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服务与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各方面得到长辈们的百般关爱,因此逐渐形成他们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及自私自利的行为。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度别人,经常造成误解而产生矛盾,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针对以上问题,在社区服务过程中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能够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交往;社区服务;技能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儿童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阶段,各种社会环境都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通过集体活动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并且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揣摩不同角色心理特点,合理地处理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由于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各方面得到长辈们的百般关爱,因此逐渐形成他们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及自私自利的行为。他们不懂得去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也不会与他人很好地交往。甚至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度别人,经常造成误解而产生矛盾,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以上问题,在社区服务过程中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让他们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一想,怎样会使自己的社会交往更顺利、更有效,从而能够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二、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交往能力,是他们与伙伴及成人建立并增进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社交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对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家庭处境不利和交往处境不利的儿童,意义更为重大。在进行社交技能训练之前,首先要查明其交往不利的原因。如果是由于缺乏社交动机,那就要通过奖励和诱因的安排来促使社交行为的发生。如果是由于缺乏社交技能,则应进入社交技能训练程序。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区分为认知训练与行为训练两部分。社交技能认知训练的基本思路是,使目标儿童相信以下的观点,并予以践行,即做任何事情之前应该先想一想,怎样会使自己的社会交往更顺利、更有效。具体说来,可以采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五步反应提示是:(1)“听清要求”(2)“问自己应该做什么”(3)“我做得怎样”(4)“我做对了吗”(5)“我做对了就奖励自己”。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是要提示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想?怎样做?这些提示有助于矫正学生交往中的冲动行为。实际上这就是引导个体借助其内隐言语对自己外显的交往行为认知指导和调节。
  社交技能行为训练的基本思路是:让儿童学习新的社交行为,或者实施某种偶连奖励来提高所需社交行为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不良社交行为的发生。使用五步反应提示法时,常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训练效果,如“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即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果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遇到矛盾,都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心就容易想到一起,劲往一处使。同学间心理位置的互换,是同情、理解的重要方式。与长辈之间进行“角色心理互换”,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因此,在社区服务中学会使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与同龄人和长辈们交往的能力。
  三、培養社区服务与学生交往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社区服务活动的创设,更多地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的交往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使儿童的社会性得到逐步发展。
  我们这项研究的实施对象是六(3)班及五(1)班学生,打破了班级与
  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界限,重新组合社区假日小队,由学生们评选社区假日小队长,并为小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具体活动方法:
  1、教师对小队长进行“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法”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的培训。
  2、第一次小队活动内容定为由小队长向组员进行“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法”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的培训。
  3、各小队根据本小队所在区域及学生特点制定社区服务内容。
  以个人为单位的服务内容可以是: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与爸爸、妈妈主动谈心;为老人收拾房间;陪老人聊天等。
  以小队为单位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是:清理小广告;捡白色垃圾;擦健身器材;当一日小报童等。
  4、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运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法”与不同年级的同学和长辈们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注重搜集资料,善于发现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5、一个月汇报一次心得体会,内容包括:
  (1)与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做服务活动时,我是怎样与他们交流与合作的。
  (2)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什么?
  (3)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我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时,他们对我的态度如何?
  (5)我是怎样与爸爸、妈妈主动谈心的,我的感受是什么?
  (6)在与爸爸、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7)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是什么?
  (8)在和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是什么?
  (9)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存在哪些问题?
  同学们可任选题目进行交流,谈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说出自己的困惑与不解,找到经验与不足,学会运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去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这样的设计、安排为他们提供了与不同年龄层次间的交往机会,更多地满足了学生异年龄之间的交往需要。
  在进行“社区内回收废旧电池”和“捡白色垃圾”这两项活动时,我们依照计划,到达指定地点后,把30名学生分成3支小队(五六年级学生穿插分),每支小队选出2名队长。有2支小队先捡白色垃圾,1支小队去收废旧电池,每支小队轮流活动,限时10分钟。学生们在社区内行动起来,一队和二队的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大塑料口袋,拿着夹子、镊子等工具,像寻宝似的在花丛中、绿地上、树坑里仔细地搜寻着,很快,他们的塑料袋都鼓了起来。学生们通过合作,愉快地完成了任务。三队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三一群,两一伙地到社区内各个单元去回收废旧电池,有些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从家里找出了积攒起来的废旧电池;但也有的居民态度十分恶劣,不耐烦地把他们轰走。轮到其他小队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活动结束后,辅导员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这次活动的感受记录下来,并针对发生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在这次活动中,合作成为学生们的真正需要,学生们在多种探索中悟出了合作的意义,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在合作中促进了学生们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清洁和维修公共设施”这项活动看起来简单,但干起来又难又乏味。在寒冷的天气里,学生们一点一点地把各种公共设施上的污垢清洗干净,特别是那些小广告留下的痕迹,十分顽固,这时,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开始放弃了,干脆坐到了一边,六年级的学生依然努力地坚持着,渐渐地,那些坐着的学生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继续完成着任务------
  “当一日小报童”是学生们非常渴望的活动,老师买了15份北京晚报,分发给小队的学生们,让他们从学校出发,一直到劲松中街,这一路下来,有的学生很快卖掉了手中的报纸,有的学生直到回到学校还没有卖出去,学生们共卖出报纸13张,他们初次合作,初次与陌生人交往感觉还不错。不过也有尴尬的事情发生,有的行人以为报纸是赠送的,就伸手过来拿,一听说要钱就不买了。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与陌生人交往有时也很不容易,很苦恼自己的报纸卖不出去,但可喜的是,他们可以从那些交往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学到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这对他们提高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服务对于五年级学生交往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六年级学生仅在交往态度上有着明显转变。从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在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分享有关的知识,与同伴商议、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但因六年级学生相对有着较五年级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交往的技能技巧,五年级学生能从和六年级学生的交往中进行模仿、汲取经验,加之六年级学生对五年级学生的友好态度,使五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提高,更在与六年级学生的交往中获得更多的交往经验,习得更好的交往技能,因此在社区服务中对五年级学生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六年级学生在与五年级学生的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由此可见,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交往能力上就会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促进和提高。
