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现在提倡绿色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回归自然,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愉快地获得知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现就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每次接到新的班级,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为什么有些学生读的书不少,但实际收获并不大,其原因是不会读书,即不知如何学习和吸收知识。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影,因而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名言流传。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时间一久,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词语笔记。要正确使用语言,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首先要对语言积累储存,没有丰厚的储存,就谈不上正确使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中对一些好的字词、成语,随手记一记,勤收集勤积累,时间长了,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难怪冰心把占有词汇比作自己的“存款折子”,认为“存折上的财富愈多,手头愈宽裕,用起来就愈方便”。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可分类记下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它能使书中本来无法碰到一起的段落连接起来,重新组成文章。当连贯地读这些来源不同的片断时,便会有新的发现。另外,由于摘抄者的欣赏,它很容易成为摘抄者思想的一部分。第三种是心得笔记。
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片断或成篇均可。教育学生读书时要养成眉批和写心得的习惯,写多了,积累多了,时常会产生新的思想认识,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二、阅读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同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但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的活动。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接受了这份礼物,就应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认识历史,审视历史文化。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位。最后,以读为乐。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受到了成功的鼓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得到挖掘,便领悟到阅读的乐趣。
四、对阅读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阅读评价中,我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展评课外阅读读后感。我让学生选出最得意的读后感,通过出板报、发表在班刊的方式给予表扬、奖励。2.交流心得。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读课外书,除了每周三节阅读课外,我们学校还每天中午还拿出20分钟的时间作为全校统一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每周星期一,我便拿出中午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上一周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佳作欣赏。如果哪位学生在读到了名篇佳作,可以随时向同学们推荐,引领全班同学阅读。4.阅读竞赛。每月举行一次阅读竞赛,内容包括名言警句的积累、古诗词及优美句段的背诵、写读后感比赛等,这样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尊、自信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自我价值观。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每次接到新的班级,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为什么有些学生读的书不少,但实际收获并不大,其原因是不会读书,即不知如何学习和吸收知识。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影,因而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名言流传。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时间一久,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词语笔记。要正确使用语言,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首先要对语言积累储存,没有丰厚的储存,就谈不上正确使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中对一些好的字词、成语,随手记一记,勤收集勤积累,时间长了,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难怪冰心把占有词汇比作自己的“存款折子”,认为“存折上的财富愈多,手头愈宽裕,用起来就愈方便”。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可分类记下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它能使书中本来无法碰到一起的段落连接起来,重新组成文章。当连贯地读这些来源不同的片断时,便会有新的发现。另外,由于摘抄者的欣赏,它很容易成为摘抄者思想的一部分。第三种是心得笔记。
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片断或成篇均可。教育学生读书时要养成眉批和写心得的习惯,写多了,积累多了,时常会产生新的思想认识,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二、阅读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同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但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的活动。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接受了这份礼物,就应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认识历史,审视历史文化。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位。最后,以读为乐。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受到了成功的鼓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得到挖掘,便领悟到阅读的乐趣。
四、对阅读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阅读评价中,我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展评课外阅读读后感。我让学生选出最得意的读后感,通过出板报、发表在班刊的方式给予表扬、奖励。2.交流心得。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读课外书,除了每周三节阅读课外,我们学校还每天中午还拿出20分钟的时间作为全校统一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每周星期一,我便拿出中午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上一周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佳作欣赏。如果哪位学生在读到了名篇佳作,可以随时向同学们推荐,引领全班同学阅读。4.阅读竞赛。每月举行一次阅读竞赛,内容包括名言警句的积累、古诗词及优美句段的背诵、写读后感比赛等,这样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尊、自信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自我价值观。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