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或许有这样的体会,一堂课如果上的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活跃,学生也能带着一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大脑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怎样把枯燥的数学课上的生动有趣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1.上好开头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要整体构思一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好的开始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产生求知欲望。
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用数学上的经典典故或轶闻,使学生了解到在漫漫数学的历史长河中一些不寻常的故事,它的发生、发展以及每一个新知识的产生都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背景。许多数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甚至为数学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在讲无理数时可以先介绍一下无理数的产生过程,无理数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曲折,首先是面对当时最有权威的“数”的理论,动摇了人们对“数”根深蒂固的理解,即“万物兼数”,而这里的“数”仅仅是整数与整数之比,但当时对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无理数,那么这个对角线长是什么?是不是当时意义上的“数”?一系列问题使探索者不惜一切甚至牺牲了生命捍卫着真理,才有了现在的无理数。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学生能够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所以这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也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也会自觉地去探索、思考。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数形结合,使学生产生兴趣
数形结合进行教学时,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在进行二次函数y=ax2+bx+c (a≠0)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几何画板中,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动点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二次函数的曲线,同时也可以看到,当a、b、c取不同的值时,函数图像的差异,从中让学生借助图像来发现规律得出性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为计算机的动画处理功能,会唤起表象,及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精心设问,用巧妙、合理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所以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兴趣”能激发“灵感”,教师的提问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新颖、富有吸引力的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地走进新的知识领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要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真诚交流,充满爱心,并由衷的赞美学生的成功,给学生以自信。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有策略和原则,使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合适的问题情境有两个方面: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地思考。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如图的两块,如果要你去玻璃店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两块都带去?如果不需要带两块,那么你要带那一块去?为什么?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会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两块,有的说带甲去,有的说带乙去,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带甲去行不行?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甲是无法恢复三角形玻璃的原样。只带乙去行吗?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乙能恢复三角形玻璃的原样,所以只需带乙去就行了。
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内角。若带甲,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而带乙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样学生会很快的理解三角形判定的意义和目的。学生的兴趣随之也产生了。
4.用数学的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美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鲜明性、新颖性等特征。数学不论从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到公式、从表面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能感觉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的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的美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激情,陶冶精神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他们探求真理的思路,达到以美启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爱美的天性,在数学中挖掘表现出数学美的特征,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增长他们创造数学美的能力。例如:可以利用数学的对称之美、类比之美,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再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直线方程之间的内在关系体现了整体与和谐。还有许多美妙的概念和性质可以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趣味无穷。
5.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善于抓住学生奇妙的思想火花达到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他们探究事物数量间的内在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使学生充满快乐地去获取知识,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设疑,敢于创新。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收稿日期:2008-05-12
那么怎样把枯燥的数学课上的生动有趣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1.上好开头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要整体构思一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好的开始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产生求知欲望。
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用数学上的经典典故或轶闻,使学生了解到在漫漫数学的历史长河中一些不寻常的故事,它的发生、发展以及每一个新知识的产生都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背景。许多数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甚至为数学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在讲无理数时可以先介绍一下无理数的产生过程,无理数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曲折,首先是面对当时最有权威的“数”的理论,动摇了人们对“数”根深蒂固的理解,即“万物兼数”,而这里的“数”仅仅是整数与整数之比,但当时对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无理数,那么这个对角线长是什么?是不是当时意义上的“数”?一系列问题使探索者不惜一切甚至牺牲了生命捍卫着真理,才有了现在的无理数。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学生能够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所以这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也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也会自觉地去探索、思考。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数形结合,使学生产生兴趣
数形结合进行教学时,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在进行二次函数y=ax2+bx+c (a≠0)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几何画板中,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动点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二次函数的曲线,同时也可以看到,当a、b、c取不同的值时,函数图像的差异,从中让学生借助图像来发现规律得出性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为计算机的动画处理功能,会唤起表象,及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精心设问,用巧妙、合理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所以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兴趣”能激发“灵感”,教师的提问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新颖、富有吸引力的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地走进新的知识领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要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真诚交流,充满爱心,并由衷的赞美学生的成功,给学生以自信。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有策略和原则,使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合适的问题情境有两个方面: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地思考。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如图的两块,如果要你去玻璃店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两块都带去?如果不需要带两块,那么你要带那一块去?为什么?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会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两块,有的说带甲去,有的说带乙去,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带甲去行不行?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甲是无法恢复三角形玻璃的原样。只带乙去行吗?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乙能恢复三角形玻璃的原样,所以只需带乙去就行了。
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内角。若带甲,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而带乙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样学生会很快的理解三角形判定的意义和目的。学生的兴趣随之也产生了。
4.用数学的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美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鲜明性、新颖性等特征。数学不论从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到公式、从表面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能感觉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的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的美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激情,陶冶精神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他们探求真理的思路,达到以美启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爱美的天性,在数学中挖掘表现出数学美的特征,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增长他们创造数学美的能力。例如:可以利用数学的对称之美、类比之美,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再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直线方程之间的内在关系体现了整体与和谐。还有许多美妙的概念和性质可以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趣味无穷。
5.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善于抓住学生奇妙的思想火花达到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他们探究事物数量间的内在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使学生充满快乐地去获取知识,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设疑,敢于创新。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收稿日期:200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