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0月,大众交通集团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申报、参评的过程,也是自我总结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更深地发掘了大众企业文化的内涵,夯实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基础。而我们总结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品牌为魂,社会为根,员工为本”是大众企业文化“三位一体”的根本内涵。
大众企业文化认识论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发展的“工具”。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发展有用,但我们却要避免把文化单纯作为企业发展的“工具”,克服那种过于“功利”的文化态度,否则就可能反而成为最没有文化的公司。
文化与经营 借助大众企业的品牌效应,广大驾驶员普遍感到开大众车生意好做,得到了实惠。子公司也感到在大众品牌的旗帜下,事情好办,业务好谈,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不能把创品牌局限在生意好做的小圈子里,需要有为社会大众服务贡献的大概念,牢记品牌的基础在于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
文化与发展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服务大众,报效社会”的使命;企业发展是履行我们核心理念的物质载体。要始终不渝地追求企业的社会服务价值。要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以提供更大的社会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的目的。
文化与创新 开拓创新是大众企业文化的特色,尽管有时成本很高,但我们就是要“领先一步”,其中有社会价值在里面,有推进行业进步的意义在里面。这是诠释大众交通坚持“开拓创新、志在一流”作为的一个根本点。
文化与效益 效益原则是大众企业文化的一个本质内涵。如果做事不讲效率、效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社会资源,还谈何文化?文化不能被当作单纯为效益服务的工具.但我们强调有文化的效益。
文化与品牌 品牌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凝结。确立品牌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大众交通的服务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品牌服务,不仅是搞好服务的需要,也是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企业更大社会服务价值的需要。
文化与员工人生价值 在企业价值观与价值实现之间,员工人生价值意义的连通是一个关键。一支能从心灵的深层次与企业互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命构造的根本所在。企业就是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寓企业成长于员工成长,使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融为一体。
大众文化,品牌为魂
一、文化雏形缘起“红色旋风”
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从诞生之时就开始起步的,而大众交通也在“红色旋风”的前期阶段就奠定了自己的文化基础,
公司一开始就制定实施了“处处为大众提供方便”的服务宗旨和32字服务方针——“扬手即停、上客问路,电话预约、约时不误,电脑计费、合理公道,车辆整洁、礼貌待客”,从严管理,风正务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称大众出租为“红色旋风”。
在“红色旋风”第一阶段,大众企业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和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肩负改善行业风气、改善上海投资环境的责任。二是创出了“从严管理,风正务实”的企业特色。三是初步形成了大众服务品牌。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大众企业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并由于其特有的价值、意义不断得到沉淀、延伸、深化和提高。
二、文化创新弘扬“绿色旋律”
1992年,大众出租改制为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必须达到10%以上,否则就没有资格增资扩股、扩张企业。这时,大众交通应该如何把握企业文化.的进退、取舍?决策层认为: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增效、扩张有价值.但又不单是为企业增效、扩张服务的,同时要对企业的社会价值目标有推进、升华作用。要进一步坚持“以提供社会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以提供更大的社会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目的”。
据此,大众交通于1994年1月聘请复旦大学教授等专家对大众企业文化作调研、诊断、建议,正式提出建设大众企业文化,同时创办《大众月刊》,总结、推广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文化成果。
1995年10月1日,大众交通为进一步弘扬“开拓创新、志在一流、品牌为先”的企业特色,进行服务硬件、软件创新,率先推出第二代新车型,以2000型桑塔纳更新普桑出租车,改善乘客的乘车环境,并把全部大众出租车的冈比亚红更改为薄荷清颜色.象征绿色环保。新闻媒体普遍称大众出租奏响了“绿色旋律”。
