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三部曲》是奥尼尔进入创作成熟期的两部重要的反清教戏剧。在这两部剧中,奥尼尔巧妙地运用了叛逆的女性角色来诠释他的反清教束缚的思想,两组突出的对立象征,即石头房子对应榆树,孟南房子对应幸福岛屿,暗示了清教父权制与人性欲望的冲突。
关键词:奥尼尔;清教主义;欲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5-02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清教主义对踏上美洲大陆的早期移民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教主义主要包含五大信条,即性恶说、上帝选民说、有限的赎罪、不可抗拒的恩典和“坚持不懈”的圣徒。随着19世纪中晚期清教主义的衰落与现代意识的发展,许多现代作家把反清教思想融入其创作之中。20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出一系列的反清教戏剧,结合社会背景精确地诠释了清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本文将详细解读他的两部典型反清教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三部曲》,重点分析贯穿这两部剧的两组相对象征。
一、清教文学传统与奥尼尔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
从文学传统上来看,象征主义是广泛运用于清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写作技巧。奥尼尔同时代的象征大师如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和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在其成名作《红字》和《白鲸》中就偏爱用象征意象阐释清教压制对人性的摧毁。在以新英格兰为背景的剧作中,奥尼尔擅长运用象征来营造压抑的清教家庭式氛围,因此常常出现许多鲜明生动的象征意象。象征可以是各种抽象概念物体,如设定的人物角色或颜色等。例如,这两部剧的家庭都是“被诅咒的”,强硬的清教父权动用权威来压制家庭的所有成员,尤其是像充满活力的女性克莉斯汀和爱碧,摒除她们的七情六欲,变成循规蹈矩的清教徒女性,使她们认为“适当的宠爱意味着要服适当的纪律”。在清教徒的社会里不需要监督,因为父权式社会就是最好的监督。在清教文化中,性爱意味着下贱、羞耻和原罪,成长于清教徒家庭的女性可接触到社交和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结婚后要服从清教家长的统治和安排,恪守妇道。在这两部剧作中,象征意义的舞台背景包括孟南大宅、石头房子、月光、午后、晚上、黎明,也包括如幸福岛屿、常出没于孟南大宅的鬼魂、墙上的肖像画、歌曲“Shenandah”等。在这两部剧中,他成功创作了两组重要的对立象征,即:石头房子与榆树,孟南大宅与幸福岛屿。
二、《榆树下的欲望》里的对立象征——石头房子与榆树
这部剧中,石头房子和榆树作为一组对立的象征而存在。从舞台布景设置来看,“屋顶上面的天空呈深红色,榆树绿荫正浓。树阴下那栋素色的农舍被夕照和绿荫衬托得格外醒目……客厅的百叶窗自始至终关着”。这里的清教氛围暗藏着股隐秘的欲望,石头房子则隐含象征清教束缚着人性。
建造房子的“石头”在这里有两种功用:(1)用于建造房屋;(2)用于压制教徒的意愿。美国的清教悲剧,正如奥尼尔许多剧作所描述的一样,第一种功用被第二种功用所替代。第一批到达马塞诸塞州海岸的清教徒们,用荒野上的石头建造供奉上帝的神龛;他们的后裔用像石头般的清教教条压制人的自然本能。圣经里的石头具有神性的含义:在旧约里,雅各布与上帝定契约,并以石头立碑。在《榆树下的欲望》里,石头被赋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含义,这自然让老凯勃特心生敬畏。实际上,石头房子象征清教家长式统治,通过攫取大量的地产和金钱,打造属于自己的王国。根据清教徒与上帝的契约论,他坚信自己与上帝立有契约,石头房子就是他供奉上帝的神龛。他时常引用圣经:“上帝是严厉的,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上帝是在石头上一在磐石上建立起圣殿的一根基在磐石上,我就在它里面!……这很辛苦,是上帝让我这么辛苦的。”这里的“严厉的上帝”代表着集金钱与财欲为一体的上帝,他鼓吹过分的物质欲望,清教徒的财富观被过分物质化。同时,在履行契约过程中,老凯勃特在自己身上实践了严酷的清教教条,艰苦劳作、厌恶安逸,他强迫儿子们在田园里面辛苦劳作,惹得儿子们怨气冲天,导致家庭不和睦。最后他因为儿子挑战他的清教父权,不懂得与上帝的契约而大发雷霆,他坚持财产不能跟信仰分开,通过分家想把三个儿子赶到别处去。而他娶爱碧不是出于爱情,是因为儿子不认同他的清教信仰,对三个儿子失望透顶,想让爱碧给他再生一个服从他意愿的孩子,让他跟上帝立约的“石头房子”可以代代相传。
