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山市红色文化丰富,将本土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文化载体、传播途径,引导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黄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化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成果的总和。[1]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枯燥缺乏生动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认识不深,这既不利于课程的开展也对削弱了教学效果。因地制宜的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感、吸引力和渗透力。
一、黄山市红色文化概况
(一)徽州区新5261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荫山巷的金家大院,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1995年,军部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二)黟县柯村暴动旧址
柯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1934年10月在柯氏宗祠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成功的进行了轰动全国的“柯村暴动”,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方志敏率领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提供了后勤补给保障工作,柯村皖南苏维埃政府为闽浙赣土地斗争史乃至中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现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谭家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建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1934年12月以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先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打了一场恶战,谭家桥战役规模虽不大,但意义深远,甚至一直能影响到后来解放战争中共中央的一些重大战略决策。谭家桥现为黄山市著名的红色文化基地。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思想引领,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程度,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产生自豪感,坚定学生政治立场,强化政治自信,从而激发大学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锻造大学生艰苦朴素的奋斗意志、培养大学生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
(二)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内容多元性
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精神等内容是在具体革命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既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又与具体实践相印证,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加強思政教育内容多元性,进而加强思政课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三)传扬红色文化,提高思想免疫力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革命精神与奋斗目标,促使其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中,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
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育人效果,必须从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优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三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赋予传统教育方式新的视角和理念,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做到真信真学,真学真懂,教师要全面掌握红色事迹的背景,利用区域红色文化,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革命英雄榜样,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融入高校第二课堂
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亲身体验”的教育活动,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贯通,使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系统地开展体验式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以“真实触摸感教学”形式来感知传统书本中的政治思想洗礼,学校通过定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基地、出演红色舞台剧、组织红色主题演讲、诵读红色经典、举办红歌大合唱等活动。
(三)融入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浸润作用,以多样化特色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在校园活起来。积极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橱窗、校园的景观、教室的布置等资源,通过外在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校园文化节、红色电影放映周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内心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四)打造红色文化网络阵营
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突破了信息传播时空的限制,互联网“短、平、快”的传播特点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新课堂”从创建红色网站并提升其吸引力,将红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交互式、全息式融入红色文化传播,使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利用“微”平台,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五)坚持实践育人,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充分开发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加强与红色资源保护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自主学习、考察和调研活动,开展暑期三下乡以及千名大学生服务家乡计划等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自觉把红色理论学习落实到日常的生活行为实践之中,自觉认识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伟大使命,做新时代合格的红色传人。
四、结语
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蕴含着人、事、物、魂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参考文献
[1]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6):73-75.
[2]戴苏杭.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以茅山新四军红色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20(14):169-170+177.
[3]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5-76.
[4]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75.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黄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化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成果的总和。[1]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枯燥缺乏生动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认识不深,这既不利于课程的开展也对削弱了教学效果。因地制宜的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感、吸引力和渗透力。
一、黄山市红色文化概况
(一)徽州区新5261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荫山巷的金家大院,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1995年,军部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二)黟县柯村暴动旧址
柯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1934年10月在柯氏宗祠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成功的进行了轰动全国的“柯村暴动”,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方志敏率领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提供了后勤补给保障工作,柯村皖南苏维埃政府为闽浙赣土地斗争史乃至中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现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谭家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建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1934年12月以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先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打了一场恶战,谭家桥战役规模虽不大,但意义深远,甚至一直能影响到后来解放战争中共中央的一些重大战略决策。谭家桥现为黄山市著名的红色文化基地。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思想引领,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程度,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产生自豪感,坚定学生政治立场,强化政治自信,从而激发大学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锻造大学生艰苦朴素的奋斗意志、培养大学生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
(二)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内容多元性
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精神等内容是在具体革命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既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又与具体实践相印证,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加強思政教育内容多元性,进而加强思政课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三)传扬红色文化,提高思想免疫力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革命精神与奋斗目标,促使其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中,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
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育人效果,必须从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优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三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赋予传统教育方式新的视角和理念,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做到真信真学,真学真懂,教师要全面掌握红色事迹的背景,利用区域红色文化,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革命英雄榜样,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融入高校第二课堂
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亲身体验”的教育活动,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贯通,使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系统地开展体验式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以“真实触摸感教学”形式来感知传统书本中的政治思想洗礼,学校通过定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基地、出演红色舞台剧、组织红色主题演讲、诵读红色经典、举办红歌大合唱等活动。
(三)融入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浸润作用,以多样化特色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在校园活起来。积极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橱窗、校园的景观、教室的布置等资源,通过外在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校园文化节、红色电影放映周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内心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四)打造红色文化网络阵营
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突破了信息传播时空的限制,互联网“短、平、快”的传播特点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新课堂”从创建红色网站并提升其吸引力,将红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交互式、全息式融入红色文化传播,使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利用“微”平台,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五)坚持实践育人,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充分开发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加强与红色资源保护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自主学习、考察和调研活动,开展暑期三下乡以及千名大学生服务家乡计划等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自觉把红色理论学习落实到日常的生活行为实践之中,自觉认识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伟大使命,做新时代合格的红色传人。
四、结语
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蕴含着人、事、物、魂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参考文献
[1]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6):73-75.
[2]戴苏杭.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以茅山新四军红色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20(14):169-170+177.
[3]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5-76.
[4]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