在服务方面,大众交通制定、实施了《规范化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总则》、《服务标准总则说明》、《规范服务流程》、《营运驾驶员服务礼仪标准》等,尤其是在规范服务流程化的基础上,向”温馨服务”阶段发展,推出了《大众TAXI温馨服务标准》,要求驾驶员做到“礼貌、真诚、自控、舒适”,使服务更富有人情味,进一步满足乘客的情感需求。
在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举行的乘客满意度测评中,大众交通始终保持名列第一,并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先进企业称号。
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大众交通还致力于品牌与文化输出,在集团其他产业及机构宣传贯彻大众文化取得新的文化成果,进一步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信誉。
三、文化提升成就“品牌延伸”
在大众交通完成十年非凡历程,步入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之际,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为大众交通题词:“艰苦创业,来之不易;任重道远,勇攀高峰。”总理的题词给了大众人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决策层掩十年之长卷慎重思考。“任重道远,勇攀高峰”,我们的“任”是什么? “峰”在哪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学习国内顶尖级企业的经验.我们认为需要有不变的东西,需要有改变的东西,需要有升华的东西。我们的“任”不变——服务大众,报效社会;我们“峰”要变得更高远——做国内、国际一流名牌企业。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的发展需要文化,我们的文化需要发展。
为此,集团购买了大量中外企业管理和文化书籍发给各级管理人员,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一线驾驶员赴欧美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尤其是1999年10月,集团安排29名高层管理人员赴青岛海尔和深圳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考察学习,形成了以“超越自我、全面提升大众企业文化”为主题的考察报告,随即又于2000年正式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聘请复旦大学博士、企业文化专家苏勇教授担任顾问,出资聘请正态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调研诊断,于2001年7月形成了《大众交通企业文化体 ……系》文本.全面启动了大 众企业文化的创新导入。
在持续实施“创世界TAXl名牌”战略的同时,大众交通把企业品牌延伸和扩展到了集团各个产业领域。由此,在收购兼并、扩张规模过程中,集团出现了一个个“文化控股”、“文化经营”、“文化成长”型企业。
近年通过资产重组成立的“新亚大众”,集团只派了一名经理去,但他带去了大众的机制、管理和文化。通过植入大众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新亚大众很快变“新”了:整个管理围着驾驶员转,要求管理人员规范、热情地为驾驶员服务,员工满意度提高了,经营盈利翻了一番。
前两年,大众交通控股百通公交公司,集团调了一名经理去。通过下功夫抓文化建设,百通公交获得了显著的“上升空间”,在车辆数不变的情况下, 月营业收入增加了32%,年利润增长了39%。同时,第一年乘客投诉率下降80%,乘客满意度指数由行业第17名跃升为第6名。以后更创出了上海市公交品牌线路和服务明星等。
崇明公交原是崇明岛上的一个“包袱”企业。2001年,大众交通控股崇明公交公司,领导班子把导入大众企业文化作为“头等大事”,从机制、体制、管理到企业作风、行为对崇明公交实施全面改进,结果第一年就扭转了原亏损1000万元的局面,有了0.8万元利润。至2003年底,营业收入增长了68.35%,年利润增长到73万元。现在,崇明公交已成为一个服务优良、风正务实、带动社会风气的企业。公司经理郭奇章还于去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大众物流公司诞生于上海市“三车”(黑车、黄车、残疾人车)整治的大背景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市委、市府决定由企业承担原部分从业人员的安置,大众无条件地接收600余名原机动三轮车从业人员。这批人员中有不良经历的占50%以上,30岁至50岁的占8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但经过五年的努力,大众物流在同行业中已有了较高的声誉,占有了第一位的市场份额。物流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富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提出“典型宣传教育人,热情服务凝聚人,岗位练兵提高人,开拓市场留住人”,努力创造一个促进“特殊群体”转变的环境,使他们一步步融入“大众”的大家庭,出现了“浪子回头”的大好局面。
大众文化,员工为本
一、坚持“员工第一”,强调“员工之心,企业之本”
大众交通坚持“员工第一”,努力使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融为一体,注重企业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员工之心,企业之本”。
