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但当前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而初中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尤其对初中生来说,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面临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包括习题的解题法。这种创新和科学家、发明家“从无到有”,惊天动地的那种意义上的创新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种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火花,它可以发展,可以壮大,可以燎原,这种创新和实践的内在功底,必将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论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物理教师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使学生能够在融洽氛围中实现创新。
  1、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树立“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注重结论而忽视怎样从实验得到结论的过程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看不到物理的形成过程,抹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物理,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使学生不拘于现成的结论,敢于创新,敢于应变。教育学家曾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充分说明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2、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能自由交流、讨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例如:教学《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想想议议”的问题时,问学生量筒在离开水面前是空的还是有水,是不满还是充满水?为什么?没等老师说完,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其中一个同学说:是空的,因为水受到重力的作用,量筒向上提起时,水会流出来。我说:“很好,这位同学动了脑子,敢于思考。”我不急于公布答案也不训斥、挖苦他,而是给予鼓励,肯定他的大胆思维,敢于创新的精神。另一个同学说:量筒中有水但不满,应与外面的水面相平,因为与外面的容器组成连通器。到这时,我也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标准气压可支持多高的水柱?然后由同学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充满水”。也许有些同学不信,再做实验来验证。这节课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对大气压的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意见,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要拥有创新的勇气。教师要允许学生向你挑战,否定你的意见。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思想,包括不成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不做教学参考书的贩卖者,体现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比如:在《浮力》教学中课本里有一句话“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浮力。”是否一切物体进入液体都受到浮力作用呢?举出例子与学生一起讨论:(可以利用示意图)物体A底部与烧杯底完全密合,浸没在水中,此物体A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引导学生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去思考、分析得出:物体A不受浮力。再由学生讨论得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作用的条件是物体下方必须有液体。由此让学生知道有些物理规律、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二、要使学生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
  从当代先进教学观点来看,学生一方面是教学的客体,另一方面又是求知的主体,他们是施教的对象,但并非知识的容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加与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做灌输的容器。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要让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得到充分发挥。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主动地学习、去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如教学《机械运动》一节内容时,放映录像,青山绿水、渔翁泛舟,歌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提问:“青山在走么?”由于情景的感染。只要稍加点拨,问题就迎刃而解,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自然美的享受,体验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很容易残生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在观察中理解和思考。观察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物理中的“观察”和生活中的“看”不完全相同,要使观察有效,就必须与积极的思维相配合,就是要在观察中思考清楚,所观察的现象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它遵从怎样的物理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程出现。如白炽灯泡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但很多人只是看到灯泡的形状,而没有注意观察到灯丝的形状和其标牌图样。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灯丝为什么是螺旋状的?标牌上的字符表示什么意思?只是平时多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对一时未有充分认识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通过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在实验中,要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为什么在加热后的水未沸腾前,最先在烧瓶底出现许多气泡,气泡里只有空气吗?为什么水温升高气泡增多?只要学了上节内容,同学们都能解答。但为什么气泡会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学习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4、指导学生实践,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建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常常是物理实质隐蔽在表象与现象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堂和书本上常见的那种模型式物理问题。进而找出与这个物理问题相联系的物理概念、规律,问题就可以用所学知识得到解决。比如:若杆秤两端各锯掉质量相等的一小截,则称量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对这样的实际问题,首先要转化为物理模型,“杆秤”在物理中就是杠杆,“两端各锯掉质量相等的一小截”就是在杠杆中两端各减小相等的力,“对称量结果的影响”就是杠杆还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应向哪边倾斜。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所提问题与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再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这样,才能拓宽我们应用物理知识的领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应用更灵活。
  总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以生为本,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有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甘肃教育.2006年20期
  [2] 韩正月.培养初中生物理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0年2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这一基本活动。本文是针对当前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
期刊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是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的有机结合体。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很多思想品德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或是纯理论。学生感觉很是乏味,教师更是无聊。学生便产生无所谓的学习态度,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下,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期刊
摘 要: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专业性,示范性、兼容性与不断发展的时代特征,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加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建构提出的重要意义以及建构的思路。  关键词: 图书馆; 职业道德;道德修养; 建构思路  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正如恩格斯所说:“实际上,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我们学生更喜欢上你的数学课,可以尝试运用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促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更为活泼。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保驾护航  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坚不可摧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对学习的兴趣。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创设好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期刊
残疾儿童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14岁以下儿童。认知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使其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正常孩子容易受到影响。不同年龄的儿童因对身体缺陷的认识不同,会有不同的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7岁到10岁的孩子开始感到
期刊
摘 要: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技巧;关系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
期刊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似乎是“业余”的,而那些快乐的课间十分钟才是真正的主题。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因此,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应该是快乐的,班级作为孩子们自己的集体,应该被建设成为快乐的世界、自主的园地,友爱的家庭,创造的舞台,服务的金桥,奋进的阶梯,更应该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苦累学习变为快乐轻松学习。那么
期刊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这样的智力障碍学生,又叫培智学生。他们普遍具有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情感体验不深刻、目的性不强等特点。要想让培智学生乐于上语文课,教师首先要从培智学生的特点出发,多形式、多角度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以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分阶段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只能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那么,怎样在实际教学中训练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利用课前训练  课前五分钟的训练主要有叙说古今故事,关注身边事物,探讨热点话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细致而明确的目标,三个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