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次、治疗2疗程后的VAS积分和运动功能积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积分和运动功能积分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能改善粘连期肩周炎疼痛及运动功能,总体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关键词:肩周炎粘连期;针刺运动疗法;手法;疗效观察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又称“漏肩风”、“五十肩”等。本病粘连期主要引起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常因慢性劳损、急性扭伤、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而发病。我们运用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肩周炎患者均来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按照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共50例,脱落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44~61岁,病程5个月~2年。对照组运用手法治疗,共50例,脱落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龄42~59岁,病程4个月~2.5年。两组年龄与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1年湖北“全国第二届肩周炎学术讨论会”上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
  (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3)肩周炎粘连期诊断标准:参考《肩周炎》[1]中的粘连期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及粘连期标准;患者年龄在40~65岁;能接受治疗、志愿受试、依从性好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有明显兼夹症或合并症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以及其它系统疾病者,精神病及肿瘤患者。
  1.5 剔除脱落标准
  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研究观察者;纳入后未按规定治疗的患者;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反应,不宜继续接受实验者;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者;不予合作,自行退出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先用拿、捏、按、揉、滚等手法松驰肩关节周围组织,然后让患肩活动至功能受限最大范围3°~5°内进行各肌肉起止点的弹拨、拿捏。弹拨方向与肌纤维韧带轴垂直,重点弹拨压痛点及条索状物,力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并保持此姿势15~20min。经以上手法后,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叉腰,患手内外旋、搭健肩、背后拉臂、双手上举在颈后交叉扩胸、爬墙至最高点、摔绳等动作。以上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
  (2)针刺运动疗法配合手法治疗组
  患者取侧卧位,取同侧下肢条口透刺承山穴,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行泻法1分钟,留针,嘱患者活动肩部,同时拿肩井,揉肩关节周围组织,点按肩关节穴;再滚肩关节与上肢后、外和前侧;弹拨、拿捏压痛点及条索状物,手法及肩部运动同手法治疗组,治疗后取针。然后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阿是穴等穴位,选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肤得气,留针30min。疗程同手法治疗组。
  2.2 观察指标及项目
  分别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1次、治疗2疗程后的VAS积分和运动功能积分。
  (1)疼痛积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2](VAS)作为测量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
  (2)运动功能积分:采用杨氏[3]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疗效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数据,单因素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 )描述,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为无明显性差异,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比较 见表1。
  表1 总体疗效比较( )
  组别 总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
  效率 P值
  例数 百分
  数% 例数 百分
  数% 例数 百分
  数% 例数 百分
  数%
  治疗组 48 16 33.3 22 45.8 8 16.7 2 4.2 95.8 0.003
  对照组 49 7 14.3 19 38.8 16 32.7 7 14.3 85.7
  注:经秩和检验,P=0.003<0.01,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两组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后即刻疼痛积分改善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即刻疼痛积分变化比较(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P值 组间P值
  治疗组 48 6.33±1.65 4.81±1.62 0.00** 0.001
  对照组 49 6.42±1.71 5.83±1.82 0.0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
  3.3 两组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后即刻功能积分改善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即刻功能积分改善比较(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P值 组间P值
  治疗组 48 182.23±60.29 207.33±60.74 0.00** 0.003
  对照组 49 177.37±54.03 194.20±58.05 0.03*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
  3.4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疼痛积分改善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结束后疼痛积分改善比较(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结束积分 P值 组间P值
  治疗组 48 6.23±1.63 0.81±0.87 0.00** 0.002
  对照组 49 6.45±1.73 2.36±2.01 0.0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功能积分改善比较 见表5。
  表5 治疗结束后功能积分改善比较(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结束积分 P值 组间P值
  治疗组 48 181.20±60.29 304.70±31.15 0.00** 0.004
  对照组 49 174.37±54.04 243.10±63.17 0.0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素问·痹论》言:“痹,……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在于筋则屈不伸。”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伤损等因素所致。粘连期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长期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
  针刺通过调节神经各部功能及体液各系统、改善局部循环等途径产生镇痛作用,通过神经结构及其所产生的镇痛物质,抑制疼痛的产生及信号传递、增强镇痛物质的作用[5],使痛阈升高,部分缓解患者疼痛,为下一步手法活动患处创造条件。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恢复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短缩或痉挛;同时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促进止痛物质产生,促进代谢废物排泄。两者配合,充分利用针刺止痛与运动止痛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可加强舒缓筋脉,缓急止痛,舒展关节的作用。
  肩关节的手法主要作用为改善血液循环,祛淤生新,促进受伤组织修复,解除痉挛和松解粘连,缓解和消除疼痛.患者主动运动肩部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松解肩部组织,而且以患者自我能忍受的疼痛为度,循序渐进,运动不会不足或过大,加速肩部受伤组织修复,解除痉挛,逐步缓解肩部疼痛,配合针刺起到效果的叠加,发挥出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平华.肩周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6.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l993,8(1):8-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42。
  [5]韩济生.针刺镇痛及其有关的神经通路和神经介质[J].生理科学进展,1984,15(4):294.
  作者简介:宋永红,济宁市中医院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通迅作者:王海龙
  基金项目:本研究课题为济宁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zk2013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围手术期乳腺手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542例乳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0.41%;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第1代头孢菌素、非典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结论:我院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引起重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内皮素(ET)定量检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300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血浆D-Dimer及ET水平,观察指标变化。结果:300例患者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DVT),其中3例并发肺栓塞(PE),并发DVT组术前、术后血浆D-Dimer及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Slug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 月~2013年12月骨肉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骨肉瘤中Slug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8例骨肉瘤标本纳入研究,在骨肉瘤组织中Slug和E钙粘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25.0%。结合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发现,Slug、E钙粘蛋白表达与骨肉瘤转移发生相关,同时还
期刊
耒阳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中风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借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以及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0篇文章,选取175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对照疗法相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氨溴索不同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氨溴索剂量为15mg/d,B组患者氨溴索剂量为30mg/d。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Rh血型表型检测在保证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000份需要血型检测患者的血清样本,将其进行Rh血型的筛选与分类,使用微量板盐水法用抗D试剂对血清样本进行Rh阴性的初步筛查,然后对Rh(D)阴性进行C、c、D、E、e抗原检测,以确定Rh血型表型。结果:40000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110例Rh(D)阴性血型,占0.28%。经对Rh(D)阴性进行C、c、D、E、e抗原检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门诊进行输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患沟通技巧。结果:加入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后,治疗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加入护患沟通技巧可有效增加护患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H)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加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各治疗组的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老年MH血管活性物质及血压的影响,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MH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4、12周后,观察组患者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予对照组进行单一的依那普利治疗,服药剂量为10mg/d,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运用宫腔镜电切方式对于子宫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78例,依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方法。结果 无论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还是β- HCG指标降至正常的所需时长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