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古人教育后代的智慧,其中暗含着相关良好习惯培养的宗旨及方法。小学阶段作为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更应充分利用《弟子规》中的宝贵财富,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弟子规》的学习融入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之中,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弟子规;小学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84-02
【Abstract】As a class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disciple rules shows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s in educating their descendants,which implies 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relevant good habits.As the key period of cultivating good habits,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recious wealth in "disciple rules ",so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integrate the study of" disciple rules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disciple rules;primary school students;habit cultivation
古印度流傳着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小学阶段是教育的“黄金关键期”,该年龄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走入课堂,《弟子规》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其合辙押韵的行文方式,在学生中间得到了广泛传诵。同时该篇文章也暗含着古人教育后代的智慧,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结合《弟子规》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道德习惯,实现传统教育与习惯培养的有机融合,达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的。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这一点,往往被家长所忽视,认为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映射,试想一个连自己房间都不会打扫的学生,又如何要求他井然有序的安排他的学习时间呢?
《弟子规》在“谨”这一篇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四句是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以及要珍惜时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四句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四句是教育学生要衣着整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四句是教育学生要自觉整理自己的衣物和房间,时刻保证整洁有序。
后文中的内容还涉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挑拣拣,不暴饮暴食,此外还对行走坐姿、用餐礼仪和与人交流的社交礼仪进行了介绍,覆盖了吃穿住行和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在“余力学文”一篇中,详细介绍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开篇八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重点阐述了两个学习常见误区,一是只相信书本,不亲力亲为,只注重表面,不切合实际;二是只会埋头苦干,而对书本上的知识不加领悟和吸收,只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经验下结论并奉为圭高。这八句话也告诫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护学生自主思考甚至是挑战权威的勇气,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不浮华,不昧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和“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几句均提到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其一是学习时要实实在在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二是学习过程中切忌东翻西阅,要有定力,一科学习完后在进行下一科的学习,时刻保持专注;其三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做好笔记,并及时向师长请教,要真正弄懂弄会再放过;“宽为限,紧用功”两句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时间规划不宜过紧,要留有余量,但不能因此而有所松懈,而应该一规划好就全力以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四句是对于学习材料选择的建议,告诫家长要帮孩子把好阅读这一关,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要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书来读,这样才能让孩子拓展思维,健康心灵;最后四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重点是说学习过程无论是顺利还是不顺利,都不要骄傲自满或是自甘堕落,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3.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可以理解为道德品质。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关注,学习的前提是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针对道德习惯的培养,《弟子规》中有大量的篇幅進行介绍,包括“入则孝”、“出则悌”、“信”、“泛爱众”、等篇章,对孩子的尊老爱老,与家人、与同学、与他人友好相处,对自己,友爱他人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入则孝”一篇中,重点阐述了作为子女的孝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八句是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对于父母的教诲和批评要虚心接受;“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四句是教育学生要孝顺父母,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出则悌”一篇中,重点阐述了在外面,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学校如何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其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八句都在教育学生要尊重师长,不可目无尊长,蛮横顶撞。
在“信”一篇中,开篇四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告诫学生从小要养成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好习惯,欺骗父母、师长和同学的事情绝不能办;“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八句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嫉贤妒能,要自勉自励,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并且在生活中不要盲目攀比吃穿,要量力而行;“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四句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但是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而不能逃避、掩盖、隐瞒错误,要从小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负责任。
在“泛爱众”一篇中,重点阐述了人要始终怀揣一颗感恩博爱之心,其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四句是本篇的核心,重点是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大爱之心,与他人要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要爱护小动物,爱惜一草一木,爱惜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4.小结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一文与习惯培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培养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生活上做到了作息规律,注意仪容仪表,注重个人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上做到了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勤学好问敢于提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方面,真正做到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在行为举止上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表里如一;在与人交往中谦逊有礼,善于向他人学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等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卢清,金哲.弟子规中的养成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1)
[2]王晨曦.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律习惯的养成[J].进展,2019(07):47-47
关键词:传统文化;弟子规;小学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84-02
【Abstract】As a class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disciple rules shows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s in educating their descendants,which implies 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relevant good habits.As the key period of cultivating good habits,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recious wealth in "disciple rules ",so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integrate the study of" disciple rules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disciple rules;primary school students;habit cultivation
古印度流傳着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小学阶段是教育的“黄金关键期”,该年龄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走入课堂,《弟子规》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其合辙押韵的行文方式,在学生中间得到了广泛传诵。同时该篇文章也暗含着古人教育后代的智慧,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结合《弟子规》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道德习惯,实现传统教育与习惯培养的有机融合,达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的。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这一点,往往被家长所忽视,认为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映射,试想一个连自己房间都不会打扫的学生,又如何要求他井然有序的安排他的学习时间呢?