“员工第一”首先体现于包括“创造员工美好幸福生活”在内的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于使企业首先在物质基础上成为员工可靠的人生依附。在现实层面上,员工利益是一个根本问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定、持续发展是对员工利益的根本保障。新闻媒体曾报道大众公司崇明籍的出租车驾驶员靠开车赚钱,在市区买了房子,把爱人、孩子都接到市区居住,私人财产价值已达数十万。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众交通认为,在企业价值观与价值实现之间,员工人生价值意义的连通是一个关键,必须有一支能从心灵的深层次与企业互动的员工队伍。大众交通致力于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理念,以管用的制度固化企业的价值理念,以严格的管理训练员工的价值行为。由于企业价值理念符合社会法则和道德准则,符合人性需求,适应员工的人生价值取向,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和遵循,经灌输、训练,不仅见“行”,而且入“心”。集团凝聚和带动45000多名员工,一个根本的依靠就是“员工之心”。
二、努力实现“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统一
为规范员工行为,保证对外服务质量,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价值目标,大众出租一成立,就实施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最著名的就是”一枪头”处理规定。这一严格管理的特色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成为严密、系统的服务现场管理和对各级责任人的严格考评。由此,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
同时,大众交通也推行“人性化”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就叫响了“富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的口号。公司倡导企业是一个大家团聚在一起追求事业目标的“大家庭”理念:家规要严,亲情要深。同时还围绕人情味的体现提出了“要让员工爱企业,首先干部爱员工”。当时有一位职工家里遭火灾,总经理杨国平带头捐款资助,并籍此提出了“一人有难,大众相助”。这一用语后来也被确定为企业的一个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公司还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我们认为:在管理理念上必须以人性化为核心;在管理操作上,从行业实际特点出发.必须以“严管”为主要手段。这种“理念”与“手段”的辩证统一是较为符合企业实际的方法论。而在基层单位.公司又积极探索“无罚款”、“无停驾”驾驶员管理法。
三、建设凝聚力工程,提高员工满意度
公司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后,进一步建立了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工作制度,实施了“凝聚力工程”。
公司先后聘请社会心理咨询专家为员工开设了“大众员工心理疏导热线电话和公司干部接待员工及家属的热线电话,为员工办理养老、医疗、家财两全保险,开设了驾驶员休息室、洗衣房、食堂、浴室及24小时为驾驶员服务的汽车急修中心、驾驶员培训中心等。又设立了优质服务奖励基金、员工子女成才奖励基金、“救急济难”基金,每年为员工办实事。
2003年,集团又全面“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具体实施了五个方面的凝聚:以企业发展凝聚员工、以干部良好作风形象凝聚员工、以企业文化凝聚员工、以服务关心凝聚员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员工。
从1998年起,集团每年在职代会上请代表从发展战略、人际沟通、薪酬福利、发展环境等角度对公司进行满意度打分.并根据员工意见积极整改。
不断深化的凝聚力工程和体现“员工为本”的种种措施,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增进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执行力.使大众交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企业。
四、团结协作,发展共进
大众交通注重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集团从1998年起倡导8+1生活方式(8小时工作,1小时进修)。从1996年起,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联合举办了管理人员培训班,投资建立了“大众复旦教育培训基地”。各级党政主管大部分经Mini-MBA核心课程培训结业。此外.集团还开设了“大众论坛”,每季度邀请各类专家到公司开设讲座。
针对一线员工,集团也制定、实施了系统的培训计划。集团2001年 编印的驾驶员星级培训教程现已成为上海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培训的参考样本。
为了给予职工参与管理的机会,集团又建立了参议员制度,从职工代表中推举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热情的一线职工组成参议员队伍。有一位参议员一年内提出建议53条,其中20条被采纳。集团对他进行了表彰,并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大众交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积极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提出“优秀员工也是人才”,把许多优秀员工提拔到各级管理岗位,从而给予各类人才以发挥价值的舞台。有的优秀驾驶员在竞聘担任车队长成功后,还继续被委以重任,前往外埠大众连锁企业担任经理。
五、营造和谐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
大众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成学习型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目前的实施步骤是:在集团部室率先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而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营造和谐氛围。