榆树代表与石头房子相反的象征意义,其意象在剧中不断地重复出现。奥尼尔如是描述它:“那弯曲伸展的树枝覆盖着屋顶,既像在守卫它,又像在压制它,这两棵树的外表,使人感到一种不详的,充满嫉妒和企图征服一切的野性心理。”也许我们可以从剧中找到榆树的象征意义:
这就是大自然——它使万物生长——越长越茂盛——它也在你的心里燃烧……一直到你和它合成一体……—使你越长越高大——像棵树——像那两棵榆树一样……大自然征服了你。”爱碧指出自然生长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榆树一样,她预言到伊本最终将被自然征服,两人发展出的那种暧昧微妙的关系,源于他们都是如此接近大自然,是遵循本能而生存的人,所以榆树实际象征着人不可压抑的本能。榆树的象征意义正好是石头房子的对立,即自然本能VS清教家长统治。榆树意象也代表着一种被压抑被束缚的妇女形象,茂盛的榆树代表着自然的欲望,而石头房子的外表就像是“被感染了清教主义。
三、《悲悼三部曲》的对立象征——孟南大宅与幸福岛屿
关于《悲悼三部曲》的舞台布景,奥尼尔在剧作开头就指出:“除了第二部的一幕外,三部曲所发生的地点是在新英格兰的一个在滨海市镇的近郊,孟南住宅的内外。”孟南大宅的主人艾斯拉·孟南是一位将军,结婚已经20年了,却一直坚持清教徒的禁欲主义,他的妻子克莉斯汀韶华渐逝,生活苦闷难熬,最后决定放弃这种长期压抑的生活,跟情人卜兰特逃到一个叫做幸福的岛屿上去生活。只有在那里“距离罪恶被发现以前的乐园最近”,因为“孟南房子就像一座“坟墓”,孟南大宅的那个白色“就好像贴在清教徒灰色丑恶上的一个面具似的”。卜兰特深情地回忆着幸福岛:“云彩象山头上的茸絮,太阳使得你周身血液醉醺醺的,波涛打在礁石上,响起一片低吟,听来有如一支催眠曲。”莱维妮亚也认为:“幸福岛屿上的土著妇女发现了快乐的秘密,因为她们从未听说过恋爱会成为一种罪恶。”
孟南家族的人都渴望去遥远的“幸福岛屿”生活,憧憬着那儿的和平、关爱、和谐和性欲自由。幸福岛屿代表着自由和自由的欲望,这与新英格兰地区严酷的清教观是相悖的。当该剧的第三部《祟》开场时,莱维妮亚和弟弟奥林在幸福岛上待了一个月之久。莱维妮亚坦白说道:“我喜欢这岛屿,它让我精神愉悦。”因为她认为在那里,男女可以不分阶级和场合自由恋爱。而贯穿该剧三部曲的海岛是指“在别处”,在那里有着自由和美丽,与黑暗如牢房般的19世纪新英格兰清教环境相对应。莱维妮在幸福岛屿上看到的裸体土著则是异教徒的化身。奥尼尔是一位深受心理学权威弗洛伊德酒神理论的影响的作家,异教徒的快乐其实象征了酒神精神。在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节日会迎来庆祝酒神的狂欢节,人们在宴会上纵情欢乐,不顾理性。酒神精神代表着狂欢节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以及和非理性,跟节制内敛的清教教义水火不容。莱维妮为了讨好父亲孟南将军,外表上保持清教徒女性的装束,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大宅。她痛恨母亲,其实则是恨自己不能像母亲一样遵从自己的本性生活,恨她跟着情人私奔,过上了她内心渴望已久的自由生活。,莱维妮有几次都想回归本性,尤其在她爱上了母亲的情人却又求之不得时,每天度日如年。但是为了遵从父亲,又痛苦地伪装成父亲喜欢的模样,对反抗父亲的母亲冷嘲热讽,心怀恶意。她母亲为了私奔毒杀了父亲,莱维妮内心充满了仇恨,决心为父亲报仇,以维护清教父权。于是她教唆弟弟奥林替父报仇,杀死了克莉斯丁的情夫卜兰特,又逼他们的妈妈自杀,最后她惭愧内疚自闭终其一生。由此可见,清教父权的影响让孟南家族每一个人都不得善终。