《弟子规》在“谨”这一篇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四句是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以及要珍惜时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四句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四句是教育学生要衣着整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四句是教育学生要自觉整理自己的衣物和房间,时刻保证整洁有序。
后文中的内容还涉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挑拣拣,不暴饮暴食,此外还对行走坐姿、用餐礼仪和与人交流的社交礼仪进行了介绍,覆盖了吃穿住行和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在“余力学文”一篇中,详细介绍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开篇八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重点阐述了两个学习常见误区,一是只相信书本,不亲力亲为,只注重表面,不切合实际;二是只会埋头苦干,而对书本上的知识不加领悟和吸收,只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经验下结论并奉为圭高。这八句话也告诫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护学生自主思考甚至是挑战权威的勇气,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不浮华,不昧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和“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几句均提到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其一是学习时要实实在在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二是学习过程中切忌东翻西阅,要有定力,一科学习完后在进行下一科的学习,时刻保持专注;其三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做好笔记,并及时向师长请教,要真正弄懂弄会再放过;“宽为限,紧用功”两句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时间规划不宜过紧,要留有余量,但不能因此而有所松懈,而应该一规划好就全力以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四句是对于学习材料选择的建议,告诫家长要帮孩子把好阅读这一关,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要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书来读,这样才能让孩子拓展思维,健康心灵;最后四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重点是说学习过程无论是顺利还是不顺利,都不要骄傲自满或是自甘堕落,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3.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可以理解为道德品质。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关注,学习的前提是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针对道德习惯的培养,《弟子规》中有大量的篇幅進行介绍,包括“入则孝”、“出则悌”、“信”、“泛爱众”、等篇章,对孩子的尊老爱老,与家人、与同学、与他人友好相处,对自己,友爱他人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入则孝”一篇中,重点阐述了作为子女的孝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八句是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对于父母的教诲和批评要虚心接受;“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四句是教育学生要孝顺父母,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出则悌”一篇中,重点阐述了在外面,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学校如何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其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八句都在教育学生要尊重师长,不可目无尊长,蛮横顶撞。
在“信”一篇中,开篇四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告诫学生从小要养成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好习惯,欺骗父母、师长和同学的事情绝不能办;“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八句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嫉贤妒能,要自勉自励,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并且在生活中不要盲目攀比吃穿,要量力而行;“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四句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但是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而不能逃避、掩盖、隐瞒错误,要从小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负责任。
在“泛爱众”一篇中,重点阐述了人要始终怀揣一颗感恩博爱之心,其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四句是本篇的核心,重点是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大爱之心,与他人要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要爱护小动物,爱惜一草一木,爱惜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4.小结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一文与习惯培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培养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生活上做到了作息规律,注意仪容仪表,注重个人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上做到了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勤学好问敢于提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方面,真正做到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在行为举止上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表里如一;在与人交往中谦逊有礼,善于向他人学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等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卢清,金哲.弟子规中的养成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1)
[2]王晨曦.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律习惯的养成[J].进展,2019(07):47-47