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并从文言文的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综观近年来的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文言文所占分数为6—16分,占试卷总分的5%—13%左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复习的策略、方法,以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笔者认为文言文的复习必须重视教材,以本为纲,才是文言文复习的要旨;立足根本,夯实基础,才是文言文复习的可行之法。
一、钻研教材,紧扣要点
文言文复习的要旨,即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 之”“ 于”)的含义。叶圣陶同志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获……,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很浅近,但是最根本的。”叶圣陶同志的话是针对古今所有的文学作品而言的,对于文言文复习而言,更是如此。“中学古诗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独立阅读浅近的古诗文的能力,古文重在字、词、句、篇的讲解,即重在词句和篇章的阅读训练。”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词义的理解等语言基础工作在文言文复习中的重要性。如果忽视或离开了最基本的词义理解,那么文言文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本。因此,作为初三教师,更应想办法,强化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对于指定中考的重点篇目,要篇篇熟烂于心,倒背如流。然后,逐词逐句翻译理解,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一定要落到实处,只有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熟练把握,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文意。这样,有了扎实的古文功底,在中考场上,学生就能应对自如。
1.文言实词的积累
(1)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而已,即甲等于乙,这两个字就是通假字。语文版7-9年级教材中的常见的通假字有:说—悦,罔—惘,扳—攀,帖—贴,火—伙,杓—勺,阙—缺,坐—座,见—现,曾—增,衡—横,拂—弼,垅—垄,具—俱,要—邀,反—返,惠—慧,亡—无,食—饲,邪—耶,材—才,徧—遍,还—旋。
(2)一词多义。
故:①原因,缘故。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所以,因此。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许:①表数目不确定。如: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②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间: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以:①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凭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清:①清澈。如: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②冷清,凄清。如: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③清波。如:回清倒影。《三峡》
谋:①商量。如: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②谋划。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长:①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③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④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⑥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或:①有人。如:或以钱币丐之。《伤仲永》②有时。如: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策:①用鞭子打。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② 马鞭子。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3)古今异义。词语,古义、今义,出处。
鄙:目光短浅、粗俗,轻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涕:眼泪 鼻涕。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毒:怨恨,有害物质。如:又安敢毒邪——《捕蛇者说》
(4)词性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打。《马说》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三峡》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 ——奔:奔驰的马。《三峡》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灵。《陋室铭》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⑤名词用作状语。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蜿蜒那样。《小石潭记》⑥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理相待。《伤仲永》⑦ 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言虚词的积累
文言文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但也偶有出现,如江苏省2005年中考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之”。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虚词有:“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为、者、乎、焉、因”等。
3.文言句式的积累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有时也用“为”“乃”“则”表示,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加上判断词“是”。
(2)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古汉语多用“为……所……”、 “于”、“被”等来表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也有不借助被动词,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动。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倒装句。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又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掌握课文基本篇目的重点实词、虚词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归纳总结,即对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含义的归类整理。对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也要做这类工作。
这一归类整理,较复杂的实词、虚词用法也变得清晰明了。通过分析归类总结,掌握其规律,举一反三。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段,我们都能完整解答。
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区别,最要紧的还在多对比、多归纳……”的确,当我们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掌握之后,就应该精选文段、比较阅读、适度迁移。更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兴起的文言文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增长才干。只要不断地尝试对比阅读,就能让学生从对比中学会思考,从对比中学会学习,从对比中悟破“天机”,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查漏补缺,回归文本
学生在进行语段训练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这个语段中涉及到的实词、虚词会做,但换到另一个语段中就不会运用了。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复习的不深入、不到位,对知识的掌握不会追根溯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查漏补缺、回归文本。因此,在迁移训练时,如果遇到某一文言实词或虚词的理解不到位,应迅速回归文本,找出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或用法,进行分析归类整理。这样“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自然高。
从近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涉及的课文篇目可以看出:文言文考察的立足点是课文。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其核心是对文意的理解。文意理解的关键是对常见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必须要以教材为主,文本是核心,处处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的实词、虚词的把握,以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为主来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和鉴赏。对教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知识,而且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再辅之以一定的应试技巧,学生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笔者认为文言文的复习必须重视教材,以本为纲,才是文言文复习的要旨;立足根本,夯实基础,才是文言文复习的可行之法。