在这部剧里,孟南大宅是清教的象征,而幸福岛屿则是反清教象征。奥尼尔笔下的典型反清教女性形象,不管是孟南大宅的克莉斯汀还是乡间田园的爱碧,带着酒神精神赋予旺盛力量和狂热,不顾生活中的痛苦和灾难,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和自由。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关键词:奥尼尔;清教主义;欲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5-02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清教主义对踏上美洲大陆的早期移民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教主义主要包含五大信条,即性恶说、上帝选民说、有限的赎罪、不可抗拒的恩典和“坚持不懈”的圣徒。随着19世纪中晚期清教主义的衰落与现代意识的发展,许多现代作家把反清教思想融入其创作之中。20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出一系列的反清教戏剧,结合社会背景精确地诠释了清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本文将详细解读他的两部典型反清教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三部曲》,重点分析贯穿这两部剧的两组相对象征。
一、清教文学传统与奥尼尔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
从文学传统上来看,象征主义是广泛运用于清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写作技巧。奥尼尔同时代的象征大师如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和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在其成名作《红字》和《白鲸》中就偏爱用象征意象阐释清教压制对人性的摧毁。在以新英格兰为背景的剧作中,奥尼尔擅长运用象征来营造压抑的清教家庭式氛围,因此常常出现许多鲜明生动的象征意象。象征可以是各种抽象概念物体,如设定的人物角色或颜色等。例如,这两部剧的家庭都是“被诅咒的”,强硬的清教父权动用权威来压制家庭的所有成员,尤其是像充满活力的女性克莉斯汀和爱碧,摒除她们的七情六欲,变成循规蹈矩的清教徒女性,使她们认为“适当的宠爱意味着要服适当的纪律”。在清教徒的社会里不需要监督,因为父权式社会就是最好的监督。在清教文化中,性爱意味着下贱、羞耻和原罪,成长于清教徒家庭的女性可接触到社交和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结婚后要服从清教家长的统治和安排,恪守妇道。在这两部剧作中,象征意义的舞台背景包括孟南大宅、石头房子、月光、午后、晚上、黎明,也包括如幸福岛屿、常出没于孟南大宅的鬼魂、墙上的肖像画、歌曲“Shenandah”等。在这两部剧中,他成功创作了两组重要的对立象征,即:石头房子与榆树,孟南大宅与幸福岛屿。
二、《榆树下的欲望》里的对立象征——石头房子与榆树
这部剧中,石头房子和榆树作为一组对立的象征而存在。从舞台布景设置来看,“屋顶上面的天空呈深红色,榆树绿荫正浓。树阴下那栋素色的农舍被夕照和绿荫衬托得格外醒目……客厅的百叶窗自始至终关着”。这里的清教氛围暗藏着股隐秘的欲望,石头房子则隐含象征清教束缚着人性。
建造房子的“石头”在这里有两种功用:(1)用于建造房屋;(2)用于压制教徒的意愿。美国的清教悲剧,正如奥尼尔许多剧作所描述的一样,第一种功用被第二种功用所替代。第一批到达马塞诸塞州海岸的清教徒们,用荒野上的石头建造供奉上帝的神龛;他们的后裔用像石头般的清教教条压制人的自然本能。圣经里的石头具有神性的含义:在旧约里,雅各布与上帝定契约,并以石头立碑。在《榆树下的欲望》里,石头被赋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含义,这自然让老凯勃特心生敬畏。实际上,石头房子象征清教家长式统治,通过攫取大量的地产和金钱,打造属于自己的王国。根据清教徒与上帝的契约论,他坚信自己与上帝立有契约,石头房子就是他供奉上帝的神龛。他时常引用圣经:“上帝是严厉的,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上帝是在石头上一在磐石上建立起圣殿的一根基在磐石上,我就在它里面!……这很辛苦,是上帝让我这么辛苦的。”这里的“严厉的上帝”代表着集金钱与财欲为一体的上帝,他鼓吹过分的物质欲望,清教徒的财富观被过分物质化。同时,在履行契约过程中,老凯勃特在自己身上实践了严酷的清教教条,艰苦劳作、厌恶安逸,他强迫儿子们在田园里面辛苦劳作,惹得儿子们怨气冲天,导致家庭不和睦。最后他因为儿子挑战他的清教父权,不懂得与上帝的契约而大发雷霆,他坚持财产不能跟信仰分开,通过分家想把三个儿子赶到别处去。而他娶爱碧不是出于爱情,是因为儿子不认同他的清教信仰,对三个儿子失望透顶,想让爱碧给他再生一个服从他意愿的孩子,让他跟上帝立约的“石头房子”可以代代相传。