近年来,集团致力于深入解决“从严管理”过程中的“人情味”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如“一张名片”,“一元钱平衡箱”、“的哥乐队”等,努力促成“建温馨家园,造和谐气氛”的局面。
“一张名片”即把印有管理人员手机、呼机号码和几句温馨话语(你尽力,我加油,你我共驶品牌路;生活中我是您的知己,工作中我是你的后勤)的名片.发给员工,哪,白深更半夜有事都能有求必应。“一元钱平衡箱”的由来是:驾驶员送客到目的地停车时.刚好计价器又跳一元,往往引起乘客不快,甚至引起投诉,造成驾驶员心理不平衡。为此,单位设了装有一元零钱的箱子挂在墙上,驾驶员随时可取,提倡驾驶员主动向乘客让掉那一元钱。“的哥乐队”是组织有这方面专长和爱好的驾驶员成立乐队,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融洽团体感情。
与此同时,集团又全方位开展内外学习交流、上下级学习交流以及先进典型与广大员工的学习交流;还建立了“三网一库”信息系统——外网(WWW.96822.com)、内网(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专网(企业文化网等业务系统)和中央数据库,运用网络扩展学习交流。“网络化”既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率,也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学习交流平台。
大众文化,社会为根
一、“大众”是社会大众的“大众”
原来的“大众出租”和现在的“大众交通”企业名称都冠以“大众”二字,其文化涵义,就是大众企业是社会大众的企业.是服务大众、造福社会的企业。在大众人的观念中,我们不仅是一个市场经营实体,也是一个追求社会价值的群体。
大众交通依托优秀的企业文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此,集团领导具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靠文化发展了.但文化不单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工具.同时也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我们“服务大众,报效社会”的使命。
大众交通在开拓创新上总是占据领行业风气之先的地位。不理解的人认为是“出风头”,尤其是对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赞助性活动较多,部分内部职工也有微词。但是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其意义就非同小可。这是企业“服务大众,报效社会”和“一切为大众”本质的体现。用总经理杨国平的话说:我们就是要时常“领先一步”,其中有社会价值在里面,有推进行业进步的意义在里面。否则谁也怕吃亏,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这一观念也逐步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接受。
二、大众员工既遵守职业道德,又履行社会道德
每年都有400多起大众驾驶员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事迹见诸电台、电视和报纸的报道,平均每天有一起多。不少驾驶员数年如一日义务接送盲人、残疾人进出学校或医院。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五分公司的“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摸清上海市500多个公共厕所的位置、98个24小时营业的药房及上海周边省市的液化气加气站的方位等情况,与测绘局联系,制作成“方便地图”,免费赠送给全行业驾驶员,解决了驾驶员的急需。为此,“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伟雄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大众为社会竭尽企业的责任
在各地发生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时,大众交通都会捐款和开展赈灾义运。大众交通经常赞助残疾人事业,助养社会孤老,曾出资建立内蒙古大众小学等;还积极参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曾招收下岗纺织女工为“巴嫂”(售票员)、招收3000余名崇明地区农民工为出租车司机等。1999年.大众交通以1380万元竞拍出租车牌照的形式赞助了东亚运动会;抗非典期间,出资200万元购买医疗用车赠送给上海市卫生局;2004年,出资280万元参与了”固我长城”活动和支援新疆贫困地区;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又在上海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率先为灾区义运募捐50万元。
我们认为,作为一家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大众”不仅是上海的“大众”,也不仅是中国的“大众”,更应该是世界的“大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2004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颁奖大会”上强调指出:“第一、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能忘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第二、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就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追求;第三、获奖单位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文化相比,仅仅是起步,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起步。”这也是大众企业文化追求更高目标和境界的指导原则。
(编辑/陈致成)
作者简介:
周秀华,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十二后人大代表。管理经验丰富,在优化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倡导和建立了大众企业文化体系。现任大众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大众企业文化认识论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发展的“工具”。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发展有用,但我们却要避免把文化单纯作为企业发展的“工具”,克服那种过于“功利”的文化态度,否则就可能反而成为最没有文化的公司。
文化与经营 借助大众企业的品牌效应,广大驾驶员普遍感到开大众车生意好做,得到了实惠。子公司也感到在大众品牌的旗帜下,事情好办,业务好谈,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不能把创品牌局限在生意好做的小圈子里,需要有为社会大众服务贡献的大概念,牢记品牌的基础在于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
文化与发展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服务大众,报效社会”的使命;企业发展是履行我们核心理念的物质载体。要始终不渝地追求企业的社会服务价值。要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以提供更大的社会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的目的。
文化与创新 开拓创新是大众企业文化的特色,尽管有时成本很高,但我们就是要“领先一步”,其中有社会价值在里面,有推进行业进步的意义在里面。这是诠释大众交通坚持“开拓创新、志在一流”作为的一个根本点。
文化与效益 效益原则是大众企业文化的一个本质内涵。如果做事不讲效率、效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社会资源,还谈何文化?文化不能被当作单纯为效益服务的工具.但我们强调有文化的效益。
文化与品牌 品牌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凝结。确立品牌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大众交通的服务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品牌服务,不仅是搞好服务的需要,也是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企业更大社会服务价值的需要。
文化与员工人生价值 在企业价值观与价值实现之间,员工人生价值意义的连通是一个关键。一支能从心灵的深层次与企业互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命构造的根本所在。企业就是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寓企业成长于员工成长,使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融为一体。
大众文化,品牌为魂
一、文化雏形缘起“红色旋风”
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从诞生之时就开始起步的,而大众交通也在“红色旋风”的前期阶段就奠定了自己的文化基础,
公司一开始就制定实施了“处处为大众提供方便”的服务宗旨和32字服务方针——“扬手即停、上客问路,电话预约、约时不误,电脑计费、合理公道,车辆整洁、礼貌待客”,从严管理,风正务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称大众出租为“红色旋风”。
在“红色旋风”第一阶段,大众企业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和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肩负改善行业风气、改善上海投资环境的责任。二是创出了“从严管理,风正务实”的企业特色。三是初步形成了大众服务品牌。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大众企业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并由于其特有的价值、意义不断得到沉淀、延伸、深化和提高。
二、文化创新弘扬“绿色旋律”
1992年,大众出租改制为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必须达到10%以上,否则就没有资格增资扩股、扩张企业。这时,大众交通应该如何把握企业文化.的进退、取舍?决策层认为: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增效、扩张有价值.但又不单是为企业增效、扩张服务的,同时要对企业的社会价值目标有推进、升华作用。要进一步坚持“以提供社会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以提供更大的社会服务价值为企业发展目的”。
据此,大众交通于1994年1月聘请复旦大学教授等专家对大众企业文化作调研、诊断、建议,正式提出建设大众企业文化,同时创办《大众月刊》,总结、推广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文化成果。
1995年10月1日,大众交通为进一步弘扬“开拓创新、志在一流、品牌为先”的企业特色,进行服务硬件、软件创新,率先推出第二代新车型,以2000型桑塔纳更新普桑出租车,改善乘客的乘车环境,并把全部大众出租车的冈比亚红更改为薄荷清颜色.象征绿色环保。新闻媒体普遍称大众出租奏响了“绿色旋律”。
在服务方面,大众交通制定、实施了《规范化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总则》、《服务标准总则说明》、《规范服务流程》、《营运驾驶员服务礼仪标准》等,尤其是在规范服务流程化的基础上,向”温馨服务”阶段发展,推出了《大众TAXI温馨服务标准》,要求驾驶员做到“礼貌、真诚、自控、舒适”,使服务更富有人情味,进一步满足乘客的情感需求。