一、钻研教材,紧扣要点
文言文复习的要旨,即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 之”“ 于”)的含义。叶圣陶同志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获……,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很浅近,但是最根本的。”叶圣陶同志的话是针对古今所有的文学作品而言的,对于文言文复习而言,更是如此。“中学古诗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独立阅读浅近的古诗文的能力,古文重在字、词、句、篇的讲解,即重在词句和篇章的阅读训练。”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词义的理解等语言基础工作在文言文复习中的重要性。如果忽视或离开了最基本的词义理解,那么文言文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本。因此,作为初三教师,更应想办法,强化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对于指定中考的重点篇目,要篇篇熟烂于心,倒背如流。然后,逐词逐句翻译理解,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一定要落到实处,只有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熟练把握,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文意。这样,有了扎实的古文功底,在中考场上,学生就能应对自如。
1.文言实词的积累
(1)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而已,即甲等于乙,这两个字就是通假字。语文版7-9年级教材中的常见的通假字有:说—悦,罔—惘,扳—攀,帖—贴,火—伙,杓—勺,阙—缺,坐—座,见—现,曾—增,衡—横,拂—弼,垅—垄,具—俱,要—邀,反—返,惠—慧,亡—无,食—饲,邪—耶,材—才,徧—遍,还—旋。
(2)一词多义。
故:①原因,缘故。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所以,因此。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许:①表数目不确定。如: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②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间: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以:①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凭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清:①清澈。如: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②冷清,凄清。如: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③清波。如:回清倒影。《三峡》
谋:①商量。如: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②谋划。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长:①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③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④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⑥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或:①有人。如:或以钱币丐之。《伤仲永》②有时。如: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策:①用鞭子打。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② 马鞭子。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3)古今异义。词语,古义、今义,出处。
鄙:目光短浅、粗俗,轻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涕:眼泪 鼻涕。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毒:怨恨,有害物质。如:又安敢毒邪——《捕蛇者说》
(4)词性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打。《马说》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三峡》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 ——奔:奔驰的马。《三峡》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灵。《陋室铭》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⑤名词用作状语。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蜿蜒那样。《小石潭记》⑥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理相待。《伤仲永》⑦ 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言虚词的积累
文言文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但也偶有出现,如江苏省2005年中考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之”。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虚词有:“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为、者、乎、焉、因”等。
3.文言句式的积累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有时也用“为”“乃”“则”表示,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加上判断词“是”。
(2)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古汉语多用“为……所……”、 “于”、“被”等来表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也有不借助被动词,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动。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倒装句。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又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掌握课文基本篇目的重点实词、虚词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归纳总结,即对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含义的归类整理。对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也要做这类工作。
这一归类整理,较复杂的实词、虚词用法也变得清晰明了。通过分析归类总结,掌握其规律,举一反三。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段,我们都能完整解答。
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区别,最要紧的还在多对比、多归纳……”的确,当我们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掌握之后,就应该精选文段、比较阅读、适度迁移。更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兴起的文言文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增长才干。只要不断地尝试对比阅读,就能让学生从对比中学会思考,从对比中学会学习,从对比中悟破“天机”,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查漏补缺,回归文本
学生在进行语段训练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这个语段中涉及到的实词、虚词会做,但换到另一个语段中就不会运用了。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复习的不深入、不到位,对知识的掌握不会追根溯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查漏补缺、回归文本。因此,在迁移训练时,如果遇到某一文言实词或虚词的理解不到位,应迅速回归文本,找出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或用法,进行分析归类整理。这样“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自然高。
从近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涉及的课文篇目可以看出:文言文考察的立足点是课文。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其核心是对文意的理解。文意理解的关键是对常见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必须要以教材为主,文本是核心,处处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的实词、虚词的把握,以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为主来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和鉴赏。对教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知识,而且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再辅之以一定的应试技巧,学生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