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
过去,在学校里一谈到学习,总认为是学生的是。如今,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更应该学习。不断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
基础教育领域在飞速地发生着变化!
1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砝码,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需要促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2教育目标在变。教育目标从片面最求升学率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转变。
3课程在变。新的课程体系在结构上更为均衡化、综合化、现代化,课程内容更趋向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功能更强调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课程的实施更注重主动参与、探究发展、合作交流,课程管理更讲求灵活性、层次性、适应性,评价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过程化特征。
4课堂在变。从“满堂灌”向主动、生动、自主学习转变。
5师生关系在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面对基础教育的诸多变化,单凭学历教育获取的营养难以支撑教育的全过程。学什么?怎么学呢?这是不少青年教师常问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到学习策略。我向青年教师推荐的学习策略是:基本理论务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
专业知识是教师外在美的依托,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科学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青年教师应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以及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这将会受益匪浅。
二、实践——教师即研究者
教育是一門艺术,教学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很注重学习基础上的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在听课时,我常发现有些教师只会照搬教案,生硬乏味,学生一点不来劲。症结在哪里呢?关键是缺乏研究,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教学;也就没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近几年来,我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其核心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与探讨,以案例形式反映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同伴互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授课技巧。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有条件的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做课题。教育科研必须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铺垫,有较杂实的学术功底。我们不强求每位教师都去做课题、搞研究,教育科研是一项“自选动作”,学校有组织地让有条件的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不在于“深”,能“实”则灵,不搞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否则教育科研就会失去时效性。
三、反思——克服职业倦怠感
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各个层面来看,不能有效应对压力是主要原因,个人的情绪、期望、信念和归因倾向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有些教师自我期望值过高,刻意追求完善,忽略社会因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理想幻灭,精神沮丧。
如何摆脱职业倦怠?首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生命,有了这个信念才能产生坚韧不拔和无穷的力量。其次,要以达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即实现自尊、自主、自我。第三,要补充教育哲学资源,加强哲学修养。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可以促使你独立思考,“跟自己较劲”。做人难,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更难!
教师是一个十分注重精神享受的群体。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价值尊严,让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要建设人文校园,全面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时时处处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在一所学校里,要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释放出生命的最大潜能。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走教师发展学校之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要引导教师走上“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去摆脱职业倦怠。
过去,在学校里一谈到学习,总认为是学生的是。如今,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更应该学习。不断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
基础教育领域在飞速地发生着变化!
1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砝码,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需要促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2教育目标在变。教育目标从片面最求升学率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转变。
3课程在变。新的课程体系在结构上更为均衡化、综合化、现代化,课程内容更趋向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功能更强调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课程的实施更注重主动参与、探究发展、合作交流,课程管理更讲求灵活性、层次性、适应性,评价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过程化特征。
4课堂在变。从“满堂灌”向主动、生动、自主学习转变。
5师生关系在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面对基础教育的诸多变化,单凭学历教育获取的营养难以支撑教育的全过程。学什么?怎么学呢?这是不少青年教师常问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到学习策略。我向青年教师推荐的学习策略是:基本理论务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
专业知识是教师外在美的依托,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科学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青年教师应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以及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这将会受益匪浅。
二、实践——教师即研究者
教育是一門艺术,教学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很注重学习基础上的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在听课时,我常发现有些教师只会照搬教案,生硬乏味,学生一点不来劲。症结在哪里呢?关键是缺乏研究,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教学;也就没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近几年来,我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其核心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与探讨,以案例形式反映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同伴互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授课技巧。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有条件的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做课题。教育科研必须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铺垫,有较杂实的学术功底。我们不强求每位教师都去做课题、搞研究,教育科研是一项“自选动作”,学校有组织地让有条件的教师承担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不在于“深”,能“实”则灵,不搞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否则教育科研就会失去时效性。
三、反思——克服职业倦怠感
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各个层面来看,不能有效应对压力是主要原因,个人的情绪、期望、信念和归因倾向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有些教师自我期望值过高,刻意追求完善,忽略社会因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理想幻灭,精神沮丧。
如何摆脱职业倦怠?首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生命,有了这个信念才能产生坚韧不拔和无穷的力量。其次,要以达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即实现自尊、自主、自我。第三,要补充教育哲学资源,加强哲学修养。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可以促使你独立思考,“跟自己较劲”。做人难,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更难!
教师是一个十分注重精神享受的群体。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价值尊严,让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要建设人文校园,全面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时时处处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在一所学校里,要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释放出生命的最大潜能。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走教师发展学校之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要引导教师走上“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去摆脱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