在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举行的乘客满意度测评中,大众交通始终保持名列第一,并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先进企业称号。
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大众交通还致力于品牌与文化输出,在集团其他产业及机构宣传贯彻大众文化取得新的文化成果,进一步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信誉。
三、文化提升成就“品牌延伸”
在大众交通完成十年非凡历程,步入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之际,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为大众交通题词:“艰苦创业,来之不易;任重道远,勇攀高峰。”总理的题词给了大众人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决策层掩十年之长卷慎重思考。“任重道远,勇攀高峰”,我们的“任”是什么? “峰”在哪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学习国内顶尖级企业的经验.我们认为需要有不变的东西,需要有改变的东西,需要有升华的东西。我们的“任”不变——服务大众,报效社会;我们“峰”要变得更高远——做国内、国际一流名牌企业。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的发展需要文化,我们的文化需要发展。
为此,集团购买了大量中外企业管理和文化书籍发给各级管理人员,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一线驾驶员赴欧美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尤其是1999年10月,集团安排29名高层管理人员赴青岛海尔和深圳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考察学习,形成了以“超越自我、全面提升大众企业文化”为主题的考察报告,随即又于2000年正式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聘请复旦大学博士、企业文化专家苏勇教授担任顾问,出资聘请正态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调研诊断,于2001年7月形成了《大众交通企业文化体 ……系》文本.全面启动了大 众企业文化的创新导入。
在持续实施“创世界TAXl名牌”战略的同时,大众交通把企业品牌延伸和扩展到了集团各个产业领域。由此,在收购兼并、扩张规模过程中,集团出现了一个个“文化控股”、“文化经营”、“文化成长”型企业。
近年通过资产重组成立的“新亚大众”,集团只派了一名经理去,但他带去了大众的机制、管理和文化。通过植入大众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新亚大众很快变“新”了:整个管理围着驾驶员转,要求管理人员规范、热情地为驾驶员服务,员工满意度提高了,经营盈利翻了一番。
前两年,大众交通控股百通公交公司,集团调了一名经理去。通过下功夫抓文化建设,百通公交获得了显著的“上升空间”,在车辆数不变的情况下, 月营业收入增加了32%,年利润增长了39%。同时,第一年乘客投诉率下降80%,乘客满意度指数由行业第17名跃升为第6名。以后更创出了上海市公交品牌线路和服务明星等。
崇明公交原是崇明岛上的一个“包袱”企业。2001年,大众交通控股崇明公交公司,领导班子把导入大众企业文化作为“头等大事”,从机制、体制、管理到企业作风、行为对崇明公交实施全面改进,结果第一年就扭转了原亏损1000万元的局面,有了0.8万元利润。至2003年底,营业收入增长了68.35%,年利润增长到73万元。现在,崇明公交已成为一个服务优良、风正务实、带动社会风气的企业。公司经理郭奇章还于去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大众物流公司诞生于上海市“三车”(黑车、黄车、残疾人车)整治的大背景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市委、市府决定由企业承担原部分从业人员的安置,大众无条件地接收600余名原机动三轮车从业人员。这批人员中有不良经历的占50%以上,30岁至50岁的占8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但经过五年的努力,大众物流在同行业中已有了较高的声誉,占有了第一位的市场份额。物流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富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提出“典型宣传教育人,热情服务凝聚人,岗位练兵提高人,开拓市场留住人”,努力创造一个促进“特殊群体”转变的环境,使他们一步步融入“大众”的大家庭,出现了“浪子回头”的大好局面。
大众文化,员工为本
一、坚持“员工第一”,强调“员工之心,企业之本”
大众交通坚持“员工第一”,努力使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融为一体,注重企业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员工之心,企业之本”。
“员工第一”首先体现于包括“创造员工美好幸福生活”在内的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于使企业首先在物质基础上成为员工可靠的人生依附。在现实层面上,员工利益是一个根本问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定、持续发展是对员工利益的根本保障。新闻媒体曾报道大众公司崇明籍的出租车驾驶员靠开车赚钱,在市区买了房子,把爱人、孩子都接到市区居住,私人财产价值已达数十万。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众交通认为,在企业价值观与价值实现之间,员工人生价值意义的连通是一个关键,必须有一支能从心灵的深层次与企业互动的员工队伍。大众交通致力于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理念,以管用的制度固化企业的价值理念,以严格的管理训练员工的价值行为。由于企业价值理念符合社会法则和道德准则,符合人性需求,适应员工的人生价值取向,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和遵循,经灌输、训练,不仅见“行”,而且入“心”。集团凝聚和带动45000多名员工,一个根本的依靠就是“员工之心”。