榆树代表与石头房子相反的象征意义,其意象在剧中不断地重复出现。奥尼尔如是描述它:“那弯曲伸展的树枝覆盖着屋顶,既像在守卫它,又像在压制它,这两棵树的外表,使人感到一种不详的,充满嫉妒和企图征服一切的野性心理。”也许我们可以从剧中找到榆树的象征意义:
这就是大自然——它使万物生长——越长越茂盛——它也在你的心里燃烧……一直到你和它合成一体……—使你越长越高大——像棵树——像那两棵榆树一样……大自然征服了你。”爱碧指出自然生长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榆树一样,她预言到伊本最终将被自然征服,两人发展出的那种暧昧微妙的关系,源于他们都是如此接近大自然,是遵循本能而生存的人,所以榆树实际象征着人不可压抑的本能。榆树的象征意义正好是石头房子的对立,即自然本能VS清教家长统治。榆树意象也代表着一种被压抑被束缚的妇女形象,茂盛的榆树代表着自然的欲望,而石头房子的外表就像是“被感染了清教主义。
三、《悲悼三部曲》的对立象征——孟南大宅与幸福岛屿
关于《悲悼三部曲》的舞台布景,奥尼尔在剧作开头就指出:“除了第二部的一幕外,三部曲所发生的地点是在新英格兰的一个在滨海市镇的近郊,孟南住宅的内外。”孟南大宅的主人艾斯拉·孟南是一位将军,结婚已经20年了,却一直坚持清教徒的禁欲主义,他的妻子克莉斯汀韶华渐逝,生活苦闷难熬,最后决定放弃这种长期压抑的生活,跟情人卜兰特逃到一个叫做幸福的岛屿上去生活。只有在那里“距离罪恶被发现以前的乐园最近”,因为“孟南房子就像一座“坟墓”,孟南大宅的那个白色“就好像贴在清教徒灰色丑恶上的一个面具似的”。卜兰特深情地回忆着幸福岛:“云彩象山头上的茸絮,太阳使得你周身血液醉醺醺的,波涛打在礁石上,响起一片低吟,听来有如一支催眠曲。”莱维妮亚也认为:“幸福岛屿上的土著妇女发现了快乐的秘密,因为她们从未听说过恋爱会成为一种罪恶。”
孟南家族的人都渴望去遥远的“幸福岛屿”生活,憧憬着那儿的和平、关爱、和谐和性欲自由。幸福岛屿代表着自由和自由的欲望,这与新英格兰地区严酷的清教观是相悖的。当该剧的第三部《祟》开场时,莱维妮亚和弟弟奥林在幸福岛上待了一个月之久。莱维妮亚坦白说道:“我喜欢这岛屿,它让我精神愉悦。”因为她认为在那里,男女可以不分阶级和场合自由恋爱。而贯穿该剧三部曲的海岛是指“在别处”,在那里有着自由和美丽,与黑暗如牢房般的19世纪新英格兰清教环境相对应。莱维妮在幸福岛屿上看到的裸体土著则是异教徒的化身。奥尼尔是一位深受心理学权威弗洛伊德酒神理论的影响的作家,异教徒的快乐其实象征了酒神精神。在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节日会迎来庆祝酒神的狂欢节,人们在宴会上纵情欢乐,不顾理性。酒神精神代表着狂欢节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以及和非理性,跟节制内敛的清教教义水火不容。莱维妮为了讨好父亲孟南将军,外表上保持清教徒女性的装束,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大宅。她痛恨母亲,其实则是恨自己不能像母亲一样遵从自己的本性生活,恨她跟着情人私奔,过上了她内心渴望已久的自由生活。,莱维妮有几次都想回归本性,尤其在她爱上了母亲的情人却又求之不得时,每天度日如年。但是为了遵从父亲,又痛苦地伪装成父亲喜欢的模样,对反抗父亲的母亲冷嘲热讽,心怀恶意。她母亲为了私奔毒杀了父亲,莱维妮内心充满了仇恨,决心为父亲报仇,以维护清教父权。于是她教唆弟弟奥林替父报仇,杀死了克莉斯丁的情夫卜兰特,又逼他们的妈妈自杀,最后她惭愧内疚自闭终其一生。由此可见,清教父权的影响让孟南家族每一个人都不得善终。
在这部剧里,孟南大宅是清教的象征,而幸福岛屿则是反清教象征。奥尼尔笔下的典型反清教女性形象,不管是孟南大宅的克莉斯汀还是乡间田园的爱碧,带着酒神精神赋予旺盛力量和狂热,不顾生活中的痛苦和灾难,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和自由。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