  (三)个人社区服务的内容扩大了学生们交往的群体,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我们社区服务项目中,有一项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服务内容,即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与爸爸妈妈主动谈心;为老人收拾房间;陪老人聊天等。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些学生对家长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有的学生嫌自己的家长太唠叨,没完没了地嘱咐这、嘱咐那,好像自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无论学生怎样努力,家长总是不满意,学生因此很苦恼;还有的家长不正视自己的孩子,总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永远看不到孩子的优点,造成了与孩子之間的关系十分紧张------分析了各种原因后,我们要求各小队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给这些学生,经过探讨、商议后,他们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1、从我做起,在节假日或爸爸妈妈生日时送上小礼物或祝福的话,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让爸爸妈妈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懂事了,有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了,请爸爸妈妈少一些唠叨、多一些指导与鼓励。
  2、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一些真实想法,希望父母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多一些支持与理解。
  3、要求与家长心平气和地谈一次话,说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告诉家长自己会努力改正缺点,但要求家长多帮助自己,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比,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学生们试着用这些方法与长辈们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学生们自信心的增强,与长辈们的交往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四)通过个案的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们的交往能力
  在我们社区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个案一:六(3)班的小旭同学,在回收废旧电池时,与居民发生了矛盾,原因是有一位叔叔说:“给他点儿得了。”态度很不友好,小旭同学一气之下把电池全扔在了楼道内。
  个案二:五(1)班的小贤同学,在擦健身器材时,把另一名六年级的同学赶开,自己一个人擦健身器材,不与他人共同完成。
  结合以上两个个案,学生们展开了交流,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针对个案一采用“角色心理互换法”
  他们分析了产生这件事的原因:有可能我们去的时间不合适,打扰了别人休息;也许他正有什么烦心事,正好被我们赶上;也许他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不管出于哪种原因,我们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不会气恼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影响了彼此的关系。
  2、针对个案二采用“五步反应提示法”
  他们认为小贤同学的行为决非偶然,她平时就缺少与人合作的经验,性格较
  孤僻,因此采用“五步反应提示法”来解决是非常有效的。
  老师对他们的分析十分赞同,并鼓励学生们在今后活动时多运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列的活动结束了,学生们都说:开展社区活动,朋友变多了,活动的内容、地点也多了,空间大了,摆脱了校内活动受内容和场地的限制,活动的随意性大了,发挥的余地也大了。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向往社区活动的,社区活动对他们来说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实,学校开展社区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与同学的接触中,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找不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在学校交不到好朋友,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做自己,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寻找最好的自己。同时去发现同学的有点,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从而寻找到最好的朋友。  关键词:最好的;自己;文明礼仪  要想交到好朋友,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对
期刊
摘要: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負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与学生跳起爱的华尔兹,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爱;理解
期刊
辅导目标  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追寻快乐的愿望同时也有能够自律的能力。在生活中,平衡二者的关系很重要。人既不能一味的追求完美,过于苛责自己,也不能一味的由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做事,这两种行动都将产生不良后果。应该权衡现实的情况做出恰当选择。  主要人物简介  主角:高一学生,正面临一个写剧本的任务  本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一切活动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目标。  超我:人格结构的
期刊
摘要:有序品格即井然有序做事,是我园自主性课程研究中的必要阶段,虽然幼儿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是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序品格涵盖面很广,不仅包括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包含做事的态度,更是我们与人、事、物和谐相处的秘诀。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有序品格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地才有意义。  关键词:有序品格;培养;策略;研究  教师们对有序品格具体行为表现重新进行了
期刊
摘要:一位著名的雕刻大师说:“任何一块玉都可以雕刻成一件艺术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同样一个信念:“认为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把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锁。1,塑形象,2,真赞赏,3,你最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性别、爱好、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去“开锁”。  关键词:塑形象;真赞赏;你最行  一位著名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发现,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课堂管理更高效便捷,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养成。并重点论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课堂管理  一、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为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6年公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从事听障儿童康复教工作时间达2年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干预指导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发现:1.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教师指导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2.教师干预方案不能提高被拒绝儿童的交往主动性,但能增加交往回合数和交往的积极结果;3.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被拒绝儿童在同伴团体中的接纳度。  关键词:教师干预;被拒绝儿童;听力障碍;同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与学生之间的3个真实事件为背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每一位学生行为背后都是有其原因的,每位学生的遗传因素与后天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当学生做出了异于常人的行为时,先不要着急,静静的陪伴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努力创设心理环境,从尊重、关爱、理解、帮助等多种角度去感化困难学生,促进促进困难学生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学生评价机制,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的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真切切地、细微地记录下孩子成长中的足迹和快乐,我们教师要用好它,它是我们的好帮手,让它给
期刊
摘要:本文以1名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为案例,班级管理中从病理性基础、家庭教育中的迷茫和缺失、个性因素等原因入手,以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积极构建“我是谁”的自我认知、针对性的行为训练促进感觉统合、巧借时机树立秩序意识为教育方法,使得该生在身体协调能力、规则秩序感、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班级管理;信任;博爱  一.案例背景  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