行,气味最能传达这个城市的最初滋味。由寻常人家窗户飘来的各种菜香之中,总能嗅到那一味醇厚的酱香,但这可不同于往常的酱,其中那些许酸味,正是醋的表情,两者混响在一处,在小碟中被主人用筷子一圈圈地搅拌,深黑与琥珀相遇即沉淀。  如果不是在温州,你很难品尝到这样的味道,一方乡土一种情怀,这其中滋味咸中带酸,散着存放的弥久气息,是任何菜肴的最佳佐料。  早在周代,就有关乎“酱”的记载了,那
期刊
雪漠的作品都很有佛性,而作品的佛性源于作者的佛心,雪漠很早就跟佛结缘了,“因为凉州是历史文化重镇,也是佛教的一个重镇,在那个文化圈中,几乎所有人都不知不觉被打上了佛道的烙印,佛道文化已经变成凉州的地域文化了。在那里出生的孩子,耳闻目染就会信佛。”仿佛这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与生俱来的被环境熏陶着,十七八岁——生命里最好的年纪开始了真正的与佛接触,亦是这个年纪,他用自己真挚的初心叩问生命的意义,而在雪
期刊
鲁迅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在凡尘俗世中,人人都希望能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喝茶时心里能将生活中琐事暂时放下。无论如何忙碌,总可以沏一杯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俗话说:“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交,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这真得是一件清静的事,只有在清静中才能体会其韵味。  喝茶,对少年而言的确太
期刊
内收外放也是练习书法需要特意注重的问题,就如书法里欲左先右,欲下先上,发笔之时藏其锋,收笔之时隐迹剑锷的道理一样,舞蹈也是要如此才能在收放之间,多一份曲折的韵致,内敛的典雅。或许是因为幼习书法的缘故在学习舞蹈时比别人领悟的多了一点,大约这就是先生所谓的韵味了。其实舞蹈和书法之间的联系古人很早就知道,而我也不过是借了先人的一点智慧而已。  狂草借舞意  借给我智慧的先人就是张旭和公孙大娘。很小时候曾
期刊
沧桑中的清醒  白朴出身于官宦世家,更是文学世家。其父白华与元好问是至交好友。金灭亡时,汴京城破,白华与妻儿失散,蒙古兵进城大肆劫掠,白朴同姐姐与母亲分离,幸而元好问及时赶到,救下白朴姐弟二人,并带着他们四处奔逃,生活极为艰辛。元好问在白朴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之际对他悉心呵护。因此,对于这位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生父的男人,白朴始终铭记在心,无论在品行上还是文学上,均受到了他的熏陶。而元好问见白朴如此
期刊
惊涛拍岸,又是甲午。甲午,也许是120年来中国的小学生记住的第一个农历干支年号。  忘不了,120年前的甲午,早已深深地烙在每个华夏儿女记忆的深处,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最惨痛、最屈辱的部分。  1894年,舰沉黄海、兵败旅顺;1895年,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亡国灭种的灾难接踵而至……  中国自此跌入最为黑暗无助的深渊,中国人民也从此奋起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兵败甲午,中国之命运因此而扭转,世界
期刊
初次见到杨永智印象非常深刻,朱颜长发短髯,透着一股道家气韵先贤风范。多年前,好友引见在从化无名小山(后杨取名“雷鸣山”)相识结缘。他坦诚好客曾打动过不少友人,但与我确是一见如故。然而真正打动我的并非他那有别常人的外貌,而是他的行为和绘画作品。  杨永智广州美院毕业后,和其他画家一样经历过南游北漂。广州小洲村办过画室,其作品多次送保利等拍卖行拍卖,和诸多画家一同出游海外参展,作品也被一些鉴赏家收藏,
期刊
讳莫如深  一个顽韧彻底的复古学派,何以被雄风尚在的西汉王朝骤然独尊?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其中奥秘,儒家从来都是讳莫如深。  谜团的核心在于:儒家被独尊之后,鲜明的政治立场,忽然变得极其模糊;彻底的复古主张,忽然变得极其空泛;顽韧的复辟情结,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古非今而攻讦现实的癖好,忽然变成了唯官府马首是瞻的忠顺。  一言以蔽之,自从成为唯一的官方学派,作为儒家立学成派之根基的政治复古
期刊
志未酬,志未酬,问君之志几时酬?志亦无尽量,酬亦无尽时。世界进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众生苦恼不断如乱丝,吾之悲悯亦不断如乱丝。登高山复有高山,出瀛海复有瀛海。任龙腾虎跃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几许?虽成少许,不敢自轻,不有少许兮,多许奚自生。但望前途之宏廓而寥远兮,其孰能无感于余情。吁嗟乎,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梁启超《志未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