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国主义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历史教育工作者可有的放矢地利用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塑造,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爱国主义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指导了广大历史教师教学的思想教育方向。在中学各学科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那么,何谓爱国主义呢?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一个人只有对祖国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中,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多变,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难发现,从古到今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都是爱国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为适应历史发展潮流而勇于变革的商鞅;汉代为民族团结而出使西域的张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陈毅;还有毛泽东、邓小平、雷锋……这些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不论是布衣黔首,还是王侯将相,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凭借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中华民族的探索自强中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赞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把这些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中竖起品格高尚的榜样旗帜,以高尚品格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启迪学生的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传统,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爱国奋进的人生理想,为学生中学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
二、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是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组成的历史知识体系,正是由于这些有情有节的历史事件才使历史教材与枯燥无味无缘,使再现历史的教材在学生面前变得鲜活、有吸引力。在教材中,历史事件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俯拾皆是。如明代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说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肺腑之言,其爱国情怀既现于言词,又亲身践行;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已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充当了爱国运动的急先锋,发起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帝运动,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报国情怀是我们今天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抗日战争时期,“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国共两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进行全民族抗战,全国上上下下处处书写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敌的不朽诗篇,名垂青史;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这明显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高瞻远瞩,锐意进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置首位,与时俱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续写祖国壮丽的新篇章,诠释着一种高尚的爱国情结……纵横古今中外,历史教材中蕴存着丰富的爱国事迹,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渲染爱国主义内容,引领学生从这些具体历史事件中受到熏陶,感悟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润物细无声”中滋长爱国情。
三、通过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遗迹就是凝固的历史。教师可利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参观平潭丘壳头文化遗迹,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反映了福建先民从新石器进入青铜时代的历史历程。可让学生从中了解平潭本土的先民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感受祖先的坚强与伟大,让学生对脚下这块世代生衍繁息的土地的悠久历史,产生崇高的自豪感。通过讲解现代科学发现丘壳头文化与台湾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阻绕统一的力量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统一是两岸华人共有的梦想,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海峡号”直航台湾就是一个航标,两地同宗同祖,血浓于水。通过身边的史料感性教育学生,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步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可带领学生参观平潭岛上各处的防空洞,从中理解祖国统一的艰巨性、必然性。教育学生作为一位中学生,维护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团结是自己的义务,更是责任,教育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周边地区的历史遗迹,如林祥谦烈士陵园、林则徐故居、马尾造船厂、严复故里、三坊七巷等,这些都可联系历史教材上的近代史知识,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在百年屈辱中,面对民族危亡,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做出的不懈努力,使历史教学从书本转移到现实中,感受一场感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安定来之不易,不但要倍感珍惜,而且应该为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明天的爱国篇章。利用身边的历史遗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无疑比枯燥说教来得印象深刻,具有重大的具体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遗迹,如秦始皇陵、长城等,这些历史遗迹不但使历史教学变得鲜活起来,而且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祖国母亲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产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进而对现实和未来充满自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通过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利用课内教学外,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在学生亲力亲为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成立历史课外兴趣小组,探究从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前仆后继、奋斗不息。还可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特色墙报、歌咏比赛、历史小报编辑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以查找、筛选、编辑、理解、讨论等方式接触“爱国主义”,不但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而且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历史真实,体验历史知识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诱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体验尊重学生的才能和个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自我素养中的爱国情结。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学通过讲授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然,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只有全面发现课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才能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白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2]张志银.浅谈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网络财富,2010.7.
[3]卢秋兰.试论历史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党史文苑,2009.12.
[4]李志芳.将爱国主义贯穿于历史教学.长治学院学报,2008.12.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塑造,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爱国主义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指导了广大历史教师教学的思想教育方向。在中学各学科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那么,何谓爱国主义呢?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一个人只有对祖国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中,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多变,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难发现,从古到今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都是爱国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为适应历史发展潮流而勇于变革的商鞅;汉代为民族团结而出使西域的张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陈毅;还有毛泽东、邓小平、雷锋……这些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不论是布衣黔首,还是王侯将相,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凭借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中华民族的探索自强中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赞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把这些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中竖起品格高尚的榜样旗帜,以高尚品格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启迪学生的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传统,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爱国奋进的人生理想,为学生中学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
二、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是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组成的历史知识体系,正是由于这些有情有节的历史事件才使历史教材与枯燥无味无缘,使再现历史的教材在学生面前变得鲜活、有吸引力。在教材中,历史事件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俯拾皆是。如明代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说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肺腑之言,其爱国情怀既现于言词,又亲身践行;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已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充当了爱国运动的急先锋,发起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帝运动,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报国情怀是我们今天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抗日战争时期,“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国共两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进行全民族抗战,全国上上下下处处书写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敌的不朽诗篇,名垂青史;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这明显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高瞻远瞩,锐意进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置首位,与时俱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续写祖国壮丽的新篇章,诠释着一种高尚的爱国情结……纵横古今中外,历史教材中蕴存着丰富的爱国事迹,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渲染爱国主义内容,引领学生从这些具体历史事件中受到熏陶,感悟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润物细无声”中滋长爱国情。
三、通过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遗迹就是凝固的历史。教师可利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参观平潭丘壳头文化遗迹,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反映了福建先民从新石器进入青铜时代的历史历程。可让学生从中了解平潭本土的先民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感受祖先的坚强与伟大,让学生对脚下这块世代生衍繁息的土地的悠久历史,产生崇高的自豪感。通过讲解现代科学发现丘壳头文化与台湾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阻绕统一的力量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统一是两岸华人共有的梦想,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海峡号”直航台湾就是一个航标,两地同宗同祖,血浓于水。通过身边的史料感性教育学生,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步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可带领学生参观平潭岛上各处的防空洞,从中理解祖国统一的艰巨性、必然性。教育学生作为一位中学生,维护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团结是自己的义务,更是责任,教育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周边地区的历史遗迹,如林祥谦烈士陵园、林则徐故居、马尾造船厂、严复故里、三坊七巷等,这些都可联系历史教材上的近代史知识,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在百年屈辱中,面对民族危亡,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做出的不懈努力,使历史教学从书本转移到现实中,感受一场感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安定来之不易,不但要倍感珍惜,而且应该为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明天的爱国篇章。利用身边的历史遗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无疑比枯燥说教来得印象深刻,具有重大的具体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遗迹,如秦始皇陵、长城等,这些历史遗迹不但使历史教学变得鲜活起来,而且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祖国母亲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产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进而对现实和未来充满自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通过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利用课内教学外,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在学生亲力亲为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成立历史课外兴趣小组,探究从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前仆后继、奋斗不息。还可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特色墙报、歌咏比赛、历史小报编辑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以查找、筛选、编辑、理解、讨论等方式接触“爱国主义”,不但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而且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历史真实,体验历史知识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诱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体验尊重学生的才能和个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自我素养中的爱国情结。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学通过讲授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然,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只有全面发现课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才能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白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2]张志银.浅谈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网络财富,2010.7.
[3]卢秋兰.试论历史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党史文苑,2009.12.
[4]李志芳.将爱国主义贯穿于历史教学.长治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