二、努力实现“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统一
为规范员工行为,保证对外服务质量,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价值目标,大众出租一成立,就实施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最著名的就是”一枪头”处理规定。这一严格管理的特色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成为严密、系统的服务现场管理和对各级责任人的严格考评。由此,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
同时,大众交通也推行“人性化”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就叫响了“富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的口号。公司倡导企业是一个大家团聚在一起追求事业目标的“大家庭”理念:家规要严,亲情要深。同时还围绕人情味的体现提出了“要让员工爱企业,首先干部爱员工”。当时有一位职工家里遭火灾,总经理杨国平带头捐款资助,并籍此提出了“一人有难,大众相助”。这一用语后来也被确定为企业的一个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公司还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我们认为:在管理理念上必须以人性化为核心;在管理操作上,从行业实际特点出发.必须以“严管”为主要手段。这种“理念”与“手段”的辩证统一是较为符合企业实际的方法论。而在基层单位.公司又积极探索“无罚款”、“无停驾”驾驶员管理法。
三、建设凝聚力工程,提高员工满意度
公司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后,进一步建立了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工作制度,实施了“凝聚力工程”。
公司先后聘请社会心理咨询专家为员工开设了“大众员工心理疏导热线电话和公司干部接待员工及家属的热线电话,为员工办理养老、医疗、家财两全保险,开设了驾驶员休息室、洗衣房、食堂、浴室及24小时为驾驶员服务的汽车急修中心、驾驶员培训中心等。又设立了优质服务奖励基金、员工子女成才奖励基金、“救急济难”基金,每年为员工办实事。
2003年,集团又全面“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具体实施了五个方面的凝聚:以企业发展凝聚员工、以干部良好作风形象凝聚员工、以企业文化凝聚员工、以服务关心凝聚员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员工。
从1998年起,集团每年在职代会上请代表从发展战略、人际沟通、薪酬福利、发展环境等角度对公司进行满意度打分.并根据员工意见积极整改。
不断深化的凝聚力工程和体现“员工为本”的种种措施,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增进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执行力.使大众交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企业。
四、团结协作,发展共进
大众交通注重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集团从1998年起倡导8+1生活方式(8小时工作,1小时进修)。从1996年起,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联合举办了管理人员培训班,投资建立了“大众复旦教育培训基地”。各级党政主管大部分经Mini-MBA核心课程培训结业。此外.集团还开设了“大众论坛”,每季度邀请各类专家到公司开设讲座。
针对一线员工,集团也制定、实施了系统的培训计划。集团2001年 编印的驾驶员星级培训教程现已成为上海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培训的参考样本。
为了给予职工参与管理的机会,集团又建立了参议员制度,从职工代表中推举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热情的一线职工组成参议员队伍。有一位参议员一年内提出建议53条,其中20条被采纳。集团对他进行了表彰,并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大众交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积极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提出“优秀员工也是人才”,把许多优秀员工提拔到各级管理岗位,从而给予各类人才以发挥价值的舞台。有的优秀驾驶员在竞聘担任车队长成功后,还继续被委以重任,前往外埠大众连锁企业担任经理。
五、营造和谐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
大众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成学习型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目前的实施步骤是:在集团部室率先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而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营造和谐氛围。
近年来,集团致力于深入解决“从严管理”过程中的“人情味”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如“一张名片”,“一元钱平衡箱”、“的哥乐队”等,努力促成“建温馨家园,造和谐气氛”的局面。
“一张名片”即把印有管理人员手机、呼机号码和几句温馨话语(你尽力,我加油,你我共驶品牌路;生活中我是您的知己,工作中我是你的后勤)的名片.发给员工,哪,白深更半夜有事都能有求必应。“一元钱平衡箱”的由来是:驾驶员送客到目的地停车时.刚好计价器又跳一元,往往引起乘客不快,甚至引起投诉,造成驾驶员心理不平衡。为此,单位设了装有一元零钱的箱子挂在墙上,驾驶员随时可取,提倡驾驶员主动向乘客让掉那一元钱。“的哥乐队”是组织有这方面专长和爱好的驾驶员成立乐队,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融洽团体感情。
与此同时,集团又全方位开展内外学习交流、上下级学习交流以及先进典型与广大员工的学习交流;还建立了“三网一库”信息系统——外网(WWW.96822.com)、内网(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专网(企业文化网等业务系统)和中央数据库,运用网络扩展学习交流。“网络化”既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率,也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学习交流平台。
大众文化,社会为根
一、“大众”是社会大众的“大众”
原来的“大众出租”和现在的“大众交通”企业名称都冠以“大众”二字,其文化涵义,就是大众企业是社会大众的企业.是服务大众、造福社会的企业。在大众人的观念中,我们不仅是一个市场经营实体,也是一个追求社会价值的群体。
大众交通依托优秀的企业文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此,集团领导具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靠文化发展了.但文化不单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工具.同时也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我们“服务大众,报效社会”的使命。
大众交通在开拓创新上总是占据领行业风气之先的地位。不理解的人认为是“出风头”,尤其是对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赞助性活动较多,部分内部职工也有微词。但是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其意义就非同小可。这是企业“服务大众,报效社会”和“一切为大众”本质的体现。用总经理杨国平的话说:我们就是要时常“领先一步”,其中有社会价值在里面,有推进行业进步的意义在里面。否则谁也怕吃亏,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这一观念也逐步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接受。
二、大众员工既遵守职业道德,又履行社会道德
每年都有400多起大众驾驶员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事迹见诸电台、电视和报纸的报道,平均每天有一起多。不少驾驶员数年如一日义务接送盲人、残疾人进出学校或医院。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五分公司的“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摸清上海市500多个公共厕所的位置、98个24小时营业的药房及上海周边省市的液化气加气站的方位等情况,与测绘局联系,制作成“方便地图”,免费赠送给全行业驾驶员,解决了驾驶员的急需。为此,“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伟雄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大众为社会竭尽企业的责任
在各地发生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时,大众交通都会捐款和开展赈灾义运。大众交通经常赞助残疾人事业,助养社会孤老,曾出资建立内蒙古大众小学等;还积极参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曾招收下岗纺织女工为“巴嫂”(售票员)、招收3000余名崇明地区农民工为出租车司机等。1999年.大众交通以1380万元竞拍出租车牌照的形式赞助了东亚运动会;抗非典期间,出资200万元购买医疗用车赠送给上海市卫生局;2004年,出资280万元参与了”固我长城”活动和支援新疆贫困地区;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又在上海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率先为灾区义运募捐50万元。
我们认为,作为一家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大众”不仅是上海的“大众”,也不仅是中国的“大众”,更应该是世界的“大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2004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颁奖大会”上强调指出:“第一、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能忘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第二、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就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追求;第三、获奖单位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文化相比,仅仅是起步,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起步。”这也是大众企业文化追求更高目标和境界的指导原则。
(编辑/陈致成)
作者简介:
周秀华,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十二后人大代表。管理经验丰富,在优化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倡导和建立了大众企业文化体系。现任大众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